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认识财务分析

认识财务分析

时间:2022-1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财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信用和财务风险,以及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

任务2.1 认识财务分析

能力目标

能了解财务分析的意义。

能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能了解财务分析的依据、标准。

能掌握财务分析的步骤。

知识目标

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了解财务分析的步骤。

展示成果

举例说明财务分析方法。

举例说明财务分析的步骤。

驱动任务

任务内容:当你打算投资一家公司的股票,需要先了解其财务状况。讨论如何获取企业的财务状况信息。

任务要求:能系统思考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步骤。

任务分析:通过讨论和查找资料,了解企业信息的载体和渠道,了解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任务实施与实践

一、什么是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财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信用和财务风险,以及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财务分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为信息的使用者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1.财务分析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赢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通过上述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区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从而促进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财务分析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挖掘潜力、发现不足,多方面揭露矛盾,找出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有效整合,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朝健康方向发展,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3)财务分析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投资者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能力,并会进行相应趋势的分析和判断,进一步预测投资后的收益和风险水平,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小提示: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起点和重要环节,既是财务预测的前提,也是过去经营活动的总结。财务分析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正确的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在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和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不同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分析其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2)获利能力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直接目的与动力源泉,一般指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能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盈利能力可反映出该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企业的经营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获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3)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指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保证及时偿付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到期债务的可靠程度。其指标有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全部资本化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支付一年以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其指标有现金比率、营运资金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

(4)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财务评价。常用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现金满足内部需要率等。

(5)投资报酬分析。投资报酬指企业投入资本后所获得的回报。投资报酬分析常用的指标有资本金报酬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等。

(6)增长能力分析。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和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其是投资者在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时最为关注的问题。增长能力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现金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股利增长率等。

3.财务分析的目的

不同的报表分析者关注的重点不同,其分析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1)投资人。投资人是指公司的权益投资人,即普通股东。普通股东投资于公司的目的是增加自己的财富。他们所关心的包括偿债能力、收益能力以及风险等。

权益投资人进行财务分析是为了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公司当前和长期的收益水平高低,以及公司收益是否容易受重大变动的影响;目前的财务状况如何,公司资本结构决定的风险和报酬如何;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公司处于何种地位。

(2)债权人。债权人关心企业是否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债权人可以分为短期债权人和长期债权人。债权人的主要决策是决定是否给企业提供信用,以及是否需要提前收回债权。他们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是为了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公司为什么需要额外筹集资金;公司还本付息所需资金的可能来源是什么;公司对于以前的短期和长期借款是否按期偿还;公司将来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借款。

(3)企业管理人员。经理人员是指被所有者聘用的、对公司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的个人组成的团体,有时称之为“管理当局”。

经理人员关心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经理人员可以获取外部使用人无法得到的内部信息。他们分析报表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经营。

(4)其他使用者。政府机构也是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人,包括税务部门、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证券管理机构、会计监管机构和社会保障部门等。他们使用财务报表是为了履行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责。考察企业是否合法经营;企业是否依法纳税等。

其他使用者还包括职工、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咨询人员)等。职工通过财务分析判断企业的前景、个人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审计人员通过财务分析可以确定审计的重点。

小提示: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财务分析的主体来看,财务分析不只是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有用,对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贷款、赊销等决策也起着重要作用;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来看,它对于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评价都有重要作用。

二、财务分析的依据、标准与步骤

1.财务分析的依据

财务分析的依据主要包括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除此之外,财务报表分析还要以企业的一些非财务资料为依据,同时,需要搜集企业外部的一些数据,以便正确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些依据主要包括财务报告、其他报告资料、非财务信息、企业外部环境等。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分析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

2.财务分析的评价标准

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可以采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是指用相关指标与同时期的同行业企业去进行比较,所谓纵向比较是指用相关指标与企业不同时期的指标去进行比较。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评价标准:

(1)预定目标。预定目标,是指企业自身制定的、要求财务状况在某个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如预算指标、定额指标等。将实际完成的比率与预定的目标比较,可以确定差异,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提供线索。对于没有行业可比性资料的企业尤其适用,也正因为缺乏可靠的外部参考标准,该目标比较主观,未必可靠。

