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能化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智能化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提高智能建筑对机电设备的控制和运行管理能力,对突发事件进行监控和及时响应,协调各控制系统设备,优化运营,实时获取各监控与自动化系统的各类运行数据,进行信息和数据的实时记录、分类、备份、传输和打印。楼宇管理系统服务于智能建筑的行政管理体系,因此业务流程管理决定其系统运行管理模式,企业资源管理确定其系统具有成本管理与控制功能,同时楼宇管理系统应兼顾物业管理和安全保卫方面的需求。

2.3.3 智能化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1)楼宇管理系统需求(BMS)

(1)楼宇管理系统目标定位

①管理定位

楼宇管理系统根据智能建筑使用功能和运营管理模式,确定楼宇管理目标和管理定位,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支持物业与设施管理,保证楼宇设备运行的完好性,实现节能、环保、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为业务活动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便利、更快捷的环境空间。

在信息应用管理方面需要满足行政管理体系的要求,实现业务流程管理、环境服务保障、企业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

智能建筑楼宇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使智能化各子系统的监控和数据管理变得更加容易,从而降低对技术保障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达到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目的。通过对楼宇设备和楼宇综合安全全局事件的综合监视和高效管理实现设备监控的智能化。智能建筑楼宇管理的效益是长期经济效益。

在楼宇管理系统规划和功能集成上,强调应用的集成、技术的集成、产品的集成和工程的集成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②管理目标

对楼宇自控、综合安防、火灾报警等监控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各应用系统间的控制联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楼宇设备监控管理后,使得原来的各个子系统相互结合成统一的集成系统,处于不同子系统的数据采样点和控制点之间可以建立联动关系,并进一步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保障智能建筑的安全、高效和便利,提高智能化管理的水平和品质。

建立开放的数据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一个集中的监控中心,采用开放的数据格式,采集、转换各设备子系统的数据,建立开放和共享的数据库,发挥数据的效益和功能。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能源。一个良好的楼宇管理系统可充分发挥设备自动化的功能,可以对建筑物内的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利用软件联动增强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节约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贯彻管理和服务的思想理念,实现楼宇设备和设施运营的综合效益。

(2)楼宇管理集成需求分析

楼宇管理集成与综合信息集成的需求和策略不同,综合信息集成的特点是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强调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物业及设施管理系统、楼宇管理系统三者之间的信息联动,例如:来访者登记和信息查询,会议室及公共设施的预定,节假日或员工加班对空调、照明、电梯等使用的申请等。而楼宇管理系统集成的特点是监控功能的一体化监控和操作,强调监控与自动化系统控制的互操作性。通过楼宇自控系统(BAS)、综合安防管理系统(SMS)、火灾报警系统(FAS)统一的监控界面以及监控界面上的状态图标,监视机电设备、防盗报警、巡更管理、门禁控制、闭路电视监控、消防报警等的状态,通过统一的监控界面上的控制图标进行机电设备启停、温度调节控制以及参数的设置、修改,实现综合安防管理系统与火灾报警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三者之间的控制联动。例如:安防报警或火灾报警与门禁、公共广播、停车场、闭路电视监控、空调设备、电梯设备、照明设备等联动控制和响应。

(3)楼宇管理内容

①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提高智能建筑对机电设备的控制和运行管理能力,对突发事件进行监控和及时响应,协调各控制系统设备,优化运营,实时获取各监控与自动化系统的各类运行数据,进行信息和数据的实时记录、分类、备份、传输和打印。

②子系统之间的控制联动

各监控与自动化系统间的控制联动,可以实现单一控制系统无法完成的功能。当发生火警、盗警、重要设备故障等影响全局的突发事件时,防盗报警系统与门禁系统、电梯系统、紧急广播系统之间对预设事件响应程序实现联动控制,楼宇管理系统也可以根据预设的时间响应程序,定时控制机电设备的启停。节假日和员工下班后,还可以启动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电梯设备、防盗报警设防、通道及门禁控制的优化运行模式等。

③记录设备运行历史数据

记录设备运行历史数据,可以为楼宇管理系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有效延长使用寿命,提供基础数据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化管理而进行的各项决策分析提供全面可靠的历史数据和历史趋势,以便更好地掌握楼宇设备和设施的运营效果。楼宇管理系统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报告,用于分析和监视各子系统中所产生的报警、事件和故障数据。

编制设备维护计划

为了保障设备和系统的良好运行,楼宇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对各类设备或系统运行历史数据的采集、分类、统计和优化,自动编制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计划;通过楼宇计量系统对水、电、煤气、空调使用数量的记录和统计,可将有关数据自动传送给物业管理系统数据库,自动生成综合计量报告和物业收费清单。

⑤对全局突发事件的处理决策

通过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共享以及一体化的监控界面对突发事件进行决策、处理。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决策者可以通过楼宇管理系统监控界面和电视监控图像(包括浏览器界面)掌控事态发展,并根据及时提供的综合信息和数据,作出应急响应,迅速决策并指挥,以便将因突发事件引起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⑥提供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接口

向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楼宇管理设备运行数据,并接受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置、控制要求。

(4)楼宇管理系统外部协调管理

作为智能建筑内各子系统的楼宇管理系统,其主要的外部协调工作是与软件提供商的维护交流、需求变更管理以及与楼宇管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如果楼宇管理系统划归为由第三方专业的物业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还存在与该物业机构的协调管理工作。

①维护和需求变更

当管理的需求(如联动关系的设置、管理界面等)需要变更或软件升级时,需要软件提供商的配合,并提供维护服务。

②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

主要包括数据接口的格式,获取数据的类型、范围以及某些控制联动关系的设置和调整等。

③与物业部门的协调

主要协调工作包括对环境的控制。业主与物业管理机构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当业主提出对楼宇环境的调整时,物业管理部门能够迅速地满足要求。物业管理机构还需定期向业主提供楼宇管理的运行报告。

(5)楼宇管理系统的行政管理

楼宇管理系统服务于智能建筑的行政管理体系,因此业务流程管理决定其系统运行管理模式,企业资源管理确定其系统具有成本管理与控制功能,同时楼宇管理系统应兼顾物业管理和安全保卫方面的需求。

楼宇管理系统可以归属于行政管理部门或第三方的物业管理机构。在智能建筑管理团队中需由专人负责楼宇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维护职责主要包括通过工作站监视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处理紧急情况、对系统维护和需求变更提出要求等。

楼宇管理系统可以与楼宇自控系统、综合安防管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使用共同的监控中心机房(总控室和分控室)。

2)楼宇自控系统需求(BAS)

(1)楼宇自控系统目标定位

楼宇自控系统主要针对建筑内的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控,通过楼宇自控系统,为智能建筑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空间,对机电设备运行进行监控和节能管理等,从而实现以下功能目标:

①保证设备运行安全;

②提供舒适的建筑环境;

③保证设备的优化运行;

④降低设备运行能耗,保证设备的运行状态处于良好状态,延长设备寿命;

⑤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

⑥更好地协调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的运行,充分发挥各种设备应有的作用,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保证建筑物内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

(2)楼宇自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楼宇自控系统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物内温湿度舒适性的控制、新风量的调节以及对给排水设备、变配电设备、电梯扶梯设备、照明设备运行的监视和控制。楼宇自控系统功能需求同时要根据建筑特点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在系统设计时确定需求的重点。例如对空调系统设备的控制策略,由于车站楼、机场楼、商业中心具有人流量大的特点,因此空调系统设备控制应以新风量调节为重点;写字楼和酒店应以舒适性温湿度控制及新风量调节为重点;医院、实验室、博物馆对温湿度的控制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空调控制设计上应更加精确。

楼宇自控系统需求还体现在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策略上,例如根据智能建筑内对空调系统、照明、电梯等在运行时间和数量上的需求,楼宇自控系统可以合理编排设备运行时间和数量的日程表

