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学镜头的造型表现力

光学镜头的造型表现力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光学镜头的造型表现力不管是照相机还是摄像机,都是通过光学镜头聚焦成像,以再现现实生活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光学镜头在造型表现上的作用,是获得完美影像的关键。光学镜头对现实生活的造型记录,或夸张表现,或逼真再现,都是通过焦距、光圈和焦点的变化来完成的。广角镜头是焦距短于画幅对角线的镜头。

第一节 光学镜头的造型表现力

不管是照相机还是摄像机,都是通过光学镜头聚焦成像,以再现现实生活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光学镜头在造型表现上的作用,是获得完美影像的关键。

早期的影像工作者对光学镜头的认识常常局限于聚焦成像这一基本功能,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各种焦距的镜头,镜头的性能也日臻完善,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光学镜头的艺术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它既能如实地再现被摄对象,又能夸张地、变形地处理被摄对象,造成与正常视觉经验不同的虚幻抽象的物体形态。

而属于新闻和纪实范畴的图片摄影和电视摄像,在镜头运用上则强调了光学镜头的纪实再现能力。通过镜头的拍摄,以影像来反映的生活既没有变形也没有走样,给观众的印象是具体而逼真的。

光学镜头对现实生活的造型记录,或夸张表现,或逼真再现,都是通过焦距、光圈和焦点的变化来完成的。

一、镜头焦距

1.镜头分类标准

来自无限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汇聚成一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镜头焦距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是毫米。

依据光学镜头焦距的长短,习惯将镜头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标准镜头是焦距等于(或接近)画幅对角线长度的光学镜头,它的视角大小相当于人眼观察景物时最清晰的视野范围,用它拍摄的影像接近于人眼对空间的正常透视感受。35毫米照相机的标准镜头是50毫米左右,摄像机的标准镜头是25毫米左右。广角镜头是焦距短于画幅对角线的镜头。长焦镜头是焦距大于画幅对角线的镜头。

2.镜头造型特点

镜头焦距作为镜头分类的重要依据,决定着镜头的造型特点:

首先,焦距与镜头视角和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长,视角越窄,景深范围也越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宽,景深范围也越大。

其次,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焦距与成像比成正比。焦距越长,主体成像越大,但背景范围越小;焦距越短,主体成像越小,但背景范围越大。

最后,焦距对透视的影响比较复杂,在分析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几何透视规律。

几何透视规律也叫线条透视规律,它的主要内容:近大远小,近高远矮;近宽远窄,近粗远细;近厚远薄,近深远浅;近疏远密,近散远聚;俯视时,近低远高;仰视时,近高远低。

当机位不变时,不同焦距摄影镜头所摄画面的透视关系基本相同;在使被摄主体具有相同的影像放大率,也就是说在画面上一样大时,用不同焦距镜头沿同一方向,拍摄同一景物时,广角镜头,透视关系明显,透视感强烈,似乎扩大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长焦镜头,透视关系不明显,透视感微弱,似乎缩小了主体与背景间的距离。

总之,焦距越长或越短,拍摄的画面与人眼的正常视觉感受越不一样,影像变形的效果越明显。

3.镜头造型作用:

摄影师是通过光学镜头来完成影像记录的,这种记录担负着刻画人物、描绘环境空间、展现动作过程、把握时间节奏、突出事物细节等作用。而不同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各异,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影像风格,比如,纪实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勒松在他的摄影生涯中基本上使用50毫米标准镜头,以求与人眼的视觉习惯接近,使读者在观看时忘掉照相机的存在。今天也有一些纪实摄影师刻意坚持使用一种镜头,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摄影师,必需了解不同焦距镜头在完成艺术表现作用时的差异。

(1)刻画人物形象

如果请大家比较电影和话剧表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看过话剧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重要的不同是:观众在看话剧演出时,很难看清演员细微的面部表情,所以演员常常借助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情绪,为了让后排的观众能够看清,表演势必夸张。所以很多话剧演员刚开始出演电影或电视剧时,由于不了解长焦镜头的造型特点,常常把握不好分寸,表演夸张,脱离生活。

电影和电视在刻画人物时,可以很方便地用长焦镜头拍摄特写,记录下人物细腻的表情和微小的动作变化,这种“微相式”的情感和情绪流露,贴近生活,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导演在拍摄纪录片《家在我心中》父女分别段落时,用长焦镜头突出了女儿脸上静静滑落的泪水,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

