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省淮安市产业发展促变生产方式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淮安市产业发展促变生产方式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江苏省淮安市产业发展促变生产方式的调研报告2013年7月22日至26日,课题组参与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专题研修班赴江苏淮安市考察调研工作。2011年江苏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突破6万元人民币,而2011年淮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2万元,仅为江苏省的58.67%。淮安市得益于产业的蓬勃发展,近10年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淮安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高于淮安市GDP年均增长速度。
江苏省淮安市产业发展促变生产方式的调研报告_中国地区差异与地区平衡发展

第一节 江苏省淮安市产业发展促变生产方式的调研报告

2013年7月22日至26日,课题组参与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专题研修班赴江苏淮安市考察调研工作。我们与该班的7名学员一起,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带着问卷,赴江苏省淮安市进行专题调研。得到淮安市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副市长亲自介绍市情,市委组织部缜密安排、服务周到,所到之处主要领导介绍情况陪同检查。我们以看、问、研为主。足迹踏过淮安市四区两县,我们访农村,进农家、在田间、大棚、乡镇企业里与农民农业合作组织热烈讨论;我们到城镇、进园区、在工厂车间里与工人管理人员认真探讨;我们冒酷暑,抢时间、深入交流、认真思考,汇集集体智慧形成调研报告。无论实地考察,还是召开座谈会,感受浓浓的苏北风情,感叹火热的发展激情。考察调研小组成员一致认为:淮安是江苏的后发地区,淮安近年来的发展思路和做法可供我国中、低收入地区发展借鉴。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东与盐城市接壤,西邻宿迁市,南连扬州市和徐州市,北与连云港市毗邻。与周边几个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分别是:南距上海市南京市400千米和190千米,北距徐州市和连云港市分别是210千米和120千米。京沪、宁宿徐、宁连、徐盐等4条高速公路纵贯淮安,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域。现辖4县4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淮安生态新城,总面积1.01万平方千米,总人口540万人,中心城市建城区面积142平方千米,城市人口142万人。淮安是一座历史古城:秦时置县,已有2 200多年历史,有“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明清时被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之一。淮安是一座文化名城,与它有关的历史名人有:周恩来总理、名将韩信、小说大家吴承恩、汉赋大家枚乘和枚皋、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它还是中国四大名菜之一——淮扬菜的发源地。淮安是一座生态水城: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黄河、盐河、淮沭新河等五河穿越,洪泽湖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等四湖镶嵌,水域面积占整个城市面积的四分之一,被誉为“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

江苏省淮安市是江苏省的西部地区。2011年江苏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突破6万元人民币,而2011年淮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2万元,仅为江苏省的58.67%。2011年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6万元人民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万元人民币。而2011年淮安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03万元人民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0.86万元人民币,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8.08%和86.45%。但是,随着江苏省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西部较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淮安市得益于产业的蓬勃发展,近10年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2003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万亿元人民币,2006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万亿元人民币,2011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万亿元人民币。同期,2003年淮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64亿元人民币,2006年淮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1.06亿元人民币,2011年淮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69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江苏省2003年至2011年8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年均增长18.57%,江苏省2006年至2011年5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年均增长17.46%。淮安市2003年至2011年8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年均增长18.99%,淮安市2006年至2011年5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年均增长21.02%。淮安市年均增长速度要快于江苏省平均速度,尤其是最近5年平均增长速度要高出3.56个百分点。

同样,2003年江苏省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 813元人民币,2006年江苏省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 685元人民币,2011年江苏省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 000元人民币。同期,2003年淮安市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 180元人民币,2006年淮安市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 155元人民币,2011年淮安市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 181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江苏省2003年至2011年8年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年均增长17.24%,江苏省2006年至2011年5年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年均增长15.90%。淮安市2003年至2011年8年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年均增长20.14%,淮安市2006年至2011年5年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年均增长21.74%。淮安市年均增长速度要快于江苏省平均速度,尤其是最近5年平均增长速度要高出5.84个百分点。

