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能化需求分析基本内容

智能化需求分析基本内容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智能建筑中的“结构”是指建筑结构特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要求就是要根据建筑物建筑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充分体现建筑的安全、舒适、高效和便利。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中指出,管理到位是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对智能化系统来说,保证人身生命安全主要通过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紧急广播系统来实现。

2.3.2 智能化需求分析基本内容

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实质上是一个以科学论证的方法,对需求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和选择的过程。通过对实际需求的分析,确定实现需求的平衡点,即在智能化系统组成、实现功能、技术应用、运行管理等诸方面选择实现需求在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智能化应用系统及设备选型、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和系统运行管理方面的策略、方法和措施。

1)智能化要素

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定义,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在这里,“结构、系统、服务、管理”是实现智能化建筑的要素,而“安全、高效、舒适、便利”是智能化建筑应该达到的目标。

(1)结构

智能建筑中的“结构”是指建筑结构特点。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本身的设计特点,如建筑物的造型设计;另一方面则是建筑的应用功能,如建筑物所包括的各个功能分区。建筑物的建筑结构特点是超高层、大面积、多功能,在建筑物的使用上有非常强的专业性,不同于一般商用建筑的使用要求。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要求就是要根据建筑物建筑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充分体现建筑的安全、舒适、高效和便利。

(2)系统

智能化系统应围绕各建筑的不同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和配置。根据智能建筑工程的总体规划,智能化系统可以分为布线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楼宇自控、火灾报警、安全防范、广播系统、信息显示、楼宇集成管理、智能一卡通等多个自成体系又互相联系的系统。

(3)服务

智能化系统的服务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各类用户的人性化服务方面。人性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尊重生命价值、尊重人的正常行为方式。建筑智能化管理要照顾到包括企业员工、来访者、酒店客人、旅游者、老人、小孩、盲人、残疾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群的需要。

(4)管理

对一座大型建筑来说,智能化系统将为建筑物的物业管理、设施管理、安全管理、楼宇设备管理、能源管理、节能管理、环保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增值服务管理等提供一套基本的技术手段和基础管理平台。现代化的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是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有力保证。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中指出,管理到位是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2)智能化建设目标

智能化建设目标是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创建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保证建筑物内各项业务活动的展开。其中,安全性主要是体现在利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现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保障;高效性则是体现在如何保证整个建筑群落中各类机电设备始终处于最优化的工作状态;舒适性体现在建筑环境,满足建筑物内各类人员活动场所的温度、湿度、空气卫生等条件的要求;便利性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

(1)安全

智能建筑的安全性是提供办公和生活环境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为了确保智能建筑内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性,应采纳国际上现代科技安防的理念,选择应用先进的安防科技和产品。现代科技安防是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安防理念。在实施安全防范的运作层面上,不再强调单一安防系统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功能的优越性,转而重视安防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综合联动效果。

根据智能建筑安全性需求,应建立一个可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响应的现代安全防范体系,将智能建筑内周界防范子系统、防盗报警子系统、门禁控制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等多个安全功能整合在一个综合安防监控及管理平台上。综合安防监控及管理平台可以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性质、特征和多样性,遵循预先编制好的应急响应预案,通过各单一安防系统、设备、功能的相互协同运作以及各种各类信息和实时数据的高度共享,实现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理。

智能建筑安全性需求主要分为建筑安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和大型辅助设施安全等几个方面。

①建筑安全

根本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国家规定了相应的安全风险和防护等级。通常建筑物安全防范等级的划分分别在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特殊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和评估。例如银行和博物馆建筑属一级防范等级,其防范的重点是金融和文物的安全。专业办公楼如电视台、新闻单位、电信枢纽楼,其防范的重点是保障办公场所的正常工作次序。公共建筑如车站、机场、港口、医院、商业建筑等,其防范的重点是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因此智能化系统应针对不同建筑的安全需求,满足建筑安全性设计的规范和要求。

