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智慧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北京“智慧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作为“智慧城市”理念的延伸,“智慧农村”以实现农村生活的现代化、科技化和智能化为目的,致力于构建一个农村发展的智慧环境,以智慧的理念来管理农村,以智慧的方式来发展农村,以智慧的手段来建设农村,从而推动农村地区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差距,符合北京市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实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智慧农村”建设调研报告_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研究

(一)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1)北京市农村工作夯实基础稳步推进

近年来,北京市农业农村改革坚持稳中求进,扎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随着“新三起来”政策的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逐步规范,集体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五年快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和质量持续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端化、融合化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社会保持和谐安定。

(2)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情况

北京市坚持以“221信息平台”为核心,围绕主营业务与区域特色,全面推进信息化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中的发展应用,在推进节水灌溉智能控制、农机智能作业、农资安全监管、农村“三资”监管、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等多个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农业物联网应用得到进一步深化,实现物联网在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农机服务等的广泛应用和典型示范带动;启动智慧农村试点示范建设,推动信息化向镇级安防和村级管理等领域延伸,发挥信息技术对规范村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3)信息化对社会、农村发展的作用

信息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民增收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和“信息化”高度重视,十八大明确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发展。作为“四化同步”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是有效支撑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升级发展,努力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4)探索“智慧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为全面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2012年北京市发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完善,将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差距。而作为“智慧城市”理念的延伸,“智慧农村”以实现农村生活的现代化、科技化和智能化为目的,致力于构建一个农村发展的智慧环境,以智慧的理念来管理农村,以智慧的方式来发展农村,以智慧的手段来建设农村,从而推动农村地区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差距,符合北京市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实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调研目的

通过本次调研,深入了解北京农村基础建设情况、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现状以及信息化建设需求,梳理农村服务切实需求,明确当前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痛点和盲点,为编制北京市智慧农村建设指导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3.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选取82个村庄发放问卷,并从中选取15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实际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1)问卷调研

本次抽样调研范围主要覆盖了以上13个区县中的72个乡镇,共计82个村庄。其中地理特征为平原、丘陵和山区的村庄数量分别为55个、8个和19个。

(2)实地调研

在问卷调研的82个村庄中选取15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主要集中在海淀区、昌平区、房山区、门头沟区和顺义区,这些村庄距离市中心距离适中、交通便利、经济水平适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二)结果汇总

本次调研的内容范围主要包括农村基础情况、产业经济状况、社会服务现状、信息化基础和建设需求以及发展规划预期五部分,各部分的调研结果汇总如下:

1.基础情况

(1)人口结构

数据显示,北京郊区农村以常住人口为主,但流动人口占比也较高,尤其在个别村庄,流动人口数量明显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这些流动人口“倒挂村”普遍具有统一的特征,即一般都位于城乡结合部、产业园区附近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村内人口总数较大,人均收入也比较高。

(2)基础设施

①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北京郊区农村全面启动的涵盖“乡村道路、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和垃圾处理”五方面建设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乡村道路建设方面,道路硬化率达94%;在安全饮水方面,大多数参与老化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节水建设工程的村庄已完成改造,基本解决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另外,在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垃圾处理等方面,参与建设的村庄均已全部完成建设。

在参与调研的村庄里,超过50%的村庄都使用太阳能路灯和节能灯设施,配备公共浴室的村庄,使用家用节能设备,同时还进行过抗震节能民居建设。参与两气工程、雨洪利用工程和粪污治理工程建设的村庄中,绝大多数也已完成工程建设。

②基础能源供给现状。目前各村查水表主要以人工读表方式为主,村民交水费以村委会代收为主;智能电卡在农村得以普及,村民交纳电费通过服务台缴费为主;得益于“送气下乡”工程,大部分村庄通过村委会购买液化气;在供暖方面,94%的村庄采用家庭自供暖,其他村庄为集体供暖。

图6-7 北京农村道路建设情况

③道路交通现状。在道路交通方面,61个村庄有高速公路毗邻,41个村庄有国道经过,58个村庄有县道经过,绝大多数村庄外围都有乡村路与周边乡镇、城市贯通;在交通设施方面,28个村庄附近有火车站,17个村庄附近有长途客运站,几乎所有村庄周边都有公交车站,个别村庄公交车站距离居住区较远。

