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拯救我县“文旦”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拯救我县“文旦”产业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拯救我县“文旦”产业的调研报告玉环县政协一、我县文旦产业的发展现状玉环县文旦种植历史悠久,但大规模种植则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到鼎盛。2001—2002年“楚门文旦牌”玉环柚获浙江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2004年底玉环柚又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

关于拯救我县“文旦”产业的调研报告

玉环县政协

一、我县文旦产业的发展现状

玉环县文旦种植历史悠久,但大规模种植则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到鼎盛。文旦种植面积最多时达4.57万亩,产量3.6万吨,产值超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1/3;建起了解放塘等7个千亩以上和长屿塘等30个百亩以上成片优质果生产基地,文旦种植从业人员达3万多。近年来,文旦产业逐步由兴旺走向衰落,种植面积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锐减,至2005年底全县种植面积已不足1.6万亩,产量仅1万多吨;千亩以上生产基地只剩4个,百亩以上生产基地只剩15个。如果再这样下去,文旦这一名优特产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连同生物种一起在我县消失。玉环文旦产业已危在旦夕,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现实。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

(1)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文旦生产基地保护措施不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逐步壮大,曾经在我县经济发展历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文旦产业逐渐被人们所忽视。政府不仅在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方面对文旦产业的扶持力度渐显不足,而且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功能区开发过程中部分文旦生产基地先后被占用,原有的文旦种植园地大面积消失。最典型的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原解放塘农场文旦生产基地改建成汽摩园区,人民塘文旦生产基地建设为机电园区,使文旦生产基地减少近半。而新的文旦生产基地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导致文旦种植面积急剧下降。

(2)柑橘黄龙病蔓延,文旦植株和产量大幅减少。我县自2002年发现柑橘黄龙病以来,黄龙病迅速蔓延,现已遍及全县各个角落。2005年底黄龙病普查时发现,凡是有文旦、广柑、柑橘等芸香科植物种植的地方,均有黄龙病发生,包括披山、大鹿山、鸡山、大雷头、九支田、鲜迭、古城等海岛和山区。针对这种情况,目前主要采取“以挖为主、挖控并举”的防治措施,虽然黄龙病病势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文旦植株也随之减少。据统计,2003年至2005年分别挖除黄龙病病株36万株、17.2万株和19.45万株,三年共挖除72.65万株,若按40株/亩计算,因黄龙病蔓延文旦种植面积共减少1.8万亩。尽管政府在黄龙病防治工作中落实严格的防控措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蔓延的趋势,但由于黄龙病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木虱全面扑弑难度大,防控工作仍处于“治标不治本”的被动局面,难以达到有效防控。据调查,2005年底全县普查时仍有新发病株31.5万株,发病率达到37.4%。黄龙病的流行,使文旦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大幅降低,给我县文旦产业的发展造成致命打击。

(3)部分镇乡领导和果农意识淡薄,对黄龙病防控形成阻力。有的镇乡领导对黄龙病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到位,在黄龙病普查和挖树工作中存在应付思想,敷衍了事,凭想象上报数字,随便挖几棵应付检查,导致普查数远远低于实际病株数。加上挖树和病株处理不彻底,部分果园锯树后没有对带毒树桩进行彻底处理,带毒树桩抽发新梢后,造成再次感染。一些从事零星种植的果农,由于种植文旦并非其主要经济收入,疏于果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文旦种植园荒废或病虫害严重。据调查,零星种植的黄龙病发病率比重点基地和重点产区要高很多,达60%左右,而垟根、樟岙等重点产区只有8%左右。同时,有少数果农大局意识不强,着眼于自身利益,在黄龙病防治过程中,不愿挖除病株,没有统一进行木虱扑弑,影响了黄龙病防治的整体效果。

(4)连年的自然灾害,也对文旦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由于近几年台风、冻害、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轻则导致树体自身抗病能力降低,给各类病害有机可乘,发病率较高,重则使文旦植株受到损伤,影响了文旦产业的良好发展。

