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总体布局及主要建设内容

总体布局及主要建设内容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规划建设的水源涵养林以针叶树作为主栽树种,阔叶树和灌木作为伴生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水源涵养林基地,进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整地按照其设计进行。隆德县在生态工程建设分区方案中属4个小区之一的六盘山外缘区。该区也是隆德县规划的移民搬迁重点区。通过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构建合理的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

三、总体布局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生态工程建设

1.技术路线及模式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在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树种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总结以往造林经验,依据造林目的综合确定。规划建设的水源涵养林以针叶树作为主栽树种,阔叶树和灌木作为伴生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水源涵养林基地,进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技术措施

(1)树种选择针叶树以云杉油松华北落叶松等为主,总比例不超过50%阔叶树以桦树、辽东栎、刺槐、山杏等为主,总比例不少于20%;灌木以沙棘、山毛桃等为主,总比例不少于30%。

(2)种苗规格造林均采用植苗造林,所选苗木必须苗干通直、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组织充实,苗梢木质化充分,主干不分叉(灌木除外),色泽正常,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针叶树一般采用2~5年生实生苗带土球栽植,要求顶芽饱满,光干部分长度不超过整个地上部分苗高的1/3;阔叶树一般用2年生实生或扦插苗造林。造林采用的种苗要经过严格检疫检验,严禁用劣质种苗造林。

(3)整地方式及时间为减少原有野生植被破坏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荒山造林在较平缓的地段采用“10843”鱼鳞坑整地;在地形破碎地段采用“8633”鱼鳞坑整地。退耕还林整地按照其设计进行。整地时间以春季为主。

(4)其他措施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工作,特别要做好鼢鼠与华北落叶松叶蜂的防治工作,加强幼林管护,促进林木生长。

2.规划建设任务

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新增水源涵养林14.64万亩。其中:

(1)荒山造林规划营造水源涵养林6.94万亩,其中,六盘山外缘区的金华林场营造3.85万亩。

(2)退耕还林实施生态移民后,用剩余的耕地营造水源涵养林7.7万亩。

(3)项目实施后,生态建设区森林资源总面积将达到54.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7.1万亩。

(4)生态移民规划在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区的8个乡(镇)的23个行政村进行整村生态移民,搬迁移民总人数达3.00万人。生态移民后剩余的7.7万亩耕地可进行退耕还林和林草间作。

3.生态工程建设分区方案

根据“规划”精神,按照生态完整性、可操作性原则,将生态工程建设区分为六盘山南部现有森林植被保护区和六盘山北部森林植被恢复区2个大区,在大区中又分为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六盘山外缘区、南西华山区、月亮山区4个小区。隆德县在生态工程建设分区方案中属4个小区之一的六盘山外缘区。

4.生态工程建设分区布局

该区包括隆德县的金华林场以及观庄、好水、城关、陈靳、山河、奠安、凤岭、温堡8个乡镇。该区也是隆德县规划的移民搬迁重点区。通过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和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等措施,大力恢复六盘山外围土石山区的森林植被,扩大水源涵养林面积,强化六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地位,构建纵贯宁夏南部山区的绿色长廊。

(二)优势特色农业

1.规划建设目标及技术路线

规划建设目标: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到2010年末,新建以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种植基地15万亩,肉牛年饲养量达15万头,年出栏5万头。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15万亩,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15万亩,小杂粮种植基地10万亩,年加工优质道地中药材1万吨。通过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构建合理的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农林、水相协调,种、养、加相结合,实现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形成高产高效的特色农业,构建大六盘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技术路线及模式:因地制宜,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建立林-草-畜生态经济耦合模式。草畜产业方面着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实行林草畜耦合模式。建立农作物秸秆氨化与优良牧草青贮以及混合饲料、颗粒饲料的配制加工技术与舍饲相结合的养殖模式。促使该区畜牧业由粗放型养殖改为集约化精细经营,推动林草畜协调发展。特色种植业方面建立道地中药材、马铃薯、小杂粮等作物生产示范基地,推广粮药、林药、林草型立体复合高效栽培模式,建立优质、特色、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提高大面积农田区域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效率。

2.规划建设内容

(1)草畜产业

发展思路:立足县内,外销为辅。种养结合,就地转化,大力发展草食型牛羊的舍饲养殖,力求苜蓿产业稳步发展;充分利用种质资源,加快杂交改良步伐,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确保牛产业快速发展。

①新增以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生产基地15万亩,拆翻草地12万亩。

②新建暖棚圈舍2 000座。

③新建黄牛冷配改良点20个。

④投放饲草料加工机械1 000台。

⑤新建“三贮一化”窖池2 000座。

⑥引进良种基础母牛2 000头。

通过项目实施,规划到2010年,全县优质牧草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37.81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7.51万亩,林草间作20.3万亩。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年出栏5万头,使肉牛养殖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实施措施:抓好苜蓿种子规范化生产,建立苜蓿草产业生产基地;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肉牛产业良种化水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肉牛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实施名牌战略,增强肉牛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肉牛生产基地;开展安全生产。

抓好苜蓿种子规范化生产,建立苜蓿草产业生产基地。

(2)马铃薯产业

发展思路:马铃薯是隆德县农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种植上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为重点,稳定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发展优质高产、规格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生产;加工上以改制现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发展为重点,积极引进资金,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产品升级,增强竞争能力;销售上以强化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①建立优质专用种薯繁育基地5万亩。主要繁育品种有青薯2号、宁薯4号、青薯168、陇薯3号等。

