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甘肃省酒泉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也是西北民族大学的一个田野调研基地。(二)人口和民族状况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辖2乡1镇11个行政村。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调研报告_以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探索为例_难忘的草原明珠: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调研报告

西北民族大学 调研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民族工作。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1]

为了更好地实践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精神,西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进行了田野实地调研项目。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甘肃省酒泉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也是西北民族大学的一个田野调研基地。这次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在贾东海教授的带领下,对该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本文针对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民族团结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分析。

一、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基本概况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多年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开创了阿克塞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要考察当地的民族关系,首先要了解当地特殊的自然、历史人文经济背景,这些基本情况为当地多民族成分的构成和团结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自然地理位置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全县总面积3.14万平方公里。全县主要河流有大、小哈尔腾河和安南坝河三条,流域面积8560多平方公里,有野牦牛、野骆驼、藏原羚、藏野驴、盘羊、雪豹等28种野生动物在此栖息。当地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发现铁、锰、铜、石棉、花岗岩、白云岩等37个矿种,是国内最大的石棉生产基地,石棉年产量达20万吨左右。

(二)人口和民族状况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辖2乡1镇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6万人,城镇人口5766人,农牧村人口2984人,有哈萨克、汉、回、蒙、维吾尔、撒拉、藏族等11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共有54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2.2%,其中哈萨克族3106人,占全县人口的35.5%。

(三)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方面,据阿克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从66707万元上升为130847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7962元上升到17340元,增长了—倍,人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708.2元上升至22859元,增加了6151元。[2]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少数民族自主行使管理经济社会的权利取得的成效。

二、阿克塞县民族关系历史回顾

阿克塞县是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世居阿克塞的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但在长期频繁的接触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相互尊重、包容差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取得现在这种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是不易的,当地政府根据党的“争取、团结、教育”民族上层人士的方针,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了解阿克塞的民族关系,就不得不涉及阿克塞县发展历史中重要的“三次解放”:

(1)1949年9月28日,敦煌宣告解放,阿克塞也随之解放。同年10月中旬,敦煌人民政府第一次派来推夫(维吾尔族)和阿訇阿合买提为代表,到哈萨克部落去做争取、团结、教育哈萨克中上层人士的工作,劝说哈萨克牧民不要再到处流浪,只有依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才能安居乐业。同年12月,政府又邀请部落头目派代表到酒泉参加座谈会,协商关于安置边境哈萨克群众与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机构等事宜。两位代表回去后,向部落头人和牧民群众传达了座谈会精神,宣传了在酒泉、敦煌看到的和平景象和人民的自由生活,畅谈了党和人民政府对哈萨克人民的关怀和安置的诚意。广大牧民群众满怀喜悦心情用宰羊宴客的方式庆祝自己获得新生,纷纷表示要安心从事畜牧业生产。后来人们称这段安定、和平、自由的生活为“第—次解放”。

(2)正当党和人民政府争取、团结、教育哈萨克民族人士工作顺利进行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刚刚获得解放的哈萨克人民又陷入动荡不安的生活。1950年8月,在新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溃后逃窜进入甘肃的匪首乌斯曼率领千余人,对周边各民族疯狂抢劫掠夺。有些头人因为跟过乌斯曼,怕站到政府这边将来共产党算总账追究其罪行,不敢回来。经过工作组多次写信宣传政策,才顾虑重重地回来,工作组还在牧民群众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土地改革等,耐心细致地争取、团结、教育牧民群众。在生活方面,政府提供的生活用品按人口不分男女平均分配,使得劳动群众感受到了真正的平等待遇和人格尊严,人们称这段日子为“第二次解放”。

(3)获得新生的哈萨克人民刚过了几个月的安定生活,就又受到了从敦煌、哈密逃亡到当地的地主武装以及一些反动分子的骚动和煽动,发生了“长草沟叛乱”事件。叛乱平息之后,在处理长草沟事件的过程中,人民政府采取谨慎的态度,认为这次事件是部落头人对党的民族政策还不十分了解,又受到反动分子和坏人的挑唆、煽动所引起的,所以把它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对那些参与事件的部落头人和民族中上层人士,还是本着争取、团结、教育的方针,仍然实行“既往不咎”的宽大政策。流散于青海西蒙山、阿里顿山、哈吉拉等地的哈萨克族群众,也在甘、青、新三省工作组争取、团结、教育下,陆续迁回阿克塞,结束了流浪生活。