二、拯救和发展文旦产业的重大意义

虽然文旦产业不能带来丰厚的税收,也不能带来短期直观的经济效益,但拯救和发展文旦产业,有其独特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县生态县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发展这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生态绿色产业,不仅能够惠及更多的民众,能够蓄积更多的生态环境财富,而且为玉环未来的发展拓展和延伸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发展工业无可比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拯救文旦产业,就是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文旦原产福建漳州,由姓文的艺人小旦育成而得名。1866年(清同治五年)本县楚门龙岩山外张村韩姬宗妻从福建漳州引入,至今已有130多年栽培历史。一个多世纪来,玉环人民用当地土栾、玉橙、构头橙等作砧木嫁接繁衍,在本县独特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下,不断选优汰劣,逐渐培育成迥异于祖系和其他柚类的柚中佳品——“楚门文旦”,具有果大形美、色泽鲜润、肉脆多汁、酸甜适中、清香可口、耐贮藏等优点。可以说这是大自然恩赐给玉环人民的优良生物品种,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无价之宝。21世纪是生物世纪,当国外以巨大代价开发新品种来争夺产业制高点之际,如果我们却对文旦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消失熟视无睹,无疑是有愧于自然,有愧于祖先,也有愧于玉环人民。

(2)拯救文旦产业,就是打响“玉环”品牌。“楚门文旦”是国内罕见的以原产地地名命名的名果,位居全国三大名柚之首,历数文旦产业的发展历程,已为我县争得了很多荣誉。1981—1984年获浙江省柑橘鉴评“四连冠”;1982—1998年连续八次在全国柚类品质鉴评中夺魁,实现了“八连冠”;2001—2004年再次蝉联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和浙江省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1—2002年“楚门文旦牌”玉环柚获浙江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2004年底玉环柚又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可以说文旦已蜚声国内外,是玉环的化身和标志,是我县一项宝贵的品牌资产,玉环这一名字能够在国内打响,与文旦息息相关。从这层意义上说,发展文旦产业无疑是为打响玉环品牌服务,对提高我县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具有莫大的作用。

(3)发展文旦产业,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路径之一。虽然工业的发展为我县农民转产、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仍然有相当多农民需要留守自己的家园,靠发展农业来生存。文旦是我县农业中唯一的优势产业,其经济价值和效益远远高于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据在垟根村调查反映,每亩文旦收入在1万元以上),并且只要懂技术,比起种植其他农作物要省时、省力、省成本,是我县发展农业经济的首选品种。从垟根村的调查来看,文旦产业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种植文旦是垟根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重要致富渠道,2007年全村文旦收入达800多万元,平均每户果农有2万多元,最多的超过7万元,村民已尝到种植文旦的甜头。该村村容村貌的改善,“硬化”、“亮化”、“净化”的实现,均离不开文旦,可以说垟根村已成为靠文旦致富建设新农村的典范。

(4)发展文旦产业,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文旦是芸香科柑橘属柚类,四季常绿,香气馥郁,果大形美,是一种集经济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优良植物品种。成片种植,营造数万亩玉环柚林,不仅具有调节空气、涵养水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还蕴涵丰富的旅游资源。无论是柚花盛开的初夏,还是柚香四溢的金秋,文旦园都是很好的观光休闲之地,是玉环独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如果与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加以规划和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能避免或减轻因工业化而带来的生态恶化。

(5)发展文旦产业,是实现玉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文旦集观赏性、食用性、经济性和生态性为一体,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一方面,文旦素有天然罐头之称,品质超群,营养丰富,平均单果重1.25kg,可食率在63%~65%以上,每100g果肉富含还原糖、有机酸、粗纤维和Vc、VA1、VB1、VB2,还富含Ca、Fe、Mg等人体所必需的10多种元素和14种氨基酸,能治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病症,是人人喜爱的水果,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若大规模生产优质果,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扩大出口,可形成新的产业规模优势。另一方面,文旦浑身是宝,附加值高,具有很高的加工价值和药用价值。次级果肉可加工成不含任何防腐剂的纯天然粒粒汁、原汁等系列饮品;果皮可制作果脯、果酒、果酱等;果中提取的柠檬苦素、黄酮素和膳食纤维等生物活性高,具有抗癌保健等作用,文旦香精香味独特有很高的开发价值,这些项目大多已在我县试验相继取得成功。因此,发展文旦绿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玉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对拯救我县文旦产业的几点建议

