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太阳能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浙江省太阳能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浙江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一)产业发展现状浙江省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属于3类资源区,但光伏产业却发展迅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其“嘉兴模式”曾让国家能源局前任局长吴新雄大力“点赞”,并一度被视为全国各地推广分布式光伏的范本。

一、浙江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一)产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属于3类资源区,但光伏产业却发展迅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其“嘉兴模式”曾让国家能源局前任局长吴新雄大力“点赞”,并一度被视为全国各地推广分布式光伏的范本。近来,金华“光伏养老+理财”新模式也在家庭光伏市场备受推崇。

目前,浙江省共有太阳能光伏企业260余家,企业分布在杭州、宁波、嘉兴、湖州、衢州、绍兴、温州和台州等地。作为全国第二大光伏产业省份,在国家的金太阳工程和分布式发电工程的政策推动下,在企业积极开拓亚洲、澳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在原材料至跌回稳的情势下,浙江省光伏产品也开始了量增长。

2014年,浙江省光伏产业整体形势有所改善,但是产能依然相对过剩;出口向新兴市场转移,国内市场得到更多关注,包括光伏电站建设、分布式发电示范推广。截至2014年底,全省光伏制造产值为860亿,较去年增长23%,全行业实现利润35亿。2014年并网项目691个,装机容量585兆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688个,装机容量546.1兆瓦,累计发电量5.4亿千瓦时。

2015年,浙江省光伏产业继续回暖,在省、市、县三级政策补助下和分布式光伏应用市场强劲拉动下,光伏技术不断进步,光伏电站、分布式发电蓬勃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光伏制造产值1300亿,较去年增长35%,全行业实现利润45亿。2015年累计并网项目3256个,装机容量1236.3兆瓦,累计发电量11.0197亿千瓦时,新增装机容量651兆瓦,地面电站已并网和开工合计900兆瓦。居民光伏项目共2451个,总受理容量14.38兆瓦,居民光伏已并网项目2076个,装机容量11.95兆瓦,组件产量11.3吉瓦,产能12吉瓦左右,出口占32%。

(二)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

1.产业特点

第一,中小企业居多,差异化、多样化发展具有优势,但整体技术水平偏低。目前,除少数龙头企业外,浙江省90%以上的光伏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依赖民间资本参与,市场灵敏度较高,能够深入到部分大企业不会涉及的业务领域,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定制生产,获得独特发展优势。浙江省现有光伏中小企业半数以上成立于2010年之后,生产规模大都在100MW之下,前两年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光伏组件价格来开拓市场,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市场竞争力弱,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整合和淘汰。

第二,产业链较为完备,但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尚未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浙江已初步形成包括多晶硅原料、硅片、电池、组件、原辅材料生产以及系统开发应用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但从产业链构成来看,却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切片、电池片以及辅材配套(拥有170多家辅材配套生产企业)等领域,技术含量和利润率相对较低。

据统计,浙江省光伏原料的40%需要进口,30%需要外省供给,这不仅使企业易受到外部市场波动、贸易壁垒增多和恶性价格竞争的影响,还制约了企业向上游拓展的能力。在浙江省光伏企业拥有的1220多件专利中,硅片、硅锭的制造专利占比为17%左右,高纯硅领域的专利仅占1.2%左右,相比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太阳能光伏专利集中在光伏材料领域,其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落后。

第三,部分新产品、新技术已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但产业化进程较慢,市场化能力较弱。近年来,浙江众多光伏企业通过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出现了包括太能硅业年产3000吨6N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龙炎科技国内首条25MW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线、赛昂电力高效能混合型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在内的一系列技术进步。这些技术立足于自主创新,很多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目前还仅处于小规模量产阶段。因此,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产业优势

第一,总量规模大。浙江省是国内第二大太阳能电池省份,目前江苏占全国产能50%,浙江占25%,其余剩余的市场份额由江西、河北、山东等省瓜分。

第二,产业链齐全。除硅矿产冶炼外,浙江省在多晶硅、硅棒生产、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生产、光伏电池应用等方面都有涉及。伴随着全球光伏产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类资本纷纷投身光伏产业,浙江省光伏产业规模还在进一步不断扩大。在未来1—2年内,光伏产业上游多晶硅原料提纯和电池片制造仍是省内光伏企业追逐的投资热点

第三,技术装备先进。我省光伏企业采用的多线切割机、电池片印刷设备、少子寿命测试仪等装备主要依赖从德国、瑞士、日本和美国进口。而单晶炉和层压机方面,我省企业采用国产设备较多,主要于我国生产的全自动单晶炉的性能已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而且国产设备价格优势较为明显。

