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均工资”掩盖了什么

“平均工资”掩盖了什么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均工资收入也许是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一个民生指标.可是,每当国家和各地方统计部门发布“平均工资”时,总会引来怨声载道,半数以上的人会因为自己的收入低于平均工资水平陷入穷人队伍而愤愤不平.照理,“平均工资”应该是工资收入的中等水平,为什么会出现多数人达不到“平均工资”的奇怪现象?
平均工资”掩盖了什么_统计中的智慧

平均工资收入也许是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一个民生指标.可是,每当国家和各地方统计部门发布“平均工资”时,总会引来怨声载道,半数以上的人会因为自己的收入低于平均工资水平陷入穷人队伍而愤愤不平.照理,“平均工资”应该是工资收入的中等水平,为什么会出现多数人达不到“平均工资”的奇怪现象?

原来统计部门公布的“平均工资”是人们工资收入的一个算术平均数,看起来像是中等水平,可能会因为各种群体收入水平的不均衡,导致多数人的收入低于平均工资.甚至还可能出现,虽然“平均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并没有提高或反而下降.

假设公司A的全体雇员第一年的工资(以万元计)如下:

3,3,3,4,5,10,12,30,50,80.

我们将所有这些工资相加求出总和,然后再除以领取工资的人数10,就可求得每人的年平均工资为20万元.可是,该公司只有3人挣得较多,却有7人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

该公司全体雇员第二年的工资(以万元计)为

3,3,3,4,5,10,12,40,80,140.

可算得第二年的平均工资为30万元.与第一年相比,该公司第二年的人均收入提高了50%.细加分析,实际上该公司中10个人的收入提高幅度分别为

0,0,0,0,0,0,0,33%,60%,75%.

这个平均收入增幅50%,掩盖了各个成员之间增幅极不均衡的真相.

根据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数据估计,收入低于“平均工资”的职工比例大约在65%至70%之间.

许多人抱怨自己的工资在平均后“被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和同一个行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水平的差异非常大.2010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年工资,金融业是70146元,农业牧副渔业是16717元,后者只有前者的23.8%.而在同一行业内部,不同岗位的工资差异可能更加显著.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透露,我国部分行业工资过高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尤其是在部分垄断性行业与一般竞争性行业之间;部分“高管”与普通员工相比,收入增长偏快,水平过高.有的行业员工平均收入达到当年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个别“高管”年薪甚至达到当年全国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00多倍.如此巨大的差距,必然会使平均工资偏离普通员工的收入水平.

当然,老百姓和政府部门对于“工资”概念的不同理解,也是导致多数人达不到平均工资的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工资”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就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也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包括各种津贴和补贴等,统统都计算在总额内.而且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其中包括由单位代扣代缴的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基金、个人所得税等.但是,老百姓一般认为,所谓“工资”就是实际到手的人民币.这两者之间就存在一个不小的差距.根据上海市统计局估计,职工实际拿到手的钱大约只有统计意义上的“工资”的80%.

我们知道,中位数是将数据依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小于中位数的数和大于中位数的数恰好一样多.如果用中位数统计职工的人均收入,就不会出现多数人低于平均工资的状况.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位数是比算术平均数用得更加频繁的一个民生指标.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资料,2010年美国居民住户的收入中位数为63832美元,而住户收入的算术平均数是119199美元,中位数收入相当于“平均水平”的53.6%.由此可推算出,2010年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居民住户比例大约是70%.在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的网站上,人们可以根据行业、地区、雇主类型的不同组合,在二千多万种可能的查询结果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方便人们对号入座进行比较.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发布劳动力工资水平时,则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不同性别和年龄,分别详细公布工资中位数.例如2010年第二季度,香港男女雇员的小时工资中位数分别为65.1港元和54.4港元,4档不同文化程度雇员依学历从低到高的小时工资中位数分别为34.6港元、41.0港元、55.6港元和103.0港元.这样就可以让雇员根据自己的性别、学历、行业和岗位,找到对应的小时工资中位数作为参考.

由于采用中位数反映居民人均收入,可以避免多数人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尴尬,因此有人建议国家统计局用人均收入中位数取代平均数.可是,中位数也有不足之处,我们在本书前述第二个专题中已经说过,中位数具有稳定性,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稳定也就是反应不灵敏.例如,公司A雇员工资的中位数,第一年是7.5万元(5万与10万的算术平均数),第二年尽管3位管理人员的工资有了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大了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全体员工收入的中位数仍是7.5万元.中位数反映不出不同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

由此看来,还是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做法比较可取,同时发布居民收入的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并公布按性别、年龄、学历、行业、岗位、地区等分类统计的工资收入的详细数据,供人们随时查询.如果公布的人均收入中位数显著低于人均收入的算术平均数,说明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相当严重,相关部门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缩小差距.

上面我们运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知识,揭示了“平均工资”后面掩盖的事实真相.如何解读“平均工资”?美国统计专家达莱尔·哈夫(Darrell Huff,1913—2001)著的《统计数字会撒谎》一书中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类型的典型案例.1924年美国《太阳报》称,耶鲁大学毕业生的年平均工资为25111美元,这在那个年代高得出奇的平均工资,使美国社会轰动了.很多美国家庭都争相将自己的子女送到耶鲁大学深造,好在毕业后跻身高薪阶层享受富裕生活.可是,统计学家却对此数据表示怀疑,询问校方是如何得到该数据的.耶鲁大学校长办公室回应说,他们是用通信调查方式,通过毕业生本人提供的年收入,最后算得毕业生的平均工资.

不妨想一想,是谁愿意提供年收入呢?应该是校方知道其地址,而且本人愿意报告的人.他们往往是企业家、经理、名人或者其他成功人士.

是谁不愿意提供自己的年收入呢?大概应该是雇员、技工、失业者、流浪汉……

统计学家指出,校方如此获得的样本是一个偏性很大的样本,而不是从该校全体毕业生中采用机会均等的方法随机抽取的样本,因此所得的平均数并不是耶鲁大学全体毕业生的平均工资,而只是当年比较得势的一个子群体的年平均工资.耶鲁大学校方有意或无意地用有偏样本在编造说谎的平均数.

这虽然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一个实例,可是在当今社会,类似的例子仍然时有发生.读者不可不警惕.正如该书作者所说,我不是教大家用统计说谎,而是教大家用统计揭露说谎的手法.

居民工资收入数据的统计与发布,事关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幸福指数,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千万不可小看.这些年,人们一直在讨论如何增大我国中产阶级在社会中的比重.有学者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够在较长时期保持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拥有大约80%的中产阶级是一个重要原因.究竟何谓“中产阶级”,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具有中等收入是中产阶级的一个重要标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产阶级”就是“中等收入者”.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目标是“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在就任总理的首次中外记者会上向世人宣示,要“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我国长期以来用居民工资的算术平均数反映“人均收入”,很容易产生误导.国家统计局及时公布居民收入中位数,可使有关部门在研究“中等收入”问题并制定相应政策时,能更准确地掌握尺度,也可使老百姓对自己的收入水平有更加真实的了解.

不断改进反映居民工资收入水平的统计数字,使之更加科学更加管用,技术上的困难不是主要的,真正的障碍恐怕还在于某些政府部门有无改革的勇气,因为中位数可能会揭示出某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人们的耳边常常会听到一些政府官员侃侃而谈:“我地区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超过GDP增幅”;而掩盖在“平均工资”后面的事实真相却可能是:只有少数人的收入增长很快,多数人的收入增长非常缓慢甚至是零增长,收入差距被进一步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