(1)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拯救我县文旦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们认为,对文旦产业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对黄龙病防控缺乏积极有效的措施是导致目前我县文旦产业危在旦夕的主要原因。当前,黄龙病仍在吞噬柚林,成片柚园以每年数千亩的速度在消失。面对文旦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全县上下务必统一思想,努力提高对发展文旦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拯救我县文旦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要将文旦产业层次的提升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玉环品牌和推动玉环生态县建设的高度来加以重视,结合城市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指导,提高文旦产业发展水平,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目标。二要将拯救发展文旦产业工作落到实处。建立权威的拯救发展文旦产业领导小组,并确定责任人、责任单位,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拯救发展文旦产业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清晰和措施有力;组建拯救发展文旦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文旦产业良好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撑。三要将文旦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文旦产业发展融入新农村建设中,并出台有力保护措施和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拯救发展文旦产业专项资金,大力发展文旦产业,将我县建设成“文旦飘香、风景优美”的新农村示范县。

(2)采取措施,构筑防线,尽快保护好玉环柚的种质资源。黄龙病的蔓延威胁着文旦这一优良品种的生存和发展,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玉环文旦将面临品种灭绝。因此,必须要加强文旦种质资源保护,使其在我县长期发展延续下去。我们认为,做好这方面工作,需要构筑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对苔山塘、楚北塘等重点基地和垟根、樟岙等重点产区,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杜绝各种毁柚建设的事件发生,对已规划或批准的项目应予以停止,确保不再出现成片柚园消失的现象发生。第二道防线:对重点基地和产区实行健康的标准化栽培管理,及时挖除病株,并做好消毒;新补种的柚树必须使用经检验合格的健康脱毒苗;对木虱发生期实行一年三次的统一防治,从根本上坚决堵住疫源流簇传播,以确保重点基地和重点产区防控工作切实有效。第三道防线:在远离病疫区5公里以外的无病区选择建立新的文旦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如在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区内选择合适土地,采取生物隔离、物理隔离和化学隔离建立大面积无毒栽培区或脱毒苗培育基地,实行健康网室设施栽培,并与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的实验基地联合进行异地种质资源保护,以保护文旦种质。

(3)突出重点,克服障碍,努力消除黄龙病疫情隐患。黄龙病防治有四个障碍因素:一是传播途径广阔,采取常规办法难以有效切断。由于发病虫体多,木虱生存空间大,繁殖和迁居能力强,又无天敌,导致防控难度大;同时苗木调运、嫁接换种失当,使用有毒苗株,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黄龙病蔓延。二是确诊难度大。黄龙病侵染后,潜伏期长,症状多样,在隐症期及发病初、中期,难以确诊,症状与缺素症(铁、锌、硼)容易混淆。三是抛荒园、失管园大量存在,为黄龙病加速蔓延提供了滋长的土壤。四是文旦产业经营以家庭为主,区域防治不能实现统一扑弑,易出现盲区,影响防治效果。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黄龙病防治虽然困难重重,但它并非“绝症”,不能防治,只要像预防“非典”和“禽流感”一样,高度重视黄龙病的防治,黄龙病是可以克服的。在苔山塘农场调查发现,黄龙病特别严重的发病率达80%以上,轻的只有5%感染,主要原因在于管理经营。因此建议:一要加强重点基地黄龙病的防治。对集中连片,栽培管理水平高,发病轻,效益好的文旦种植重点基地、重点生产区,实行重点监管,严格控制疫情发生。二要加强领导,彻底挖除病株。对发生黄龙病的抛荒园、失管园、低产园,无栽培效益的,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彻底、全面的清理,从面上控制疫情发生。同时可采取政府补贴和强行挖除相结合的办法,促使果农挖除病株。三要统一行动,实行“地毯式”扑弑木虱。根据木虱繁殖和传播的特性,由镇乡统一组织,实行联村、联片、同时、有序地一次性喷药扑弑木虱,有效切断黄龙病传播途径。四要加强宣传,提高果农防治黄龙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村基层干部贴近群众、熟悉群众的作用,将群众防治黄龙病的思想工作做好、做透,整体提高防治意识,形成全面防治黄龙病的良好局面。同时,对防病效果好的垟根等地的经验加以推广。

