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幻世界》的发展之路

《科幻世界》的发展之路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杂志社的主刊《科幻世界》是全球发行量最大和中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科幻杂志,最高发行量曾接近40万册。尤其对科普工作者而言,《科幻世界》的发展之路其实伴随着中国对科普、科学的官方态度、舆论环境等的发展与转变。《科幻世界》的刊名鲜明地表现了它的特色。实践证明,《科幻世界》的定位是成功的。《科幻世界》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段品牌成长与经营的故事。这两次成功的宣传活动,树立了《科幻世界》品牌,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回顾20世纪的中国科幻发展史,《科幻世界》杂志社所作的贡献无疑是难以磨灭的一笔。杂志社的主刊《科幻世界》是全球发行量最大和中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科幻杂志,最高发行量曾接近40万册。其前身《科学文艺》创刊于1979年,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主管。1989年,《科学文艺》更名为《奇谈》;1991年,更名为《科幻世界》;1995年开始赢利;1993年改为月刊后至2004年发展最快的10年间,累计营业额过亿。

《科幻世界》的成功经验是文学杂志与科普杂志都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尤其对科普工作者而言,《科幻世界》的发展之路其实伴随着中国对科普、科学的官方态度、舆论环境等的发展与转变。

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科幻的再次复兴,与《科幻世界》杂志社的长期努力是分不开的。从80年代中期开始,《科幻小说报》《科幻海洋》和《智慧树》相继停刊,《科学时代》改名为《家庭生活指南》,并彻底改变刊物方向。中国内地科幻园地只剩下隶属于四川省科协的《科学文艺》一家。1984年开始,该刊被主管部门要求自负盈亏,杂志发行量逐渐下降,最低只有几千册。后来,杂志社经内部民主选举,杨潇成为该杂志社负责人。《科幻世界》能将中国科幻的旗帜坚持至今,与杨潇本人及其团队的努力分不开。他们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维系着中国科幻文学最后一块阵地。

本部分特邀杨潇撰写,内容生动、翔实、权威,是目前对于国内同类期刊分析中不可多得的典范教材。

1.正确定位

实践证明,改刊使濒临倒闭的《科学文艺》重获生机,而改刊成功首先得益于正确定位。

由《科学文艺》更名为《科幻世界》,从三层意义上明确地确定刊物的定位。

(1)内容定位:以科幻文艺为主。《科幻世界》的刊名鲜明地表现了它的特色。它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于一体,高扬想象力的旗帜,以启迪智慧,倡导科学精神,培养创造力为宗旨。《科幻世界》以发表中外科幻小说为主,兼发表科幻美术欣赏、科幻题材卡通、科幻影视、科幻教程、科幻构思等。《科幻世界》一诞生,就以其鲜明特色独特个性在中国期刊界独树一帜。

亮出科幻旗帜时,我们就清楚意识到我们选择锁定的只是一个小众目标,只是青少年中喜爱科幻的人群。但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发展,科幻将成为新世纪的时尚,这本小众期刊也会有较强的生命力。由于定位明确,独具特色,加之办刊人敬业努力,刊物目标读者群得以迅速扩大,刊物迅速在期刊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2)读者定位:以中学文化程度并以在校中学生为主。此刊的读者主要是灵活好思,热爱科学,酷爱幻想,憧憬未来的青少年。更名之初,《科幻世界》以初中生为主,至2002年,已发展到以高中生、大学生和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

(3)发行方式定位:以市场零售为主。对于“正统”“正宗”的教育系统和观念,《科幻世界》这种“闲刊”注定无法以行政手段指定订阅,其生存与否完全由读者以货币的方式投票决定。集多年经验,在校学生难于一次拿出几十元订阅不是辅导教材的杂志,而学生家长和老师很多不倾向学生订阅“闲刊”。于是,我们确立发行定位于邮局和二渠道并重,并特别注重开发市场零售。多年以来,此刊零售量始终占发行总量的大部分。

