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科研改革创新的大学

教育科研改革创新的大学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科研长入经济主战场的同时,浙大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明显提高。目前,浙大已与10几个部委和大中型企业联合创办了石油化工、轻工、建筑工程和工商管理4个学院,还在各地建立了60多个校外综合办学基地。从去年开始,浙大又推出分配制度改革,采取国家工资加校内工资双轨运行统一管理的新制度。

新华社记者 唐庆忠 严鸿祝 新华社通讯员 徐有智

浙江大学是国家教委直属重点院校,也是首批进行综合改革的试点院校。近几年来,他们坚持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改革办学体制,调整和更新学科结构,转换内部机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使这所有近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跨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浙大校长路甬祥认为,浙大近几年的改革之所以有新的起色,根本在于寻找到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加强了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的“接口”。

改革传统办学体制 解放教学科技生产力

浙大领导在办学实践中认识到,我国高校传统的“系所合一”的办学体制弊端很多,条块分割,统得过死,缺少活力,教学与科研分离,学生培养与现实需求脱节。1989年起,浙大首先进行了这方面的体制改革,一改以往系办科研、室管教学的旧模式为系办教学、所管科研的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双层运行机制。系决策教学大计,把研究所(室)建立在二级学科上,实行所长即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和人、财、物主权在所的新体制,所(室)人员自由组合、合理流动,择优聘用,硬指标考核。

注:本文原载《人民日报》1992年6月10日第一版。

这一改革使各所、室人员纷纷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扩大科研经费和项目上,变以往“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学校科研的规模和水平逐年提高,出现了基础研究定向化、应用研究基地化、开发研究产业化的良好局面。目前,这个学校已建立起80个研究所(室),9个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全校专职和兼职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人数明显上升,承担的科研项目从改革前783项增加到去年的1400余项。科研经费也以每年30%的幅度增长,1991年达到4000万元,比改革前翻了一番还多,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中的第一位。近两年来,浙大共有28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部委省市奖励,37项科研成果推广后,每项每年取得50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累计为社会新增产值28.7亿元。

在科研长入经济主战场的同时,浙大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明显提高。系办教学的体制确立后,增加了办学自主权,教学资源集中使用,使学校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目标落到实处。目前,浙大设置的10个学科含21个专业博士后科技流动站已居国内大学前列,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1800多名,其中博士生325人,比改革前增加了3倍多。

调整学科结构 促进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浙大抓住新技术发展的有利时机,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和本校实际出发,改造传统学科,重点扶持新兴学科。去年,学校合并了光仪系和科仪系,组建为光电与科仪系,集中发挥光机电算学科优势,今年又调整了化工系、化学系,新建了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调整了建筑工程学院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土木工程教学科研设计工程一体化。学科专业的调整,拓宽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的“接口”。

浙大还积极挖掘内部办学潜力,走与社会联合办学的路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发展行业和部门定向培养和输送各类专门人才。目前,浙大已与10几个部委和大中型企业联合创办了石油化工、轻工、建筑工程和工商管理4个学院,还在各地建立了60多个校外综合办学基地。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增强办学活力

浙大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针对人员超编,队伍结构不合理等状况,实行严格编制管理,按需设岗、全员定编、考核到人的新制度,并采取一系列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措施。学校还引入竞争、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鼓励人才合理流动,以优化队伍组合。

他们根据教学、科研、校办产业、后勤、管理等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设置编制数,严格地与岗位和任务直接挂钩,实行工作总量全面考核。优秀者高聘或特聘、不合格者缓聘或不聘。采取这一措施后,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入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要岗位。学校还设立校内待业制度,各单位的富余人员或缓聘、不聘者,进入人才开发中心或转岗,或待业。此外,浙大也把编制机制引入青年教师队伍的管理,在高校最早设立流动编制,规定选留和分配进校的硕士以下青年教师先进入流动编制,校方与其签订两年合同,期满后考核优者转入正式编制。

从去年开始,浙大又推出分配制度改革,采取国家工资加校内工资双轨运行统一管理的新制度。把现行工资分解为国家工资和校内工资(包括岗位职务、岗位业绩津贴和奖酬金)。其中岗位业绩津贴是根据办学效益和考核职工年度业绩为基础的不积累的浮动工资,以计算业绩点的形式按月发放。由于打破了平均主义,因此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生产、开发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