机电设备节能管理也是智能建筑重要的需求。楼宇自控系统可以根据机电设备节能运行方案,编制冷热源设备、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配电设备、电梯扶梯设备、照明设备节能运行模式软件,合理、平衡、实时地调整和控制相关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楼宇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也是智能建筑重要的需求。楼宇自控系统可以根据机电设备运行时间和故障发生率,确定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计划和方案,预先安排好备品备件的采购和库存工作。

楼宇水、电、煤气、空调计量也是智能建筑的需求。楼宇自控系统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水、电、煤气、空调的使用和消耗数据,进行记录、分类、统计、列表,并将相关数据和资料传送给楼宇物业管理部门,作为物业收费的依据。

(3)楼宇自控系统技术应用需求分析

楼宇自控系统在总体需求上应具有足够冗余的系统容量、灵活的系统结构、强大的管理功能和简便的操作方式。

系统结构,要求既能满足本地实时监控和设施管理,也能满足远程网络监控和设施管理的需求。可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和B/S(浏览器/服务器)相结合的方式,以便本地用户和远程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工作站和网络浏览器两种方式访问系统服务器。

系统网络结构,要求满足分布式控制的需求,网络设计上可采用两级网络,即由管理层网络与监控层网络组成,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控制。其中管理层网络采用局域网,使用开放的TCP/IP协议进行通讯,提供与第三方应用系统间信息和数据的交互;监控层网络采用专业以太网和现场控制总线网络,使用开放的OPC协议进行通讯,提供与第三方监控系统间控制联动的接口。

(4)楼宇自控系统监控与管理内容

根据楼宇自控系统管理目标定位,楼宇自控系统智能化监控及管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①机电设备及设施运行监控

包括电(电源供应与保障)、照明(照明控制与管理)、风(暖通与空调的控制与管理)、水(生活用水及排水设备的控制和管理),以及其他在物业与设施管理方面需要监控和管理的设备和设施。根据机电设备及设施的性能特点和设备运行的工艺要求,确定监控内容(即系统控制点),同时要求了解具有相互关联的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保整个系统配置的监控点能够完全涵盖智能建筑各类设备和设施。楼宇自控系统所监控的机电设备及设施的运行状态和参数,都可以通过监控工作站和网络浏览器显示、查询、存取和控制。

通常机电设备及设施的监控方法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现场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点实现监控功能,另一是通过标准化的通讯接口实现监控功能。多数机电设备控制采用现场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方式。一些大型设备和系统也可以通过通讯接口的连接,如冷水机组、热力站、变配电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向楼宇自控系统传送监视状态信息和数据。

②机电设备运行管理

根据智能建筑设施管理的需求,确定楼宇自控系统的运行控制模式。如:日程表运行控制模式、设备节能运行控制模式、节假日运行控制模式、应急响应运行控制模式等。

通过楼宇自控系统监控工作站和浏览器,可以对智能建筑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对其起停和运行参数加以控制、查询、设置和修改;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报警;也可以按照时间、设备类型、状态对监控设备进行报警、故障、运行状态、控制操作、参数修改等资料和数据的查询等。

③系统数据管理

系统中有关机电设备运行参数可以通过工作站实时地显示在相关的页面中,如在智能建筑的楼层平面电子地图上或在设定的表格中,实时地显示各空调区域温度的动态变化,可以全面了解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并进行评估。系统可以存储所有的控制点的变量和参数,同时可以提供参数变化的趋势曲线。

通过楼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通过网络浏览器实现对各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必要的控制,并对系统报警和故障数据进行显示和记录,建立机电设备运行数据管理资料库。

(5)楼宇自控系统外部协调管理

楼宇自控系统应具有与智能化应用系统、机电设备集成和联动控制的能力。通过与外部第三方系统承包商和机电设备供应商的协调,明确与第三方系统和机电设备的详细通讯协议和接口设计,确定系统接口界面的划分及其分工与责任,协调楼宇自控系统与土建、装饰、机电等工程之间的关系,协调与综合信息集成系统的通讯接口方式和数据库接口,协调与物业及设施管理系统在管理模式上的统一,规范数据接口形式、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等。

(6)楼宇自控系统行政管理

楼宇自控系统通常归口物业及设施管理部门行政领导,在系统运行控制模式、设施管理工作流程、系统维护保养、系统运行成本控制、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系统功能扩展和技术性能提升等方面应满足物业与设施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安全防范系统需求(SMS)

(1)安全防范系统目标定位

在智能建筑内设置安全防范系统,是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防范系统可以有效地报警、发现、制止、处理诸如盗窃、非法入侵、破坏、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特别是“9.11”事件后公共建筑的安全防范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现代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的策略注重安全体系的建立,不再强调单一安防系统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功能的优越性,而转而重视综合安防监控与管理的整体综合技术性能和应变、自动化、多功能的联动响应功能。在技术应用方面,强调数字化(IT)与智能化(IB)技术应用相结合,重视安全防范监控与管理在系统网络结构、系统软件结构、系统数据库结构、系统网络安全策略等软件技术应用和软件功能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注重在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安全报警与应急预案的执行和操作过程的实际应变能力。因此安全防范系统管理的目标定位,就是要建立一个可根据安全事件的突发性和多样性,遵循预先编制好的应急预案,通过各单一安防子系统、设备、功能的相互协同运作,各种及各类信息和实时数据的高度共享,实现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快速应变处理的综合监控和管理的运作平台。安全防范监控和管理平台无论从物理上,还是从逻辑上都应将防盗报警、门禁控制、闭路电视监控、停车场、巡更管理等单一专业安防子系统看做是一个安全监控和管理的整体,实现各单一子系统在技术应用和安防功能上的协同、信息与数据共享的同步和一致。

(2)安全防范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安全防范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物内安全及防盗报警、门禁控制、闭路电视监控、保安人员巡更管理、停车场管理等。安全防范系统功能需求同时要根据建筑特点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在系统设计时确定需求的重点和要点。

例如在制订安全防范监控与管理策略时,对于车站楼、机场楼、商业中心,因其具有人流量大的特点,应以安全及防盗报警、闭路电视监控、停车场管理功能需求为重点;写字楼和酒店应以防盗报警和门禁控制功能需求为重点;银行和博物馆对安全防范提出了更高的监控和管理要求,因此在进行防盗报警、门禁控制、闭路电视监控、保安人员巡更管理、停车场管理等系统设计时应更注重功能配置和协同的能力。

安全防范监控和管理平台需求,是智能建筑安全防范最重要的功能要求。安全防范监控和管理平台(SMS)将安全及防盗报警子系统、门禁控制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巡更管理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集成为一个安防监控与管理的有机整体系统,实现安防功能协同、联动控制、信息共享、操控一致;同时各子系统具有独立操作及监控显示的能力。安全防范监控和管理平台遵循“集中管理,就地控制”原则,从而形成一个纵深多层次、全方位、高度集成管理的综合安防管理体系。通过该综合安防管理平台,实现对以上各子系统设备状态的监视,以及通过综合报警信息显示、电子地图浏览、安防装置运行状态监视,实现对系统撤布防和报警联动控制等参数的设置和修改。安全防范监控和管理平台具有实时处理多路报警信息的能力,报警监控图像显示和记录的能力,与门禁、照明、广播、电梯等设备联动控制的能力,通过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络将报警信息传送到物业与设施管理中心。以及公安机关的能力。物业与设施管理人员和公安机关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在授权下监视和查询报警信息,保证智能建筑内安全防范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安全防范管理的效率,为智能建筑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安全及防盗报警功能需求,是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功能需求之一。安全及防盗报警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对非法入侵的发现和报警,它是安全防范体系中的第一道防线。功能需求的重点是:周界报警、视频报警、红外探测报警、双鉴(红外和微波)检测报警、玻璃破碎报警、紧急按钮报警等。在性能上应注重的需求要点是:报警响应的实时性(通常小于1秒),系统误报率(通常小于百分之一),报警等级的设置,多路报警响应及处理,报警信息的自动显示(如电子地图主动弹出和报警信息栏实时显示)、记录、打印、查询,报警与监听跟踪,报警信息的确认和复核,报警信息与门禁、闭路电视监控、停车场、电梯、广播的联动控制,对报警系统线缆的监测和防破坏报警等。