随着哈萨克族民族上层人士和宗教界人士对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进一步了解,慢慢消除了顾虑,回到了新中国民族大家庭的怀抱。从此民族关系逐步走向团结,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也呈现出安定和畅达。阿克塞哈萨克族人民结束了多年来悲惨痛苦、流浪漂泊的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始建设新的家园。这就是真正获得重生的“第三次解放”。

三、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民族关系发展特点

经过“三次解放”,居住在阿克塞县的少数民族逐步开始信任党和政府,也开始接受和汉族共同生活,阿克塞县各族人民相互团结,努力奋斗,在全县社会事业、经济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同时,民族关系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阿克塞县哈萨克族自治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已成为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虽然各民族在生活方式、生活习俗、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以“互补共生”为特点的新型民族关系。“‘共生’既可解释成尊重相互的存在,也可理解为你我中互有的事实;‘互补’则说明生态环境规定了彼此资源贫富等生活条件都存在各自的缺陷,需要获得对方的补充。‘互补’是依存的原因,‘互补’才能实现共同繁荣。”[3]

(一)各民族和睦相处

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反映的是各民族在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里和平共处,是各民族人民在积极友好的气氛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实现物质和精神等各方面的深层次的交往,是各民族人民在平等的交往中互相协作、共同发展。在阿克塞县,作为主体民族的哈萨克族在保持本民族风俗习惯、坚守本民族文化根基的同时,也不断向其他民族学习。例如,哈萨克族向汉族学习说汉语,穿汉族服饰,过汉族的传统节日;向回族学习经商之道。同时当地的汉族等其他民族,由于长期受哈萨克族生活习惯的影响,其饮食习惯、价值观念等受哈萨克族影响很深。世代居住在草原的哈萨克族擅长畜牧,为当地的农产品和畜产品交换提供了物质基础,哈萨克族人喜欢奶制品、羊肉等食物也深受汉族人喜爱;哈萨克族人在传统思想中经商意识淡薄,而回族擅于经商之道,形成了互补。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婚嫁习俗都不同,哈萨克族人仍然习惯从毡房出嫁,很多小区还是会保留毡房,其他民族也会包容尊重各民族的习惯。各民族在选择居住时,也改变了以前本民族聚居的习惯,开始与其他民族混居,克服了民族偏见,增强了民族平等感,邻里之间很少因为民族问题发生争执。在一些社区还设有专门的手工艺室,专门供汉族妇女向哈萨克族妇女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和民族服饰。汉族的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汉语外,也会学习哈萨克语和哈萨克族的历史。

(二)各民族和衷共济

各民族的和衷共济反映的是各民族人民在面对困难和危机时,在命运与共的信念下,形成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协同能力,实现各民族人民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相互信赖,共担责任、共享成果。[4]

1957年春,阿克塞草原遇到了几十年未见的大旱,连续九个月雨雪未落,水源枯竭,牧草不长,人畜饮水困难。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时任县委书记的马秀峰同志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人民掏泉打井、托冰化雪,取得了抗旱救灾的胜利,并荣获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签名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由于山大沟深、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使全县相对丰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了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牧民的生存环境,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阿克塞县政府驻地由博罗转井镇迁往红柳湾镇。

县城搬迁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植被的种植。地处库穆塔格沙漠南缘的阿克塞县,气候干旱少雨,植被覆盖率偏低,风沙危害和土地沙化严重。境内山地、戈壁和沙漠比重较大,这里曾经沙化土地达170多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4.6%,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经计算,种活一棵树的成本在上百元。为了建设新家园,在“每人播散一点绿,誓叫戈壁换新颜”的旗帜号召下,全县各族人民挥锹荷锄,战天斗地,为改善自治县生态环境奋斗着。各族人民克服各种困难,互相协作,共同参与种植,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如今的阿克塞县已经是荒漠上的一座绿洲:宽阔笔直的马路、干净整洁的街道、亮丽如新的楼房,街道边的绿树、县城周围一排排笔直的防护林,醒目的绿色使人眼前一亮。