(2)历史标准。历史标准,是指本企业在过去某一时期的经营中实际完成的数据,它是企业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可选的历史标准包括:上期实际水平、上年同期实际水平、历史先进水平等。将企业本期的比率与历史上已经达到的比率对比,可以分析和考查企业财务状况和整个经营活动的改进情况,并预测企业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

但当企业的主体因收购、合并等原因发生变更时,该标准将失去可比性,另外,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突变后,历史标准的作用将会受到影响。

(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本行业内同类企业已经达到的水平。行业内同类企业的标准通常有两种:行业平均水平和行业先进水平。通过与先进水平比较,可以促使本企业发现不足,促进企业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可以确定本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

虽然通过行业标准的比较,可以说明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和水平,但同行内两个公司不一定是完全可比的,同时多元化经营也会带来分析比较的困难,同行业企业也可能存在取得数据的困难、会计政策和会计估价方面的差异。这都给比较带来了困难。

(4)公认标准。公认标准,也称经验标准,是指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人们共同接受,达到约定俗成的某些标准。例如,反映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速动比率,公认1∶1比较稳妥,即为公认标准。企业分析时可以以此为标准,借以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比率是否恰当、风险如何。该标准稳定客观,但适用范围不够广泛,不同行业的标准并不相同。

3.财务分析的一般步骤

进行财务分析时,根据分析任务的不同,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确立分析标准,确定分析目标,制定分析方案,收集数据信息,核实并整理信息资料,分析现状,做出分析结论,反馈。

(1)确立分析标准。这一步骤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站在何种立场进行分析,二是以何种标准进行分析比较。财务报表使用者因为立场不同,所以分析目的也各有差异。没有比较,就不能称其为分析,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注重比较。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有关资料,从而较为客观地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确定分析目标。财务报表分析目标依分析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信用分析目标,主要是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投资分析目标,主要是分析投资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经营决策分析目标,是为企业产品、生产结构和发展战略方面的重大调整服务;税务分析目标,主要分析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从分析形式来说,包括:①日常经营分析,主要分析实际完成情况及其与企业目标偏离的情况;②总结分析,要对企业当期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③预测分析,要弄清企业的发展前景;④检查分析,要进行专题分析研究。

(3)制订分析方案。分析目标确定之后,要根据分析量的大小和分析问题的难易程度制订出分析方案。无论是全面分析还是重点分析,是协作进行还是分工负责。要列出分析项目,安排工作进度,确定分析的内容、标准和时间。

(4)收集数据信息。分析方案确定后,根据分析任务,收集分析所需数据资料。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关联,会计信息只反映经济活动在某一时期的结果,并不反映经济活动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财务报表能部分地反映产生当前结果的原因,但不能全面揭示所分析的问题。因此,需要分析者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信息收集内容一般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信息;行业情况信息;企业内部数据,如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销售政策、产品品种、有关预测数据等。

小提示:信息收集可通过查找资料、专题调研、座谈会或相关会议等多种渠道进行。

(5)核实并整理信息资料。首先核对和明确财务报表是否反映了真实情况,是否与所收集到的资料有较大出入。作为企业内部分析,如发现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全面,可进一步核对,寻求真实情况。但对企业外部分析者来说,这比较困难。

对于具体资料的整理,首先要将资料分类,例如可以分成经济、产业和个别公司企业等三大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资料分类后,对于重复的、过时的、矛盾的资料予以剔除,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负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企业概况整理。因为习惯上必须在分析报表的前言部分对所分析企业的概况作一个介绍,所以扼要整理诸如企业历史、业务范围、股东人数、职工人数、研究发展等资料,便于以后撰写报告。

(6)分析现状。分析现状是指根据分析目标和内容,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寻找数据间的因果关系,联系企业客观环境情况,解释形成现状的原因,揭示经营失误,暴露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意见,探讨改进的办法和途径。

(7)做出分析结论。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多变性,要求我们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时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一般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下面仅列出几条,更多的分析原则应该来自于读者自身的实践经验。

①尽可能地收集所需资料,掌握真实情况。财务报表分析的依据是所掌握的信息资料。由于各项财务报表分析目标之间具有相关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分析前,既要掌握分析目标所需指标的资料,又要了解相关指标的因果关系;既要收集企业内部的报表资料,又要掌握企业环境的变化情况;既要有客观数据资料,又要有文字意见材料。只有充分地占有信息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结论。一个新情况、新信息的出现,有可能改变分析结论。

