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大学中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表明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政治社会化程度欠缺,大学生需要尽快提高自身政治社会化的程度。由于认识和态度不同,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表现形态和程度也不相同。目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着两种不正常的状况:一种是“政治社会化不足”,另一种是“政治社会化过度”。

大学是将中学和社会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是迈向未来的一个阶梯。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现实来看,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政治社会化任务都是很紧迫的。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紧迫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自身、家庭和国家对他们的期待和要求相对也比较高。因此,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国家和社会的目标,让自己的未来充满阳光,就必须清楚自己所处的境况,以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中来。

第一,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群体必须加紧政治社会化。当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90”后“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享受着丰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集聚着家庭的众爱。他们聪明、自信、勇于追求、对政治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许多大学生因“见多识广”,学习成绩优秀,形成了桀骜不驯、唯我独尊、相对封闭的性格。相对地讲,这些大学生希望得到他人关注、受到他人关爱的心理需求更强烈,求知获胜的欲望更加热切,自立自律能力、耐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较弱。这些大学生如果在大学里不能很好地进行必要的政治社会化,势必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前途发展和个人生活。

第二,中国的应试教育迫切要求当代大学生加快政治社会化的步伐。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我国中小学基本上实行的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智力的开发集中体现在应对考试的能力上。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的记忆力得到不断地强化,而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型思维等独立思考的素质被忽略或被遏制了;学生被迫学习单一的考试内容,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选择能力、自控能力等。另外,语言表达能力、政治认知能力、政治情感的有效把握能力、政治参与的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是大学生亟须弥补的内容。许多大学生刚入校时,除了学习课本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特长,陷入郁闷痛苦的境地。中学培养出来的学习“一枝独秀”型学生,必须经过大学的多方锻造,方能满足社会对未来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的要求。

第三,当代大学不断发生的恶性事件和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亟待提高。近年来,大学中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表明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政治社会化程度欠缺,大学生需要尽快提高自身政治社会化的程度。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因心理出现问题而自杀;近几年,大学中又发生了一些人身伤害事件。每当事件发生之时,人们都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寻找根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门和高校已经采取了种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心理问题虽然是导致恶性政治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但并非是发生问题的根源。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各种问题的纠结、积累、沉淀,最后导致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甚至可能引发恶性事件的发生。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往往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心理疾病。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可以防止大学生心理出现疾病、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四,当代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愿景要求其必须主动加紧进行政治社会化。大学生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大多对自己有着较高的评价,为自己制定了较高的目标和描绘了美好的未来。而要实现自己较高的理想与抱负,大学生自身就必须具备现实的条件。即较高的理想与目标需要有较高的能力与之相匹配,否则,只能增加个体的压力甚至带来较高的焦虑。而这里所说的较高水平的能力,绝不是专业考高分那么简单,它需要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储备,这必须通过社会化来获得,其中政治社会化显得尤为重要。

第五,国家的发展需要当代大学生尽快政治社会化。中华民族正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崛起需要大批的人才。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人力资源储备,需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来塑造自己、提高自己。这不但要求大学生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经验、信念、情感、意识等,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勤恳踏实的实干精神。当代大学生只有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在未来与社会衔接好,尽快转化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事实上,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否意识到政治社会化的必要性,他们一直处于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之中,区别只在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抑或是逃避,乃至拒斥。由于认识和态度不同,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表现形态和程度也不相同。目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着两种不正常的状况:一种是“政治社会化不足”,另一种是“政治社会化过度”。这两种政治社会化的现象都是在社会化的“度”上出现了问题。而政治社会化的“度”是由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必须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反映这一社会的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水平,同时,还要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和人们的生理素质相适应。因此,政治社会化的“度”通常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不同的区域性、性别的差异性以及年龄的层次性等特点。另外,由于“社会化的本质是对社会规范、社会价值乃至民族共同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创新,因此,衡量个人社会化程度的标准,应该而且只能是个人对社会规范、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创新程度。这里尤其应该强调的是,这种认同和创新,必须与政治社会化对象的个体发展相适应”。[16]按照这些观点,“政治社会化不足”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程度还没有达到与其年龄、角色和政治生活要求相适应的水平,表现在政治认知的平面化、绝对化,政治情绪控制能力与抗干扰能力差,对环境的适应缓慢,过于依赖亲密的人际关系,政治评价标准单一,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凡事过于追求完美,言行易于冲动等;“政治社会化过度”是指大学生对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超出了其心理、年龄和生理等发展的界限,导致政治社会化功能发生了偏差,出现了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表现在其政治学习目的、政治情感、政治参与的确立和维系上都过于功利化,其一切活动和目标都是以个人利益的获取为中心的,对社会及人、事的认识过于单一、肤浅,思维狭隘,人情淡漠等等。这两种政治社会化都不是我们倡导的政治社会化,因其既非社会的期待,也非有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但与“政治社会化过度”相比,“政治社会化不足”只要将政治社会化内容缺少和存在的空白方面弥补上即可,而“政治社会化过度”则需要个体转变成一些形成的错误或偏颇的政治观念和行为习惯,必须克服自身心理和行为上存在的一些阻力。因此,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政治社会化形势既紧迫又复杂,需要大学生认真对待,积极应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的成因

