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科技传播者所处的生态环境

农业科技传播者所处的生态环境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科技传播制度是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一部分,生产资料归人民所有,遵循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传播业的方针。而农业是第一产业,农业科技传播主要为农业发展服务,国家对第一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农业政策,农业科技传播的制度在遵循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前提下,较多地受农业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农业科技传播者所处的生态环境(16)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这是生态学关于生态环境的定义,在这里我们将生态学的思维运用到思考农业科技传播者与所处的社会制度上来。农业科技传播者的生态环境就是指传播者开展农业科技传播活动以及自身生存发展所涉及到的社会制度、政治传统、经济体制、农业政策等环境条件。

一、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

农业科技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收集、制作、传递农业科技信息,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而他们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大众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时,“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基本的原则是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的信仰与价值观的”。

(一)社会制度决定传播制度

自人类历史上大众传播出现以来,社会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集权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与之相对应的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和社会责任传播制度、社会主义传播制度。集权主义传播制度植根于封建专制统治时期的专制社会,它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15世纪印刷术的发明导致了近代报刊的诞生,欧洲各国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宣传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书籍和报刊,封建王朝和专制政府害怕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迅速采取了严厉的管制和镇压措施。在集权主义传播制度下,报刊和出版受到的管制是严厉的,甚至是残酷的。例如,英国的“星法庭”对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犯”或“政治犯”甚至可以进行秘密审判,不经辩护程序即可作出判决。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前,集权主义传播制度在欧洲统治了数百年。而在现代史上,“二次”大战中的德意日法西斯的传播体制是一种现代集权主义,限制言论出版和新闻自由,使媒介成为国家宣传机器和战争宣传机器,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自由主义传播制度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集权主义传播制度斗争中形成的,其核心是以权利、自由为主体的自由主义思想,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言论出版自由。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集权主义传播制度,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自由主义理论是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制度保障的并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是私有资本的利益。以后的历史也证明,自由主义理论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它最初设想的社会理想

社会责任传播制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资本主义的垄断竞争日益加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业商业化、集中化、单一化愈加严重,传播界滥用新闻、出版自由,侵犯公民权利的事件不断出现,因而引起社会上许多公众人士及学者对传播业的不满,他们抨击传播媒介为了追逐利润不顾自由的界限,抛弃了应对社会负担的基本责任。社会责任传播制度对自由主义理论进行了修正,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社会责任传播制度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盾激化,也为了防止由传播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

社会主义传播制度是在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在无产阶级办报实践的基础上走上历史舞台的,其基本观点有:新闻及传播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新闻的本原是事实;传播业的产生与发展有赖于社会进步、生产水平的提高及文化、技术的发展;传播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是物质生活关系的反映。社会主义传播业包括属于国家的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以及属于政党机关的报纸、刊物,人民团体的报刊和企业的报刊。社会主义传播业也有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传播业就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传播业,如何适应、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这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面临的课题。

以上四种大众传播观念及体制基本上包括了有史以来的主要控制模式,即君主独裁式、自由竞争式、自我约束式和国家统管式。通过这四种模式的比较研究不难看到,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控制机制总是同特定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相关联,社会制度决定相应的传播制度。

(二)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有能动作用

传播制度是建立在社会制度之上的,它的性质、形态、功能等均取决于社会根本制度。但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与社会制度及其他子系统发生活动关系,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发挥相当程度上的能动作用。

传播制度要维护所处社会的社会制度,为巩固和发展该社会制度服务,例如,现行的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最根本的宗旨就是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美国的传播制度与其服务的社会制度方向也是一致的。传播制度要与其他社会派生制度协调互动才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美国学者梅尔文德弗勒论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传播制度已经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的五个基本体制之中。在社会主义中,建立能大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传播制度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二、农业科技传播者的生态环境

我国现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传播制度是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传播业及生产资料归人民所有。社会主义传播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喉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社会主义传播业内部的管理机制是党领导下的编辑委员会负责制,编辑委员会通常由社长(台长)、副社长(副台长)、总编辑、副总编辑等人组成。