②建立优质专用薯生产基地10万亩。主要推广品种有陇薯2号、晋薯7号、青薯2号、宁薯7号等。

③新建小型贮藏窖500座。单位设计容积15立方米(规格为窖身长3米,宽2米,高2.5米。结构为砖结构,由窖身和自然通风系统组成),单位贮藏量5吨。

通过项目实施,到2010年使全县优势马铃薯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15万亩。

实施措施:实行区域布局,建设优质基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完善融资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营销体系,搞活市场流通;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协调服务,促进持续发展。

(3)中药材产业

发展思路:以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特色优势资源为依托,建设符合国际规范要求的现代化中药材生产基地;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深层次加工和系列开发;完善中药研究开发体系,以中药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大宗常用道地中药材品种;吸引制药企业、农业开发企业建立加工、生产基地,大力扶持农户种植;把隆德县建成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中药材集散地,提高隆德县中药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①建立引种驯化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主要繁育品种为款冬花、淫羊藿、秦艽板蓝根等。

②建立GAP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3万亩。主要种植品种为黄芪、柴胡甘草、秦艽、板蓝根等。

③建立林药间作种植基地12万亩。主要种植品种为大黄、柴胡、板蓝根等。

实施措施:充分利用国家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契机,加速六盘山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加快道地中药材的深加工研究与开发;实施资产重组,培植产业龙头企业;加快环境建设,为中药材产业化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项目实施,到2010年,使全县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大田种植3万亩,林药间作12万亩。

(4)小杂粮种植基地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然、区域作物比较、特殊的开发等优势,克服成本、质量、专业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以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对小杂粮进行产、加、销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打造“天然绿色保健食品”的品牌,再创宁南山区小杂粮生产新优势。

新增豆类种植面积4万亩,到2010年,全县豆类种植总面积达到10万亩。

由于荞麦、糜子在种植规模上无优势,因此,未作规划。

实施措施:力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统一规划,建立健全种子基地着力提高小杂粮质量;合理布局,建立高质量、高效益的原料基地;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科技与新产品开发;加大对小杂粮产业的投入;打造绿色保健食品的品牌,提高小杂粮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为充分发挥隆德县中药材生产优势,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根据“规划”安排,隆德县拟在县城工业园区新建中药材加工厂1处,规划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年加工中药材1万吨。其中:

1.在县城工业园区申请征用土地12亩(8 000平方米)。

2.修筑GMP标准化中药材加工车间2 000平方米。

3.修筑仓储库房3 000平方米。

4.修建化验室、办公室、宿舍用房1 000平方米。

5.修建晒场2 000平方米。

6.购置加工机械设备6台(套)。

(1)购置QJY-12型多功能转盘不锈钢切片机3台。

(2)购置QJY-8型柳叶瓜子多功能不锈钢切片机1台。

(3)购置IIB-15型全自动上料烘干机1部。

(4)购置“双龙”牌炮制炒药设备1套。

7.购置质量检验、检测仪器设备10台件。其中,测定气相色谱仪、真空干燥箱、酸度计、电导仪、电子天平、原子分光光度仪、质量检测仪、超净工作台等各1台。

8.其他建设。如电力配置、围墙、场地硬化等。

(四)生态旅游业

发展思路:隆德县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市相交的中心位置,关山险居,水道西行,素有“关陇锁钥”之誉,尤以六盘山更是闻名遐迩。境内风景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比较丰富,有著名的“隆德八景”,即龙王池、北联池、盘龙山、清凉寺、清龙泉、北象山、石窑寺、祝霖寺,其中有“七景”分布于六盘山及其支系,峰峦叠嶂,溪流清澈,林木葱郁,动物种类繁多,自然景观秀丽奇特。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如周家嘴头、页和子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德顺军故址、六盘关,宋夏好水川古战场,广济禅寺安藏功德碑等。县内民风古朴淳厚,文化底蕴深厚,如书法、绘画、剪纸、雕塑已成为文化产业,享誉区内外。因此,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为依托,借助隆德县现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对基础设施等辅助于必要的配套和改造,精心打造旅游名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生态旅游业以及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使隆德县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得到进一步交流和加深,扩大知名度,振兴县域经济。

规划建设内容:以民俗文化新村(杨家店)建设为重点,同时,修建和拓宽各景点道路,并配套必要的基础设施。

实施措施:生态旅游是一项投入高、效益明显的朝阳产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开发。对该项目的规划建设要有超前意识。在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中,景点与道路之间要布局合理,各景点之间要相互衔接。大力发展旅游产品,包括农产品、林产品、中药材、书画、雕塑、剪纸、刺绣等地方特产在内,力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对全县人文、历史、森林等各种景观的积极保护和充分利用,使生态旅游业这项新兴产业成为隆德县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

(五)分年度项目规划

1.2005年规划建设项目:主要有优质牧草产业、畜牧业基地、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小杂粮种植基地。

2.2006年规划建设项目:主要有水源涵养林工程、生态移民工程、优质牧产业、畜牧业基地、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小杂粮种植基地、中药材加工、生旅游。

3.2007年规划建设项目:主要有水源涵养林工程、生态移民工程、优质牧产业、畜牧业基地、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小杂粮种植基地、中药材加工、生旅游。

4.2008年规划建设项目:主要有水源涵养林工程、生态移民工程、优质牧草产业、畜牧业基地、中药材产业、小杂粮种植基地、生态旅游。

5.2009年规划建设项目:主要有水源涵养林工程、优质牧草产业、畜牧业地、中药材产业。

6.2010年规划建设项目:主要有优质牧草产业、畜牧业基地、中药材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