当然,期刊定位的确立不是想当然的,改刊之路曲曲折折,几易其名,经历过反复市场调研和认真探索。实践证明,《科幻世界》的定位是成功的。

2.品牌经营

《科幻世界》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段品牌成长与经营的故事。它包含至关重要的四步:营造品牌环境、创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延伸品牌效应

(1)普及概念,营造品牌环境。正如前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所说:“一个国家科幻小说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它的科技水平。”由于中国科技文化、人文文化的水平偏低,科学精神相对贫乏,大多数国人不明科幻为何物。我们在创办《科幻世界》时,不得不一面艰难地开发市场,一面不断地普及“科幻”概念,向社会各界,向读者宣传什么是科幻,中国为什么需要科幻。

科幻,作为融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于一体的文学品种,作为一种科技时代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独特的文学艺术,往往描绘科技发展时代的人、人生、人类和社会,它以其所特有的科学性、知识性、探索性、时代感、警示性和文学性,在面向未来的进程中,越来越强调这样的主题:科学导致人类和社会发展变化,而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或制约或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能给人类带来福音,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随着科技的发展,先于科技脚步的科幻已由对科技盲目崇拜提升到对科技的理性思考。

科幻小说,从其诞生之日,就在不断地以多种可能性探讨思索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在中国实施科教兴国的背景下,科技越来越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科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之中并不断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种形势下,反映科技时代、未来时代的文学应该得到大的发展。

“科幻,是培养一个民族科学精神的摇篮。”“幻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围绕《科幻世界》,我们致力于宣传“科幻”概念,致力于引领青少年一种前瞻的、面向未来的眼光

集多年办刊对科幻功能的认识,我们认为:正如支配人的是两个半脑一样,诠释新的科技时代,需要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而科幻文学正是跨文化交流的时代产物。在和国际科幻界频频接触中,我们悟出:科幻是科技时代的文学,一个正在向现代化进军的民族是一定要遭遇科幻文学的。欧美一个世纪前早已如此,日本半个世纪前也如此。既然是规律,就要以理性的科学精神敢于坚持,敢于遵循。

(2)宣传科幻,创立品牌形象。在切实办刊的基础上,《科幻世界》杂志社两次成功策划并举办了世界科幻大会。这两次成功的宣传活动,树立了《科幻世界》品牌,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国内科幻研究者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幻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文革”后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而将第三个发展期定于1991年以四川省科协主办、《科幻世界》杂志社承办的WSF’91成都年会始,认为这一历史事件大大恢复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

我们筹办WSF’91年会的初衷,是向社会宣传什么是科幻,中国为什么需要科幻,为科幻正名。WSF’91年会,10多个国家100多名中外科幻作家、记者、编辑与会,同时又举行中国文化部少儿司、中国科普作协共同举办的全国科幻小说征文的颁奖仪式。1991年世界科幻成都年会成功举办,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同时也向国内外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中国科幻小说开始登台亮相。

1991年之后,中国科幻的大环境开始好转,一些出版社也开始相继出版科幻书籍。《科幻世界》也在这个大环境中得以发展。由于我刊定位准确,刊物个性鲜明,办刊水平不断提高,作者队伍不断扩大,加之经营意识明确,期刊营销推广有效,商誉良好,发行量节节攀升。更名改刊时刊物期发行量不足万册,1993年上升到每期3万册,1995年期发量飙升到15万册。

1996年,为更好地宣传科幻,为在中国青少年中掀起“追科学之星”的热潮,也为进一步提高《科幻世界》的知名度,我们精心策划了’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和四川国际科幻夏令营。这次活动比第一次活动有长足的进步。WSF’91年会时,《科幻世界》刚刚更名,名不见经传,影响力薄弱。而到1997年,《科幻世界》已发展成一个月发行量20万册的知名期刊,在青少年中广享盛名。举办’97国际科幻大会,目的是大张旗鼓为科幻扬名,提高《科幻世界》的知名度,扩大《科幻世界》的影响力。

