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

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2-11-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包豪斯对构成研究的成功还得益于它将材料作为创造形态的基础。日本的大学设计教育非常重视构成训练,不仅把立体构成作为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而且将立体构成变为一门专业,还设有构成学博士学位点。将构成教学内容从香港引入内地的是王无邪的学生吕立勋。立体构成已经成为所有艺术设计院校和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立体构成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艺术创造行为,是一种人为设计、加工制造的结果。

1.1.1 立体构成的起源

立体构成作为研究空间立体形态关系的学科,最早是由包豪斯设计学院创立的(如图1-1),与雕塑、建筑、绘画以及技术等的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设计的发展,20世纪初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建与发展使立体构成成为一门专门研究空间形态和形态空间关系的系统课程。其教学核心旨在把学生从传统的美学意识中解放出来,代之用非具象形态和抽象思维,这种设计教学理念对于现代艺术教育以及现代设计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包豪斯构成理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欧洲的产业革命为它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变革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催生婆”,英国的产业革命在由手工生产转向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产品外观设计与产品的材料、工艺、结构、功能的矛盾急剧加深,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以校长格罗皮乌斯(如图1-2)为领导的包豪斯以它敏锐的视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这些无疑体现出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对当时设计思潮的批判和否定。

图1-1 包豪斯

图1-2 格罗皮乌斯

包豪斯对构成研究的成功还得益于它将材料作为创造形态的基础。产品不单要造型美,还要材质美,二者有机的统一和协调才产生了设计的活力,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产品的美感。教授约翰·伊顿(如图1-3)致力于材料、肌理的研究,并运用于教学中。他让学生从形形色色的材料中通过视觉和触觉的亲身体验,加强对材料的感性认识和运用。在造型的表现上,包豪斯构成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出荷兰风格派的主张。“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进行实践,这种以几何形体构建的结构具有理性的逻辑思维,加上标准化的色彩,使人容易学习抽象造型,并掌握其规律、原理,进而通过不同的设计将其体现出来。如灯具、家具、染织品与建筑、广告等都具有强烈的几何形式感,特别是建筑与工业设计以追求简洁为时尚,更体现出构成的科学性、合理性”。围绕这一思想,形成一批卓越的教师队伍,其中有康定斯基(如图1-4)、扎纳·埃腾、保罗·克利(如图1-5)、霍利·纳克、阿尔巴斯。他们对整个社会以及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是包豪斯成为全人类共同迈进20世纪工业文明的鲜明标志,是现代造型设计和设计教育理念的发源地。

图1-3 约翰·伊顿

图1-4 康定斯基

图1-5 保罗·克利

包豪斯在教育的实践中强调教育的主体(即学生)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实践能力弱的问题,将动手和动脑的训练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如图1-6)。在构成学框架内确定这些目的和任务,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它还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包豪斯的设计思维为这个时代创造了崭新的视觉语言,把视觉语言推向了现代,这种视觉语言不断与科学、美学、心理学、数学、材料学、工艺学、人机工程学、电脑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生广泛的联系,并在艺术设计中广泛运用。包豪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无缺的,它的理性化思维恰恰成为它的局限性,并对工业设计造成负面影响。在艺术中忽视“有机生命”,在设计中过于理性而缺乏人性,产品设计不考虑人性化,使设计走上了形式主义退路。但它却给现代的设计师以启示,那就是光有理性创造还不够,一个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设计者更需要情感的创造力,当理性与情感的创造力结合,才会产生巨大的效应。

图1-6 包豪斯工作坊

图1-7 王无邪

几十年来,包豪斯设计思想和教育思想体系极为广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部分教授到美国开设学校,他们极有力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的设计教育。从此,美国在构成设计的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包豪斯正统性。严谨中略带粗狂,以点、线、面为主,运用强烈的黑白对比。20世纪20年代,美国展出了包豪斯的作品,在设计界和工业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美国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已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东方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已受到包豪斯设计思想的影响,大智浩在40年代就研究了伊顿的理论。在构成设计中,日本有了创新的发展,在基本形的运用方面,追求“理想基本形”。在分割与填色的变化上有东方图案的特色,颇有独到之处。至60年代,日本在工业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方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日本的大学设计教育非常重视构成训练,不仅把立体构成作为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而且将立体构成变为一门专业,还设有构成学博士学位点。日本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且为现代设计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将包豪斯构成理论引入香港教学的第一人是王无邪(如图1-7),他是香港现代教育的开创者。1976年,他从美国回到香港,受聘于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学院,开设了设计课程。著有《平面设计原理》和《立体构成原理》,对中国构成教学的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构成教学内容从香港引入内地的是王无邪的学生吕立勋。1979年,吕立勋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之邀,讲授了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课程,成了构成学在内地设计教育界的开端。80年代在高等美术教育中构成课成为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指导,并在后期不断汲取外来设计思潮,一批专业的设计师队伍逐渐涌现。构成艺术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它的研究永远紧跟时代,推陈出新。它注重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立体构成已经成为所有艺术设计院校和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1.1.2 立体构成的历史渊源