门禁控制功能需求,是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功能需求之一。门禁控制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对合法身份的识别、阻止非法者进入安全保护区域,它是安全防范体系中的第二道防线。功能需求的重点是:通道及通行门的门禁控制,如电梯间走道、楼梯走道、楼层通道、财务室、监控中心、通讯机房、重要办公室及电梯门禁控制电梯等。在性能上应注重的需求要点是:门禁读卡机状态的监视,非法进入报警,门控锁的定时和实时控制,门禁时间组别设置,门禁进入组别设置,黑名单设置,门禁进入名单查询,多种方式门禁操作,如卡、密码、指纹、掌纹、视网膜、面部识别等。

闭路电视监控功能需求,是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基本功能需求之一。闭路电视监控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对防盗报警、门禁非法进入报警、视频报警现场的监视、复核、记录等,它是安全防范体系中采用动态图像进行安全监视的重要手段。功能需求的重点是:周界防范图像监视、门厅及通道图像监视、门禁图像监视、电梯间及电梯厢内图像监视等。在性能上应注重的需求要点是:报警与监控图像电子地图显示,报警与监控图像的联动与跟踪,监控图像的顺序和定时切换,报警监控图像的实时记录,监控图像的数字硬盘录像,网络视频监控等。

保安人员巡更管理功能需求,是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功能需求之一。保安人员巡更管理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对保安人员巡更到位的显示、记录和查询等,它是安全防范体系中的第三道防线,通过人工的方式及时发现安全的隐患和电子监控盲点区域的安全状况。功能需求的重点是:保安巡更站的配置,如建筑物周界巡更站、门厅及通道巡更站、电梯间巡更站、电子监控盲点巡更站等。在性能上应注重的需求要点是:在线巡更方式,巡更组和巡更路线的设置,巡更路线电子地图跟踪显示,巡更到位与监控图像联动显示,巡更到位超时报警,巡更时间实时记录等。

停车场管理功能需求,是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基本功能需求之一。停车场管理需求主要体现在对进出建筑物车辆的控制、车辆安全检测、车位引导等。特别在“9.11”事件后,对于进入建筑物车辆的安全监测和控制,已经成为安全防范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功能需求的重点是:车道拦阻及闸门控制,自动识别通行控制,收费通行控制,车底爆炸物扫描及监测,车牌影像识别,满车位显示及车位引导指示等。在性能上应注重的需求要点是:多种车辆进出控制方式,如智能IC卡、远程射频卡、车牌识别与控制等,车辆安全监测报警与车道拦阻器联动控制,车牌影像识别率,车辆进出记录,车辆收费记录,停车场车辆应急疏导及路线指示等。

(3)安全防范系统技术应用需求分析

安全防范系统在总体需求上应具有足够冗余的系统容量、灵活的系统结构、强大的管理功能和简便的操作方式。

系统结构,要求既可以满足本地实时监控和安防管理,也可满足远程网络监控和安防管理的需求。可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和B/S(浏览器/服务器)相结合的方式,以便本地监控中心和远程网络监控用户可以通过工作站和网络浏览器两种方式访问系统服务器。

系统网络结构,要求满足分布式控制的需求,网络设计上可采用两级网络,即由管理层网络与监控层网络组成,实现对安防报警装置运行状态的监视和控制。其中管理层网络采用局域网,使用开放的TCP/IP协议进行通讯,提供与第三方应用系统间信息和数据的交互;监控层网络采用专业以太网和现场控制总线网络,使用开放的OPC协议进行通讯,提供与第三方监控系统间控制联动的接口。

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而不是通常的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提供了增强的数据库安全性,可以容纳传感器信息、门禁访问信息以及楼层平面电子地图和生物识别特征信息等。按常规的做法,连接不同安防子系统数据库时,如果是相同的数据库结构,建立数据的交换易于实现,但是如果采用不同的数据库结构,如SQL,mySQL,Oracle,FoxPro,DB2,Sybase等等,要建立这一类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就会比较困难。因此选择数据库作为安全防范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平台时应谨慎,这将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实时性、安全性和数据的共享。由于信息和数据高度集成于安全防范监控中心数据库,带来了另外一个与控制人员分布有关的问题。在大多数的安防管理组织中,都是按照多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来进行监控和管理,每个部门都希望对人员的访问权限、时间权限等进行设置和控制,而另外一方面,各部门也无权访问他们管辖范围以外的信息。安全防范系统数据库管理结构应满足这一需求,通过数据库分区的方式,允许安防系统管理人员可以使用分布式访问权限来访问监控中心数据库的权限分区。采用了这项技术,在物理上是一个整体数据库系统,可以实施集中的数据安全防范管理,如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反间谍软件等,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数据库用户的独立运作。

(4)安全防范系统管理内容

①安防操作员

设定安防操作员的姓名和操作密码、操作级别及设备控制权。系统对进行操作的安防员,以本人姓名和操作密码的方式鉴别和管理。系统只赋予安防员进行同级别的数据访问、修改权和设备控制权。系统记录并存储安防员进行数据访问或修改、操作控制设备的时间、本人密码以及有必要加以记录的操作内容。

②报警信息的显示和打印

通过计算机电子地图信息页窗口,提供实时的报警点状态信息(包括报警点类别、地址、时间、警报状态、安防员确认时间),每一条报警信息可以保留三十天或设定某一些信息需长期保留。系统同时输出给打印机打印。

③电子地图的图形显示和控制

系统采用多窗口电子地图图形技术,可以在同一个显示器上显示多个窗口图形。窗口图形以绘制的建筑平面图、设备运行图、系统联动图作为基本图形,并在基本图形上嵌入报警输入点(DI)、受控输出点(DO)或智慧卡读卡机控制输出点(CAU)的动态图形标记和动态数据。当探测器报警时,系统显示基本图形上相应报警物理位置点的动态图形标记,以表示报警点的状态。

④报警信息的处理

当某探测器发出警报时,中央监控管理中心报警计算机显示器(CRT)立即弹出显示该报警点所在地的电子地图图形,同时图上该点的动态图形除表示警报状态以外,其标记还明显闪烁。值班安防员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如30秒内)通过鼠标器点按闪烁的图形标记,以确认该报警点报警状态。系统可设置报警级别,安防员可以给探测器按警报级别或类型来分类,当多个探测器报警时,安防员可以根据CRT显示的警报管理窗口图形的提示(显示器可以同时显示报警点窗口图形和警报管理窗口图形,提示内容为这些报警点的级别和探测器类型),按轻重缓急来处理这些报警点的报警。因此即使在多个探测器同时报警时,也不会丢失报警信息。

⑤报警信息报告

系统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各类专门报告书。例如:以时间划分报警点状态的报告书,以探测器类型划分报警点状态的报告书,某安防员操作系统的报告,持卡人的登记资料报告,以时间划分某持卡人进出控制通道的记录报告,某读卡机在某一段时间内读卡人员的名单,员工考勤的记录报告等。整理的报告文件可以按报警器类型、时间区间、报警级别等分类,分别进行统计制表。

⑥中央监控管理中心

安全防范中央监控管理中心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监控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如盗警、火灾事故、医疗急救的发生,提高社区内的高度安全性,增强防御灾害的能力,以确保社区内住户的生命财产的绝对安全。

⑦中央监控管理中心功能

集中的安全、防盗报警显示功能,在数字社区安防监控管理中心,由报警监控计算机主机CRT显示报警电子地图、大屏幕社区报警监控显示屏以及闭路电视图像监视器组成,显示社区内各类监控与报警信息,并通过实时报警打印机打印,通过统一的报警数据库存储和记录报警信息。存储的报警信息包括:报警内容、报警状态、报警地点和位置、报警时间和值班安防人员确认报警信息的时间,通过图像记录设备记录报警图像信息。经报警确认后通过电话向110报警中心报警。

⑧中央监控管理设备的防雷接地

中央监控管理中心通讯线路及计算机网络设备采用三级防雷器材和设备,即:采用机房电源一级防雷器,电话网络二级防雷器,宽带网络三级防雷器。监控管理中心采用机房专业接地系统,全面防止直接雷电和感应雷电对通讯线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雷击损坏。

