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展教育创新,推进仪器仪表学科教育建设和改革

开展教育创新,推进仪器仪表学科教育建设和改革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仪表类学科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教学研讨会在我国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召开了。本届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围绕着仪器仪表学科测控专业的建设,特别是制定仪器仪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教学的质量标准开展了一些工作。

开展教育创新,推进仪器仪表学科教育建设和改革

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胡小唐

2002年10月14日于厦门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仪表类学科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教学研讨会在我国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召开了。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厦门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做了精心的准备,付出了大量劳动,厦门市也给了许多支持。我首先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仪表类学科委员会向厦门市和厦门大学的领导,向厦门大学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在去年6月成立的,吕福源部长在大会上做了报告,通过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紧接着,2001年10月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天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教育部高教司李志宏处长和原机械工业部教育司沙彦世司长到会分别就我国教育建设和改革情况、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任务、机电教育现状和任务讲了话。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规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1)把握国内外有关学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就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2)研究各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审议、鉴定有关教学改革方案和成果,指导、推动各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

(3)研究教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导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师资队伍等教学基本建设,协助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4)根据国家对各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有关要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加强教学质量评估问题研究。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制定专业教学的质量标准和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协助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沟通信息,交流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宣传推广优秀教学成果,为高等学校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做好服务。

教育部高教司葛道凯司长和李志宏处长又说,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五年时间是很短的,是不是实现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件事,例如制定仪器仪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教学的质量标准。

从2001年10月至今已走过了一年的历程。一年来,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要研究本学科发展趋势,指导高校的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师资队伍等教学基本建设,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沟通信息,交流研究成果和改革经验,为高等学校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做好服务工作。本届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围绕着仪器仪表学科测控专业的建设,特别是制定仪器仪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教学的质量标准开展了一些工作。

一、教学指导委员会一年来工作汇报

1.对全国各高校测控专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测控专业是本科专业调整后,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意创造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精神,由原来仪器仪表学科多个专业合并而成的新专业。全国现有多少院校设立了测控专业,各校的基本情况如何?这是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先应该掌握的,也是各个院校关心的问题。作为全国高校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只有在掌握了各高校测控专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才可能指导高校的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师资队伍等教学基本建设,才可能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咨询和建议。因此,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决定,2002年在全国高校中开展测控专业基本情况调查,主要了解各院校测控专业的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以及对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的期望等情况。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表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委托天津大学发放、回收、整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设有测控专业的学校110余所,分布在我国26个省市。此次调查工作发放调查表百余份,回收46份。在此我代表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向积极配合此次调查、认真回复调查信息的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因各种原因尚未回复信息的院校积极配合我们继续做好这一工作。

下面将目前收到的调查情况向大家做一汇报。

1)学科方向

测控专业的学科方向涉及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精密机械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学等13个方向。主要集中在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方向(24所院校)、精密机械及仪器方向(10所院校)、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向(9所院校)。有些院校一个专业涉及多个方向,故46所院校中有硕士点54个,博士点21个。

2)在学人数

46所院校的测控专业本科生在校人数1.5万人,研究生在学人数0.26万人,据此推算,全国测控专业在校生3万余人。设立测控专业的学校由九五期间不到40个,增加到110多个,在校学生由不到1万人增加到3万多人。这表明在十五期间,我国测控专业有了很大发展。测控专业的培养方向是符合国家需要的,测控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受社会欢迎的。

3)教学人员

46所院校从事测控专业教学的人员1 24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从教人员649人。以此推算,全国测控专业从教人员至少2 0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从教人员应在1 000人以上。

4)教学安排

各校教学总学时在2 500左右,专业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5%左右。以此情况看,各校的教学安排都向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淡化专业方向、注意创造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这不仅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且已经落实到教学计划中。