如果说长焦镜头以特写对人物的刻画采用的是一种直接方式的话,那么,广角镜头由于成像比小,视野和景深范围大,利于拍摄人物的中景和全景,可以方便地记录人物的形体动作,通过形体语言反映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心境,其对人物的刻画是比较含蓄的。纪录片《姐姐》的主角是孩子,摄影师准确选择广角镜头记录孩子的动作来刻画姐妹俩活泼好动的天性。

运用长焦和广角镜头来刻画人物没有优劣之分,具体运用主要是根据拍摄内容来确定,比如,在《姐姐》中,摄影师在大量使用短焦镜头的同时也灵活运用长焦镜头记录下姐姐看到妈妈对弟弟的偏爱时流露出的妒意,充分显现了长焦镜头在刻画人物细腻表情时的优势。很多时候镜头运用也反映了影像风格的变化,按照传统做法,一般不用广角镜头拍摄人物的特写,因为透视的原因会使人物的鼻子变大,耳朵变小,如果拍摄侧面,又可使靠近镜头的眼睛变得过大,远离镜头的眼睛变得过小,歪曲人物的正常形象。但是在现代电视新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眼睛摄像机上的广角镜头进行偷拍,使很多不法之徒的嘴脸曝光于观众面前。而且广角镜头在拍摄人物特写画面时,大景深还有助于建立起主体与陪体和环境的关系,形成独特的景深结构镜头。比如《家在我心中》父女分别时,摄影师用广角镜头拍摄形成景深构图形式,前景是女儿落泪的特写,景深处是父亲抽噎的全景。又比如,《战地摄影师》的经典照片的画面中央偏下部是一双儿童惊恐的眼睛大特写,景深处是空荡荡的街道,街道两旁的楼房形成了强烈的纵深透视的效果,强烈表现出战争使孩子眼中充满了创痍。

(2)描绘环境空间

长焦镜头视角窄、视野小、景深也小,压缩了现实空间中纵深方向的物与物之间的距离,使多层景物之间仿佛有贴在一起的感觉,减弱了画面的纵深感。

但是长焦镜头具有很强的提炼能力,有助于突出环境独特的线条特征,能够删繁就简地表现环境的独有特征。比如,纪录片《龙脊》中就用长焦镜头凝练出龙脊村极具象征性的标志性环境。

电影和电视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空间的幻觉,广角镜头视角广、景深大、视野范围广,前后景物大小对比鲜明。夸张了现实空间中纵深方向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使影像的立体感增强,更加真实生动。比如,纪录片《望长城》中大量使用广角镜头强化长城绵延不断的气势。

总之,不管是用长焦镜头将环境抽象化,还是用广角镜头追求大信息量,都要使环境能够成为画面语言的有力表现手段,要知道环境是能说话的。

(3)展现动作过程

长焦镜头的小景深在展现动作时具有独特魅力,体育图片摄影时就常常利用长焦镜头使主体清晰、背景虚化,尽显运动造型瞬间的力与美。而电视摄像用长焦镜头跟拍体育运动时,背景模糊成线条更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新闻事件瞬息万变的动作发展使摄影摄像记者不能从容对焦拍摄,而广角镜头的宽视野和大景深使其在新闻和纪实摄影以及电视新闻和纪录片的拍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广角镜头对运动摄影时运动精度要求不高,可以随机进行手持摄影,运动感很强。比如,纪录片《潜伏行动》中,摄像记者跟拍武警战士抓捕罪犯,快速地奔跑拍摄过程中,根本无法进行调焦,广角镜头此时就具有了相当大的优势,而且动感极强的广角跟拍动作的方式进一步渲染了事件本身的紧张气氛。

(4)把握时间节奏

利用镜头焦距来控制画面的时间节奏,主要是指电视画面的拍摄。长焦镜头用于拍摄纵向运动物体时,会减缓运动物体的速度,如纪录片《丝绸之路》拍摄车队穿越天山时就选用长焦镜头,强化了漫漫天山路的感觉。而用长焦镜头跟摇或者拍摄横向运动物体能加快节奏。

广角镜头拍摄纵向运动物体时,可以加快运动物体的速度。而拍摄横向运动物体时,则会减缓运动物体的速度。

所以说,灵活运用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的这个特点可以有效控制画面的时间节奏。

(5)突出事物细节

长焦镜头可以很方便地突出一些事物细节。

广角镜头视角宽,视野广,景深大,所拍摄的画面,既能突出前景的细节,同时又保留重要的背景资料,兼顾前后景物之间的关系,具有丰富的信息内容,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使观众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减少了长焦镜头给观众的强制性。

二、焦点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要看清楚一个物体或一个人时,需要定睛去看。而镜头要准确地再现一个物体时,也必须准确聚焦,才能成像。定睛和聚焦就是寻找焦点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焦点呢?