(5)安全防范系统外部协调管理

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使得安全防范信息能在一个安全可靠的通讯平台上实现信息的共享,根据系统安全操作密码的授权,使用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络进入安全防范系统获取报警信息,浏览监控电子地图,查询信息和数据资料等。

与安全防范系统相关联的第三方应用系统,如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均可以通过Web页面连接和数据库访问,实现与安全防范系统信息和数据的交互。

安全防范系统涉及的外部协调包括以下内容:

①中央安防监控中心与分控中心之间的协调;

②与其他安防监控子系统间的联动控制;

③与第三方应用系统间信息和数据的交换;

④向楼宇各有关部门提供报警信息和监控图像;

⑤确定技防/人防间的相互关系;

⑥向信息管理系统上传必要的统计数据(如报警信息和监控图像);

⑦接受信息管理系统(如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下达的指令;

⑧与设备供应商厂家制订定期保养计划等。

(6)安全防范系统的行政管理

对于智能建筑的日常运营管理而言,安全防范系统仅仅是智能化系统中的一部分,但对智能建筑正常的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有人员、货物与车辆的进出,各管制区间的通行,重要保护区的安全措施,建筑物自身的安全保卫,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紧急响应和处理,人员紧急疏散流程等,都与安全防范系统有直接关系。对于本系统的管理不仅需要编制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的规范和操作流程,更需要制订在发生紧急安全事件时的应急处理预案,以对应日益复杂、变化、严峻的安全防范的状况和需求。

安全防范系统行政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

②针对建筑物安防管理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安全防范制度、建立专业安防组织体系、制定建筑物出入管理办法和措施;

③制订紧急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快速应变处理操控流程,对重要区域,编制多种安全事件状况下(如非法入侵、火灾、停电、电梯锁人、医疗救护、紧急呼叫等)的应急处理预案;

④通行卡发放;

⑤系统记录、存储、统计、分析、查询;

⑥建立与物业及设施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4)火灾报警系统需求(FAS)

(1)火灾报警系统管理目标定位

火灾报警系统是智能化系统重要的应用系统,是保障建筑物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根据国标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甲级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要求,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消防设备联动控制子系统、自动灭火子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应选择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和技术应用成熟的产品。火灾报警系统应具有与第三方安全防范系统控制联动的通讯接口、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集成的信息与数据交换的接口。

在火灾自动报警管理中,要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火灾报警要及时、可靠。报警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报警方式,火灾报警信号都能在消防控制中心内集中显示,对消防设备进行联动控制,显示其联动状态的工作情况。

(2)火灾报警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智能建筑应建立功能齐全、运行可靠、技术先进的消防系统。系统设计和实施应严格按国内关于消防的规范进行设计、设备配置和施工。消防系统可与楼宇管理系统(BMS)实现二次监控的管理方式,增强统一管理、联合监控的能力。

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及探测区的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类型的智能火灾探测器。这种探测器能够准确地监测和判断出探测区是否有火灾发生。不但达到不漏报,而且可以探测反映出烟、火的变化趋势,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适当的报警动作指标,相应的发出预报警和报警的信号,减少系统的误报率。智能探头还可以排除环境的干扰,保持恒定的反应灵敏度。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查询和诊断,反映出探头故障状态或严重的污染、老化状态,便于进行预防性维护。

火灾报警系统的信号传送线路应安全可靠,具有冗余和“再生”的能力,即一旦信息传输线路出现故障或某一处控制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将故障处切除,重新组合成新的线路或最大限度地保证其他部分的运行。系统对探测器故障、线路故障、主机设备故障具有自检测的功能,并且能够自行诊断,报警显示。

消防控制器应当功能齐全,能够对探测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处理。存储记忆的容量大,能够现场进行各种功能编程,历史记录及当前报警信息简洁明了、中文化、操作方便。系统配置彩色图形显示器,它可以利用平面和立体彩色图形方式显示设备空间布局、报警探头的位置及状态、消防设备及联动设备的状态等,画面切换方便。

根据消防规范的规定,火灾报警系统要单独设置,但通过通讯接口方式与楼宇管理系统进行信息集成,将火灾报警系统的报警信号和设备运行情况,实时地传输到楼宇管理系统的监控界面上和数据库中,实现BMS对FAS的二次监测,同时实现与综合安防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设备的联动控制,执行由火灾报警事件引发的全局处理响应程序。

火灾报警系统对消防设备的控制要达到准确、可靠、迅速的要求,对消防设施的基本联动控制内容为: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的控制,排烟、加压送风控制,消防水泵控制,喷淋水泵控制,疏散广播、警铃控制,气体自动灭火控制,电梯控制,消防通信,紧急照明控制。

(3)火灾报警系统技术应用需求分析

智能建筑火灾报警系统应具有火灾报警、消防设备联动控制、自动灭火的能力,具有与安全防范系统(SMS)和楼宇自控系统(BAS)快速联动控制响应的能力,具有与楼宇管理系统(BMS)监控信息集成的能力。火灾报警系统应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采用统一的操作界面环境,应选用图形人机界面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如Windows 2000。可采用B/S与C/S相接合的计算机系统应用模式,用户可通过桌面系统浏览器,具有在网络安全管理的受权下实现对火灾报警状况远程监测的能力。

火灾报警监控与管理软件具有与SMS系统、BAS系统以及BMS系统集成的通讯接口协议。系统网络可以与公共通讯网络(如电话网络)互联组网。系统具有故障自诊断的能力,并可以实现远程故障诊断的功能。

火灾报警系统的更改、扩充和功能提升都不会影响火灾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并具有容错和互为备份的能力。系统具有在技术发展与功能提升时都可以保护现有的软硬件投资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和兼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

火灾报警系统在符合国家消防部门确定的消防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应可以通过系统提高消防管理的高效率,建立严密的消防组织体系。

(4)火灾报警系统管理内容

①火灾报警探测

火灾探测系统由控制器及各种类型的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组成。任何一点的报警及故障都可以在显示终端显示出来,根据预定的程序,控制器可输出相应的联动信号,达到联动有关消防设备的目的。

②防排烟控制

当走道、电梯厅等处的烟感探测器发出报警讯号,控制器通过软件预设发出指令输出联动信号,打开报警层及其下层排烟阀,同时开启排烟风机和正压送风机,进行机械排烟。在消防中心手动控制柜上配有防排烟阀和风机的启停按钮,作紧急启停操作,并有运行故障显示。

③消火栓控制

人工启动手动报警按钮之后,发出报警信号,确认后自动输出讯号控制消火栓泵开泵。每个建筑物消火栓水泵的运行故障讯号可在消防控制及显示屏上显示,在紧急情况下,可在手动控制柜面板上对每个建筑物水泵进行手动控制和状态信号显示。

④自动喷淋控制

喷淋泵的自动启动由压力开关和水流指示器联动控制,喷洒系统水流指示器的讯号通过模块送至控制器,显示并由打印机打印记录。当报警确认后,由压力开关自动启动喷淋泵,在消防控制中心手动控制柜上反映泵的工作状态,并可进行直接应急手动启动和停止。

⑤电梯控制

当发生火警烟感器报警时,控制器按预先程序指令发出信号给电梯控制盘,使全部电梯回降首层,其中一部建筑物消防电梯迫降至底层待命。并在手动控制柜上配置手动迫降开关和状态显示。

⑥卷帘门控制

当发生火警时,根据卷帘门两侧两组探测器不同的报警分区,控制器可按预先程序设置,自动发出相应信号,使卷帘门降到离地面1.5米。当两组同时报警时,自动控制其下降到底。

⑦消防广播控制

当发生火灾报警时,控制器按程序设置,自动发出切换指令给紧急广播系统,自动转换相应的报警分区及上下层,以使进入紧急广播状态,通过应急消防广播自动切换报警层及上下层的消防广播,指挥人们疏散及救火,同时可用于各楼层呼叫或全区呼叫。

