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把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这样大学生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种政治关系的再生产功能主要是通过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实现政治角色的认同实现的。(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助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精神动力“所谓激发精神动力,就是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个体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两者在内涵和外延层面都存在一致性。政治教育也称公民教育,它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或者说具有与政治社会化同样的功能。美国政治心理学家威廉·斯通认为政治教育是通过系统教育向公民传输政治观念的行为。[1]而陈秉公则认为政治教育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开展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自身政治目标和任务。[2]由此可以发现,通过开展政治教育传输政治意识,可以说是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之一。

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学者还没有达成共识。部分学者认为,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其实质上就是政治社会化,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政治社会化,所以两者在内涵上是相同的。也有学者认为政治教育不同于政治社会化,两者虽然在传输的内容方面差别不大,但是在传输的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者兰格维尔德认为:“开展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传输各种政治意识。”开展政治社会化则是“通过潜在的形式传输政治技能和态度。”[3]两者是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还有学者认为,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同的,其中陈立思就持这样的观点。还有人主张,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如学者马振清认为政治教育是塑造政治人的一个过程,是政治体系对公民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内容必定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原则。[4]此外,王沪宁教授认为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即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将统治阶级的观念传输给每一个公民。[5]可见,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笔者认为,高校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其就是通过传输政治意识,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从而来确保正常的政治体系的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具有相似性,也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手段。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引导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指明政治方向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为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己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6]毛泽东早就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7]所谓生命线,是用比喻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江泽民认为政治保证是经济保证的基础,通过政治教育把党的各种政策贯彻到经济建设中去,才能有效避免错误,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邓小平曾强调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人们常常忘记是什么样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8]由此可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的就是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从个体的业务工作、技术工作角度讲,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积极贡献,反之,如果偏离了正确方向,就会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构成危害。由此可见,目的性一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特点。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无论从事什么活动,都要先确定目的,以明确活动的指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如此,同时其目的还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不仅规定了方向,同时还引导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方面如任务、内容的确定,原则、方法、载体的选择和运用,环境的优化等都必须与这个方向一致,都必须有利于朝这个方向发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的具体目标,也在不同层面上保证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共产主义方向。这是引导大学生成长为政治人的重要环节,它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指明了方向。

所谓引导政治方向,就是运用各种方式,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到符合政治需要的正确方向上来。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服务的,而统治阶级总是凭借自己的统治地位向人们传播和灌输本阶级的思想,并使其居于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巩固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保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如在我国高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四有”公民和“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列宁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毛泽东曾讲过,做学问一定要找对方向,如果方向不对,等于没有用。[9]做任何学问都要找对方向,这是做学问的前提条件。这个方向就是所谓的政治方向,即学问是为谁所服务的。方向对了,学问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方向不对,甚至可能产生负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把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这样大学生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同时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传播主流政治意识,引导和规范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行为,促进社会政治关系的再生产。政治关系建立在经济关系基础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政治关系的再生产功能主要是通过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实现政治角色的认同实现的。思想对行动具有指导作用,而行动也需要思想观念的支配。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形成政治意识,提升政治素养,从而更好地参加政治生活,形成和谐的政治关系。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其政治功能,也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通过开展主旋律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公民观的教育,以培养一代“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创造根本的条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助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精神动力

“所谓激发精神动力,就是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个体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10]精神动力来自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特别是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性是密不可分的。精神动力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把政治方向和价值观结合起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才能激发精神动力,才能促使个体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如果政治方向和价值观是错误的,就会阻碍自身发挥作用,甚至对社会产生危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在通过引导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促使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大学生的精神动力,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大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只有教育者和大学生都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参与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较好效果。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激发教育者和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供了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对教育者和大学生都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对于教育者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通常具有时限性,这就需要通过把具体目标转化为为阶段性的任务,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活力,从而促使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奋斗目标,教育目标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是大学生应该努力达到的理想政治人格,因而它必然会对大学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激发教育者活力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促使他们产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不断向目标所指引的方向前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更好地促进政治社会化的实现。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在当代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人力资源被认为是稀缺资源中最为宝贵的,因为人是社会政治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社会生产关系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力量的大小,与人的素质高低直接相关。它不仅影响着社会制度的变迁,同时还影响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众所周知,科学素养影响人的技能掌握和创造力,人文素养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影响其分辨是非的能力,精神状态则进一步影响人对工作的态度。因此,培养出既拥有高科学素养又具备相应人文素养的大学生,才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资源。培养具有高政治素质的大学生,并且同时具有明辨是非、懂得顾全大局的大学生,这正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所共同追求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思想政治素质不仅是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健全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理解自己的国家民族及其历史、现状,如何看待现行制度、路线方针和政策,如何看待个人和国家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正确地看待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社会,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正确的政治观念。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以建设者的姿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义务与责任,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有效抵制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正是有效推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根本要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调控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活动提供规范