第四,成本低竞争力强。与国际著名企业生产相比较,设备、产品性能基本相当,但人力成本更低。与国内企业相比,装备水平较高,把太阳能电池板的硅片“削薄”一半,材料成本的消耗更节省,但转换率仍维持在17%不减。所以,与国内、外同行相比较,更省晶体硅片的消耗,更省的人力成本,已是浙江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第五,专用设备及配套有突破。单晶炉曾填补国产空白,成为国内最大的单晶硅多晶硅炉的专业生产基地。电池组件需要专业的配套工程,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塑料面板、聚氨酯、电源接线盒等已形成大规模产业化。慈溪接线盒、台州绝缘板、温岭专用塑料制品,在配套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一些单项产品做出了好几项“全国冠军”。

第六,光伏是政策性的市场,浙江省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光伏政策的支持。自2013年以来,浙江省及各市县纷纷出台光伏政策,鼓励、支持、补贴光伏发电,其政策之多、补贴力度之大,也是其他省所不及的。

3.产业发展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融资渠道收窄,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一方面,受前两年产能规模迅速扩张、产品价格暴跌、库存积压严重、刚性负债占款等因素影响,很多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自我积累的内源性融资功能基本丧失,资金压力较大。此外,还有一些技术创新型企业在前期研发时投入较多资金,目前难以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也在收窄。从去年银行将光伏行业列为限制支持产业以来,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都对光伏企业尤其是中小光伏企业采取收紧政策,持续减少甚至提前抽回已发放贷款。

第二,电站投资较为集中,市场风险有所积聚。调查显示,浙江光伏企业投资电站兴趣较高,甚至连做辅料配材的中小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已存在较高的隐性风险。一是恶性竞争风险。目前已建成的光伏电站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超期拖延货款情况,一旦曾在上游多晶硅领域上演的价格战在电站建设领域再度出现,中小企业将首先遭受重创。二是政策风险。现阶段光伏产业尚属于政策驱动型产业,光伏电站过度扩张有可能倒逼政府收紧审批权限,下调补贴。三是国内市场风险。相关政府补贴并未完全落实,并网、税收、金融等配套机制也不完善,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的基础并不牢固。四是国际市场风险。目前世界各国都对中国光伏企业较为关注,过于集中的电站海外投资有可能引发国外政府新的保护措施。

第三,分布式发电制约因素较多,商业营运模式尚不成熟。近年来,为破解光伏应用困局,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但从浙江省情况来看,分布式发电的推广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投资回收周期长、建筑屋顶成为稀缺资源、电费收取难等问题。此外,浙江现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参与企业大多为原有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缺乏真正的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营开发企业,商业运营模式还不成熟。

(三)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趋势及发展对策和建议

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浙江省将力争在2020年光伏发电规模达到8GW。根据《纲要》的精神,浙江省在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光伏发电市场化推广机制,实现发电上网无障碍、电量补助无差别。在精准帮扶重点工程方面,光伏帮扶工程是全省的工作重点之一,浙江省政府和各地政府将主抓光伏帮扶工程,以低收入农户为重点,扶持安装光伏电站。力争每年投资10亿元,推进1万户。

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有其独特模式,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具有普遍性,深刻反映出目前浙江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应对和解决,这里提供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创新鼓励政策,引导整个行业的创新转型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光伏产业具有典型的创新驱动型特征。中国光伏产业生产相对过剩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创新能力偏弱,容易陷入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恶性价格竞争。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再次出现,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第二,推动产业内资源整合,鼓励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政府应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利用当前市场寒冬的契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淘汰一些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能耗水平高的企业,让企业在市场良性竞争中优胜劣汰。

第三,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拓宽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现阶段,国内光伏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融资难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因此,政府需要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第四,适度推出补贴政策,积极培育国内市场。光伏产业终端市场的开拓,关键在于拓宽应用领域。因此,应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应用领域的补贴扶持政策,综合运用电价、财政金融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刺激手段等配套措施,采取试点示范、经验推广等多种方式。

二、浙江省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状况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浙江省从事太阳能热利用的企业有250多家,其中,整机生产企业为150余家。浙江的太阳能光热产业的份额在全国占的比重非常大,主要集中在嘉兴地区。份额很大,但是品牌影响力不够。我省2014年底太阳能热利用累计安装集热面积1335.5万平方米,工业和商业应用上大约有15万平方米,其他主要在民用和建筑应用方面。2015年底增加120万平方米,累计安装集热面积1455.5万平方米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到2020年和2030年预期分别为2015万平方米和3100万平方米,主要朝工业化应用和热利用发电方面发展。