1.立体构成的雏形时期

立体构成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艺术创造行为,是一种人为设计、加工制造的结果。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自从人类懂得制作石器、陶器、配饰等生活用品开始(如图1-8~图1-9),人为制造的立体形态便伴随而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的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设计也逐步从简单实用走向复杂多样、追求实用和美观(如图1-10)。

图1-8 玉串(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图1-9 锥形玉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图1-10 斯塔克榨汁机

图1-11 蒙德里安的绘画

图1-12 里特维尔德的设计

图1-13 马列维奇的作品

2.立体构成的高峰期

20世纪是立体设计发展的高峰期,了解这一时期各种流派的演变和发展轨迹对我们今后的立体构成学习是必要的。

(1)风格派

风格派是1917年以荷兰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艺术流派,成员包括画家、设计师、建筑师。风格派的核心人物有画家蒙德里安,画家、理论家、设计师杜斯伯格,设计师里特维尔德,“风格派”的理论有着深奥的美学内涵,他们抛弃传统的形态特征,排斥一切似的东西,他们追求造型的普遍性,完全用抽象的比例和构成代表绝对、永恒的客观实际,把几何学看成是造型的基础。蒙德里安的绘画在造型上利用水平直线和垂直直线,色彩上仅有红、黄、蓝三原色和无彩色的黑、白、灰(如图1-11)。又如,里特维尔德设计的著名的红、蓝椅(如图1-12),是典型的风格派作品,以传统的折叠椅子为原型,抛弃左右的曲线因素,构件之间完全用搭建的方式,露出交头,除了框架用黑色之外,其余全用原色。在这个新的组合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作品具有明确、单纯的几何形体特征。

(2)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在立体设计领域所产生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荷兰的风格派。它是1913~1917年在俄国形成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构成主义的理念最早出现于塔特林一次展览中的浮雕作品中,而后发展到绘画、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代表人物有马列维奇、佩夫斯纳、嘉博、纳吉等。构成主义的主要设计特点是采用圆、矩形和直线等级和形态进行非具象的简单造型(如图1-13)。

(3)立体主义

它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彻底否定了传统绘画的真实描绘与三维空间,抛弃了人们的视觉经验,抛弃了客观物象的描绘,朝更加主观的方向发展。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勃拉克。毕加索的艺术否定透视,否定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习惯观察法和表现法。作品中充满着解体与破毁,弥漫着梦幻意识,以不断变化的视点描绘着不断变动的客体,以独特的视觉发现创造新的表现手法。为寻求造型语言,他试图从非洲木雕、原始艺术中汲取并采用几何形体简单的表现法,用拾来的材料拼装对象。《乐器》是他最早期的构成雕塑,用木头和金属片拼贴、装配成乐器,以点、线、面构成的形式,表现雕塑的空间(如图1-14)。

(4)未来主义

受立体主义艺术的影响,同时在意大利米兰也形成了未来主义。未来主义热衷于用抽象的线条、形状、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和组合,以运动和各种动态为艺术的基本对象,表达速度和激情,想方设法使作品充满动感和速度,意大利雕塑家翁贝特·波丘尼在他短暂的一生里,创造了未来主义的雕塑风格。他强调运动的价值,把任何物体做任何变形,或者以破碎的形式处理,《空间中一个瓶子的发展》通过空间分析,瓶子被解体、打碎、散开,并和环境中的基座成为一体,破碎的曲面卷曲、组合在三维空间之中(如图1-15)。

