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交通与城镇布局

区域交通与城镇布局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受区域交通线路被乌江天险与大娄山脉阻断的影响,乌江北岸的城镇发展受阻,只能在山水之间的山原坝子中形成若干散点状的聚居布局形态。清代后期,乌江流域上到滇黔,下通川、楚水陆商贾往来交通要道的沿途城镇的布局基本定型。

2.3.3 区域交通与城镇布局

明初,朱元璋支持水西女土司奢香开设“龙场九驿”[25]。这条驿道自龙场(今修文)起,经黔西、大方等地到达毕节。龙场九驿是通向贵州西部的主要干道,以龙场驿为枢纽,南与前往贵阳的干道相通,北与通往遵义的干道相连,西有干道通往乌撒(今威宁、赫章等地)、乌蒙,使乌江上游地区与贵州各地连为一体,促进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图2.16、图2.17)。可以看出,驿站以贵阳府的贵筑县驿为中心,形成三条主要线路,北接四川,西通云南,东达湖南,全长200多千米,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img37

图2.16 清代贵州驿道图

资料来源:据《贵阳规划历程》资料绘制

img38

图2.17 现存的清代古驿道

资料来源:贵阳市规划管理局.贵阳规划历程[M].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2002

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记述的途经乌江流域的路线即是乌江南岸地区联系湘、黔、滇省区域交通的主要通道。游记记载,徐霞客自黔东南进入乌江流域,自东向西经过了乌江流域的平越卫(福泉)、新添卫(贵定)、龙里卫、贵州(贵阳)、青岩、平坝卫、普定卫等地,然后由黔西南角的普安州(盘县)入境云南(图2.18)。

当时民间的交通运输方式,短途靠人力驮运,长途主要依靠马帮。《徐霞客游记》有记载:“晨起,以乏夫为虑。忽有驼骑至,尚余其一,遂倩之,议至交水。”[26]文字说明,当时的交通运输是很不方便的。

徐霞客黔游路线,自古以来就是楚地与滇境联系的一条重要通道。从这条线路上的新安、始安等地名可以看出,这条路线直到唐代才有初期的中央政治军事布点存在,其后,历经战火叛乱,在宋代被阻断,至元代又重新形成。这条通道与乌江南岸苗岭平坦宽阔的分水岭走向相吻合,至今滇黔公路与贵昆铁路的部分路段仍然沿用此线,可见,当时乌江流域区域交通路线的选择已经相当成熟。

img39

图2.18 徐霞客黔游路线图

资料来源:徐弘祖,著.徐霞客游记校注[M].朱惠荣,校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重要的城镇沿此驿道形成布局。沿途城镇之间的距离,按照现有的公路线长度计算,以40~60km为多,普遍在40km左右。当时驿路翻山越岭,考虑直线交通的因素,与历史文献记载的60里设一军垦屯堡的情况比较吻合。从当时的交通速度来判断,若以马匹为交通工具赶路,一日即可到达下一处城镇,普通步行也不过两日。从《徐霞客游记》关于“中火铺”等一些途中食宿地点的记载中能够发现,位于两处重点城镇之间的聚居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这条重要驿道,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使乌江南岸区域城镇布局形态初步形成。沿线城镇历经清代与民国的持续发展,至今均已成为黔中城镇圈内县城以上级别的主要城镇。

乌江北岸在明清时期则没有如此重要的区域通道联系诸多城镇,直到清代才始见乌江中游黔北山原地带遵义至思南一线在驿道的沟通下,形成区域城镇布局的雏形。由于受区域交通线路被乌江天险与大娄山脉阻断的影响,乌江北岸的城镇发展受阻,只能在山水之间的山原坝子中形成若干散点状的聚居布局形态。

清代后期,乌江流域上到滇黔,下通川、楚水陆商贾往来交通要道的沿途城镇的布局基本定型。乌江作为联系黔川两省的重要水运通道,沿线的龚滩、彭水涪陵等大小市镇都得到较大的发展。此时,贵阳不仅是贵州全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商业中心;遵义是黔北的商业集散地,也是贵州丝绸业的生产和贸易中心;桐梓是遵义的转运站,也是黔北对川、晋、豫等省的贸易点;安顺是贵州棉纺织业的生产和贸易中心,也是西路百货的集散地;毕节为黔滇两省铜运总汇处,市集甚盛;开阳则为大宗盐、布、水银的集散地;其他思南、铜仁、石阡、威宁、黔西、大定(大方)等是内地客商往来必经之道,集贸成市,商务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