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党领导的原则、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正确舆论导向与监督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党性原则等。

社会主义传播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农业科技传播制度是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一部分,生产资料归人民所有,遵循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传播业的方针。而农业是第一产业,农业科技传播主要为农业发展服务,国家对第一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农业政策,农业科技传播的制度在遵循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前提下,较多地受农业政策的影响。

农业政策是国民经济政策中的一个主要分支,是指党和政府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准则的总称。党的农业政策决定着农民、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命运,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科技传播的进行。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业政策的目标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并保证国家的农产品供应。由于体制的约束,在客观上没有形成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农业科技传播主体的两个方面——农民和农业推广工作者在利益关系上不发生直接的联系,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民的角色仅相当于简单的劳动力,而推广工作者是技术专家,他们大部分毕业于农业院校,在某些农业科技专业知识方面是专家,到某单位担任某专业的技术员。知识在科学家和技术员那里产生,广大农民加以应用,似乎成为一个不可辩驳的逻辑。因此在计划经济下,农民的服从地位使得农业推广工作者的行政命令工作方式在运行中比较顺利,久而久之,农业推广工作者就习惯于代表上级去农村落实由上级传达的技术推广任务。因此在农民眼里,推广工作者与行政干部之间的区别在于:推广工作者比一般干部多懂得一些专业技术。在这一阶段,农业科技传播被理解为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农业技术扩散过程,农业推广人员与农业生产者之间没有沟通,只进行单向的农业科技信息流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我国制定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业政策,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政策;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等。1993年提出“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的农业政策。农民表现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有的职业分化,有农民工、乡镇企业管理者、个体或合伙工商劳动者、私营企业主、雇工、农村干部、智力型职业者、家务劳动者等。以往的农业推广工作者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单纯的技术推广已不能满足农民、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推广人员的工作从以传播手段为主向农业产业化咨询、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提供、社区综合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向转移。各种类型的传播形式开始服务于农业科技传播:对农业生产者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科技知识培训,为农村发展输送初级、中级农业人才,面向农村的各类报纸、杂志为农业生产者介绍最新的科技信息,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县级电视台的涉农信息的电视节目也深受广大农业生产者的喜爱。

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意见》指出:“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推广机构和其他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建立与农业产业带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支持全国农业大中专院校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17)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改革开放后关于“三农”问题的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意见》中指出:“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国家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同时,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对农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鼓励各类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申报。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18)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3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意见》中指出:“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19)

中央颁布的这3个“一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科技传播事业,尤其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指南,为全体农业科技传播者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制方面有很多的研究与实践,如福建南平的“科技特派员”模式,陕西宝鸡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浙江的“农技110”模式,河南的“专业技术协会引导推广”模式,河北的“农、科、教统筹,产、学、研结合”模式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总体来说,农业科技传播者目前正处于“国家支持、行业(协会)协助、农民器重”的良好生态环境中,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

【注释】

(1)www.nyxw.cn三农在线。

(2)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3)http://www.96116.net/special/xingnongchun/辽宁省新农村建设官方网站。

(4)http://news3.xinhuanet.com新华网。

(5)http://www.bjdj.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257北京党建网。

(6)孙宝寅:《科技传播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页。

(7)http://www.dfagri.com/nyxwshow.asp?id=22739东方农业信息网。

(8)http://www.cctv.com/news/xwlb/20050614/102285.shtml中央电视台网站。

(9)[美]韦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88页。

(10)http://news3.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5/10/content_4528058.htm新华网。

(11)徐思祖:《农业科技工作者指南——从选题立项到成果转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12)徐思祖:《农业科技工作者指南——从选题立项到成果转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

(13)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6页。

(14)赵晓春:《农业新闻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6页。

(15)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6页。

(16)本节部分内容参看了赵晓春《农业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17)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4-02/09/content_1304399.htm新华网。

(18)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37/3155616.html人民网。

(19)http://www.people.com.cn人民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