5)主干课

各校间大同小异,除了公共课和基础课外,基本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测控技术、信号处理、工程光学、精密机械范围内,体现出测控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与以前的教学计划相比,信息技术、信号处理普遍受到重视,被列为主干课,电子技术方面的学时比重也有所加大。但是大家也同意,测控专业不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而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传感技术、测控技术、工程光学、精密机械仍应是主干课。此外,信息技术、信号处理的理念与应用,应渗透到各门课的教学和各个实践环节中,与测控技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6)专业发展方向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应向信息方向发展,同时认为它是一个复合型学科。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执行。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信息主要通过测量获取。测控技术与仪器不仅包括了信息获取,还包括信息的执行,同时涉及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王大珩等老先生也多次陈述仪器仪表工业属于信息产业,仪器仪表学科属于信息学科。

但是仪器仪表学科与信息学科的其他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又有较大区别。仪器仪表学科是一门多种现代高科技综合的复合型学科,它要求学生有较丰富的光学、电子、机械、传感测量、误差处理、信号分析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上与计算机、通信等学科有较大区别。近几年来设置测控专业的学校数量迅速增长,这也说明设置这样一种既是信息类又是复合型的专业是必要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7)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人才的需求不一样,研究型的、开发型的、工程型的都有需求。各个高等学校背景也不一样,有重点院校、原属各部委的院校、地方院校等。另外,仪器仪表覆盖面十分广。从被测量的性质而言,有十大计量。从服务的行业看,也多种多样,包括机械制造业、航空航天、公安、海关、化工、医药等等。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行业不需要测量、不需要仪器的。设有仪器仪表类专业的学校应当有所分工、各有特色,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国家对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人才的需求。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多数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工程型,这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大多数人应当是直接为工程或工业服务的,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不需要有研究和操纵能力。少数学校定为培养研究型和实用型人才,有些院校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

8)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意创造性培养已是大家的共识。然而在究竟要怎样拓宽专业口径、拓宽到什么程度,是否要像美国一样搞通才教育等问题上还是有不同认识的。反对通才教育的理由主要是中国国情与美国不同。美国教育十分发达,研究生教育很普遍,大学本科搞通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再进入具体技术领域,是完全可以的,而中国则不行。美国企业技术力量雄厚,新毕业的学生到企业后可有一个适应期,而中国企业希望新毕业的学生能马上进入工作。美国企业力量强,很多大企业自己有培训基地,而中国企业没有。还有一条理由是,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口径要求。西方国家,不同学校也各有特色。有人说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只是少数学校,大部分学校主要面向工厂企业。也有的老师不同意这种意见,认为不仅高等学校、研究所需要有创造性人才,工厂也需要。工厂也需要有宽广知识的人才,小工厂的产品也在不断变化。还提出教育要有前瞻性,今天培养的学生,要几年后才工作,他们还要工作几十年,不能只考虑眼前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上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在测控专业下面设置3个模块的想法。前三年各个模块的教学计划是完全相同的,在第七学期,各个模块的学生可选修不同方向的课程。我们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再次听取大家的意见。

在46所学校中的28所表示在测控专业中再建立专业模块,6所院校表示没必要再划分模块,其余院校则表示在进行通才教育的前提下,要有所侧重。

9)计算机应用能力

各校认识基本相同。测控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能力的培养、训练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多数学校在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亦收到较好效果。

10)外语水平

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方针。中国的建设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科学技术,外语学习对于培养有创造性的高层次人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究竟应对大学本科毕业生提出怎样的合理要求?在问卷调查中大多院校认为毕业生应达到英语四级水平,能够翻译外文资料即可。而专业外语、双语教学各校差别较大,多数学校对大学本科生没有进行双语教学。

11)对目前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

各校情况基本相同,认为目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特别是机械设计、工艺知识、测试技术方面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这反映出全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一个普遍问题必然有许多客观原因,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实习基地问题。新兴知识的学时增多,也必然会挤掉一些传统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时。应当怎样合理安排、怎样建设实习基地是开展素质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问卷调查中,有不少学校正在积极改变这一状况,具体措施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在本次会议上将安排一些交流。

12)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应反映实际,与此同时应简明扼要,易于为大家理解。专业名称对招生、毕业生就业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教育部也表示,对专业设置、名称将适当放开。

