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率先打造“低碳宿迁”的建议

关于率先打造“低碳宿迁”的建议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雷冲摘 要 宿迁市是工业小市,仍然处在工业化初、中期进程之中,对工业规模有强烈的扩张需求,招商引资、工业强市是实现宿迁经济突破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产品的“绿色壁垒”不断加剧,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力越来越强,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二是加强“低碳宿迁”的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

张雷冲

摘 要 宿迁市是工业小市,仍然处在工业化初、中期进程之中,对工业规模有强烈的扩张需求,招商引资、工业强市是实现宿迁经济突破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产品的“绿色壁垒”不断加剧,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力越来越强,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如何密切关注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动向,“闻风而动”、甚至“动在风前”,以在低碳经济为主流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占得先机,借助率先构建“低碳宿迁”的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和江苏省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以尽快实现宿迁经济社会的更大突破。

关键词 低碳 工业化 循环经济

国家有关“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将陆续落实,成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推手。宿迁市是工业小市,仍然处在工业化初、中期进程之中,对工业规模有强烈的扩张需求,招商引资、工业强市是实现宿迁经济突破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产品的“绿色壁垒”不断加剧,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力越来越强,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如何密切关注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动向,“闻风而动”、甚至“动在风前”,以在低碳经济为主流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占得先机,借助率先构建“低碳宿迁”的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和江苏省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以尽快实现宿迁经济社会的更大突破。

一是与全省乃至全国相比,我市的碳排放的吸收能力具有可比性优势。宿迁素有“杨树之乡”的美誉,森林面积与占比高优势明显,所辖各县、区均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根据南京林业大学阮宏华教授的提供的资料,全球森林平均净吸收CO2相当于同期工业排放量的8%,对平衡全球碳浓度取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我国将煤使用量下降1%,尽管CO2排放量可减少0.74%,但同时会造成GDP下降0.64%,减少470多万个就业岗位。工业减少排放1吨,投入成本高达数百美元,而通过植树造林固定1吨CO2,成本仅为19—34元。

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230万亩,高标准农田林网面积620万亩,四旁植树保存株数1亿余株,林木种苗花卉面积4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51%,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碳排放吸收能力明显高于兄弟城市,未来的碳汇优势明显。

二是与全省乃至全国相比,我市的工业企业的整体的低排放具有明显优势。一是由于建市之初,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开发区起步较晚,因而在规划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设施布局,在集中利用能源、集中污染物排放方面,与其他兄弟老城市相比,具有一定基础设施后发优势。二是由于我市的大部分工业项目是近十年引进的,国家环保标准要求高,节能减排设施要求严,加上科技进步、设备和工艺改进等因素,因而工业企业的“低碳”基础后发优势明显,企业环保能力和水平,总体上保持相对较高水平。

三是与苏南苏中相比。我市具备大规模建设低碳农村的后发优势。目前,苏南苏中分散居住格局难以改变(农村楼房已经普遍化、几十年可能不再重建)相比,我市集中居住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将会呈现突破性的增长,因此未来农民低碳居住的优势明显。目前,我市农村居住条件较差,农民新建住房的需求迫切,整个农村住房正处在“升级换代”进程中。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建农房统一集中,因此农民集中居住区将越来越庞大。由于集中居住,所以客观上为农村未来生产和生活的节能减排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另外,农村的循环经济也起步较早。