②指标对比,综合判断。企业的经济业务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指标数值也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要通过指标对比、指标综合来分析问题、揭露矛盾。比如,企业拥有大量银行存款,这可能是企业销售量剧增的结果,也可能是企业无事可做、不善于利用资金的反映。要通过指标联系,综合分析判断,得出分析结论。

点面结合,抓住重点。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往往一两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既要对指标本身的数值做出分析解释,又要对该指标数值对其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做出解释,要通过一个指标的变化,追溯到其他指标的变化。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能就指标论指标。比如,企业资金结构的恶化,要同企业实现利润情况、企业资金增减情况结合分析,看是否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通过分析,抓住关键和本质。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财务报表分析也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由于现代企业面临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而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环境的变化却对企业的产业发展、投资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的销售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要做出定性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一般是过去情况的反映。在新的形势下,同样的投入可能会有不同的产出。因此,要时刻注意数值的时间性,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在当前情况下的可能结果。要联系企业和投资者、决策者的实际情况,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对指标值的含义做出判断,以便为决策服务。不结合实际情况,就不可能提出建设性的分析意见。

(8)反馈。反馈强调将新资料投入下一个资料处理系统,希望能改善产出,并且使分析结果及决策更为准确。由于经济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资料产生了,原来重要的资料可能已变得次要,原来次要的或受忽略的资料,却变得非常重要。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新资料的反馈工作不可忽视。例如,今年所做的财务分析,等到明年再分析时,应补充今年增加的资料,并剔除不合时宜的旧资料。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开展财务分析,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分析财务报告的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趋势分析法主要有三种比较方式:一是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二是会计报表的比较;三是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相同的重要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幅度及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1)定基动态比率。它是将分析期数额与某一固定基期数额对比计算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指标/固定基期指标

【案2-1-1】 假设某企业2009年的净利润为100万元,2010年的净利润为150万元,2011年的净利润为200万元。以2009年为固定基期,分析2010年和2011年定基动态比率。

2010年的定基动态比率=img111

2011年的定基动态比率=img112

(2)环比动态比率。它是将每一分析期数额与前一期同一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的动态比率。仍采用【案2-1-1】的资料,则其计算公式如下: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指标/分析前期指标

2010年的环比动态比率=img113

2.会计报表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中的有关数字并行排列,比较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及幅度,以此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变化。一般可以通过编制比较资产负债表、比较损益表及比较现金流量表来进行,计算出各有关项目增减变动的金额及变动百分比,数据如表2-1-4所示。

表2-1-4 常信公司比较性资产表(绝对数变动) (单位:万元)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以会计报表中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报表各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以此来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并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这种方法既可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纵向比较,又可用于不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并且还可以消除不同时期、不同企业间业务规模差异的影响,有助于正确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常信公司比较性资产如表2-1-5所示。

表2-1-5 常信公司比较性资产表(项目构成变动) (单位:万元)

(续表)

小提示:趋势分析法的不足是:只是就同项目的金额在不同时期进行比较,却忽略了某些相互关联的财务关系,而那些被忽略的财务关系有时是非常关键的。

但采用趋势分析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用于对比的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要一致;②剔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使分析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及财务状况;③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要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因为比率是相对指标,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把某些条件下的不可比指标变为可以比较的指标,以利于进行分析。

比率分析法主要有三种类型:

(1)构成比率。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是某个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

构成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数额/总体数额

利用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总体中某个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协调各项财务活动。

(2)效率比率。效率比率是某项经济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利用效率比率指标,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一般而言,涉及利润的有关比率指标基本上均为效率比率。

(3)相关比率。它是根据经济活动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如流动比率。

比率分析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计算结果容易判断,而且可以使某些指标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甚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行业间的差别进行比较。但采用这一方法时对比率指标的使用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比项自的相关性。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具有相关性,对不相关的项目进行对比是没有意义的。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在计算时间、范围等方面保持口径一致。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运用比率分析需要选用一定的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评价。通常而言,科学合理的对比标准有:预定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公认标准。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称因素替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具体包括两种:一是连环替代法;二是差额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所谓连环替代法是通过顺次逐个替代影响因素,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因素分析方法。

当有若干因素对综合指标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它包括如下计算程序:

