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武山县境内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非常有利于蔬菜种植。2011年4月25日至28日,中国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全省蔬菜生产武山现场会在武山县胜利召开,进一步提升了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武山县境内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非常有利于蔬菜种植。2010年,武山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1万亩,蔬菜总产量达73万吨,实现产值6.8亿元,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2797元的43%。武山县是西北最大的蔬菜产销基地、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中国韭菜之乡”、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2011年4月25日至28日,中国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全省蔬菜生产武山现场会在武山县胜利召开,进一步提升了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武山县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

多年来,武山县始终把蔬菜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通过渠路配套,整流域开发,蔬菜生产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已经形成了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产销一体化、流通信息化的发展格局。

(一)不断加强基地建设,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武山县紧紧围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蔬菜外销基地和全国西菜东调重要基地的目标,采取政府推动、科技带动、市场拉动、服务联动、产业互动等措施,进一步加快了蔬菜产业发展。优化区域结构,实施整流域开发,在渭河及其支流形成了六大种植区域。渭河流域以普通棚韭菜为主,榜沙河流域以日光温室、洋葱为主,山丹河流域以西红柿、韭菜为主,南河流域以普通棚蒜苗、莴笋为主,漳河流域以洋葱、辣椒为主,浅山半干旱区以麦后复种地膜菜瓜、豆角为主,南部二阴山区以正茬豆角为主的集中连片种植区域。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蔬菜品质,建成了6大标准化蔬菜基地和11个蔬菜示范园区,形成了高、中、低档并举,特色、优质齐抓的发展格局。目前,武山县蔬菜种植面积由1991年的6乡镇扩大到现在的15个乡镇的200多村8.5万农户,特别是日光温室由1991年的2亩发展到2万亩,蔬菜种植区域由渭河川道地区向南、北浅山干旱区和五河流域的高海拔地带推进。

(二)凭借科技支撑,蔬菜生产档次全面提高

武山县发展蔬菜产业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要求,努力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实行新技术组装配套,普遍推广了营养钵育苗、生物制剂防治、高温闷棚、黄板诱杀等无公害生产新技术,配套了以色列自压滴灌、反光膜、防虫网等设备,有效提高了蔬菜的抗寒性、抗病性。充分发挥蔬菜园区的示范引导作用,高水平建成了11个示范园区,积极承接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换代升级和推广应用。加大科技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定期对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健全了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确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蔬菜生产,在各蔬菜专业村普遍成立了科普协会。积极开展院地合作,与中国农大园艺学院、省农科院合作开展了新品种区域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强化品牌意识,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武山县发展蔬菜产业始终坚持创建名优品牌不放松,在提高蔬菜生产档次的同时,不断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使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播全国。积极开展品牌认证和商标注册,先后有韭菜、胡萝卜、西葫芦等12类蔬菜和蚕豆、芸豆、胡麻等21个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7万亩,其中韭菜为全国首家认证,2005年被中国特产之乡宣传推介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韭菜之乡”。注册了周庄“盘龙”韭菜、马力“红名”牌黄瓜等20个蔬菜商标,进一步提高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强化农资监管,切实加强对蔬菜种植投入品的管理,武山县组织植保、种子、工商、质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农资市场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违法行为,规范了市场秩序,保证了蔬菜生产安全。加大武山蔬菜宣传推介力度,在县内各交通要道设立大型宣传牌,在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天水日报等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提高了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全力促进蔬菜销售

武山县按照“专业市场为龙头,产地市场为基础,收购网点为补充”的市场网络建设要求,努力培育市场,扩大蔬菜销售范围。畅通绿色通道,繁荣中心市场,开辟了蔬菜运销绿色通道,保证蔬菜运输畅通无阻。充分发挥洛门蔬菜批发市场的作用,积极实施了市场扩建改造项目,加强了乡镇蔬菜市场和产地市场建设,建成各类蔬菜市场120多个,占地83.4万平方米,交易大棚1.9万平方米。特别是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日客流量高峰期可达10万人次,年交易量达2.1亿公斤,交易额2.8亿元,是农业部确定的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拓宽流通领域,打开外部市场,先后多次组织人员赴山东、北京、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考察市场,签订购销合同,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蔬菜远销陕西、广州等24个省、市,武山已成为西北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培育运销组织,促进蔬菜销售,建成恒温气调库12个,库容总量达5000多吨。积极发展各类运销协会,培育中介组织,壮大蔬菜运销队伍,实现蔬菜大市场与产地菜农的有机连接。建立信息平台,扩大销售半径,武山蔬菜信息每天通过农业部信息网和县政府网站定时向菜农、菜商、运输户及时准确提供信息服务,扩大了武山蔬菜的销售半径,带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二、武山县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武山县蔬菜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产业化进程缓慢