1. 充实宿迁特色的内涵,更多地融入“低碳”元素。国家或江苏省选择诸如“低碳”示范区、试验区、示范工程等样板或安排相关项目和资金扶持时,往往青睐于有一定形象力或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如: 近期江苏省中行提供100亿元贷款额度,支持连云港市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低碳产业。因此,我市应“动在风前”,率打造“低碳宿迁”新形象,传播“低碳宿迁”新亮点,在省内外、国内处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以此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为申报各类低碳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创造有可比优势的申报条件,提供具有可比优势的说服力或理由。一是在宿迁的理念和形象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低碳”元素,如: 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旅游服务业、低碳城乡建筑、低碳学校、低碳机关、低碳交通、低碳生活方式等,让“低碳宿迁”成为宿迁的新名片。二是营造浓烈“低碳宿迁”的氛围,在辖内城市、县城和乡镇的主要出入口,在宿迁周边的高速公路两侧,统一设立“低碳宿迁”的公共关系形象广告。在机关、事业、企业、等单位,或各种公众聚集场所,如城市街道、会堂、公园、集贸市场、学校、医院等场所,都要错落有致地散布“低碳宿迁”的宣传广告,让宿迁干群群众和来宿的各方宾客感受到“低碳宿迁”的浓烈氛围。建立“宿迁低碳网”或网上宿迁的“低碳宿迁”专栏,开辟大众论坛,集网民公众智慧,广泛倾听构建“低碳宿迁”的意见和建议,提升群众百姓的参与程度,营造“低碳宿迁”网络氛围。

2. 加强传播力度,扩大“低碳宿迁”的影响力。一是加大大众媒体传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短信平台等大众媒体,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低碳宿迁传播活动。二是加强“低碳宿迁”的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在对外交流活动中,无论是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种会议,还是对外参观、考察和调研,或者接待来宿的各级领导和兄弟城市来宾等,都要注重对“低碳宿迁”的形象宣传,频频递出“低碳宿迁”名片,不断提升“低碳宿迁”在省内外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 紧盯政策走势, 以全方位争取有关“低碳”项目和资金支持来策应“支持宿迁更大突破”

3. 要加强寻求支持的政策走势研究。在全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同,“低碳”经济方面的各类支持,是宿迁积极主动策应江苏省“支持宿迁更大突破”的新机遇。我市要紧紧将争取“低碳”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上级支持,与全省“支持宿迁更大突破”的政策机遇相结合,密切关注在有关低碳经济新政策的走势,跟踪相关新举措的出台、新项目的推出,捕捉时机、抓住商机、获得先机。如: 新能源产业方面,跟踪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等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在以低碳排放方面,跟踪分析并争取有关“低碳”的新型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新能源汽车、居民小区示范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在信息网络产业方面,跟踪分析并全力争取有关传感网、物联网技术的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在新材料产业方面。跟踪分析并争取有关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在农业产业方面,跟踪分析并争取转基因育种技术、农村循环经济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等。

4. 加强寻求支持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落实责任制,如同招商引资工作检查力度一样,使争取上级支持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工作常态。要求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第一时间开展沟通、第一时间做好申报准备、第一时间获得项目或资金的支持。要提高各级干部敏锐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不仅要“闻风而动”,更利用“前置”信息,预测“风向”,“动在风前”,真正做到超前一步,高人一筹。对成绩显著者,给予奖励和重用,对错失机遇者,给予责任追究。要建立寻求支持的信息系统,要建立系统周密的信息工作系统,将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汇总、信息利用、信息反馈等功能日常化,与省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点对点”、“人盯人”的信息联系,及时获取有关“低碳”政策、项目和资金的资助信息,同时也不断反馈我市在“低碳”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强力营造“宿迁主动、省市联动”的互动氛围,编织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的“信息捕捉网”、“沟通网”,努力杜绝信息疏漏、信息不敏感,尽最大努力获取上级支持。

5. 不断增加“碳汇林”面积,进一步通过绿化造林应对未来“以林换碳”的需求。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建立现代林业,发展林业碳汇。我市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利用碳汇机制,“以林换取排放”的未来商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敏感捕捉植树造林对宿迁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张、突破工业排放“瓶颈”所发展带来比较优势和发展机遇,从而以宿迁独特的林业优势,在招商引资中争得先机,引进更多更大的工业项目。我市根据工业发展规划要求,预测未来工业排放需求的缺口,并按“林业碳汇”的原理,有计划地开展“碳汇林”规模扩张。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宿迁‘五化’林业不断掀起造林绿化高潮”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新的一轮植树造林运动,将经济性、观赏性和生态性融为一体,选择适合本地气候、产业和景色的优良树种,充分提高各方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同时,重视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发挥洪泽湖湿地、骆马湖水域、运河等林业生态系统功能,可持续地增强绿化的碳汇能力。

