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镇体系布局的主要思路

城镇体系布局的主要思路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城镇发展的特点、不同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我国城镇空间的发展,参考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珠江三角洲等省市、地区对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研究结果,其共同思路是以中心城市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全省(或地区)构建若干个都市圈和城镇发展轴,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镇发展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的空间结构。

5.3.3 城镇体系布局的主要思路

根据城镇发展的特点、不同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我国城镇空间的发展,参考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珠江三角洲等省市、地区对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研究结果,其共同思路是以中心城市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全省(或地区)构建若干个都市圈和城镇发展轴(或称聚合轴),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镇发展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的空间结构。通过这个结构体系来引导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从地区发展的整体效益出发,优化交通、通信和基础设施网络,改变城镇、经济分散无序发展的状态,形成相对集聚、层次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全省土地规划,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确保生态环境健康,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下面简略介绍一些省、市、地区的实例。

1)上海市

上海以浦东、浦西中心城区为核心,提出了3个城市发展轴(图5.1)。

(1)沪宁发展轴:以沪嘉、沪宁高速公路和沪宁铁路为主要联系,以嘉定新城、南翔、安亭的建设为重点,与中心城联系起来。

(2)沪杭发展轴:以沪杭高速公路和沪杭铁路为主要联系,以松江新城、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建设重点,把莘庄、松江、枫泾等与中心城联系起来。

(3)滨江沿海城镇发展轴:以长江、东海为依托,以郊区环线、轨道交通为主要联系,形成宝山新城、外高桥港区(保税区)、空港新城、海港新城、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新城等组成的滨水城镇和产业发展轴线。

img107

图5.1 上海市城市发展轴示意图

2)北京市

北京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沿京顺、京沈、京津塘、京开、京石等5条高速公路形成5条城市重点发展轴(图5.2),沿市域东南分别建立顺义、空港新城、通州、亦庄、黄村、良乡等6个中等规模的新城,并分别与河北省的三河、廊坊、固安、涿县等城镇衔接,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连接京、津、冀三省市,串联了亦庄、廊坊、杨村、天津市以及塘沽港等城市,既是北京市主要的城市发展轴,也是华北地区最发达的产业发展带。

img108

图5.2 北京市城市重点发展轴示意图

3)江苏省

江苏省提出了3个都市圈5条城镇聚合轴的城镇发展布局构想(图5.3)。

img109

图5.3 江苏省都市圈和城镇聚合轴布局示意图

都市圈是以一个特大城市和若干50万人以上大城市组成的核心,具备跨省功能的城镇群组成的区域。

(1)3个都市圈

①苏锡常地区,直接接受上海的强烈辐射,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南京市作为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对苏、皖、赣三省沿江部分地区城市的发展起到龙头作用。它不仅与本省的扬州、镇江联系密切,而且还对安徽、江西的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九江、景德镇等地、市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

③徐州作为江苏省北部规模最大的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带动苏北、鲁南、豫东、皖北四省十几个城市的发展。

(2)5条城市聚合轴

①沪宁聚合轴。依托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高速铁路、沪宁铁路等构成的交通走廊,以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中心城市为节点与上海衔接,包括沿线11个市县。该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技术最发达的产业带,城镇密集,已呈现城市连绵带的特征。

②宁通聚合轴。依托宁通高速公路、宁启铁路与长江等构成交通走廊,以南京、扬州、泰州、南通等中心城市为节点,包括沿线17个市县。该轴处于江苏省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过渡地段,需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港口岸线、旅游资源等潜力。

③徐连聚合轴。依托东陇海铁路及徐连高速公路等构成的交通走廊,以徐州、连云港中心城市为主要节点,沿线包括6个市县。该轴集黄金海岸与新亚欧大陆桥于一身,是全国海陆运输衔接转运枢纽之一,是通往西北部地区的门户。

④新宜城镇聚合轴。依托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淮扬铁路及京杭大运河等构成的交通走廊,以宿迁、淮安、扬州、镇江、新沂、宜兴为节点,沿线包括15个市县。该轴目前缺少大城市,南北差异较大,在南北交通改善的条件下,是扩散南部产业、推动北部城市发展的重要通道。