②设备安全

为了维持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转,建筑内将配置大量的机电设备和生活保障设施。智能化系统必须通过有效的监控方式,随时了解各类设备和设施的运行状况,记录设备和设施的累积运行时间,及时进行设备和设施的维护,确保设备和设施运行的可靠。

③通信安全

通信安全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同样非常重要。这里的通信包括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两个方面。特别是数据通信方面,更是现代化楼宇中必不可少的支撑平台。

④人身安全

对智能化系统来说,保证人身生命安全主要通过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紧急广播系统来实现。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探测到火灾发生的情况,而其他紧急情况,如人为破坏、炸弹威胁,通过通风系统散布有毒气体或其他生化武器等,则需要通过公共安全防范系统来及时发现,通过紧急广播系统来协助人们及时地疏散。

⑤重要设施安全

除了一般设备之外,由于智能建筑的功能特点,其中的重要设施(如能源中心、监控中心、网络和通信机房、重要办公区)都是需要重点保护的,以保证办公和生产业务的顺利进行。这种防护可以通过有效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如周界防范、门禁管理、视频监视)来完成。

(2)高效

智能化系统不仅可以为办公和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还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其高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供建筑物综合管理平台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全面了解楼宇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例如,可以查看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中各类设备的运行、安防系统的布防/撤防状态、视频录像、火灾报警系统工作状态等。

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综合管理平台,了解建筑物内其他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建筑物内各个智能化应用系统通过系统集成构成一个信息共享与综合管理的完整平台。

②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通过智能化系统可以统一集中管理数量众多、类型各异的设备,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例如,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的操作工作站进行设备运行参数监视、设备运行记录、设备运行时间累计、设备报警记录、设备运行日程设定、设备启停控制等一系列操作。

③有效降低建筑物运行能耗

通常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投入运行后能耗很大。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建筑内人员流动、办公时间、节假日和员工加班等不同需求情况合理调配冷热源、空调、照明设备的运行;并对建筑能耗进行监视,动态调整能耗构成,降低能源的总体消耗量。

办公会议室是按照日程安排来使用的,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有关日程安排确定设备的启停时间,以降低设备电力能耗;利用变风量空调机组和变风量末端装置,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季节、时间以及室外环境温度设定不同朝向区域的环境温度,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利用玻璃幕墙的自然采光特性节约照明的能耗。

④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

智能化系统可以采集某系统内产生的信息以及不同应用系统中产生的信息,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综合利用这些信息,对事件进行处理。例如,当出现紧急报警时,系统除了可以及时了解到报警信息产生的位置,同时还可以调用相关的视频信息,为及时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⑤优化设备运行

智能化系统高效性的又一体现是优化设备的运行。设备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备运行和负载要求相匹配。如:对于蓄冰系统制定合理的蓄冰策略,保证蓄冰和融冰时间相吻合,既不出现蓄冰量不够的情况,也不出现蓄冰未融净的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保证设备运行在最佳的工作点上。另一方面是设备运行状态始终处于被监视之中,保证设备运行工况良好。例如,通过监视设备运行的累积时间,及时提醒管理人员进行维护、检修、保养。

(3)便利

智能建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建筑,具有多重网络和多样化的通讯方式,如:计算机网络、电视网络、电话网络、无线网络等传输信息及数据的网络和通讯线路,因此如何实现智能建筑内各类网络及通讯线路资源的共享,使用者操作便捷,提高整体通信的快速性,是智能建筑便利性的基本需求。

通过智能化系统,无论是建筑内的使用者和住户,还是系统的管理人员,都可以获得非常人性化的服务,感受到工作环境的便利。便利性的直接体现是建筑物内工作效率的提高。如:利用一卡通管理系统,既可以加强建筑物的安全保卫和管理工作,完成门禁、考勤、巡更、车库管理功能,又可以完成在建筑物内的餐饮、图书借阅、娱乐消费、医疗管理和物业管理等应用。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建筑物内的使用者和住户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设备和设施。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灵活的结构特点,语音系统的多种人性化的服务功能,都是便利性的体现。