2.产业经济状况

(1)产业模式及规模

参与调研的村庄中,有37个村庄以个体一产为主,26个村庄主要以集体一产和三产为主,2个村庄主要以招商引资为主。从产值规模来看,大多数村庄年产值在1000万以下,少数村庄年产值在1000万到1亿之间,只有个别村庄年产值能够达到1亿以上。

(2)产业经济现状

参与调研的村庄里有51个发展一产经济,主要以蔬菜、果树、花卉、农作物种植以及奶牛、羊、蜜蜂、肉鸡等畜牧养殖为主;19个村庄发展二产经济,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服装加工、机械加工、汽车制造以及建材加工等为主;34个村庄发展三产经济,主要以乡村旅游、批发零售、房屋租赁以及物流运输等为主。

(3)人均年收入

据问卷数据统计,参与调研的村庄人均年收入从0.1万元到4万元不等,最低年收入和最高年收入的比例达到1∶40,大多数村庄的人均年收入介于1万—2万元之间。

3.社会服务现状

(1)基层自治

①乡村党建。乡村党建主要包括基础党建、换届选举、组织建设等工作,除党建纪实活动采用远程教育系统外,其他党建工作主要采用张贴告示和电话的方式来进行通知,并通过纸质表格进行记录。

②治安综治。治安综治是农村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治安宣传、监控、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在治安监控方面,各村庄都配备了联防视频监控系统,但未和上级部门进行联网;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使用农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录入和上报。

③村容村貌整治。村容村貌整治主要包括农村日常保洁和村容整治工作。调研数据显示,在日常保洁和村容整治工作方面,多数村庄主要采用纸质或电子表格记录的方式,没有信息化应用支撑。

村务公开。村务公开主要内容包括村庄概况、组织结构、民主选举、党建活动、财务收支、集体分红等需向村民公开的村务信息,目前大都以张贴公告的方式进行村务公开。

(2)社会公共服务

①人口计生。人口计生工作主要包括村民人口计生数据采集上报、奖励、证件办理等。其中采集的内容主要包括常住、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等基本信息。在数据采集中,多数村庄以到村委会登记或村委会入户调查为主(如图6-8所示),采集以纸质登记方式,然后统一录入业务系统中。

图6-8 农村人口信息采集工作方式

②民政优抚。民政优抚主要包括低保、优抚、尊老、助残等方面的工作。在办理民政优抚业务时,多数村庄采用纸质或电子表格的方式,涉及相关资金发放时,超过60%的村庄采用银行代发的方式,其他村庄则现金发放。

③社会保障。目前农村新农保、新农合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村委会关于社会保障的工作包括保户信息采集与登记、保费缴纳、报销服务等。保费缴纳和管理方面,主要以纸质、电子表格记录或业务系统登记为主。对于报销款的发放,半数村庄已实现银行代发,其余村庄仍采用现金发放。

④劳动就业。在对农村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时,11%的村庄使用电子表格登记,19%的村庄在业务系统中进行登记。另外,本次调研发现,有61%的村庄为村民提供小额信贷担保服务。

医疗卫生。在参与调研的村庄中,11%的村庄周边有医院,56%的村庄周边有卫生站,48%的村庄周边有诊所,51%的村庄周边有药店。

⑥教育培训。北京郊区农村教育资源数据统计如图6-9所示:

图6-9 北京农村教育资源分布情况

从整体上看,参与调研的村庄周边的教育资源较匮乏。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村民主要以初中及以上大专以下为主,占比63%。另外,各村远程教育系统和体系期待建设和完善。

⑦居家养老。农村养老院的覆盖率不高,多数村庄老年人养老主要以村民家庭养老为主,老人的养老收入主要靠新农保和村委会发放补贴。

文化娱乐。参与调研的村庄均有文体娱乐场所,32%的村庄定期组织文体活动,38%的村庄节假日期间会组织文体活动,其他村庄为村民自发组织活动。

(3)便民生活服务

便民生活服务主要包括生活日用、休闲购物和福利发放。

生活日用主要是指粮油、肉菜、水果、副食等日常生活用品。超过60%的村庄主要采取就近外采方式来满足生活所需,少数村庄选择网购,比例则不足10%。80%的村庄村民对生活日用采购现状基本满意。

在休闲购物方面,大约2/3的村民会选择进城购买,大约1/4的村民选择网购,超过80%的村庄认为购买比较方便。对于村庄周边难买到的商品,村民网购率会明显增加,同时对于便利度的认可度会降低。

