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确处理影响“五大关系”的不利因素

正确处理影响“五大关系”的不利因素

时间:2022-09-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按照市委统战部统一部署,结合前一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统战工作调研实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正确处理影响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五大关系”的因素开展了座谈、研讨,并从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功能的角度,来论述如何正确处理影响“五大关系”的因素,并最终形成本篇调研文章。但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统一战线内部也存在一些影响五大关系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应当引起我们重视和研究。

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功能,正确处理影响“五大关系”的不利因素

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

胡锦涛同志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些重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尤其是要正确处理好影响五个方面重大关系的各种因素,促进和实现“五大关系”的和谐,努力形成社会各方面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局面,是统一战线发挥党的执政兴国重要法宝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根本着眼点和着力点。我们按照市委统战部统一部署,结合前一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统战工作调研实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正确处理影响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五大关系”的因素开展了座谈、研讨,并从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功能的角度,来论述如何正确处理影响“五大关系”的因素,并最终形成本篇调研文章。

一、“五大关系”既是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政治社会关系,也是统一战线内部的基本关系

统一战线作为不同阶级、阶层、政党、民族、团体和社会成员构成的政治联盟,其相互之间也构成了稳定的关系和联系。一是政党关系。我们党建立与发展统一战线始终与政党之间的合作联系在一起,从两次国共合作到与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前后延续了多年,并形成了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民族关系。我们党建立的统一战线是包括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各方面社会成员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提出了团结少数民族的总政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形成的《共同纲领》中,进一步提出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的民族政策。三是宗教关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与爱国宗教界人士建立了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党与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把信仰宗教群众和不信仰宗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四是阶层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作为建设者成为统一战线内部基本构成,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新的社会阶层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劳动者与建设者之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阶层之间的关系。五是海内外同胞的关系。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都是统一战线的成员,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构成了统一战线第二个范围的联盟。

应该看到,“五大关系”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如当前的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再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促使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和重组,科学技术发展推动新的业态和职业形成,造就了新的社会群体和组织。技术与资本的融合以及知识白领的大量出现,逐渐显现出中产阶级的端倪。由于新的阶层关系的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主党派的整体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嬗变,一些新兴职业及其滋生的社会群体成为党派组织发展工作的盲点。同时,原有的各党派界别划分格局的涵盖性也大为降低,由此造成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相对封闭性和滞后性。既定的民主党派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中上层人士为主、以协商确定的重点分工为主的方针,面对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也要着眼于扩大自身的社会基础,增添适当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新内容。否则将无法适应未来形势的需要。事实上,从目前我国各民主党派的人员构成来看,其主体基本上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社会职业者,从高校来看,民主党派成员基本上是从事专业工作的中上层党外知识分子。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的民主党派是以党外知识分子作为其社会基础的。

因此,正确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事关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壮大,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只有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与统一战线内部的基本关系的统一着眼,才能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这五大政治社会关系的本质、内涵与特色。

二、当前影响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五大关系”的不利因素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统一战线内部五种关系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统一战线内部也存在一些影响五大关系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应当引起我们重视和研究。

(一)经济因素

1.民族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从地域上看,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差距过大。从经济总量看,东部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2004年,在西部12个省区中,有10个省区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目前在全国的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和生活在民族地区的群众。民族间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性和差异,加剧了地区间、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矛盾,从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和分裂主义倾向,不利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严重影响着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团结和谐。

2.不同阶层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社会阶层构成形成了多样化趋势。统一战线内部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始终处于不断分化、重组和发展过程中,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不断增加,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同时新的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现实矛盾和差异性。新社会阶层由于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强,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成为一个先富的阶层,但他们并不是贡献最大、声望最高的阶层,也不是最受信任、最受尊敬的阶层,特别是其中个别人员存在着违背经济规则和国家法律的行为,引起其他社会阶层的少数群众产生消极的认识和看法。新社会阶层特别是私营企业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财富,造成了各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引发了其他社会阶层部分群众的仇富心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我国中下阶层人员偏多,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一种“洋葱头型”,农村和城市都出现了所谓的“新贫困阶层”,并且“新贫困阶层”(如失业下岗职工、残疾人和退休职工等)的规模正日渐庞大,再加上新社会阶层富起来后与日俱增的强烈政治诉求,也难免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发生矛盾。这些矛盾和差异性影响了新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和谐相处。

(二)政治因素

1.民主党派成员对参政党地位的认识存在差异

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对民主党派的自身地位、作用、使命感的认识不到位。一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人员编制少、办公条件差、活动经费紧、发挥作用难等问题,致使一些党派成员对民主党派产生“花瓶”、“无用论”的认识。有些人虽然认同多党合作制度,但意识淡薄。民主党派的个别领导干部,在指导思想上和实践中,未能完全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为民主党派主要的职能,并使之成为带动全局的中心工作。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和政治参与的主动精神仍未确立起来,一些党派成员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强,存在着怕越位、怕添乱、怕冒风险的心理。

2.对“一国两制”的认同存在差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党解决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方针。香港和澳门回归后,成功地实践了“一国两制”,原有的社会制度得以延续,社会秩序井然,经济正在迈向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但是近年来围绕着香港政治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对“一国两制”跟中央和大陆的理解却有明显差异。香港一些机构在大专院校就香港大学生对“基本法”及“一国两制”的认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香港大专生对《基本法》的了解明显不足。在台湾问题上,有些台湾民众认为“一国两制”只是引诱台湾投降的一个手段和借口,很难接受。显而易见,对“一国两制”,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在认识与理解上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和实施,而且也将影响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交往和合作。