(4)舒适

建筑的舒适性主要体现在视觉、声觉和感觉上,也是人性化服务的直接体现。其中视觉主要表现在建筑的装修上,声觉则是表现在环境声场的构建上,而感觉则是通过对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的精心设计和对温湿度及空气质量的有效控制来体现的,也是对视觉、声觉的补充。无论是节能要求,还是设备的优化运行,都应充分考虑舒适性的要求。建筑物通常都配置有大量的空调设备,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对各空调系统有效地进行控制,保证整个建筑群中舒适的环境。

通常建筑物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如办公、商业、酒店、医院、电视台等功能,各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对舒适性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为了满足对舒适性的不同需求,应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不同,制订在空气调节、给排水监控、照明控制、电梯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舒适性的标准和规范。

(5)节能

智能建筑通常都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特别是综合办公楼和专业业务楼(如电视台、银行、博物馆、展览馆、电信枢纽楼、医院等),办公室、会议室、展厅、业务用房等在使用时间和对温湿度的要求上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按照常规的方式实施对空调、照明、电梯的运行管理,将会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因此,根据办公室、会议室、展厅、业务用房的使用时间和环境要求,动态调节空调、新风供应以及提供照明和电梯服务,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为了满足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节能的需求,通常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楼宇设备管理系统,根据建筑环境的实际需要,制订机电设备节能的策略和措施,切实将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运行的能耗降到最低水平。

(6)环保

智能建筑的建设需求应包括绿色环保的内容建筑物,建筑绿色环保的内容体现在园林绿化保洁卫生、垃圾处理、道路交通、车辆管理等方面。因此在智能建筑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应根据智能建筑对整个建筑物绿色环保的实际要求,在智能建筑设计、建设和今后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强化绿色环保的意识,并采用科技手段,通过物业管理对绿色环保的规范管理,建设和管理好智能建筑绿色环保的环境空间。

3)智能化系统设计原则

(1)目标性原则和需求最大化原则

智能化系统设计和实施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物在工作、生活和业务等方面的需求,满足建筑物对智能化系统功能的要求。

①标准化原则

遵循设计和管理的标准化是现代技术应用的基础。智能化系统与众多第三方应用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智能化系统的运行同样是一个信息生产和管理的过程,因此建立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是整个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标准化的管理相结合,同样可以协助智能建筑创造和实现最高的生产效能和服务水平。

标准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指标标准化,包括技术行业规范和系统建设实施的标准化、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标准化等;二是智能化系统运行流程的标准化。

②适用性和可行性原则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针对性、合理性、适用性和可行性的要求,系统设计不能片面地只考虑技术可行性,还要考虑工程建设实施的进度与复杂程度,不能与建设工程脱节。

③先进性原则

智能化系统工程总体实施规划将对智能建筑长期管理和服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应有较强的前瞻性,摒弃落后的、不合理的系统设计和应用模式,在严格分析研究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系统。先进性原则还包括科学决策、技术先行和前瞻性原则。

由于建筑物建设将跨越较长的时间段,为了使建设过程中乃至今后系统使用时不断保持先进性和可用性,系统设计应充分吸收适合的新技术来满足建筑物未来发展的需求,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适应新的需求变化,为将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当前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智能化系统中同样体现着以数字化为基础、网络化为核心,相关系统和专业相互交叉与融合的特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技术将会在建筑物的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智能化系统设计应具有前瞻性、灵活性、开放性,同时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应具有今后在原有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升级的可能性,以适应应用功能需求的不断变化。

④安全可靠性原则

在确保智能化系统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智能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由于智能化系统是常年不间断运行的系统,因此稳定可靠尤其重要。减少安全隐患、有利于日常维护,同时具备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是智能化系统可靠性的关键要求。