46所院校中对调查表中提出的“测控信息技术与仪器”的名称明确表示认同的有19所院校,表示没必要更改的有6所院校,不少院校又提出新的专业名称,如:“信息技术与测控仪器”、“测控技术与信息”、“电子测量与控制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测控技术”、“测控信息技术与精密仪器”、“信息技术与仪器”、“测控信息”、“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精密仪器”、“测控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工程”。

在本次会议上我们将继续就专业名称听取大家的意见,进行讨论。从问卷调查中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要反映“测控技术与仪器”属于信息学科,同时又要反映它与其他信息类学科的区别,是一个包含多种高新技术的复合学科,它的专业内涵是测控与仪器。

13)招生和就业情况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就测控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做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院校测控专业的招生情况处于本校中上水平,且呈上升趋势。关于毕业分配情况,从填写了该项调查的37所院校返回的信息看,一次就业率达到100%的有9所院校,95%以上的有15所院校,90%以上的有9所院校,测控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基本在90%以上,在本校中处于中上水平。从调查情况看,测控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在高校的各专业中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这说明测控专业的专业方向是符合国民经济需要的,其毕业生是受社会欢迎的。当然,还有不足之处,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14)对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的建议

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经济体制变革、教育不断改革的时期。为了搞好教育改革,加强各院校间联系、进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大家希望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沟通、加强各院校间联系中起重要作用。不少学校建议建立本学科网站、期刊,成立区域性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信息的交流等。还有的学校提出,在110余所设有测控专业的学校中,非委员学校占绝对多数,希望教学指导委员会能经常召开扩大会议、教学研讨会,使不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学校也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沟通、交流情况。

虽然此次调查问卷回收率不甚理想,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基本反映了我国测控专业的现实情况,对教学指导委员会今后的工作极具参考价值。

2.制作了全国高等学校测控专业概况光盘

为了增进全国各高校测控专业间的了解沟通,在此次大面积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我们将有关全国仪器仪表学科测控专业的基本概况及此次收集到的各校信息,委托天津大学制作成光盘供大家浏览,以促进各院校间的交流合作。我们在此向为此次调查提供资料的学校表示感谢。在整理工作中可能发生一些疏漏和差错,请大家原谅并指出,以便补充和改正。我们还希望已提供过资料和还没有来得及提供资料的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料,使光盘不断完善,并在光盘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网站。

二、关于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仪表类学科委员会

有了高等学校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什么还要建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仪表类学科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仪表类学科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任务是什么?我在这里做几点说明。

1.历史背景

在成立2001—2005年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前,我国工科专业的各个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归有关工业部门领导的。仪器仪表工业归属于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自然也就归机械工业部门领导。从1963年建立教材编审委员会开始到2001年,机械工业部教育司在领导仪器仪表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作出了大量的贡献。

十分明显,这一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个工业部门的职能逐步淡化,直至取消。但是行业仍然存在,为了行业间的联系、协调,研究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建立了机械工业协会。它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民间机构。

很自然,大多数工业部门都取消了,工科专业的各个教学指导委员会不可能再归有关工业部门领导,而归教育部统一领导。归教育部领导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按学科建设专业。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归根结底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当然有一部分毕业生会到教育、科研和国防部门去,但这些部门也是为了促进和保障国民经济更好发展的。沟通生产部门与高等学校的联系,对促进教育建设和改革是十分必要和有好处的。在这一想法支持下,原机械工业部教育司的一些领导提出,有必要在新的形势下建立某种沟通行业与学校联系的组织,会有利于教育建设和改革。这一想法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这就是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仪表类学科委员会的由来。虽然成立学科委员会的酝酿和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但是由于它不是要取代教学指导委员会,也不是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并行的机构,而是辅助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所以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的领导坚持要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后,才能成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的学科委员会。2002年1月,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委员会正式成立。

2.性质、任务与特点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是一个民间组织,是一个旨在促进机械工业教育改革和建设的社团。各个学科委员会是在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领导下,由相应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协助教学指导委员会做好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民间组织。它的任务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同,是协助教学指导委员会做好工作。它的主要特点是:

(1)接受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领导,更多注意教育部门与企业间的沟通,听取工业界对教育改革和建设的建议。

(2)由于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数受到限制,学科委员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可以有更广泛的群众性。重点高等学校、一般地方学校的代表都可以成为学科委员会的委员。这样更有利于了解各类不同学校的情况,更多地听取各学校的呼声,搞好教育改革和建设。

(3)目前,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工作重点放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的教育改革和建设上,学科委员会有可能对其他层次,如研究生、大专、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工厂培训等方面的教育改革和建设做一些探索。

为了使学科委员会确实能够协助教学指导委员会做好工作,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建议各个学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均由相应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兼任,这样便于统一领导和沟通,也便于统一组织活动。

以上一些想法均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的支持。

当然,这样一种组织形式还是一种探索,还要在实践中完善。我们这次会议也是一种探索。

三、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战略性重要地位。又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江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教育创新。“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江总书记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出的工作方向,也是我们此次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中心议题。

围绕这一中心议题,我们将推举部分院校将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和成绩介绍给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还要就测控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讨论。

(1)制定仪器仪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教学的质量标准。要在此次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几论讨论、修改、实践,提出仪器仪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教学的质量标准的建议。这是教学指导委员会本届任期的一项中心工作。

(2)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由于测控专业由多个专业合并而成,各校间课程安排差异较大的特点,测控专业是否还要再细分专业模块?如果需要再划分专业模块,应建立哪几个模块?

(3)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建设问题。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教材编写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目录中已经确定8本仪器仪表学科教材,它们是:

①《测控电路》,天津大学张国雄主编;

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合肥工业大学费业泰主编;

③《现代仪器设计》,清华大学李庆祥、王东生主编;

④《工程光学》,天津大学郁道银主编;

⑤《工程光学》,清华大学田芊、朱昊主编;

⑥《仪器制造技术》,天津大学曲兴华主编;

⑦《控制技术与系统》,东南大学黄惟一主编;

⑧《检测技术》,上海交通大学施文康主编。

在此基础上还应再编写哪些课程的教材,如何组织编写?另外,测控专业现已有哪些多媒体课件,需要再制作哪些课件?怎样组织力量制作?有好几家出版社出席了本次会议,对于他们对控制技术与仪器专业教材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深表感谢。我们相信在老师们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编出一套符合测控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教材和课件。

(4)专业名称问题。测控技术与仪器的专业名称是否需要更改,如何更改?这将在大家广泛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定,报教育部。

(5)教育创新问题。进行教育创新,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前仪器仪表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开展教育创新工作,怎样改革测控专业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在测控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测控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大家谈得最多的问题之一。然而,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究竟需要哪些素质,怎么样培养还是一个问题。大家普遍感到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一些客观困难,如实践基地建设问题,怎么克服?需要大家一起探索,交流经验。

(6)教学指导委员会如何开展工作问题。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当完成哪些工作,应当有一个时间表,应当怎样分工?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学科委员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配合?开会是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但不能老开会。这次开这么大规模的会,厦门大学付出了辛勤劳动,但不能老开这么大的会。分片交流怎样组织?还有应当怎样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利用光盘、网络进行交流。这次有43个学校为交流、沟通作出了贡献。只有付出,才能有收益。大家都不付出,就无从收益。有些学校可能还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我是小学校,属于“第三世界”,等着老大哥拿经验。其实,很多经验都来自困难最多的学校。条件差,就想办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都有自己的长处。除了组织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建设和交流、沟通外,教学指导委员会还运作些什么?希望大家多出主意。

(7)下一次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以及为开好会议应做哪些准备工作,谁来做?

此次会议将就以上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以求达成共识,使测控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向更深入发展。

同志们,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并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作为仪器仪表学科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的仪器仪表学科人才的重任,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的重任,让我们珍惜此次众校聚集的难得时机,抓紧有限的时间,为进一步办好我国的仪器仪表学科出谋划策,奉献良计。

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