(三)各民族和谐发展

各民族和谐发展是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民族关系的最终实现目标,以建立一个各民族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民族与自然环境、民族与国家和睦,各民族团结发展的社会。对于长期在阿尔金山一带游牧的哈萨克族来说,祖祖辈辈生活在马背上,一年四季要转场,四处为家,能在县城定居,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为了引导牧民定居,阿克塞县把农牧民定居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建成牧民住宅594套,户均住房面积达120平方米,同时还建成廉租住房122套,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使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一体化。目前,全县90%的农牧民搬迁至新县城定居,他们都过上了牧场上班、城里生活的小康生活。[5]

阿克塞县草场总面积164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以上。1984年,该县全面推行“草畜”双包生产责任制,将全县955万亩草场按牲畜承包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生产建设的积极性。牲畜数量由少到多,出现了草场超载过度放牧。调查显示,全县平均产草量27千克/亩,理论载畜量20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达22万个羊单位,超载率为12%。在干旱气候、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因素的影响下,全县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为了实现山上减畜增草,该县积极争取了育草基金项目、牧区开发示范项目、退牧还草项目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为草原基础建设提供了条件。草原围栏从无到有,十年间累计投资两亿多元,围栏1200万亩,补播改良76万亩,建成人工饲草基地1万亩,一些条件较好的草原还实现了划区轮牧。目前,全县人工种植优质多年生草地2.3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0.6万亩,每年生产优质牧草2450万公斤。[6]

农业是阿克塞县的短板,以前老百姓吃的蔬菜全靠外调,价高也不新鲜。阿克塞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县,单一的产业结构制约着牧民收入的增加。近年来,围绕“做精一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2010年起,该县累计投入4157万元,建设红柳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高标准戈壁石砌墙设施温室126座,发展设施蔬菜,将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以农补牧、以牧促农,逐步向高效、特色现代农业转变,彻底解决了本地长期以来蔬菜靠外部调用的历史,填补了农业生产空白。

四、新形势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进一步稳固民族关系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市的关心支持下,阿克塞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已形成。全县呈现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自治县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及省级“平安县”。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周边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新疆暴乱事件的发生,都对阿克塞县存在着潜在的影响。因此,继续推进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团结发展任重而道远。2014年9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深刻阐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李克强就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讲话。

(一)继续坚持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

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阿克塞县能有今天的发展,与坚定实行党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关键在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是否深入扎实有效,政策是否落到实处。民族团结了,社会就稳定,经济就发展。因此,宣传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是进一步稳固阿克塞县民族关系的重点。

(二)继续坚持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方的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

这些年阿克塞县统筹发展城乡教育,实现了学有所教;统筹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病有所医;统筹城乡基础建设,实现了住有所居;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实现了老有所养。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限制,阿克塞县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三)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

会议指出:要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释放民族地区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解决路和水的问题。民族地区交通建设,既要打通对内对外联系的“大通道”,也要畅通与“大通道”联系的“静脉”、“毛细血管”。建设一批重大饮水调水工程、大型水库和骨干渠网,同时支持地方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全部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要创新思路和机制,把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结合起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提高扶贫效能。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要与我国经济支撑带、重要交通干线规划建设紧密结合,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还要重视利用独特地理风貌和文化特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镇。把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在民族地区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投入,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

城乡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是保证“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石。阿克塞县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整体推进,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初步形成了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同步发展,居民和牧民共享城市文明的新型城乡形态。但是在调研过程中,经过调研分析发现阿克塞县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资金投入的渠道单一化,制约着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因此,阿克塞县要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城乡建设的信贷支持,逐步扩大无抵押贷款,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合作社建立针对农产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多种担保组织和基金。

调研组负责人:贾东海 教授

本文执笔人:高 霞 研究生

【注释】

[1]摘自: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讲话。

[2]阿克塞县统计局:《2013年阿克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陈庆德:《经济人类学》,人民出版社,2002年。

[4]金炳浩:《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摘自《民族宗教研究动态》,2013年第4期。

[5]《甘肃经济日报》,2014年7月28日。

[6]《甘肃经济日报》,2014年7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