保证安全性的实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系统选型必须强调质量可靠,要求系统中主要设备的MBTF(平均无故障时间)满足一定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在系统设计中采用安全性的设计思想,对系统核心部件采用冗余或分布式控制方式,以保证当系统中局部设备出现故障时对其他设备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网络设计时还应考虑到一系列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以防止受到恶意的攻击。

⑤经济性原则

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还应注重经济性的原则。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投资,通过简洁、合理、功能明确的系统设计,达到较高的系统性价比。系统设计要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具备合理性、适用性和针对性。

⑥继承性原则

技术的发展均有延续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因此,在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应用中,应采用符合主流技术、同时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系统。

⑦人性化原则

智能化系统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服务。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既可以体现在创造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方面,也可以体现在友好的操作界面、简单的操作方法和及时的报警/事件提示和处理等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体现在系统的设计规划、设备的选择以及系统业务流程的设计上。

4)智能化系统组成

智能化系统是一种有效的、为建筑内工作与生活的人们提供服务的工具。主要包括安全保障、工作与生活环境保障、设备运行管理、网络通信服务和公共信息发布等有关内容。

智能化系统中所包括的所有应用系统都必须围绕着建筑为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不同内容提供相应的管理与服务功能来考虑。智能化管理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建筑物的性质、特点和功能要求;

(2)各建筑物和功能区域的管理模式;

(3)建筑物内不同区域的功能、业务模式和管理特点;

(4)各建筑物和功能区域的管理模式;

(5)管理和服务的人性化。

img88

图2-4

5)智能化系统综合信息集成需求分析

智能化的业务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是各子系统应用的具体要求。如对各类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对安全防范进行有效的监控、对各类事件进行及时的响应和处理等,而功能的综合表现则体现在安全性、高效性、便利性和舒适性的具体实现方面。从智能化系统的综合管理的角度看,在各应用系统根据建筑要求进行相应设置的基础上,必须完成相应管理平台的建设,包括:

(1)数字化综合信息集成平台(IBMS.net/IBMS);

(2)数字化物业与设施管理平台(IPMS.net);

(3)智能化楼宇监控与管理平台(BMS.net);

(4)智能化综合安全监控与应急指挥平台(SMS.net);

(5)智能化一卡通应用与管理平台(ICMS.net)。

要求综合信息集成平台能够提供各专业应用系统的信息和数据共享,以及信息增值服务的功能。服务专业化将围绕着智能建筑的业务模式展开,而服务人性化则围绕着人员的不同行为模式进行规划。智能化系统的规划可以根据建筑来划分,对于每一类型的建筑来说,又可以根据系统的功能和建筑的功能来划分。

在集成方面,通过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可以实现信息与控制联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集成功能表现上可以通过不同系统的操作员工作站进行监视、操作以及信息数据调用。智能化系统在综合信息集成平台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理集成,即通过统一的传输介质或通信接口设备解决系统互通;第二个层次是网络集成,即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通信协议解决网络互联;第三个层次是应用集成,即解决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互操作问题,实现各应用系统的联动和协调优化,实现智能化系统的综合集成管理。

数字化与智能化信息集成和管理平台的建设是智能建筑的核心,也是智能建筑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体系组成的基础。新建的各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系统不再是独立的“信息孤岛”,而是智能建筑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始终强调通讯及网络接口的规范性、数据的共享性。通过数字化应用数据库共享平台,实现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及数据交互。

(1)数字化综合信息集成平台(IBMS.net/IBMS)

数字化网络信息集成平台(IBMS.net/IBMS),是智能建筑管理平台中最重要的基础平台。网络信息集成平台分别由网络信息集成门户网站(IBMS.net)、智能化系统综合数据库平台(IBMS)、网络数据中心(IDC)共同组成。

建立智能建筑网络信息集成门户网站(IBMS.net),使得智能建筑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基于网络和浏览器应用环境,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利用任何通讯方式获得智能建筑内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系统的监控与管理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增值服务。网络信息集成网站设计的重点是数字化与智能化“双化”系统综合信息及数据资源的共享、浏览和查询。