⑧其他联动控制

当发生火灾报警时,控制器按预先设定程序自动切断报警层及上下层非消防电源,新风机组开启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并在手动控制面板上配置手动启动按钮,以直接对该风机执行控制,并有信号返回。

⑨消防电话

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一部建筑物消防主机电话,通过各层设置的电话插孔,巡逻人员手持消防电话筒可直接与消防中心联络,指挥救火和抢救。

(5)火灾报警系统外部协调管理

通过网络与BMS系统集成,当发生火灾报警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可以对火灾自动报警的现场情况进行复核。

火灾报警系统的外部协调管理与联动控制有很大关系,主要体现在:

①火灾确认后,所有电梯迫降置首层,确保群控功能失效;监视消火栓状态,火灾报警确认后,联动消火栓泵,并将动作信号返回消防中心;监视喷洒系统的报警阀、水流指示器、信号阀的状态,火灾时联动水喷洒系统,达到自动灭火功能。

②火灾报警确认后,联动消防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及相应的正压送风口、排烟口和防火阀,将动作信号返回消防中心。

③火灾时自动切断相应的非消防电源和空调系统。

④火灾时自动控制相应的防火门、防火卷帘门,并按防火卷帘门的实际功能确定其动作方式。

⑤当发生火警并确认后,自动将日常广播切换至消防广播。

(6)火灾报警系统行政管理

建立一支专职的警卫队伍,根据分级控制、风险分散、集中管理、协同处理的原则,在建筑物的控制中心安排专职警卫人员,24小时值班、巡更,各个分控室设置的警卫人员可以根据所处区域需要安排值班和巡更,其巡更记录可以作为其工作的考勤记录。

制订有关突发事件预案,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系统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预案,供有关行政决策部门处理突发事件。

5)公共广播系统需求(PAS)

(1)公共广播系统目标定位

广播系统管理的目标定位是保证广播系统的运行可靠及播音顺畅,正常运行时为建筑物内人员提供轻松优雅的背景音乐环境,针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不同,提供相适应的系统功能配置,如:公共区域提供业务广播,特定区域(如酒店走廊、餐厅)提供背景音乐,改善环境,掩蔽环境噪声;在突发灾害时为相关区域提供紧急广播,进行人员疏散。

(2)广播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①自动播放背景音乐功能

按照事先设置好的程序,定时控制音乐源(网络广播CD机、网络广播调谐器、网络MP3播放器、PC播放器)播放相应的曲目。网络音频处理器再把播放的音源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网线传输到要播放的解码终端进行功率的放大,最后把功率信号送到扬声器还原声音。

②手动播放背景音乐功能

由人打开音乐节目源,再在网络广播控制器SNC-2000或网络控制中心SNC-1001上选取要播放的解码终端和音量大小即可。

③寻呼讲话功能

在网络广播控制器或网络控制中心通过软件界面切换需要讲话的分区,然后利用呼叫站控制器即可实现全区、分组、分区讲话。在呼叫站底座上有许多按键,通过这些按键也可以达到全区、分组、分区讲话的目的。

④电话寻呼功能

从电话交换机分配一个分机给系统的网络电话呼叫器,无论用手机还是座机根据语音提示就能实现电话分区、分组、全区呼叫,无物理位置的限制。

⑤消防广播功能

在背景音乐播放的时候,楼层突发火灾,火灾探测器将把此信号送到消防中心以控制相应设备动作,如控制喷淋头等。同时消防中心把此楼层信号送到广播中心的消防智能接口,消防智能接口将显示火灾楼层并把此信号送给报警信号发生器和网络控制器。报警信号发生器将产生语音的报警信号并送给音频处理器进行处理,以便于通过网线传输出去。网络控制器收到信号后将以火灾楼层为中心进行N+1到N+4运算,然后把相应楼层强制切换到报警通道,这样,以火灾层为中心上下1~4层的解码终端均接收到语音的报警信号,并且自动调节音量大小,最后通过解码终端功率放大后推动该区扬声器还原出报警的声音,以疏散人群,达到消防自动联动、强制报警的功能。同时未报警的区域仍正常播放背景音乐,互不干扰。

在网络广播控制器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对系统设备的程序控制、自动运行,不但满足了客户的要求,而且安装、调试、维修都比传统的智能广播系统简捷、方便,真正做到无人值守。

(3)广播系统技术应用需求分析

网络广播系统采用“嵌入式技术”,在传统的广播系统基础上优化了音频处理,加入了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可以管理系统的所有附属设备,实现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的自动控制,运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数字矩阵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实现了传统广播系统的智能升级。以系统控制器为操作平台,以内置矩阵为基础,程序控制电源的启闭、多种音源的同时播放、多节目的同时广播与切换、多种组合形式下的寻呼、自动消防报警等功能。将所需的广播内容编入程序,系统控制器就会按照程序自动运行,真正做到无人值守。网络广播系统以其便利的无人操作模式广泛应用于校园、百货超市、酒楼酒店、报告厅、体育场馆、写字楼、住宅小区、工厂等。

网络广播系统运用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音频信号远距离传输(最远可达10千米)和系统设备的远程控制,突破了广播系统“仅限于小范围使用”的瓶颈。该系统以其良好的稳定性、便利的接入性和走线的简捷性、低耗性而走进车站、机场、码头、大学、广场、公园、旅游景区等大型、特大型广播项目。

采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数字音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崭新的数字网络广播系统,完美地解决了传统广播系统难以解决的音频远程传输、系统自动控制、多节目同时广播、报警联动等难题。本系统以网络广播控制器为系统控制中枢、计算机为操作平台,通过网络实施控制,实现定时、定区域、定节目的无人值守自动广播,多音源同时传输(双向选择),对本地的独立广播,电话远程广播,按任意组合形式寻呼,报警强插广播等功能。总线制连接方式,使得系统升级扩展简单、方便,可支持多达30 000个分区,并且这些分区可以任意分组,完全能够满足所有要求。同时稳定性、保密性和可操作性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利用计算机操作平台大大降低了操作的复杂程度和困难度,使操作变得相当简单、直观。

(4)广播系统管理内容

①公共广播:分区管理,各个分区的广播分控室根据本区域内的工作特点,自行决定本区域内公共区域内的广播时间、内容。

②紧急广播:紧急广播的控制隶属安全防范控制中心。当发生火警时,由报警系统联动切换至紧急广播状态。紧急广播接通的程序是:二层及二层以上发生火灾,接通着火层及相邻上下两层;首层及二层发生火灾接通首层、二层及全部地下层;地下层发生火灾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和二层。其他突发事件可以根据发生事件的地点、事先授权或突发事件预案,对发生事件的地点及相关区域进行广播。

③广播系统采用数字化广播设备。

④广播线路智能化管理:广播线路监测监控系统。

⑤系统维护智能化管理:设备监测系统、事故报警系统、维护管理系统。

系统自诊断程序可以监视广播系统的每一个模块、网络的运行情况,当出现故障时发出报警。所有的报警信息都具有声光报警,报警界面可以自动弹出,同时提供确认,并有数据、时间、确认和处理等记录,能自动记录并归档广播设备及广播线路的故障报警信息、设备开/关机事件信息等,并可按要求的报表格式进行打印输出。

(5)广播系统外部协调管理

广播系统需要外部协调的内容包括:

①广播系统最直接的外部系统是消防紧急广播系统与火灾报警系统的集成;

②需定期接受公安消防部门的检查,以符合消防法规的规定和具体要求;

③根据可能出现的各种威胁人身安全的因素制定广播策略,同时与各行政部门协调,制定各类的演习广播;

④向信息管理系统上传必要的统计数据(如报警、事件纪要);

⑤接受信息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

⑥与设备厂家制定定期保养计划;

⑦各个区域的广播分控室应该与各个区域的网络分控、有线电视管理部门联网,做到相关信息共享,互为补充。

(6)广播系统的行政管理

广播系统可归口为综合服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主要管理内容包括:

①负责制定其广播系统的播音时间和内容;

②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③检查系统运行情况;