(5)达达主义

“达达”在法语中意为“儿童玩具木马”,本身并无意义,却能表达出达达派最本质的立场、态度。从虚无主义出发,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无理想的生活和不受任何法则约束的完全自由的文艺,这就是达达主义的理想目标。达达主义有强烈的消极和破坏因素。纽约的达达派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把达达主义的观念推向了极端,他经常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加以组合,改变其通常所处的已为人们习惯接受的位置和环境,从而显示出新的美学价值。达达主义集成了未来主义的叛逆精神,同时更增添了反对一切束缚的破坏力量。达达主义反映的是一种对传统视觉、习惯的警告,并具有爆炸性的社会效应。如图1-16所示,《泉》是马塞尔·杜尚将商店里买来的白瓷小便池倒置过来并署名作为艺术品送交展览,成为人尽皆知的作品。《泉》的意义在于向传统艺术观念挑战,向艺术家的自我意识挑战,向艺术的自身状态、批评标准及观众的心理挑战。达达主义是观念和意义优先的造型形式。相比之下,达达主义的精神要比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前卫得多。

(6)超现实主义

图1-14 《乐器》(毕加索)

图1-15 《空间中一个瓶子的发展》(翁贝特·波丘尼)

图1-16 《泉》(马塞尔·杜尚)

图1-17 《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

图1-18 《是什么使今天的生活如此别致?如此有魅力?》(汉密尔顿

图1-19 《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

“超现实”是凌驾于“现实主义”之上的一种反美学的流派。弗洛伊德所揭示的直觉、梦幻和潜意识领域的世界也成为超现实主义的探索和追求。为此,超现实主义者创作了一批在感情、象征或幻想等能够触发一种集体性普遍反映的视觉形象来实现他们视觉传达的目的,并为人们所理解或在潜意识中有所触动。图1-17是萨尔瓦多·达利的油画作品《记忆的永恒》,使用幻觉的深层空间和写实技巧,创造近乎如“摄影”的梦幻形象,使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现实。

(7)波普艺术

由于抽象艺术的文化垄断已成为新的权威,针对这种抽象中的“自我”概念,波普艺术于1960年前后在美国出现。“波普”一词是大众化、流行的意思。因为它创造的艺术形象取自美国的流行文化(广告、电视、连环漫画等),故此得名。随着20世纪50年代末期科技发展以及人们向往太空的影响,美国社会到处洋溢着乐观态度。以艺术的形式赞颂美国的物质文明,创作弥漫着欢欣喜悦的气氛。波普艺术的特点为普及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的、年轻的、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汉密尔顿的作品《是什么使今天的生活如此别致?如此有魅力?》开创了采用现成材料和物品进行拼贴、并置、集合等手段运用的先例(如图1-18)。从此,波普艺术直接挪用生活中的形象,采用绘画、装置、拼贴、印刷、现成品堆积等多种手段进行创作,选取极具代表性的视觉元素配合使用写实手法,表达怪诞离奇、标新立异。要特别提出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组图(如图1-19),它最明显的特征是机器生产式复制手法的运用,突破传统单一的表现模式,以重复元素表达大众趣味。在他的作品中大胆尝试印刷、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复制技法,关注创作形象排列的呈现方式。这种重复不仅体现沃霍尔的创新手段,还用他特有的、独到的表达方式,诠释当时西方社会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等信息。他改变的不仅是作品的形式,也是一种观念。

1.1.3 立体构成的概念

图1-20 浮雕作品

图1-21 纸雕作品

1.从平面到立体

立体是平面所移动的轨迹,即朝着与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向着上下的空间发展或者旋转。平面是根本,任何立体和空间形态都是建在平面上的,都有支撑面;任何立体和空间形态都是在平面上的投影。平面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平面布局把三维的立体造型转换为平面的二维形象,是对形体的空间性质在平面秩序上的把握。

(1)由平面投影想象立体。任何一个实体的正投影,都会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平面的投影区域。一个二维封闭的投影面,则必定表示一个三维空间的实体。

(2)半立体的浮雕构成。将平面素材经过折曲或切割加工后,形成一种具有浮雕特征的半立体构成。这种构成形式可以引用在室内外装饰墙面或天棚装饰效果的处理,也可作为小型壁饰悬挂在室内。借助不同角度光源的照射,产生多种投影,其明暗效果表现得非常丰富(如图1-20、图1-21)。

(3)设计可以切割掀起的平面图形,通过沿平面图形线的切割、折叠、弯曲使之与原平面脱离,易进行新的空间组合,于是构成为三维的立体空间形态。

2.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点、线、面、体的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成新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立体构成也是用各种较为简单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它是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系统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排列创造出新的造型。