建立智能化系统综合数据库平台(IBMS),其功能是将数字化与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如IPMS、BMS、SMS、ICMS、IHS、eBS等通过数据库连接的方式将信息和数据连接到IBMS数字化应用数据仓库中来,实现各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系统历史数据的查询,数据的综合和信息优化处理、防灾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跨平台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并通过信息交互的方式引发相应的时间和事件响应程序,实现信息联动功能;并通过IBMS.net/IBMS网络信息集成平台,建立“双化”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建立智能建筑网络数据中心(IDC),其功能是为数字化与智能化各应用系统提供网络运营环境,提供网络基础服务。网络数据中心设计的重点是数据的管理和存储。数据的管理,就是利用网络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综合、处理和调用等;数据的存储,就是采用网络数据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备份、交换和维护。

网络信息集成平台集成的内容包括以下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系统:

①智能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IPMS.net);

②楼宇设备监控管理系统(BMS.net/BAS);

③综合保安管理系统(SMS.net/CCTV.net);

④门禁及“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net);

⑤办公自动化及增值服务系统(OAS);

⑥业务流程自动化应用系统(ERP.net)。

(2)数字化物业与设施管理平台(IPMS.net)

数字化物业与设施管理平台(IPMS.net)的基本结构模式,就是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科技,实现物业管理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智能物业管理应用系统以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为功能支撑,将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实时监控信息和自动化控制功能融入智能物业管理的运营中,提高物业管理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动态性。智能物业管理基于信息网络化特征,可以实现异地远程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各异地物业管理楼盘实施集中和分布的监视与控制、信息交互与共享,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提高物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高效率,降低物业管理的运营成本。智能物业管理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及其功能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智能建筑数字化应用体系框架结构下,各专业应用系统的整合与动态数据的交互。

(3)智能化楼宇综合监控与管理平台(BMS.net)

楼宇综合监控与管理平台(BMS.net)将智能建筑内楼宇自控系统(BAS)、综合安全监控系统(SMS)、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CCTV)、公共广播子系统(PAS)、车辆管理子系统(CPS)、IC卡门禁可视对讲子系统(IC&NS)以及火灾报警系统(FAS)有机地集成在一起,使上述各监控子系统相互协调,实现必要的控制联动,达到综合监控、应急处理和指挥管理的目标。

BMS.net平台为一个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开放系统,它可以实现不同系统和产品间的连接和协议的“标准化”,以使它们之间达到“互操作性”。在BMS.net系统集成中,设备选型、应用监控子系统软件选型、软件工具选型、系统的开发皆采取国际标准。BMS.net集成系统严格遵照模块化的结构模式开发,以满足通用性、可替换性。

智能建筑BMS.net应用系统处于智能建筑数字化应用体系网络结构的监控管理层,它通过控制网络节点网关(eCG),实现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的融合,将智能建筑内进驻企业各智能化应用监控子系统集成到智能建筑集中的监控管理平台(BMS.net)上来,建立起整个智能建筑网络化的综合监控与管理界面。通过统一的图形化(电子地图方式)人-机界面可以十分方便、简单地实现对智能建筑及各企业被集成的监控子系统的实时监视、控制和管理。智能建筑BMS.ent应用系统技术特点是: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模式,应用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集成网关技术,同时注重各集成监控子系统在物理层、应用层、用户层、数据库层等层面上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的标准化。

(4)智能化一卡通应用与管理平台(ICMS.net)

一卡通管理应用系统(ICMS.net),是目前智能建筑物业管理和提供增值服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智能建筑数字化应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智能一卡通管理应用系统,可以实现一卡通系统内部各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和统一管理,同时也可以通过一卡通实现与物业管理系统、综合安防与设备监控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集成,增强了物业管理的能力,扩展了增值服务的功能。智能一卡通管理应用系统,目前已经覆盖了整个智能建筑的身份识别、安全管理、消费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结算及物流配送、物业管理费结算、门禁、保安巡更、电梯控制、出入口控制、车辆进出管理、房产及住户管理、图书资料卡和保健卡管理、电话收费管理等。智能“一卡通”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智能建筑物业管理和社区增值服务的各个环节,使得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高效、科学,为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安全。