目前,武山县在整流域开发中,蔬菜生产都是区域集中、分户经营的模式。由于农户种植蔬菜各自为政、自负盈亏,种植的时间、品种、技术和蔬菜的销售都不统一,导致蔬菜品质参差不齐,效益时好时坏,群众抓生产的积极性在下降。加之,分户经营土地,整个区域田埂交错,地块零碎,导致建设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成本和难度增加,进一步扩大蔬菜生产规模潜力不大。

(二)科技投入依然不足,蔬菜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武山县在11个蔬菜示范园区累计示范推广科技成果42项,引进新品种400多个,在普通棚、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省内领先的科技成果。但是,在渭河、榜沙河、大南河等流域整体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对科技宣传不深入,田间指导不到位,农民依靠科技增收的意识还不强,个别区域蔬菜品种老化,商品性能差,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三)蔬菜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偏低

武山县蔬菜包装、加工的龙头企业较少,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弱,带动作用还不强,农民向市场提供的蔬菜只能是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蔬菜市场管理不够规范,经营环境还不够宽松,经纪人队伍素质较低,经营方式比较简单,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菜农信息渠道还不通畅,蔬菜品种与市场需求频频脱节,蔬菜贮藏、运销的环节依然薄弱,农民种菜面临高风险、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

(四)随着农民致富渠道的增加,种植蔬菜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劳动报酬大幅提高,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2010年,武山县输转劳务9.1万人,创收7.9亿元。大批农民外出务工,直接导致蔬菜种植的劳力不足,部分川道地区出现拆大棚、菜转粮的现象。加之,近两年市场菜价起伏不定,农民种菜的风险加大,增收困难,导致蔬菜生产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三、武山县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多年的努力,武山县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建设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蔬菜外销基地的目标相比,还需做好大量的工作。

(一)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

积极稳妥推进蔬菜园区土地流转,打破传统蔬菜分户种植的模式,将园区土地集中到有胆略、有技术、有资金、有销路的生产大户或相关企业手中,推进单干向联产、农民向工人的两“转变”,实现园区统一规划、设施统一建设、农民统一管理、蔬菜统一生产、产品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土地流转后,一方面,蔬菜园区打破了地埂限制,可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基础设施,使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布局更加合理,有效解决分户经营模式下单个农户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引进缓慢、市场信息不畅、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可以解放一大批劳动生产力,善于种植蔬菜的农民可以成为产业园区的工人,有一技之长农民的可以外出务工,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

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高度重视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全面提升蔬菜品质,确保食品安全。深入开展科技承包工作,完善科技承包制度,继续探索创新农民技术员与科技特派员联手承包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的科技承包模式,总结经验,推动面上科技承包工作深入开展。加大对农民技术员的培养使用,对全县农民技术员分类建档,分层培训,通过农民技术员参与科技承包、科技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农民技术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大对农民技术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开展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对技术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农民技术员聘请参与科技承包。抢抓机遇,顺应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发展新形势,拓宽合作领域,力争与杨陵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三)延长蔬菜产业链条,努力提高蔬菜生产效益

依托蔬菜产业优势,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落户武山,竭尽所能扶持壮大一批当地龙头企业,延长蔬菜产业链条,形成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促进蔬菜的转化增值,努力提高蔬菜生产效益。加快现有市场升级改造,不断优化经营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着力打造以洛门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各乡镇农贸综合市场为依托的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蔬菜外销基地。高度重视蔬菜贮运,建设多个现代化的蔬菜恒温库,组建专业运输队,及时收贮、外运滞销鲜菜,有效防止菜贱伤农的事件发生。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整合农村信息化资源,着力打造网上蔬菜销售渠道。积极实施“农超对接”工程,促进蔬菜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四)完善扶持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全县上下狠抓蔬菜生产的积极性

加大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力度,激发单位和个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人人关注蔬菜、支持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科技承包技术员奖励制度,适当提高对科技承包技术员自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奖励金额,鼓励他们更多、更快、更好的引进一批适合武山蔬菜产业、群众容易接受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探索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在帮助企业多渠道筹融资的基础上,对企业收购农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帮助企业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保护,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和市场营销,切实保护好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加强与保险机构的合作,争取蔬菜产品参加保险,降低蔬菜生产风险,稳步提高菜农收入。

第一期80后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

王小杰:武山县人民政府

关鹏:武山县杨河乡政府

指导老师:缑琳芳工商与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