(1)确定某项经济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

(2)确定各个因素与某项指标的关系,如加减关系、乘数关系等。

(3)按照经济指标的因素,以一定的顺序将各个因素加以替代,来具体测算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下面是连环替代法的计算程序(计算A、B、C三因素变动对指标P变动的影响程度)。

基数指标:    P0=A0B0C0  ①

第一次替代:   P1=A1B0C0  ②

第二次替代:   P2=A1B1C0  ③

第三次替代:   P3=A1B1C1  ④

A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P1-P0=②-①

B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P2-P1=③-②

C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P3-P2=④-③

将A、B、C三个因素影响程度相加:

(P1-P0)+(P2-P1)+(P3-P2)=P3-P1

分析结果与分析对象(变动数指标与基数指标的差异相符合)。

【案2-1-2】 假定某公司2010年8月某种材料的实际消耗量是4 000元,实际消耗量是4 800元,实际比计划增加了8 000元。原材料费用是由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三个因素的乘积构成。现假定三个因素的数值如表2-1-6所示。

从表中数据来看,该公司产品材料费用的实际数超过计划数800元,形成这一差异的影响因素有三个: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运用连环替代法,就可以确定各因素变化对其差异的影响程度。计算过程如下:

表2-1-6 三因素数值表

计划指标:100件×8kg/件×5元/kg=4 000元    ①

第一次替代:120件×8kg/件×5元/kg=4800元    ②

第二次替代:120件×10kg/件×5元/kg=6 000元   ③

第三次替代:120件×10kg/件×4元/kg=4800元    ④

产量增加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

②-①=4 800-4 000=+800元(由于产量增加,使材料费用总额增加800元);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

③-②=6 000-4 800=+1 200元(由于单位消耗量增加,使材料费用总额增加1 200元);

材料单价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

④-③=4 800-6 000=-1 200元(由于材料单价下降,使材料费用总额减少1 200元)。

全部因素的影响程度为:800+1 200-1 200=800元。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评价:产品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比计划超支了800元,主要是由于产品产量增加和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增加所致,其中产量增加使材料费用总额增长了800元,单位消耗量增加使材料费用总额增加了1 200元。由于材料单价的降低又使材料费用总额降低了1 200元,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使材料费用增加量800元。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今后降低材料费用的工作重点是降低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以节约材料费用。

从上例可知,连环替代法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综合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

在应用连环替代法时,应明确以下问题:

(1)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顺序依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

(2)确定各因素排列顺序的一般原则:如果既有数量因素又有质量因素,应先计算数量因素变动的影响,后计算质量因素变动的影响;如果既有实物数量因素又有价值数量因素,先计算实物数量因素变动的影响,后计算价值数量因素变动的影响;如果同时有几个数量和质量因素,还应区分主要和次要因素变动的影响。

小提示:什么是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因素分析法来源于统计学中指数分析的方法,指数分析中有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对应于上文所说的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数量因素反映总体规模的变动程度,比如产品的销售量是数量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做限制的情况下,这个数据的规模可以是无限大的;质量因素则反映总体的内在属性,如材料的单价是由其价值决定的,受市场供求的影响,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使在其他条件不做限制的情况下,材料的单价也不可能是无限大的,反映了总体的性质和特征。

2.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根据各项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的差额来计算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的方法。

P指标受A、B、C三个因素影响,其影响程度分别为

A因素的影响:P1-P0=(A1-A0)B0×C0

B因素的影响:P2-P1=A1(B1-B0)C0

C因素的影响:P3-P2=A1×B1(C1-C0

【案2-1-3】 根据例的资料,运用差额计算法计算如下:

(1)由于产量增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120-100)件×8kg/件×5元/kg=800元

(2)由于单位产品材料单位消耗量增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120件×(10-8)kg/件×5元/kg=1 200元

(3)由于材料单价的下降,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120件 10kg/件 (4-5)元/kg=-1 200元

汇总各因素的影响数:800元+1 200元-1 200元=+800元。

差额计算法大大简化了多因素指标分析时繁琐的替换计算过程,但它的原理与连环替代法一致,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在实际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任务总结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财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信用和财务风险,以及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财务分析根据利益相关者不同会有不同的目的,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注意财务状况的优劣势通过比较得出的,可选的评价标准有预定目标、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和公认标准,前三个标准更具有说服力,标准更客观、更有意义。通过本任务还应明确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