(三)思想观念和文化因素

1.党内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认识存在差异

在对我校基层统战工作开展调研过程中,由于合校及干部竞聘上岗,干部队伍流动及变化较大,一些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统战理论、政策缺乏系统学习,对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缺乏清醒的认识,统战意识淡薄,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识有偏差,致使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施力度不够,执行和操作起来不规范,随意性大,从而影响统战工作的力度、层次和效果。在党外干部的培养、安排、使用等方面未能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备用结合。

2.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对宗教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

一些宗教人士认为传教受到中共宗教政策的管理,限制了他们传教的自由。而民众对信教群众的看法不尽一致,一些不信教群众不能正确看待宗教问题,把信教群众看作是愚昧迷信的群体,伤害了信教群众的感情,影响了信教群众与部分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影响社会稳定。

3.统一战线内部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化思想的冲突

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在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的冲突。统战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正趋向多元化,与此同时,一些错误的、落后的、甚至是腐朽的思想文化渗透其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也弥散了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要文化内涵的统一战线的内聚力。胡锦涛总书记曾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统一战线要顺应主流价值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统战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求同存异,团结一致,共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境外“西化”与“渗透”因素

1.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政治渗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互联网的普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政治渗透进一步加剧。他们大肆宣扬西方的民主政治与政党制度,使一些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产生模糊认识,表现出对西方多党制的羡慕和向往,并将西方多党制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未来模式,从而导致一元化意识形态与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冲突与矛盾。

2.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来干涉我国的内政,使我国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微妙和紧迫

高校是民族宗教问题比较敏感的领域。西方敌对势力常常利用学生的热情与单纯,力图挑起一些民族宗教事端。一是冷战结束后,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打着“民主”和“人权”的旗号,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他们还企图把西藏问题“国际化”,以及利用“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煽动民族分裂;二是国际上某些政治势力支持的逃亡国外的分裂分子煽动国内分裂主义势力,企图形成国际国内遥相呼应之势;三是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为了达到分裂目的,与国外敌对势力勾结,极力推动民族、宗教问题国际化;四是在国际大气候背景下,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企图利用或激化民族矛盾,以达到制造事端、扩大影响、实现分裂的目的。

三、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正确处理影响“五大关系”的不利因素

1.谋求发展——发挥统一战线汇集人心、凝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谋发展的功能

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再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之所以出现民族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关键是没有很好地解决发展问题。因此,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应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主要任务,紧贴经济建设中心,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有利于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优势,为经济发展服务,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及统战成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引导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贯彻“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守法、诚信、奉献,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做好台港澳及海外统战工作,这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团结和吸引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主要桥梁,可以充分发挥协助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使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户国内生产建设,通过项目带动作用,加快经济全面健康发展。

2.公共资源整合——发挥统一战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的政治整合功能

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前提和根本保障。统一战线要发挥其政治整合功能,成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政治保障。

首先,整合政治诉求,形成共同政治目标。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主体,如政党组织、参与政治活动过程的公民、阶层、社团等,他们有着不同的政治要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政治主体在政治目标上达成共识,才能转化为行动上的一致,实现政治合作。统一战线在民族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祖国统一等共同的政治目标,使之成为整合为各政治主体的共同的价值诉求。

其次,整合政治关系。政治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而政治和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治关系的发展和进步。统一战线在协调、整合“五大关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要通过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实现政党关系的和谐,通过团结社会阶层、各民族、各宗教团体实现各阶层关系和民族宗教关系的和谐。

最后,整合政治资源。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在“大团结、大联合”的方针下,尽最大可能把一切可以团结、联合的代表人物和有着共同政治基础的党派团体会聚在一起,将各种同质的、异质的政治资源联系起来,融合并形成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

3.利益协调——发挥统一战线在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利益矛盾的协调功能

公平正义、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调整利益关系、处理利益矛盾的价值诉求。统一战线要发挥其利益协调功能,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助推器。

首先,要提供利益表达的渠道和途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因此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履行民主监督的总原则,形成利益表达和协调的重要机制。

其次,综合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统一战线内部多元化的利益主体有着多元化的利益诉求,统一战线要通过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等渠道,把各种利益要求转变为政策要求,从而找到解决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具体利益、局部利益间矛盾的结合点,协调好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

最后,要化解和调节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统一战线的生命力在于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和广交朋友,统一战线要通过联系群众、代表群众利益、反映群众要求,与不同利益主体沟通、协调,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统一战线要通过拓宽渠道、开辟新途径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利益诉求。

4.文化认同——发挥统一战线在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共建先进文化的文化导向功能

在当代的文化发展战略中,发展先进文化是根本,继承传统文化是基础,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是条件。新时期的统一战线,要在发展先进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方面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真正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文化导向功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也是高校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既需要提高和发展文化主体的积极性,也需要优化和拓展文化发展的客观环境。因此发展先进文化,就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调动文化战线尤其是高校的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有利于人文精神生长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文精神生长的体制和机制,其目的就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所指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高校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汇集了大量中高级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作为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他们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和吸收一切外国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统一祖国大业中,民主党派、台联、侨联有着各自的优势,其穿针引线、加强交流的作用是其他力量无法替代的。有着50多万成员的民主党派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专业特长和社会影响等,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开展对台胞、侨胞的宣传工作,争取台湾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