4.信息化基础和建设需求

(1)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参与调研的村庄均已实现互联网接入,其中接入率在80%以上的村庄有1个,普及率在20%以下的村庄有50个,平均互联网接入率约为22%。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各村,其中32个村庄信号较好,34个村庄只有办公区等主要活动区域有较好信号,11个村庄信号较弱。62%的村民家庭已接入有线电视,23%的村民家庭已接入数字电视

(2)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参与调研的村庄基本都采用市、区或各委办局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和上报。具体使用的业务系统如下:

农村管理信息系统由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统一建设,涵盖人口信息、政务活动、农村经济事务农村土地等,目前主要使用的功能有人口、财务管理、数据上报等。

北京市全员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一个数据库和三个应用系统,即:北京市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和户籍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人口统计分析决策系统。

网格化管理系统由各区县政府统一构建,形成农村、乡镇、区县三级网格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平台。

基层党建全程记实系统由各区县政府统一构建,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程记录农村党员群众关心的大事和上级党组织布置的重要工作。

另外,参与调研的村庄都建有综合治安监控系统,主要在村委会内部使用,并未实现与乡镇、区县的互联和共享。

个别村庄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了物联网智能监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采集空气温湿度、光照等农业生产数据,实现自动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5.发展规划预期

抽样的82个村庄中,制定过发展规划的村庄有31个,占比为38%。除村务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外,村庄发展规划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民俗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

另外,在自身资源方面,大部分村庄有富余劳动力、土地资源、特色土特产和种/养殖技术资源,少数村庄有民俗旅游和景区资源,个别村庄有产业园区和物流配送资源。49%的村庄与周边村庄资源有相同的资源优势,23%的村庄与周边村庄的资源优势具有互补性。这意味着各村与邻村之间有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做大区域经济的可能。

6.信息化需求现状

对于各村的信息需求调研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公开类需求、智能产业类需求、社会服务类需求。经统计,农村信息化平均需求为74%,其中需求最多的指标是信息服务、村务服务和社会服务三类,平均需求率达到了90%以上。对于智能产业类的平均需求率为54%。同时从82家村庄中又筛选了有一产同时也是集体经济为主的村庄17家,重新计算了智能产业的平均需求率为68%,其中对销售、库存、配送管理、食品溯源的信息化需求达到80%,可见有一产并且集体经济为主的村庄是农业智能化需求的主要群体。

(三)存在问题

1.北京农村发展基本态势

(1)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目前北京农村均已解决了水、电、气、暖等基础能源供给问题,部分农村开始探索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道路硬化、厕所改造等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已逐步解决;村村道路通畅,村民出行便捷,生活条件改善。

(2)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调研显示,北京农村人均年收入大都在1万—2万元之间,个别村庄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说明近年来北京农村农民经济收入增长较快。

表6-1 北京农村人均年收入与产业发展关系统计表

从样本数据中抽取年产值超过400万元的33个村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可以发现:

①从地理特征来看,平原和丘陵地区人均年收入处于同一水平,山区明显落后,说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地理因素制约。

②从发展模式来看,在平原和丘陵地带集体产业发展模式的村庄数量占优,人均年收入也稍高,说明集体产业发展模式在农村产业发展中具备一定的优势。

③从产业类型来看,传统一产和新兴三产经济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一产中又以果蔬、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三产主要是以乡村旅游、物流运输和物业租赁服务为主。

(3)产业结构转型趋势明显

在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庄中,集体产业模式为主和个体农户模式为主的村庄数量比例约为1∶1,说明近年来北京郊区农村做大做强集体产业模式的趋势比较明显。从产业类型看,近年来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都市型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农村产业结构逐渐从以一产为主向一、三产均衡协调方向发展,产业结构得以持续调整和优化。

(4)信息化开始受到重视

近年来,一些农村、农民也逐步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手机已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互联网在北京郊区农村实现了全覆盖。农业生产方面,少数农村引进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来辅助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层自治方面,部分区县将城市信息化管理经验尝试向农村推广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平均互联网上网率22%作为当前信息化基础参考标准,将抽样村庄划分成A、B、C三个类别,然后从地理特征、产业发展和收入水平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数据如表6-2所示:

表6-2 北京农村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统计表

通过表6-2可以发现:

①从地理特征来看,平原的信息化基础相对稍好,其次是丘陵和山区,说明农村信息化发展受到地理因素制约。

②从产值规模来看,随着信息化基础的提高,村庄平均产值也大幅度提高,产业发展也相对较好,这意味着信息化建设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

图6-10 信息化需求统计表

③从人均收入来看,A、B两类村庄的人均收入比C类村庄稍高,但差距不大,说明由于当前基础薄弱,信息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还未得到根本体现。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村务管理相对繁杂,服务效能有待充分发挥

①管理多头分散,效能亟待整合。作为基层组织,农村村务管理承载了很多基础管理和数据统计工作,如人口、计生、治安综治等,对应的管理部门很多,难免出现交叉重复性工作。一些部门要求使用专用客户端进行数据报送,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信息共享,导致数据重复采集、录入,增大额外工作量。

②管理手段传统,信息化程度不高。除网格化管理系统、治安综治视频监控系统和农村管理信息系统等少数信息化系统外,大多数村庄的村务管理工作仍然以纸质文件记录为主,查询和保管极其不便,纸质文件由于存储时间久容易出现破损情况,给工作带来不便。

③沟通手段较弱,信息共享较难。目前各村的村务公开、政策宣传、通知公告等信息基本采用张贴公告的形式,部分采用村内广播的方式,部分会议通知采用电话通知的方式,信息沟通方式存在相对局限性,不易取得较好效果。

(2)产业发展相对较缓,竞争能力需要继续增强

虽然近年来北京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普遍提高,但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相比,农村产业发展较缓慢,并且竞争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①技术薄弱,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除个别村庄尝试引入智能农业外,多数村庄都沿用传统生产和管理手段,技术薄弱、产能不足,在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②欠缺品牌建设,呼唤电商机遇。多数农产品普遍存在知名度低、销售难的问题。虽然部分村庄开始尝试网络营销,但苦于缺乏品牌效应以及网络营销经验和人才,电商效果并不明显。

③信息获取能力较弱,内部资源有待整合。部分村庄自身或周边都拥有特产、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资源,同时也缺乏一些自身发展所需资源。由于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无法有效整合内部资源,难以实现因地制宜协同发展。

(3)信息基础相对薄弱,基础环境亟待统筹共建

①基础网络和通信环境仍需完善。经过多年建设,村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已有长足进步,但与城镇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率较低。虽然几乎村村通网,但网速偏低、网络不稳、信号不足等情况也很常见,缺乏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的概念。

②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相比,农村信息化尚处于萌芽阶段。虽然部分委办局已经尝试在农村推广各自业务范围内的信息化系统应用,但系统间相互独立,缺乏统筹整合。同时,北京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仅限于少数示范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与城市信息化资金投入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四)智慧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1.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全面助力新农村建设

(1)村务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以乡村治理为核心,深入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构建综合的村务管理业务支撑平台,全面实现北京乡村治理的智慧化。一方面,通过智慧农村的创新和实践,进一步强化村民自治管理体制,促进农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智慧的农村管理和服务体系,解决广大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增强农村生活的幸福感。

(2)产业发展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通过物联网、自动化控制、食品溯源、农产品电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村企业经营计划可控、生产效率提高、销售渠道丰富、产品质量可追溯,产业发展由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朝着现代精细化方向发展。

(3)农民素质向新型化方向提高

联合专业机构开展信息化常识、生产技术、营销等系列专题培训,逐渐提高农民对信息化的基本技能,逐步培养一批有思想、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当代农民。

2.以市场化运作为准则,多方参与合作共赢

基于当前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水平,承担庞大的智慧农村建设投资有一定难度。因此,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农村的建设与运营中,前期政府给予政策、部分补贴等资源支持,吸引相关企业投入到智慧农村运营服务平台建设中来,后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市场化运作来保持智慧农村健康发展,实现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合作共赢。

3.以集约化建设为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智慧农村是一项复杂的信息化建设与运营工程,因此应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结合北京农村实际,分阶段逐步实现智慧农村各业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通过平台式服务,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农村运营服务生态链,服务运营商可以依托该平台,不断引进和吸纳社会公共服务,以满足广大农民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智慧农村的信息化服务水平,提升广大农民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农村生活的幸福指数。

负责人:刘军萍

组 长:范 宏

成 员:于晓燕 何继源 薛晓娟 郭海邦 张 毅

执笔人:何继源 郭海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