所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行为的调控,就是通过规范、调节和控制大学生政治化内容中的政治思想、品德和行为,使它肯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目标的思想、品德、行为的正确性,使它界定偏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目标的思想、品德、行为的不合理性,使它排斥和纠正干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正确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和规范性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如果方向性与规范性相分离,方向性就会成为无规无范、飘忽不定的想象和意愿,同时规范性也会成为没有一定取向的、随意设置的框框与律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开展政治教育这一手段,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修养得到提高,政治行为得到约束,政治需求得到满足,政治追求得到实现。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以政治影响,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认知,陶冶政治情操,确立政治信念,养成政治习惯,把政治意识转化为政治品质,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合理的政治规范;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内化政治规范,践履政治规范,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理的政治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政治行为,提高政治自律意识,形成良好稳定的政治品行,建立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发展。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引导大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胡锦涛总书记曾号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能把自身的理想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为祖国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唯有通过真诚的奉献精神,青春才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唯有把人生和国家的发展结果起来,才能够更加有意义。”[11]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人生目标的制定、人生态度的选择、思想境界的提升都具有指引作用,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至关重要。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核心内容是树立正确而伟大的理想信念,这不仅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为大学生指明奋斗方向,为大学生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从而形成稳定统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稳定统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不仅有利于保持内心的平静,同时还可以避免观念的冲突,是形成合理认知的保证。在这种合理认知的基础上,大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处理各种事情的态度。在人生观、价值观层面,最核心的就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只有当大学生把个人和社会结合起来,并致力于实现社会利益的时候,才能感受其崇高的理想和幸福的生活。“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是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重点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基本要求是树立基本的道德规范,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些目的的途径是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这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12]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要引导大学生不仅要继承传统美德,同时还要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价值观,从而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并引导他们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当代社会发展营造更有利的和谐环境。邓小平就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13]可见,唯有物质和精神全面发展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而针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就是促进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分析社会形势,通过解放思想树立系统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形成积极向上、认真奉献的良好氛围;可以让大学生正确地分析社会形势,提高对社会的认同度,从而为政治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氛围。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衡量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成效提供依据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一般社会化的核心,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任何一个社会或政府都非常关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成效,因为这关系到一个社会或政府的稳定、巩固与发展。政治社会化是一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文化的延续性使一国政治文化有可能代代相传,也使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长期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从个体层面来说,当代大学生只有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政治,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统治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各种手段和途径,向当代大学生群体传播社会的主导政治意识,使其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大学生群体经过教育,接受社会的政治意识,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使一个人形成特有的政治观念,而且使一个人学习和掌握在一定政治系统中担任特定政治角色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以便成长为政治人。当然,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会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整合社会的各种政治观点,接受社会的政治改造,同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这也是政治社会化的实质所在。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影响其他社会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和再政治社会化,同时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中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提供了方向,他不仅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指导原则,同时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标准。判断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活动是否有成效以及成效的大小,其重要依据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助于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活动,就是有成效的活动,反之则是没成效的活动。因此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就是考察根本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全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提高,能力、个性等是否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等。从局部或具体上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成效如何,要看活动的具体目标是否达到,如思想政治认识是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展等。可见,评价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成效的标准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当代大学生内在精神世界发展需要和政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互作用的产物,目的达到的状况客观上反映着个人和社会需求满足的程度,因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衡量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成效的标准是适宜的。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整体,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个体需要的差异性,其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必然表现为不同步性,这就需要加强共同目标和共同理想教育,激励当代大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就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奋斗目标。在现代社会,就一个具体组织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目标激励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所谓精神文化是相对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而言的,是一定群体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合作精神以及传统习俗等的综合,是一定群体的灵魂,反映了该群体的个性。”[14]我国所开展的校园文化都是指精神文化的创造。精神文化的功能在于它能“导向发展目标,激励行为,推动发展目标的实现,调节思想行为,并起到辐射作用”[15]。正是因为精神文化所具有的“灵魂”作用,所以,高校非常重视精神文化这一“软”环境的建设,而且也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