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引介为主的国内公共广播电视研究

以引介为主的国内公共广播电视研究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以引介为主的国内公共广播电视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关于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介绍始见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内部刊物《世界广播电视参考》,该杂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介绍西方公共广播电视的一些情况。另外,台湾的公共电视策略研发部通过其网站“岩花馆”,也提供了大量的关于岛内外公共广播电视的资讯及研究。

一、以引介为主的国内公共广播电视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关于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介绍始见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内部刊物《世界广播电视参考》,该杂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介绍西方公共广播电视的一些情况。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1980年4月的《国际新闻界》登载了裴玉章的《广播、电视的“神经”和“耳目”——NHK的舆论调查》,这是国内较早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介绍国外(日本)公共广播电视的文章。

关于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研究,苑子熙在其《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史简编》(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中较系统地介绍了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1990年4月的《国际新闻界》译介了美国传播学者维拉德·D.罗兰得和米奇尔·特瑞塞的文章《公共广播电视面临世界挑战》,1994年2月的《新闻与传播研究》刊载了郭镇之的《加拿大广播制度纵览》,1994年8月的《电视研究》刊登了汤民国的《公共广播电视的使命》,这是几篇较早在公开的学术期刊上介绍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文章。此后,郭镇之(1996,1997,1998)、陈崇山(1997)、姜红(1998)、金冠军、郑涵(2002)、吴非(2003)、陆地(2004,2005)、刘燕南(2005)等对西方公共广播电视的历史与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引介与研究;陈卫星(1999,2004)和胡正荣(2001,2003,2004)分别从传播制度、传媒政策的角度对西方公共广播电视制度做过较深入的分析;展江(2000,2002)则从公共领域与传媒关系的视角分析了西方公共广播电视的价值;夏倩芳(2005)从广播电视规制的角度论述了美英国家放松规制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挑战等。截止到2006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多见于《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电视研究》、《中国传媒报告》等期刊和“中华传媒网”等网站。主要研究成果有郭镇之的《欧洲公共广播电视的历史遗产及当代解释》,金冠军、郑涵的《当代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基本类型》,陈卫星的《传播的观念》,展江的《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胡正荣的《结构·组织·供应链·制度安排:对当前西方媒介产业的经济学分析》,夏倩芳的《广播电视放松规制与重新界定公共利益》,陆地等的《国际公共电视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与国内联系紧密的加拿大华人学者赵月枝(Zhao,1998,2001,2003)从传播民主化的视角对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做过较多论述。

在台湾岛内,学者的研究多从媒介政策的角度研究西方公共广播电视的历史与变迁,并从理论层面涉及到台湾本土的实践层面。该领域的学者有李金铨(1983)、李瞻(1990)、彭芸(1995)、冯建三(1999,2000,2001)、管中祥(2000,2004)、戴皖文(2003)等。其中,冯建三在《公共广电、市场竞争与效率:关于BBC前途的论述》中提出了关于BBC前途的“五种论述”;彭芸在《振荡下公共广电制度的定位与竞争策略》中提出了“公共广播电视的使命与公众参与”,戴皖文在《解构数位公共广电服务》中提出了“数字化与地方化合一的PBS模式”等。相关文献多见于台湾《广播与电视》期刊。另外,台湾的公共电视策略研发部通过其网站“岩花馆”,也提供了大量的关于岛内外公共广播电视的资讯及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