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谷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甘谷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近年来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甘谷县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其今后发展对策进行了一些思考。甘谷县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建筑劳务基地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等主要指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依托市场来发展,各个环节的市场主体发挥着组织载体作用。

甘谷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崭新发展思路和经营方式,是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针对近年来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甘谷县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其今后发展对策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甘谷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谷县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稳步推进蔬菜、果椒、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突出专业大户、合作组织、标准化建设三个重点,不断完善和创新生产模式和发展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地膜穴播小麦等旱作农业新技术,粮食生产稳中有增,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38万吨,较“十五”末净增2.7万吨。

2.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以渭河川道区10万亩水浇地为依托,实施区域化规划、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组织化经营,初步建成了优质精细蔬菜、高效设施蔬菜、旱作区蔬菜和南后山温凉区蔬菜四大区域性基地,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截至2010年底,全县蔬菜面积达17.81万亩,蔬菜总产量达47.2万吨,蔬菜总产值达4.6亿元,农民人均从蔬菜种植收入350元,主产区农民蔬菜收入800以上。全县蔬菜商品量达到45万吨,占总产的85.2%。甘谷辣椒、蒜苗、春萝卜获得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认证,韭菜、辣椒、番茄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甘谷被命名为“全国辣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区”。

3.果品产业稳步发展。采取连片规划、整流域栽植的办法,在海拔1700米以下的浅山区,坚持每年新栽以苹果和花椒为主的果椒基地5万亩,改造老果园5000亩,全力加快果椒产业发展。2010年底,全县果品面积达到38万亩(苹果23.9万亩、花椒11.7万亩),果品总产量9.77万吨(鲜果9.52万吨、干果0.25万吨),果品总产值达到1.97亿元。“五带一片”总体框架已初具雏形。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磐安镇被命名为“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甘谷新红星苹果被授予“中华名果”荣誉称号。

4.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紧紧抓住甘谷县被确定为全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的良好机遇,坚持每个乡镇每年新建2~3个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全县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200户左右。全面落实繁育母猪补贴政策和投保政策,初步建成了猪、鸡、牛、羊等一大批养殖业基地,注册成立了养猪协会等2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丰裕养殖公司、福庆养殖小区、六峰养鸡场等养殖场被评为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2010年,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320.64万头(只),其中猪饲养量达到95.21万头,鸡饲养量达到207.45万只,较上年分别增长49.7%、1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81万吨、1.02万吨、920吨。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2.04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227元。

5.劳务经济持续发展。甘谷县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建筑劳务基地县”。近年来,甘谷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产业,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业、走出农村,鼓励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积极开展信息公布、就业指导、务工维权等全方位服务。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努力拓展劳务输转渠道,在务工人员相对密集的新疆、广州、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筹建了甘谷劳务工作站。2010年,全县共输转劳务人员10.3万人,创收9.1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劳务产业真正成为全县人民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6.经营组织发展较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等主要指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2010年底,发展各类农民专业经济组织142个,带动农户3万户以上,产业化经营组织从业人员达到3600人。到2010年全县已制定出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21个,5个蔬菜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9个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产品认证,4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甘谷全录王辣椒丝、中洲春萝卜、蒜苗、磐安菜豆4个产品通过绿色A级食品认证;雒家大葱、地膜早马铃薯、中洲大蒜、大白菜、五坪黄瓜、茄子、韭菜、番茄、辣椒9个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面积达到8.38万亩。“燕家”韭菜,“雒家”大葱、蒜苗、磐安“五坪”蔬菜,“朱圉”果蔬四个产品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进行商标注册,获名牌产品称号。甘谷县被命名为全国韭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辣椒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条件差,综合生产能力弱。甘谷县地处西部干旱地区,山多川少,十年九旱,除渭河川道区10万亩水浇地外,南北山区大部分土地瘠薄,基础条件较差,水、田、路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2.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核心,对各类要素资源有较强的聚集、扩散和组织能力。目前,甘谷县从事农产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企业仅有30多家,并且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加工增值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难以发挥要有效的组织带动作用。