小时候我们大家都玩过这样的游戏,用一块放大镜对准太阳,镜片下放一张纸,调整纸和镜片之间的距离,可以看到纸上有一明亮的光点,过一会儿,光点位置的纸就会被烧焦,这个被烧焦的点的位置就是这个放大镜的焦点。

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镜头与放大镜类似,也有聚光作用。很多人初到电视台时,老摄像师就会告诫他,不要用镜头长时间地对着太阳拍摄,以免烧坏摄像机的靶面,这个靶面的位置就是摄像机的焦点。光线透过镜头之后,就会聚在靶面上。聚焦过程就是通过调整镜头中镜片的前后位置,将拍摄对象清晰地呈现在摄像机的靶面上,也就是摄像机镜头的焦点上。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种聚焦准确,焦点实的视觉形象是成品。而聚焦不准,焦点虚的形象为废品。然而从焦点的艺术表现作用来说,就不能简单、绝对地从焦点的虚、实来判定画面是好的,还是废品。艺术家按照自己的创造构思来处理焦点。实有实的好处,虚有虚的道理。衡量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能否准确地传达自己的主观意图。下面是几种创造性利用焦点的方法:

1.利用虚实对比突出主体

把焦点对在表情达意的主要对象上,而把陪体和背景处理在焦点以外。这种用虚焦点的模糊陪体或背景,突出实焦点的清晰主体的方法,有助于信息的准确传递,避免因“词不达意”而造成观众在动态欣赏过程中对画面有用信息的误读。

2.利用焦外影像激发观众联想

有时候焦点的虚实处理,不仅能够使主从分明,以虚衬实;而且还能通过虚的背景或陪体,留给观众想像的空间。

3.利用焦点转移调动观众注意

观众欣赏电影、电视时,把注意力聚焦在屏幕上,焦点清楚的地方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创作者通过焦点的转移,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在拍摄焦点转移和虚焦效果时,应该选用长焦距和大光圈,否则虚实效果不明显,起不到调动观众注意力的作用。

4.利用跟焦点保持观众注意力

被摄主体处在不断地运动当中,摄影师在追随拍摄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焦点,保证运动主体的影像清晰,这种聚焦过程称为跟焦点。跟焦点需要摄影师对运动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和预见力,并能娴熟地使用摄像机进行拍摄。成功的跟焦拍摄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观众,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被摄主体身上。

三、景深

景深是指画面中焦点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景深作为重要的造型表现手段,直接影响着画面的构成方式、信息的传递和情绪的表达。

1.景深与画面构成

以短焦距、小光圈形成的大景深画面构成形式,确保了画面前景和后景的人物都处在景深范围之内,非常巧妙自然地在这些人物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比如,《家在我心中》分别段落里,大景深的画面形式揭示了前景的女儿和后景的父亲之间那种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2.景深与信息传递

大景深的画面形式蕴涵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观众对这些信息的接受是有高度的自主性和选择性的。而长镜头、大光圈形成的小景深画面则有助于突出主体、强调重点和刻画细节,信息的传达是直接而清晰的。

3.景深与情绪表达

很多时候,摄影师为了配合被摄对象的情绪和情感,使用小景深,甚至是无景深的虚焦效果,使画面产生一种特殊的韵味。比如,《神鹿,我们的神鹿》结尾段落,在通往山林的路上,主人公往镜头深处走去,长焦镜头和大光圈形成的小景深,产生了很好的意境,耐人寻味。

正确控制景深是摄影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他可以通过调整镜头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来改变画面纵深的视觉效果

1.景深与镜头焦距成反比。光圈固定,拍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2.景深与镜头光圈成反比。焦距固定,拍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3.景深与拍摄距离成正比。在焦距和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