表9-1 2003—2011年淮安市经济主要发展指标

img18

注:城镇居民收入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指农民人均纯收入。

表9-2 2003—2012年淮安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img19

淮安市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在经济增长方面表现为,一是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第一产业占比由2003年的23.1%下降到2012年的12.9%,第二产业占比由2003年的46.3%到2012年的46.3%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占比由2003年的30.4%快速提升到2012年的40.8%。在第二产业中,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重由2003年的58.99∶45.52即1.29∶1,调整到2012年的409.45∶549.43,即1∶1.3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8年的235.01到2012年的352.31。二是政府财政收入快速增加。2003年淮安市实现财政收入53.88亿元人民币,2006年淮安市实现财政收入92.90亿元人民币,2011年淮安市实现财政收入407.82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淮安市2003年至2011年8年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79%,淮安市2006年至2011年5年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4.43%。淮安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高于淮安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三是淮安市进出口、消费拉动明显。淮安市进出口总额及增速2012年已居江苏省第一位,从2003年的3.76亿美元,到2012年底达42.4亿美元,是2008年的2.4倍。仅2012年注册的外资实际到账21.23亿美元,总量是2008年的4.7倍。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24亿元,是2003年的4.5倍。

第二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表现为,一是以工业促农业。随着淮安市工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积极反哺农业,用于农业的投资逐年增多。2003年淮安市财政仅对农业林业水利支出3.28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6.08%,2012年投入达38.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9%。2006年淮安市基本消灭空壳村,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率达72.4%,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达77%,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3年的248.03万千瓦到2012年的460万千瓦。二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城镇化。2008年至2012年淮安市5年共转移劳动力29.21万人,使淮安市城镇化水平2012年达5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3年的27.5平方米到2012年达43.0平方米。三是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淮安市2007年建成城区132.43平方千米,107.9万人,超过了原2020年114平方千米的愿景规划。2009年调整修编规划面积3 186平方千米。四是信息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培育48户省级示范企业和111户市级示范企业,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4个。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建成现代农业物联网远程视频监控平台。

淮安市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特大项目支撑带动作用明显。2006年与2008年淮安市经济增长幅度大,源于引进富士康科技城项目,当年实现投资1.16亿美元,近10亿元人民币;2008年淮安市实现亿元项目2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一是在工业方面:近五年建设超亿元工业项目129个。培养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实施“千亿培育”计划和“百家龙头企业工程”,以300万吨特钢、盐化工新材料、IT和电子产业、食品加工等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倍增”推进计划。

二是在农业方面:江苏省推出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出台农业现代化6大类21项指标体系,淮安市则成为这一目标的先行军。包括产业规模化: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32个,占全省1/4,2012年土地流转面积40万亩,规模经营比重达66.8%,全市万头以上猪场16个,仅盱眙龙虾养殖面积20万亩;设施集约化:以农业园区为引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102万亩,培育建设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基地,1个现代农业示范镇,5个现代农村示范村和1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7个县区全覆盖。入园企业达67家,总投资20.28亿元;特色品牌化:“盱眙龙虾”、“淮安大米”、“淮安红椒”、“淮安黑猪”、“洪泽湖大闸蟹”、“淮安黄瓜”等一批农产品获地理标志商标,且享誉全国;管理市场化:全市有993家农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生产基地紧密相连,有效打造了产业链条,也保证了农产品质量。

三是在城市建设方面:商贸流通进市场,以市场为都市产业发展的载体,培育乡镇县城极具特色的大市场,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由2008年的15个增至20个,成交额129.16亿元,营业面积94.45万平方米。旅游业成为三产中的亮点,每个县区都有旅游品牌和特色,形成村镇县区各有品牌的特色旅游业,201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78.03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 614.20万人次。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1个,其中:4A级景区10个。旅游产品齐全:农业游、工业旅游、自驾游、乡村游、度假游、生态游。

淮安市发展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特点:首先,平台多载体功能强。一是园区多:“市有开发区、县有工业园、集镇有工业集中区、村有创业点”,缺少建设用地的农村在开发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工业标准厂房956.2万平方米,使用率达85%。二是科技园、创业园、孵化器多:提升了科技创新实力,也为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院士以及研究生工作站、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了条件。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27%,科技贡献率达4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56.49亿元,增长64%。三是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村镇等到处可见。四是各类市场节会在促进要素产业进入的同时推进了城镇化。

第二,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集聚。一是强化招商:突出“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主攻重大项目”的理念,着力招引大项目、培植大产业。在加大县区招商力度的同时,强化政府组成部门招商责任,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和新兴产业发展、中心城市建设和外向型经济、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招商,积极推进台资、浙资、闽资和央企四大高地建设,切实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优化招商质态。“以功能定项目、以功能定业态、以业态定招商、以地块定招商”的招商办法,集约、专业、产业链招商,大领导招大商,坚持主攻内资50亿元、外资10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二是强化考核:市委政府出台《县(区)跨越式发展考核细则》,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进行,考核指标中,项目考核分值内容占比最大,达60%,对项目是月调度、季考核、年终重奖。把重大项目的突破作为干部走向、价值取向、位置升降的重要标准,各级干部均认为压力大、动力也大。