3.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农业产业化是通过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为一体,形成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产业运行机制。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依托市场来发展,各个环节的市场主体发挥着组织载体作用。而甘谷县的市场化进程滞后于其他地区,大多数地区的农村还处于简单商品生产阶段,分散、自发、盲目生产,仍然是农户行为的主流,这种状况导致的负面后果是:盲目生产导致“卖难”的困境;不遵守市场交易规则而失去市场信誉。

4.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中介组织是沟通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在甘谷,中介组织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得要求,合作、个体形式的服务组织很少,农民专业经济组织仅为142个。同时,中介服务体系中的科技、农资、供应服务相对较多,信息、销售、加工、储运等配套服务很少,不利于农民的集中化和规模化生产。

5.农村土地流转缓慢,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当前,甘谷县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反租倒包、租赁、转让、互换等几种,但土地流转的机制还不健全,土地流转还处于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小规模状态,还没有实现以土地入股构建合作经济组织或股份合作公司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上的新突破,没有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6.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对产业化的支撑。目前,为农提供服务主要依靠农口部门,还没有形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社会力量为补充,多方参与、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普遍信息不灵,产地市场发育不全,流通渠道不畅。

三、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甘谷县蔬菜、果椒、养殖、劳务四大支柱产业结构已确立,产业化发展雏形已经形成。在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组织适度规模生产,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农民持续增收。

1.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继续坚持“川区抓蔬菜、浅山栽果椒、高山种洋芋、村村搞养殖、户户有劳务”的发展思路,不断壮大“蔬菜、果椒、养殖、劳务”四大农业支柱产业。蔬菜产业加快“西优、东移、北扩、南进”进程,并积极推广无公害种植,到2015年,全县蔬菜总面积力争达到25万亩。果椒产业以规模建园为主,扩大规模、加强管理、提高品质,在渭北川道区、散渡河流域、清溪河流域、山庄川流域、八里湾金山浅山区建成“五带一片”果椒基地,果椒面积达到50万亩,力争在“十二五”期内发展成全省优质果品基地大县。畜牧产业围绕全省规模养殖基地大县建设,重点发展猪鸡产业,争创国家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十二五”期间,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规模养殖户1800户。劳务产业加大建设驻外劳务站,开展信息网络服务,依基地做品牌,建设劳务大县。做大做强辣椒、药材等优势产业和花卉、早春地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全省地膜马铃薯生产基地。

2.扶持地方龙头企业。一要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技术革新、挖潜改造等措施,扩大现有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增强自身活力,提高引领农民闯市场的带动能力。二要扶持兴办一批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加工增值农副产品的“农字牌”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要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依靠农产品运销龙头企业,加强产销对接,使产品进入市场,实现增收目标。

3.健全完善市场体系。产地市场要围绕农产品基地和乡村集镇,建立一批集生产示范、储藏保鲜、批发交易、信息发布、产品检测、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销地市场要瞄准产品主销城市,培育经纪人队伍,唱响知名品牌,构建营销网络。要把工作的重点由产前服务转到产后服务上,对现有农产品运销户加强规范管理,进行资源整合,变“游击队”为“集团军”,发挥整体优势,开展对外营销。要抓紧建立甘谷农产品信息网站,搜集、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为农民提供信息化服务。

4.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巩固已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同时,每年新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拓宽销售渠道,扩展销售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贮藏和农资采购经营。通过积极发展蔬菜、果品、养殖协会和农产品运销协会等专业经济组织,发挥他们在农业产业化中的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促使农产品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5.创新机制体制。要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外引内联,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要采取资金、劳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的方式,培育新的经营主体。要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培育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明确流转双方的责权利,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经济共同体,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业经济运行机制。

6.健全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中介组织、供销合作组织的职能作用,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要制定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与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有关的生产基地、加工项目、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建设以及农技推广、农业基础建设,在投资、贷款、补助、土地使用和税费征收等方面实行倾斜和优惠,给予大力扶持。要积极扶持农民创办各种学会、协会、研究会和服务实体,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提供信息、推销产品活动,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天水市“三方面”干部培训班

马清平:甘谷县发改委

巩彩环:甘谷县白家湾乡政府

张红菊:甘谷县西坪乡政府

指导老师:曹恩奎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