立体构成还是包括技术、材料、加工、设计在内的综合能力训练,可以为将来的专业设计积累大量的基础素材。通过学习,训练学生对“体”的想象力、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立体构成更是研究空间形态的学科,通过空间形态的构成训练,使人形成一种空间立体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建立一种三维空间甚至多维空间的想象力和组织能力

3.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

(1)提高理性概括能力及敏锐的形态感知能力。立体构成教学是对思维模式的培养、对思维方式的引导的教学。首先,学习立体构成理论是对立体构成逻辑思维的锻炼,通过对立体构成造型原理的掌握,理解并学会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指导设计;其次,培养对学生的形态感知能力和立体感觉,使其具有敏锐的对自然形态的感知以及对其特征进行抽象、理性的分析能力。

(2)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立体构成教学是训练学生将复杂的感性立体世界进行多元化、多方位的发散性思维的思考,因为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具有无限可能,所以要培养学生在共性中提炼出简洁的、富有个性的思维创意,在发散思维创作行为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立体构成教学是构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立体构成的授课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实践过程。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对材料和构成形式的感悟、体验和实践的乐趣,积累丰富的解决设计实践问题的经验。

(4)提升设计的审美能力。在立体构成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将理论融入大师作品中,使学生了解掌握当前世界的多元文化和设计主流,并将其融入设计意识之中,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和提高的社会实践与审美能力。

立体构成训练的过程,就是一个造型能力的训练过程,通过对立体造型原理、规律的学习和训练,提高我们对立体形态的认识和把握。此外,立体构成几乎包含了服装、包装、建筑、环艺、装置等一切设计领域内的专业基础理论(如图1-22~图1-27),是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要设计完成一件具有美感价值的立体形态作品,就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

图1-22 服装中的立体构成

图1-23 包装作品

图1-24 苏州博物馆

图1-25 加拿大堪培拉国家植物园(一)

图1-26 加拿大堪培拉国家植物园(二)

1.1.4 立体构成与艺术设计

图1-27 装置艺术

图1-28 装置艺术

图1-29 行为艺术作品

1.艺术设计的概念

艺术设计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它包含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2.立体构成与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西方美术流派。它摒弃艺术实体的创作,直接传达观念,使用实物、照片、语言等方法,把一些生活场面在观众的心灵和精神中突现出来。观念艺术是一种纯粹依靠艺术家的观念进行创作的艺术,以观念的引入为主导,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如图1-28、图1-29)。观念艺术的美学追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记录艺术形象由构思转化成因式的过程,让观众把握艺术家的思维轨迹;其二通过声、像或实物强迫观众改变欣赏习惯,参与艺术创作活动。

立体构成与观念艺术的共同点是二者都离不开造型、材质、色彩,区别是观念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多,除了一般的材料,观念艺术还包括声、影像乃至具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等媒介;另外,因为观念艺术的原动力是思想意识,所以观念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更多倾情于艺术家的感受,而非作品中的纯粹的结构和造型,即实用功能。

3.艺术设计与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开展的一门艺术实践,通过造型、材质、色彩及设计符号等语言为载体,与自然、环境及人进行交流,并体现城市与环境的人文思想和时代特征。近年来,公共艺术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在满足人们消费的同时,进入公共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并成为一种与大众更贴近的生活化的艺术(如图1-30、图1-31)。

图1-30 城市雕塑(一)

图1-31 城市雕塑(二)

艺术设计与公共艺术的共同点: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审美功能,为大众服务;不同之处:艺术设计较之公共艺术,其范围更广,所处空间更加开放。

4.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立体构成是研究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它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基础学科。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基本元素、材料、造型、结构等,为艺术设计中的环境设计、公共设计、观念艺术等设计领域提供理论基础,而这些设计领域也为立体构成的构成原理、形式美感以及表现方法的作品转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1.5 立体构成与多媒体辅助

立体构成教学是让学生的思维由二维转向三维的过程,既包括形象思维又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具体表现,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造型世界,它涵盖了形态与空间、材料与结构、审美等方面的知识。对此,学生往往会觉得深奥,难以理解,因而产生为难情绪,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学。利用3d Max、Photoshop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直观和轻松,最大限度地节省立体构成制作的操作时间。此外,立体构成的设计制作离不开材料,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节省材料,附加上材质效果使形态效果组织更为逼真和完美。它可以模拟各种自然环境,易于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图1-32、图1-33)。

图1-32 多媒体辅助(一)

图1-33 多媒体辅助(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