④对于紧急广播部分,应与安保管理部门协调管理,定期测试系统紧急广播功能,发现故障,责成综合服务管理部门及时解决。

6)有线电视及信息显示系统需求(CATV&IMS)

(1)有线电视及信息显示系统管理目标定位

提高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实现运行、维护、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并最终保证系统正常、经济、可靠、安全地运行。

(2)有线电视功能需求分析

①需要对视频点播的节目源进行收集、管理;

②收视群体不同,需求也不相同;

③节目源种类丰富;

④需要对收视权限进行管理;

⑤需要具有持续播放的能力,不能出现间断的情况;

⑥作为电视建筑物的内部有线电视系统,需要在视音频技术上保持先进性。

(3)信息显示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①控制的灵活性:总的控制权在控制中心,但某些区域可能需要在本地进行控制;

②视频与字幕的叠加:信息显示系统兼顾通知广播的功能,应该能够快速、方便地叠加穿插播出文字信息;

③IP传输与有线电视系统传输结合:不同区域对显示系统传输信号类型的要求不同,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专用网络传输显示信号的方式或主要基于有线电视系统传输显示信号、网络传输控制信号的方式。

(4)有线电视系统管理内容

做好对线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以便在突发故障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

跟踪相关视音频及传输技术,需要时对系统进行升级。对于建筑物内部的有线电视系统而言,用户更需要接受专业级的服务和享受,因此需要紧跟最新的有线电视相关技术,保证整个系统的先进性。

协助提供信息显示系统需要的视音频信号。有线电视系统需要为信息显示系统提供部分视音频信号源,包括公共电视节目信号和闭路电视信号等,供信息显示系统选择使用。

收视权限的管理。在智能建筑内部有线电视系统中传输的主要的信号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其中模拟信号为普通信号,无权限限制,直接进入混合器,供给智能建筑内接收。而数字信号为限制接收信号,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加解密或加解扰等方法实现条件接收的目的。数字信号内又包括电缆电视节目信号、卫星电视信号和自制节目的信号。电视节目信号包括有高清数字信号、互动多媒体信号等。

(5)信息显示系统管理内容

通过浏览器随时对媒体服务器、机顶盒和网络的状态进行监视,并根据运行情况和需要做出具体调整。

能够根据需要,快速、准确地对指定显示屏传输信息。使用网管系统,实时掌握视频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设定一个不影响点播的利用率阈值,根据这个阈值来控制上传节目的速度和时间。

①信号的控制:根据具体需要,某些区域可以在经过控制中心授权后,得到本地信号优先于中心信号的权利,这样可以保证在需要时方便、快速地插播本地需要的信号。同时,控制中心可以监控本地优先的显示屏播出的内容,并可以在需要时取消对其的优先授权,选择播出控制中心传输的信号。同时在任意节目正常播出时,系统中心管理员可以插播字幕,字幕在屏幕下端游走不影响正常观看。

②信号的传输:应可以同时采用视频、射频和网络传输的方式。

③信号的来源:信息显示系统播出的信号主要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如通知等)、自制节目视频信号、有线电视节目信号等,这些或是直接播出,或是经过简单的插播制作后播出。另有一些信号,如电梯内的显示信号、闭路电视监控的信号等,需要自制节目内容,如果是采用同轴电缆传输则还需要专门设置出一些频道。因此,信息显示系统应具有独立制作节目的能力,其智能化管理也包括自制节目的管理。

④安全管理:防止未经授权的信息终端接入显示控制系统以截取显示的信息,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员对系统进行非法操作或擅自改动显示的信息。

(6)有线电视及信息显示系统外部协调管理

①物业部门的协调管理

有线电视系统与物业部门协调主要体现在通知收视的方面,这一点可以通过智能建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通知等功能实现。此外需要配合提供信息管理系统的视频信号。

信息显示系统与建筑物内部门协调主要体现在一些特殊显示系统播出的区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申请等方式,要求播出内容或给予操作权限。

②与合作单位的协调管理

有线电视及信息显示系统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运行,因此需要同系统厂商协调,做好线路和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及系统的功能升级和改造工作。

(7)有线电视及信息显示系统的行政管理

①机构

设立专门的机构,分别对有线电视系统及信息显示系统进行管理,受理相关业务,并负责与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②维护体制

定期监测网络及设备运行状况,并派专人不定期进行现场监看。出现故障时及时与系统厂商联系,在非高峰时段安排维修维护。

③人员培训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及素质培训,保证系统正常、高效播出。

7)智能一卡通系统需求(ICMS)

(1)智能一卡通系统目标定位

建筑物一卡通系统跨越不同的应用系统,但不同的应用系统又是相对独立的。例如门禁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在应用时是相对独立的,智能一卡通可以将有关应用整合在一起,对停车场、门禁、考勤、巡检、消费等提供跨平台的管理支持,实现管理的自动、智能和安全。

智能一卡通系统应采用“集中管理、分散使用”和“集中认证、分散授权”的模式。集中认证是指由卡认证中心来统一完成对操作人员是不是合法用户及是否具有基本权限的判断和认证。分散授权是指各个应用系统对卡用户进行权限的授予、收回和应用时的判断。

(2)智能一卡通业务需求分析

智能一卡通卡业务最主要的特点是建筑物内各个卡业务系统在智能卡介质上的物理统一。由于建筑物内卡业务系统种类比较繁多(多达十几种),而智能卡的功能和存储区域都有限,因此对智能卡的使用和管理有以下特点:

①统一介质:要求建筑物内的各个卡应用系统尽量采用统一的卡介质和读写设备,人手一张的智能卡在建筑物内所有卡终端上都可以使用。

②一卡多能、一卡多用:不同应用系统有不同的功能要求。目前来看,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可以归纳为身份认证(业务系统的登录和要求提供服务时的身份认证)、设备操作权限(楼宇设备的操作、门禁系统、宾馆房卡、VIP电梯的使用控制、办公设备及资源的使用)、电子钱包(员工就餐、消费、娱乐)、支持脱机使用的业务数据记录(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如公共交通电子车票、银行卡等)。

③多接口:支持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操作模式,支持存储卡格式和CPU卡格式。

一卡通管理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由于一卡通系统可能应用在不同的场合,因此要求系统可以灵活调整。如可以设置多个工作站,如多个管理中心、多个门禁管理工作站、多个停车场管理工作站等,每个工作站管理该类业务功能的一部分;服务器也可以设立多建筑物,将用户、安全等由一建筑物服务器管理,由另外一建筑物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甚至由多建筑物服务器构成分布式网络化数据库。

各个子系统自由选配:一卡通的各个子系统中,除了管理中心子系统必须配置外,其他子系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配。

硬件设备可以复用:多个子系统由同一建筑物电脑进行管理时,该电脑配备的通讯适配器与发行器可以被所有子系统复用。

(3)智能一卡通系统管理内容

智能一卡通系统的管理内容包括:

①制卡:根据业务规划,设立少数几个制卡终端统一制卡,智能卡数据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②卡管理:统一支持卡的报失、补卡、换卡、报废、管理报表等功能。

③业务系统身份认证:对于重要业务应用系统的登录,除要求操作员提供登录名和口令外,还必须通过智能卡的身份认证。对于某些业务系统对员工提供的服务(办公设备使用、图书借阅、物资借领等),要求服务对象也必须通过智能卡的身份认证。

④门禁系统:对于重要的出入通道、业务办公区、特殊设防的区域设立门禁系统。

⑤考勤系统: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定,对不同的工种、岗位和部门设置考勤机,以支持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

⑥餐饮管理:餐厅设有消费用读卡器,对餐饮消费进行管理。

⑦图书借阅管理:图书馆设有借阅用读卡器,对图书借阅、归还等进行管理。

⑧物资/设备领用:物资管理部门和生产资源管理部门设置读卡器,对领用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

⑨会议室使用:在会议室等处设置读卡器,对使用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在通过认证后对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以支持对会议室资源的有偿使用。