6. 全力争取国家乃至国际森林碳汇的标杆城市。积极主动地关注碳汇市场的规划和实施动向,抢先一步向国家和江苏省表达愿望和创造条件,力争将未来的全国或全省的“林业碳汇”的交易中心平台落户宿迁,密切注意有关林业碳汇的市场走向,争取将宿迁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森林碳汇标准、碳汇计量的标杆城市。以此进一步扩大“低碳”宿迁的影响力。

7. 推广泛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减少总体量能耗。我市正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具备大规模建设生态城市的“后发优势”。在规划土地利用、人口、设计建筑形式和密度以及配套公共交通等方面,不断融入低碳理念,对我市发展的长远可持续性和碳排放产生深远影响。城镇规划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以步行或自行车为主的社区,同时尽可能让居民有便利的通道以步行或自行车的方式通往各交通站节点;改变城市园林绿化的方式,充分利用城市绿化来达到增加碳汇、吸附污染物、减少热岛效应、为建筑和行人遮阳等节能减排的效果。在交通、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诸方面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经济激励政策,如直接将污水处理费返回污水处理厂与实际COD削减成效挂钩的办法,促进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倡导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不断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加强绿色建筑开发,

8. 新城镇开发建设应合理就近于已有建设区域而不是无序的城市扩展蔓延。工业开发应采用混合使用模式、提高集聚度、集聚区间利于步行,以减少居民出行的频率和距离。社区主要以混合使用、紧凑集聚式开发为主要特征,同时,减少出行道路和局地发展需求,紧凑集聚式发展,可以减少对土地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或具生态价值的用地)的占用。增加土地利用强度,倡导土地使用功能的混合,增加土地利用强度,大力推广节地紧凑的发展模式。

9.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展城乡建设。要充分利用基地现状条件,减少因使用照明、暖气和空调而消耗的能量,了解当地气候(风、气温、湿度等)。城市设计可以在建筑选址和定位时考虑到坡向、地形、风向。建筑街区和道路的选址需要合理利用潜在的微风、最大化自然采光和通风。建筑的朝向要顺应盛行风向但不能沿着微风风道形成“墙面”导致峡谷效应。提倡低冲击开发城镇模式,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地表径流量的影响。如: 城市建成区至少要有50%的面积为可渗水面积;建筑、小区、街道直至整个城市都有雨水收集储存系统等。

10. 一着不让地继续抓好现有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针对我市目前的工业企业具体情况,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排放。要抓住发展低碳经济机遇,驱动现有企业低碳、绿色、环保升级。支持企业低碳技术研发和引进,加强科技资金的投放和服务力度。

11. 对新上工业项目要坚持节能减排环保优先不动摇。不为引进污染企业开绿灯,不为“污染难治理、治理不达标、达标增排量”的工业项目所动,将环保底线作为宿迁经济和社会的生命线。坚决不走路“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工业老路。坚持将宿迁人民生活数量增加与质量提升的和谐统一,成为宿迁工业富民成果、干部政绩考核的根本准则

12. 大力引进和积极推动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规划引导,开辟“低碳”工业示范园区,对低碳项目的招商引资,适当降低门槛,提供服务便利和优惠政策。注重产业升级与集群,以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为导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低碳”经济作为宿迁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特别对在我市有一定基础的生物发电、太阳能产品、电动交通工具、节能建材和外墙保温、地源热泵等新型建筑节能,光伏发电玻璃等产品和技术,要特别给予关注。如: 秀强玻璃的两条光伏发电玻璃生产线和24条彩晶生产线,填补了我国在导电玻璃领域的空白、是国内最大也是最先进的设备,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对这类企业,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支持,使之成为“领袖型”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

(作者单位: 宿迁市政协办公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