(二)产业的优势

1.产业规模优势、企业知名度逐步提升

浙江省太阳能光热产业为国家四大产区之一,行业企业数量多、产品种类齐全,近年来,企业品牌意识逐步提升,涌现了像“高得乐”“斯帝特”“同济阳光”等优秀品牌,在全国影响力节节攀升。

2.产业链完善,采购完整

浙江省太阳能光热企业分布密集,多集中在嘉兴、海宁一带。从毛坯管到吸气剂,从水箱制造到水嘴,从支架到螺丝制造,从生产设备到安装,从密封圈到聚酯生产,从控制仪表到水管接件生产,产业链完整分工已达到精细化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完善的产业链、密集的企业群,可实现“一条龙”集中采购,我省为全国太阳能产品提供了近80%的配件。

3.交通便利、价格优势

浙江省地处繁华的“长三角”地带,浙江省光热企业密集区嘉兴一带更占据优越地理位置,交通四通八达、物流产业成熟、运输成本较低、价格优势明显。

4.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环境优越

浙江省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热利用产业的重视程度,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如“名优新”产品申报等政策的扶持,同时浙江省通过了全国首部省级可再生能源法——《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成立全国首个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温室条件。

(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

1.浙江省太阳能光热企业多为中小民营企业,草根性强、经营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管理难度大、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一般为白手起家,企业的规模的资金都相对有限,对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发展有很多制约因素。

2.浙江省太阳能光热企业品牌化意识欠缺,创新意识不够,研发投入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产品过于单一,对市场缺乏洞察力,无法防范市场冲击,破解浙江省光热企业草根性,寻找多条途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症下药的部署企业的品牌化战略是浙江省中小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难题。

3.受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太阳能热水器零售行业整体销量下滑,工程市场的持续增长赶不上零售市场下滑的速度。

4.自2013年国家取消太阳能节能惠民工程和家电下乡项目以来,从国家到省再到地方对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政策和补贴较少,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目前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低迷的重要因素。

(四)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趋势及发展对策和建议

国家能源局给光热产业提出一个很大的指标,即“十三五”期间我国光热产业的保有量最低要达到8亿平方米,5年时间将新增4亿平方米,即平均每年为8000万平方米。这对光热产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要求,继续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太阳能热发电新技术和新模式。加快光热发电领域技术定型。这对我国即将推出的100万千瓦左右的光热示范项目建设可谓重磅利好,对光热行业的发展也将产生有利的推动。

面对太阳能热利用的重大机遇,我省如何利用优势,弥补劣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有以下一些路径:

1.产品技术和系统集成需创新。虽然我省太阳能光热行业发展了30多年,但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在集热产品方面,光热行业产品无论是真空管还是平板产品都与国际先进水平齐平。但在系统集成方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要打破太阳能光热产品靠天吃饭的弊端,实现多能源集成或者多能互补。太阳能光热行业需要跨行业交流与合作,吸收并整合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

2.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核心环节上取得突破,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模式,突破太阳能热水器领域,向工程应用市场和工业领域进军,同时加强与其他新能源产业的合作发展,创新太阳能应用产品。

3、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热应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根据当前太阳能应用技术、产品和经济分析,优先在建筑中应用光热系统;对采用太阳能利用系统新技术、新产品的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应列入省财政建筑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整体非承压式热水器项目除外),给予部分资金支持;并将选取部分重点项目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工程),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

4.按照国家、浙江省政府关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太阳能光热发电。发挥我省产业地区集中优势,注重产业布局与市场需求的协调统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加快完善浙江省太阳能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5.注重产品品质、品牌的提升。鼓励企业抱团成长、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改变浙江太阳能光热企业数量大、规模小、技术竞争力低下的状况,在保持规模产能、经济的同时,同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品牌建设。

6.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了解行业、与行业关系密切的优势,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协助政府部门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及时反映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引导企业贯彻执行相关政策;加强行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新产品鉴定和推广,推进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企业培训等活动。

(五)龙头骨干企业简介

光伏龙头企业2015年出货情况、出口市场情况如下。

1.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

2015年,浙江昱辉阳光营收16.6亿美元,太阳能组件出货量1387MW,其中出口776MW太阳能硅片出货量2299MW,其中出口583MW。

2.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销售太阳能组件1071MW,出口为705MW,销售收入34亿元,出口收入3.6779亿美元。

3.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公司组件生产为1359MW,出口量为393MW。营业收入52.6亿,出口收入19350万美元。

4.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2015年太阳能组件总出货量2320兆瓦,销售收入102.4亿元,出口收入2.2亿美元。

5.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营业收入182,424.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7%,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0.1%,达到474.88兆瓦,公司内销售收入124,137.57万元,出口额27,979.06万元。

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

执笔:沈福鑫 邢文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