⑩娱乐消费:诸如建筑物内的健身、娱乐场所设置读卡器,对娱乐场所的消费进行管理。

img89医疗管理:内部医院设读卡器,对就医人员的医疗计费、病历查询等进行管理。

img90停车场管理:支持不同的停车计费情况,包括普通员工、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临时停车、贵宾等。

img91巡更管理:在各主要业务区域、有重要安防意义的边界和区域、公众通道、主要出入口等,设立巡更点读卡器(脱机或联机),巡更员按照设定的路线、时间进行巡更。

img92物业管理:设置物业管理软件,对设备、人员、维护进行综合管理。

(4)智能一卡通系统内部管理模式

一卡通涉及的部门较多,除与安防系统需要设置接口之外,还要有与人事管理部门、餐饮管理部门、图书借阅管理部门、娱乐消费部门、医疗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门的接口。

由于门禁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资料借阅系统、消费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巡更管理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的管理属于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建议建立一个统一的卡管理中心,通过业务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平台与各应用系统相连,即采用“统一管理、分散使用”管理模式,实现业务数据共享。

智能一卡通系统与各应用系统的关系如图2-5所示。

img93

图2-5 智能一卡通系统与各应用系统的关系

多个子系统在使用智能卡时,必须严格遵循系统设计,只访问与本应用系统有关的功能区域,严格禁止访问其他应用系统独占的数据区。

智能卡的数据区中尽量只保存持卡人的ID号,应用系统读取持卡人的ID号后继续通过业务网络在业务数据库中读取该持卡人的其他信息。对于电子身份认证、权限操作、考勤、门禁等应用尽量使用这个模式,而且共享ID数据。

某些业务子系统需要在卡上保留一些特有的数据,如电梯的VIP控制、消费应用、某些区域的脱机门锁等,系统可以为这些子系统各分配一个功能区域。这些区域的数据应采用加密方法存储。同时,该类子系统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以方便未来业务系统的扩展。

一卡通系统中,同类工作站可以有多个,如多个管理中心、多个门禁管理工作站、多个停车场管理工作站等,每个工作站管理该业务的一部分。除了一卡通管理中心必须配置外,其他子系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配。一卡通的业务具有非常良好的扩展性。

(5)智能一卡通系统外部协调管理

智能一卡通系统的外部协调主要包括建筑物消费业务的银行接口、社会车辆在建筑物内的停车管理和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事宜。

银行接口:建筑物将为员工提供餐饮、购物和娱乐服务。员工可以凭智能卡在各消费终端上进行刷卡消费。建筑物提供相应的银行接口,员工可以在银行终端上进行圈存、存取款、查询账户等操作。由建筑物经营方负责与相关的银行联系进行,设立若干个圈存机、自动取款机、自助银行等设施,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社会车辆在建筑物内的停车管理:为某些周边单位、常驻建筑物的合作单位提供一些停车位,制作一些特殊的停车卡。系统对这些停车卡采取一些专门的管理措施。

系统运行维护: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读卡器、制卡器、通信适配器、控制器等一些设备的损坏或更新;而且也会需要购进一些智能卡以备制作新卡、换卡等使用;同时还会出现对业务系统和卡功能分区的一些调整。需要与智能卡及设备提供商、应用软件提供商进行协调,建立相应的维护合作关系,以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6)智能一卡通系统的行政管理

一卡通系统在行政上归属智能卡业务管理部门,管理内容涉及卡的发行、回收、废止和变更等多种功能,同时与人事管理系统进行个人资料的交换及管理。

为了保证一卡通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设立一些管理机构和技术支持机构对业务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这些机构及其功能如下:

①制卡中心:统一为员工制作新卡、补卡或换卡。建筑物将设立一个制卡中心,以便统一管理。

②管理中心:制定并执行员工制卡的规划;记录员工智能卡上的权限及其变更、员工制卡换卡情况,处理卡的丢失报废等。

③设备维护:建筑物将设立统一的维护管理机构,其职责将包含对一卡通有关设备的维护和更换。

8)网络系统需求(LAN)

智能建筑的网络系统结构是以建筑物网络机房为中心,连接建筑物内多级星型网络结构。其需求反映在:网络结构、网络规模、网络设备性能、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应用功能,并考虑支持多种形式信息传输方式的整合。

(1)网络管理系统的目标定位

网络系统管理是指规划、监督、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网络的各种活动,以使网络的性能达到最优。网络管理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增加网络的可用时间,提高网络单元的利用率,提高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在多协议、多厂商混合网络环境下,降低网络系统管理和控制成本。

通过对网络系统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控,提高对网络系统的预见性,增强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同时通过高效维护管理流程,降低响应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减轻网络系统恢复的压力,保证网络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

网络系统应实施有效的安全控制,使得网络系统具有很强的防攻击能力,防止应用系统数据被窃取,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

网络系统管理的目标是满足建筑物的各种业务不断变化的对网络系统的需求。

(2)网络业务特点需求分析

网络系统平台从技术结构上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宽带网络系统平台、无线局域网络平台、广域网络连接平台以及支持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网络安全平台。其中:

①数据网络交换平台支持传统的管理业务和应用系统服务,支持电话及电视网络的融和增值服务。

②数据网络交换平台支持流媒体信息的传输,支持网络交互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③无线局域网系统依托数据网络交换平台,在相关区域内提供较为安全、可靠、高速的无线接入服务。

④广域网络连接平台用于外部网络(如国家公共数据网络、数据专网以及业务专网等),提供数据交换服务。

网络管理平台负责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包括状态监控、参数配置、安全控制等。

网络系统按功能可以划分为建筑物内的公共局域网和业务专用网络等,各不同构架网络之间以一定的策略和适合的手段进行互联,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受控访问、传输和交换,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又可以有机结合的整体网络架构。

因此,智能建筑的网络系统平台在技术上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成多种先进网络技术(传统计算机网络+宽带多媒体网络)的统一的综合业务交换平台;

②支持办公业务系统、管理和服务系统等核心应用;

③接入手段灵活、多样(有线、无线等);

④与外部网络可以安全、高速连接;

⑤支持逻辑隔离和物理隔离的组网能力。

(3)网络系统管理内容

网络系统管理将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管理相结合的策略,实现网络系统全局管理、设备管理、配置管理及线路管理等,包括性能、故障、配置、计费和安全五方面功能。

①性能管理

应配置一体化的网管系统,对整个网络进行全局监控,重点是网络系统整体性能(网络设备、链路、出口等)的分析与控制。性能管理使网络管理员能够监视网络运行的参数,如吞吐率、响应时间、网络的可用性等。

在关键链路上设置网络链路性能分析设备,对网络系统关键链路状态与性能实施实时监控,并根据网络链路种类配备独立的链路性能分析设备,以备在需要时对链路状态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②故障管理

●网络故障的发现

网络系统故障一般由三种途径发现,一是系统自动报警,二是由系统管理人员发现,三是由用户报告。网络系统管理应结合其他应用系统建立统一的系统故障受理平台,对用户故障进行统一受理、分类,而后转至专门网络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处理。

●网络故障的分析与确定

在收到故障报告后,首先由系统管理人员对网络系统故障现象进行分析,确定具体故障部位和故障级别,启动相应的故障处理预案,并提出故障恢复的具体措施。

●网络故障的处理与恢复

网络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网络中心和区域两级。在相应维护人员接到故障报告及恢复措施后,根据恢复措施要求,对网络系统故障进行及时恢复,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③配置管理

对网络系统配置进行集中管理,并运用相关软件对网络系统设备进行有效配置。

④服务管理

网络智能化服务系统由开通及报修管理系统、计费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开通及报修管理系统基本需求:

●用户申请开通网络点;

●用户申请移动网络点;

●用户出现问题时提出问题,由专业人员通过网络软件在线或上门解决问题。

开通及报修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对所有开通的网络点进行记录,其中包括计算机的序列号、MAC地址、网络墙点号、对应接入层设备端口号、网段等信息。

●对报修系统应以机器序列号为主键,建立用户档案,记录发生的故障、处理方式、发生时间、处理时间、处理人等信息,做到资源共享,方便维护工程师快速、准确、高效地解决问题。