6)智能化管理模式分析

(1)智能化管理的必要性

智能化管理可以满足智能建筑在管理和服务上的需求,改变目前国内因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与物业管理的运作严重不相适应,造成在物业和设施管理中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功能使用率不高、使用价值不大的现状,同时可以在智能建筑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升传统的物业管理为数字化管理的模式。国家《建筑及居住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的制定,就是为了真正实现智能建筑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建设及运营在需求、功能和管理上的互相协调与相互支撑,达到智能建筑管理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有效结合,为智能建筑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舒适、安全、节能、环保的生态环境,多样化、高品质的增值服务。

(2)智能化管理的目标

智能化管理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为实施目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为物业与设施管理的支撑平台,提供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模式和信息网络化的增值服务。

智能化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科技,实现物业与设施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管理以智能化系统为功能支撑,将智能化系统的实时监控信息和自动化控制能力融入物业与设施管理的运营中,提高物业与设施管理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动态性。物业与设施管理基于信息网络化,可以实现异地远程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管理对象实施集中和分布的监视与控制、信息交互与共享,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提高物业与设施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高效率,降低物业与设施管理的运营成本。

(3)智能化管理的模式

智能化管理的模式,就是在智能建筑内建立一个以数字化物业与设施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将物业及设施管理应用、智能化系统功能与多样化增值服务相关的各种数据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数据库集成的层面上将各系统数据库无缝地统一在应用的框架平台下,并按智能化管理的需求进行数据的连接、处理和共享,保持数据的一致性,达到智能化管理总体功能和服务的目标。

智能化管理应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为核心,将传统物业与设施管理的内容、运营方式提升为基于信息网络(互联网或局域网)之上,通过计算机集群应用服务、信息网络及浏览器技术来实现智能化管理信息的交互、综合和共享。通过网络互联互通,注重智能建筑内实现控制网与信息网的融合,将控制网中的自动化监控信息汇入信息网络。

智能化管理软件应根据不同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分别制订智能化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系统软件应以TCP/IP通讯协议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浏览和数据库为核心应用。同时将智能化管理数据库、安防监控与设备运行管理数据库互联,实现动态、交互和实时管理。

智能化管理应注重数据管理和数据存储两个方面。数据管理就是利用网络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综合、处理和调用等,数据存储就是采用网络数据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备份、交换和维护。数据库互联和数据共享,是智能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目标。实质上智能建筑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和自动化都依赖于大量的信息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只有实现管理与服务相关数据库的集成,才能最终实现管理信息的交互和动态数据处理。

(4)智能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智能化设施管理的内容是将智能建筑内的电梯设备运行监控、给排水设备运行监控、变配电及照明设备运行监控以及集中的冷热源设备运行监控集成在统一的网络化集成设施管理平台上(BMS)。通过智能建筑内集中和分布的机电设备运行监控管理中心(包括远程设备运行监控管理中心),实施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故障报警的监视,并进行报警确认、操作控制及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信息的记录与查询。

智能化综合安防管理的内容是将智能建筑内的周界报警子系统、巡更管理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家庭安防报警子系统、车辆管理子系统以及公共广播子系统集成在统一的网络化集成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上(SMS)。通过集中和分布的安全及防盗报警监控管理中心(包括远程报警监控管理中心),实施对报警信息的监视,并进行报警确认、操作控制、报警信息记录与查询。

智能化信息增值服务的内容是建立智能建筑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网站,并通过该门户网站向建筑物内的使用者和用房提供诸如综合信息导览、物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电子商务、来访者信息查询、会议室和公共设施预定、“一卡通”服务、VOD多媒体视频服务等增值服务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