⑤连通聚合轴。依托同三高速公路、通榆运河及沿海港口群构成的交通走廊,以连云港、盐城、南通等中心城市为节点,沿线包括21个市县。该轴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保护生态,增强实力,逐步缩小南北经济的差异。

通过“三横二竖”的聚合轴与江苏省原有的“井”字型生产力总体布局框架衔接。

4)浙江省

浙江省提出了“三圈、三级、二面、二环”的城镇发展布局构想。

(1)杭、甬、温三大城市圈(图5.4)

①杭州大城市圈。要强化和完善省会城市的综合功能,进一步发挥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作用。近期以杭州为中心建立半径为25~30km,包括萧山、富阳和临安3个城市的大城市内圈,远期建成半径为50~60km,包括绍兴市、诸暨、临安、德清桐乡、海宁在内的杭州大城市外圈,进而与宁波大城市圈构成一体化地区,与上海发展轴衔接成为沪杭宁特大城市带南翼的中心。

②宁波大城市圈。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国际海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逐步建成现代化、综合性的国际港口城市;逐步建成华东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生产基地。

以河港、河口港、海港三大港区开发为先导,以港兴市推进地域产业开发为向导,形成由宁波、镇海、北仑3个城市构成的宁波大城市圈的核心区,通过放射和环形高速交通系统,串联舟山市、余姚、慈溪、鄞县、奉化等城市,构成宁波大城市圈的框架。

③温州大城市圈。温州与宁波同为沿海经济开放开发带上的大城市,是浙江南部的经济中心,也是待开发的港口城市。

img110

图5.4 浙江省杭、甬、温三大城市圈布局示意图

温州市将在老城区向瓯江下游30~40km的南北两岸发展,形成以瓯江动态公共空间轴开发为基础的沿江组团型城市带。随着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福沿海大通道的开发,形成与沿江城市带互相垂直交叉的城市空间框架。

(2)浙江省三级城镇布局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中间层次,提高资源配置和运转效率,切实保障国土环境的永续利用。

三级布局的等级与规模状况详见表5.11。

表5.11 浙江省城镇发展布局等级与规模

img111

续表5.11

img112

(3)两个发展面和两个开发环

这是由浙江省的地理特点决定的。浙江省的地域大体上由沿海平原和内陆丘陵山区两部分组成,沿海平原地域面积约占全省的30%,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翼,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交通网络发达,是经济发达地区,杭、甬、温三大城市均分布在这里,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60%以上。而内陆丘陵山区地域面积占全省的70%,由于地形阻隔,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森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好,景观优美。

两个不同的地域,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沿海平原地区要进一步充实城市经济机能,巩固已建立的丝绸、皮革服装、纺织印染、酿酒等传统工业基础,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巩固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并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努力改善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完成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化。

内陆丘陵地区则要建立沿海平原地区的快速通道,形成与沿海地区互补性经济结构,努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适度开发,充实城市服务功能,在国家级与省级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建设大规模旅游区,发展旅游业。因地制宜地建设规模不大、布局合理的城镇带和城镇群或城镇点。

为了沟通山区与平原的联系,要以沿海产业开发带为轴心形成两个产业——环境开发交通环,串联山区与平原的城镇与森林公园。

5)山东省

山东省开展了跨世纪城市“两带五群”发展布局的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镇建设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特别是沿海、沿铁路干线以及部分发展条件较好的内陆地区,出现了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群体化发展趋势。胶济铁路沿线集中了全省规模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已形成全省经济、技术、文化的高速发展地带;京沪铁路沿线已形成以能源、旅游、纺织为主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集聚带。烟台、威海、青岛是最早的开放城市,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日照、临沂等港口城市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此外,莱芜、新泰是山东省较大的钢铁、煤炭基地,东营、滨州油气资源丰富,所有这些都预示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前景广阔,将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据此,山东省政府开展了“两带五群”城市发展布局的研究。(图5.5)

其范围的选择确定了以下5条原则:①铁路及高等级公路沿线的城市;②距铁路三级以上车站和高等级公路出入口30km范围内(半小时行车距离)的城市;③与“两带五群”中心城市联系密切,经济实力较强,城镇密度较大的市、县;④考虑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需要及区域经济存在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地区;⑤与县(区)级行政统计范围相一致。