第三,突出配套实现联动: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及市场为平台载体的配套设施、服务功能健全,如建设科教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市政府投巨资新建设科教产业园,集高等教育、科研、留学人员创业等功能,为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全市高校达7所,在校生7.2万人。大力发展普通职业教育:全市拥有16所职校,在校生6.57万人,为产业培养技术工人。

第四,强化服务打造优质软环境:101%服务理念。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2年成效显著:形成“101%服务,效能淮安”品牌效应,获“全国行政审批最快的城市”,“南有昆山,北有淮安”,“浙商重点推荐投资城市”、“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等荣誉。在台湾民众评选的最想居住的大陆十个城市中,淮安名列第七,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淮安台资企业总量近1 000家。一是101%服务理念:对群众、企业和客商提出合情合理、地方应做所做的要求做到100%满足,用情、用心、用意想不到的真诚服务给他们一份惊喜,让他们101%满意。二是“四中心八平台”提升效能服务水平:建设涉企便民服务、效能监测、效能投诉及“企业之家”四个中心。开设了审批、融资、政策优惠、信息发布、政企互动、创业孵化、科技服务、用工服务八个平台。打造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速度最快、流程最优”目标,对全市企业郑重承诺:“只要国内同等城市同样项目审批速度比淮安快、收费比淮安少,淮安立即再提速、再降低”。三是现场发放环境“调查问卷”16份:在许可、备案、登记、核准一栏均填一站式办公,当天办结,各种手续费中只有会费和年检费,其他均没有。

淮安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三个方面的启示是:第一,思想解放、观念新。一是敢于突破:在淮安我们听到基层干部常说的这句话是“法律条款之外的都能干”;二是方法灵活:鼓励先行先试,早知早觉早行动;三是用人方面:敢奖并重奖,乡镇级干部获得的奖金最高达30万元/年。干部破格使用:刘老庄的村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任乡党委委员。非领导职数向县乡倾斜,用于激励干部。加大苏南、苏北干部交流力度。

第二,战略定位高、规划指导性强。一是“大家规划、名家设计、富家开发”规划建设理念:在淮安市我们参观了许多规划展示馆,有城市总体规划、县城规划,还有专业规划、企业规划。如,在盱眙县看到的“盱眙龙虾展示馆”和历史文化博物馆。在清浦区参观了“今世缘文化展示馆”。在开发区参观“盐化工产业规划馆”,在涟水县还参观了“涟水县城市规划展示馆”等,各级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乡,且规划编制均舍得花钱,起点高、看得远;城市建设也请名家设计,追求精品,城市面貌与城市风貌、城市特征和品味相得益彰,特别是城市空间的发展,围绕“组团相间、生态相连、文化相融”的原则,每个县区、每个乡镇都有独特的品位,与特色产业相衔接,如涟水县打造生态家园、教育之都;盱眙则打造盱眙龙虾、湖水旅游品牌;淮安区则突出人文、运河之城等。二是抢抓机遇的意识强:包括及时跟进江苏省发展步伐:自2005年起就运作修编、调整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将原2001版城市规划定位的主城区南北双组团城市结构向多组团试发展。解决了三淮一体之前(淮安、淮阴中心城区、淮阴县城)都在城市周边发展工业,形成工业围城困境的问题。2015年,人均GDP超过8 000美元,财政突破1 000亿元,城市化率5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28 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力争达12 900元。争取到江苏省出台23号文件《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2011年8月)。争取上升国家战略:2010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淮安也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名单,但需在新的《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2020)》中占据位置。

第三,政策灵活,针对性强。江苏省采取“一市一策”、淮安市推行“一县一策”,县区则实行“一企一策”和“一品一策”。第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大公布永久性保护绿地:2009年淮安市人大在六届九次会议上作出了《关于加强主城区绿地保护的决定》,每年都公布一些绿地地块成为永久性保护绿地,且公布地块的数量、坐标、面积等,4年来已有48块永久性绿地,总面积达15 000亩。生态市县(区)乡镇村创建活动:金湖县、清浦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区),45个乡镇创国家级生态乡镇,68个乡镇创省级生态乡镇,建成594个市级生态村。创建省级绿色社会学校:已有10家省级绿色社区、10所绿色学校,37家市级绿色社区、15所绿色学校。实现了“天蓝水清,绿色满城,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生态文明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