从发展形势来看,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趋势,同时它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变得更加多元,社会环境更加复杂,这就导致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趋势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同时社会化的程度也变得更加深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是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而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就是根据社会政治关系的目标,实现个体政治规范的内化,提高个体政治社会化的程度,从而顺利完成向政治人的转变。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讲,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就是通过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新型社会本质的标准,把自己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也就是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因此要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更要发挥整个社会的作用,让思想政治教育和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这就是说,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否则实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就可能成为空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是我国开革开放的必然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逐渐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就使得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高校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更加开放。社会环境在不断影响高等教育的同时,两者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可以说大学是社会的晴雨表,而社会则是大学的重要影响源。大学折射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发展变化的痕迹在大学中,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有体现。实现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仅仅在大学这个环境中是不行的,必须置身于整个社会体系中才能实现。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承担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只有让大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对各种思想和价值观进行甄选和辨别,才能更加有效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要开展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就必须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大学生借助于社会实践的形式,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去认识和解决自身的政治认识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是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同时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而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决于科技发展和经济的结合程度,取决于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高校能否培养适合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科技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更是高校的基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高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更要重视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法律规范的提高。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明确高校教育目标,整合高校的教育力量,从而提升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进而实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的体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首先体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社会化,其实质就是把当代大学生看作社会人,大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分子,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塑造受到学校和社会双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社会化,就要在开放育人、实践育人等理念的支撑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封闭的学校环境中,而应该置于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通过调动各种社会因素去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更要通过开展政治实践来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依靠社会的某一部分开展教育,而应该把高校的教育力量和家庭、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其次还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化。毛泽东曾经讲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不仅包括共产党,还包括共青团、高校校长和教师。从学校内部来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骨干,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不仅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之间的协调与整合,更要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之间的力量整合。要联合和组织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社会力量不仅包括党团组织、社会媒体、学术机构,同时还包括社会团体等。同时,高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合作程度,增强教育的效果,还要加强和社会力量的结合。从教育主体来讲,仅有学校的力量是非常有限和单薄的,只有把学校的力量和其他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构建教育主体的合力,才能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还体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社会存在即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思想意识的本质就是客观社会存在的反映。要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适合社会发展形势的政治意识和认知,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政治意识。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总结政治发展的成就,并分析当前政治社会的发展形势、了解意义,把握趋势,增强能力,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程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政治实践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更新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的内容,从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多样化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变化,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了一些困惑,思想和行为都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这就要引导他们去面对困难,把握住机会,迎接挑战。因此,关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梦和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加强挫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公民教育等,因为这些内容都是社会实践的反映。只有紧跟社会的发展形势,不断丰富、更新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有效地推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只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和认知的指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才能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和个人的不断发展。

【注释】

[1]威廉·斯通.政治心理学[M].胡杰,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97.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3.

[3]宋迎法.西方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研究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5(7):30.

[4]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227-228.

[5]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1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3.

[9]毛泽东.毛主席论教育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13.

[10]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4.

[11]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M]//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33.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M]//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0.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14]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4.

[15]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98.

[16]刘豪兴,朱少华.人的社会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3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