按上述原则规划的“两带五群”研究范围,据1992年的统计,土地总面积为9.2万km2,占全省的58.7%;总人口5 040万,占全省的59%,其中非农业人口1 247.8万人,占全省的70.9%;国内生产总值1 616亿元,占全省的81%。由此可见,“两带五群”的发展对辐射和带动全省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两带五群”辖区状况详见表5.12。

该研究通过对“两带五群”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自然条件与区位条件等状况进行详尽的定量分析,根据投资环境的优劣,进行评价、分类(表5.13,表5.14),作为城镇体系发展的规划依据。

img113

图5.5 山东省“两带五群”发展布局示意图

表5.12 “两带五群”辖区一览表(1993)

img114

表5.13 “两带五群”投资区划分

img115

表5.14 “两带五群”城镇投资环境分类

img116

据此,编制了产业布局、城镇职能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并提出城镇发展总体格局有以下6项原则:

(1)以“两带五群”为总体空间布局框架,以济南、青岛中心城市为龙头,通过济南、潍坊、青岛组成的胶济带东西连接沿海发展轴和内陆沿京沪铁路发展轴,形成“H”形两翼齐飞、相互辐射的格局,带动全省的发展。

(2)建立两个具有一定区域性国际职能的城市(青岛、济南),5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专业化港口、贸易或旅游城市(烟台、威海、日照、泰安、曲阜)。

(3)通过对经济有一定实力或已形成发达交通枢纽的城市升级,使其设市城市在2010年从41个增至62个。

(4)建立青岛、济南、淄博和由济宁、兖州、邹城、曲阜组合的四片都市圈。根据各自优势分别建立两处海洋高科技园区和钢铁、煤炭基地。

(5)依托“东营—滨州”城市群,建立全国主要农牧渔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

img117

图5.6 珠江三角洲内外圈层示意图

(6)开发3条旅游线,发展城市经济,展现齐鲁文化。

西线沿京沪铁路,自北向南包括德州、济南、淄博、泰安、济宁、曲阜、邹城、滕州、枣庄等,形成全国一流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

中线以潍坊为中心包括青州、临朐、安丘、高密等市县,形成具有浓厚山东风土民情特色的旅游区。

东线组织滨海风景旅游线,包括日照、青岛、威海、东营等地区。

此外还要因地制宜地利用海湾、岛屿建立海洋产业开发基地、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及沿海出口加工区。

6)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将建立起以三大都市区为龙头、点轴发展、内外圈分工的城市群发展的空间格局。

(1)内外圈层的分工(图5.6)

内圈,即环珠江地区,是社会经济活动和城镇高度集中的地区;外圈,即环珠江地区以外的地区。内外圈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内圈层工业企业集中,科研开发力量强,金融、贸易、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达,且港口、机场均集中于此,高速公路、铁路网络完善,是珠江三角洲产业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和对外联系的枢纽。其主要矛盾是人多地少、环境污染严重。今后只有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产业升级发展优质高效的工业与农业,推动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img118

图5.7 珠江三角洲城市节点与轴线发展示意图

外圈层,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数量少,交通设施落后,但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并且具有珠江三角洲向内地扩散的功能。今后要以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镇为依托,依靠内圈层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及外迁的工业企业,发展技术密集的现代化大工业和工厂化农业,形成有专业分工特色的城镇,并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2)节点与轴线的发展(图5.7)

以广州、深圳、珠海三大城市为节点,形成广深发展轴与香港联系,广珠发展轴与澳门联系,分别成为珠江三角洲沿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发展轴。

同时,以三大城市为中心通过7条拓展轴沟通内外圈层,形成三角洲整体发展格局。

(3)以三大都市区为龙头的建设模式

从地域空间组织出发,把三角洲分成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的3个经济区。

中部以广州为龙头,形成包括番禺、佛山、南海、顺德、花都、从化、四会、肇庆、高要、三水、高明等城镇的都市区。

东部以深圳为龙头,形成包括东莞、惠州、博罗、惠阳、惠东等城镇的都市区。

西部以珠海为龙头,形成包括中山、江门、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等城镇的都市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