⑤计费系统

●网络系统计费系统应与网络系统的审计相结合,实现按用户、端口及IP地址等进行时间和流量的统计,并可以支持对特定服务协议或特定目标地址的流量统计与计费。

●记录各个用户和应用程序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计账管理提供计算一个特定网络或网段的运行成本的手段。

⑥安全管理

结合智能建筑的信息安全体系建立,对网络系统的内部网、外部网、互联网及通信干线等处进行全面防护,建立系统防护、入侵检测、系统恢复及快速反应机制,保证新址建筑物的信息安全。

⑦网络机房管理

配置网络核心设备的网络中心机房为重点管理对象。为保证网络设备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机房监控系统,使得机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到机房全面的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必要时可以实施无人值守的远程管理。

●门禁系统:网络中心所有出入口均应配置门禁系统,并能根据管理需要进行灵活配置。

●视频监控系统:在出入口、主配线架、核心网络交换设备等区域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对网络中心出入口及主要设备、跳线操作进行监控,该系统应由网络系统管理部门进行控制。

●机房环境管理:在机房关键部位设置机房环境参数采集设备,对机房环境参数(温湿度、粉尘、漏水报警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能与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4)网络系统外部协调管理

①与电信运营商协调管理

为保证整个网络系统正常运行,除了需要建设先进的系统、搞好内部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健全与电信运营商和服务商的协调机制,与电信运营商和服务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保证与电信运营商的互通互连。与电信运营商协调管理的内容包括开通业务、费用核算、传输接口、机房租赁等方面。

②与合作单位协调管理

网络系统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网络系统主干、设备也需要得到妥善的维修保养服务。这些都将需要系统设备厂商和系统集成商的大力支持,需要与其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单位的协调管理主要在系统维护、系统升级、系统二次开发、新技术应用、技术培训等方面。

9)通信系统需求(PABX)

(1)通信系统管理目标定位

建立统一的通信网络管理平台,将通信业务进行集中管理,提高通信系统的综合运营能力,增强对通信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实现通信系统业务调度、通信故障快速排除、通信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保证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通信业务特点需求分析

通信业务需求通常包括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及图像信息通信等各电信运营商和电信服务商能够提供的所有业务服务范围,是一个现代化的、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多功能业务平台。

(3)通信系统管理内容

①通信机房管理

●门禁系统:人员用卡进入机房,门禁系统自动识别合法身份。

●监控系统:为保证机房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设置机房监控系统,使得机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机房全面的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机房环境管理:包括供电及安全系统,控温控湿系统,防尘及防有害气体系统,防火防水系统,防雷防振系统,防盗及防鼠虫害系统等。

②通信线路管理

建立通信线路监测监控系统,具备远端实时、定期测试、遇不良情况自动告警及数据综合分析等功能。通过定期测试,监测系统能及时判断线路情况,迅速准确地判断线路障碍,缩短障碍时间,及早发现线路劣化情况,提高线路的维护质量。

③通信服务管理

开通及报修管理系统:包括业务受理、自检测试、故障申告、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

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包括业务咨询、费用查询、服务投诉、技术支持。

④系统维护管理

●设备监测系统:通信服务的质量以及管理效益受设备运行状况的直接影响,建立完善的设备监控系统,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事故报警系统:记录设备故障与设备异常情况,分析设备故障与设备异常产生原因,提供优化的设备故障与设备异常处理方案,为快速排除故障创造条件。

●维护管理系统:制定设备维修计划,提供设备维护检修报告,在数据库支持下根据设备实际运行时间,实现对设备周期性的检修及设备寿命的动态跟踪,使通信设备能够及时得到检修、维护。

(4)通信系统外部协调管理

①与电信运营商协调管理

为保证整个通信系统正常运行,除了需要建设先进的通信系统、搞好内部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健全与电信运营商和服务商的协调机制,与电信运营商和服务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保证跟电信公网的互通互连。根据通信系统采取的建设模式,与电信运营商协调管理的内容包括开通业务、费用核算、传输接口、机房租赁等方面。

②与合作单位协调管理

通信系统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通信系统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通信系统的线路、设备也需要得到妥善的维修保养服务。这些都将需要系统设备厂商和系统集成商的大力支持,需要与其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单位的协调管理主要在系统维护、系统升级、系统二次开发、新技术应用、技术培训等方面。

10)结构化布线系统需求(GCS)

(1)结构化布线系统目标定位

结构化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基础支持系统。布线系统直接关系到智能建筑各系统功能的实现。因此,结构化布线系统管理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无序的管理状况和落后的管理手段,建立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建立具有先进性、可靠性、灵活性、易用性的布线管理系统,为办公业务系统、智能化系统应用提供快捷高效、安全可靠的保证。

(2)结构化布线系统需求分析

通常建筑及建筑物内部各区域的使用功能不同,对结构化布线系统的需求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分析各区域对结构化布线系统的需求,对未来结构化布线采取的管理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①办公区:支持应用主要为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点密集,人员流动性大,主干和水平系统相对稳定,工作区变化频繁,需要经常性的跳线管理。

②商贸区:支持应用为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商业销售、营业收费系统,信息点密集,主干系统、水平系统、工作区系统调整变化频繁,需要经常性的跳线管理。

③机房:大量主干线缆在此汇聚,以支持机房设备应用为主,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水平系统、工作区系统相对较稳定。主干布线系统变化频繁。

④酒店:支持应用主要为语音通信、酒店管理系统和互联网应用,信息点集中于客房,主干系统、水平系统、工作区系统相对稳定。

⑤辅助设施:支持应用主要为楼宇智能化专用局域网和控制网络应用以及互联网,信息点分散分布,主干系统、水平系统、工作区系统相对稳定。

⑥地下车库、机电设备用房:支持应用主要为通信和BMS系统,工作区分散,信息点较少,主干系统、水平系统、工作区系统相对稳定。

(3)结构化布线系统管理方法和策略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管理根据智能建筑不同的使用功能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信息工作区相对固定(如地下车库、机电设备用房等)可采用常规配线架的结构化布线管理系统,对于工作区信息点移动、增加和变动较为频繁或重要办公区域可考虑采用智能化电子配线架的布线系统进行管理。为了便于应用系统更新及布线系统的扩容,在主干系统、水平系统和工作区移动、增加和变动较为频繁的区域预留中考虑采用吹光纤技术预留光纤吹管,为未来新业务新系统发展打下基础。

(4)结构化布线智能化管理系统组成及功能

①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应功能实用、信息规范、运行稳定、技术先进,建立系统数据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机制,同时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密管理措施。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管线图库管理功能、管线数据输入编辑功能、管线数据检查功能、管线信息查询、统计功能、管线信息分析功能、管线维护更新功能等。

②标识管理系统

包括线缆标识、通路(走线槽/管)标识、空间(电信间/设备间)标识、端接硬件标识和接地标识。标识应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标明建筑物、区域/位置、线缆起始点、布线功能及编号。标识要求清晰醒目、简洁易懂、形式美观。标识材料要求使用防水、防撕、耐高温低温、耐磨损、抗拉,可适用于各种环境。

③色场管理系统

在结构化布线系统的配线设备上安装色场标签,通过分析色码的颜色能够很容易鉴别来自各系统的线缆。色场管理系统功能如下:

●蓝色:连接水平子系统线缆;

●白色:连接主干系统线缆;

●灰色:连接其他电信间或设备间的二级干线线缆;

●紫色:连接设备线缆;

●绿色:连接电信公网的中继线缆;

●黄色:交换设备引出线缆;

●棕色:连接建筑物之间的线缆。

④智能配线管理系统

智能配线管理系统能够自动检查和监视通信中心机房、电信间内跳线面板和连接的变化。智能配线管理包括电子配线架、设备扫描仪、扫描网络配线架端口状态设备。智能配线管理系统功能是管理信息端口,监控配线架上所有端口的移动、增加、改变,端口状态自动跟踪记录,并能辅助进行跳线管理。智能配线系统可以缩短系统中断时间、实现智能维护、避免手动文档编制等工作,使管理人员从耗时费力、容易出现人为错误的工作中摆脱出来,大大节约基础设施的管理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