(4)抓住时机,注重创新,不断推动文旦产业发展。要凭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及黄龙病疫情暴发的有利时机,进行文旦产业整体重组,鼓励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文旦产业区域的科学布局,同时强化技术创新,以科技链支撑文旦产业链的延伸,增强我县文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一要着力拓展文旦种植基地新空间。针对我县目前文旦种植面积不足的状况,对千亩以上的文旦种植新基地要及早作好合理规划,可在漩门二期、漩门三期等分别划出1万亩和2万亩土地建设新的文旦生产基地,使我县拥有更多像“苔山塘”农场一样规模文旦基地。同时,向山地拓展文旦种植区域,将现有大片抛荒的山地进行合理开发,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种植文旦,这方面也应达到1万亩左右,使我县文旦种植总面积在5万亩以上,具有强大的产业竞争力。根据垟根村试种的情况看,海拔150米以下的山地均可以种植文旦,向山地拓展这个思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政府可以采取山林承包等形式,鼓励果农在适应文旦种植区范围内成片承包山地种植文旦。在开发时,要注意顺序渐进,逐步扩展;县财政要对开发基地的交通和其他设施建设给予财力支持,为顺利开发文旦基地创造条件;要将文旦园区与城市功能区和村庄进行合理布局,创建玉环独特的玉环柚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业。二要对失管的文旦种植园进行成片承包,集中管理经营。要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采取“农业合作社”等方式,由散户经营向集中经营发展,推动文旦产业整体发展,实现更好的效益,切实增加果农的收入。三要整合资源,将“楚门文旦”品牌打得更响、更亮。事实已说明,“品牌”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惊人,如“垟根文旦”,其价格就要比其他文旦贵得多,并且销路广阔、客户盈门,其原因不仅仅在于质量高,还在于名声大。因此,政府要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扩大文旦知名度,为我县文旦产品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四要加快文旦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步伐。积极培育和扶持文旦产业龙头,支持其向文旦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使文旦产品得以综合利用,促进文旦产业附加值增值。如对生产柠檬苦素、黄酮素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资金的援助,使这些企业发展壮大。并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和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将我县文旦产业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果木产业。

(5)完善体系,加强服务,竭力形成文旦产业发展支撑。我县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农技扶助资金缺乏,对农民缺少技术培训,农民缺乏文旦种植技术,也影响文旦产业的发展。据调查,全县在编县级农技推广人员30人,在岗实有15人;镇乡定编农技推广人员34人,在岗实有8人。且多数镇乡农技推广人员经常从事镇乡行政事务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直接影响文旦种植技术的提高。加上农技推广人员严重老化,素质普遍较低,技术水平不高,更谈不上更新知识,真正能懂文旦种植技术的少上加少,难以为文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果农市场信息落后,销售联系渠道不畅,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

针对上述问题,一要配齐农技推广队伍,提高其业务素质。镇乡农技推广人员要专职配备,确保其专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培训关系,聘请专家教授来我县讲学、调研,指导文旦方面的技术攻关,培养我县文旦方面的科技人员,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二要发动农技推广人员进村指导文旦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强化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职责,采取考核、奖励等办法,使他们能够深入农村、深入文旦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并分村组织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文旦种植和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提高文旦产品质量。三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网络衔接。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体系,经营好、发展好文旦产业专业市场和交易场所,为果农提供畅通的销售渠道;要建立信息服务机构,为果农提供各种销售信息,解决销售难等问题,使果农得到真正实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