'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的口号为“让公众理解科学,让科学走进大众”,国际科幻夏令营的口号则是“追科学之星”。

由于会议策划到位,得到了中国科协的认可和支持。’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移师北京,由中国科协出面主办,起点高,力度大,宣传效果大大增强;更由于会议“科幻”式的策划,成功地邀请到五位美、俄宇航员与会,极大地刺激了媒体的强烈关注,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少年的参与感。邀请美、俄宇航员与会,是大会策划的亮点和神来之笔。这个金点子,是我们策划运作时多次开社内外神仙会的灵感所至。我们锲而不舍,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国内外广为联络,终于梦想成真。

两会包含一系列精心组织的活动:科幻研讨会、学术交流、科幻书展、科幻画展、科普影展,在中国科技馆举办宇航员、中外科幻作家、科幻迷交流的大型讲座和报告会,规模盛大的“四川国际科幻夏令营”,中外嘉宾长城游等等。两个会议引得近百家中外媒体采访报道,特别是宇航员与会引得中国青少年狂热追星,仅中央电视台各种类型的报道就达33次,一时间在社会上造成轰动效应,取得极大的反响。连《参考消息》也在头版头条转载美国《新闻周刊》对大会给予高度评价的详细报道。《科幻世界》在读者的追捧和媒体的“轰炸”中脱颖而出,知名度大大提高,取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3)抓住机遇,提升品牌价值。’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的成功举办将中国科幻的第三个发展期推向高潮。《科幻世界》获得读者认可,获得媒体青睐,同时也获得“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全国众多出版社开始重视出版科幻图书,多家报刊也开辟科幻专栏,刊登科幻小说。

众所周知,1999年7期《科幻世界》上两篇文章与当年高考作文题大致吻合,以至于媒体惊呼:《科幻世界》泄漏高考作文题。这就是被业界广为传播的高考作文撞车事件。偶然中蕴含必然,这个偶然的“撞大运”是杂志社多年提倡的前瞻性、创新性思维必然所致。高考效应在学生中掀起轩然大波,再次扩散了刊物的品牌知名度。《科幻世界》顺风飞扬,期刊影响力大为提高,刊物发行量再上台阶,《科幻世界》进一步提高品牌含金量。

(4)长期积累,延伸品牌效应。我们办刊不是一蹴而就,所获的品牌效应是长期积累所致,我们致力于培育持续竞争力。长期以来,我们致力于在中国科幻期刊类做到最优秀。当然,在动态的期刊行业里我们不过暂时在科幻领域领先。

我们切实研究市场,主动细分科幻市场。我们主动细分市场不是自己和自己竞争,而是主动应对严酷的市场竞争,从年龄层次、阅读方式上拉开一个梯度,形成一个科幻杂志的立体格局,力争科幻系列群刊始终在各自领域中做到数一数二。

当然,其间需要十分小心谨慎。美国老牌的《国家地理》杂志前发行人吉尔·格罗斯维诺深有所感:成功的品牌扩张需要谨慎从事,因为杂志品牌培养时间很长,十年、几十年、有的甚至百年。但品牌破碎却很容易,一夜之间可化为灰烬。

科幻是个很大的产业。综观国际科幻产业,份额最大的是SF影视、SF图书出版、SF娱乐园、SF动漫、SF玩具极其附属品,我们所作的平面媒体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我们一面发展整合现有的群刊,同时利用品牌优势和四川科技出版社共同出版发行科幻图书、光盘等。现在,《科幻世界》主编出品的“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世界流行科幻丛书”“星云系列丛书”已出版几十套,在科幻界具有广泛影响。同时,围绕科幻特色,开发读者资源,我社还出品有着商标注册的T恤、服饰、文具、小玩具、笔记本、挎包等,扩展品牌效应,初步尝试延伸和拓展科幻品牌。

3.队伍建设

一个面向市场的期刊不是仅靠几次精心策划就能成功的。编辑、发行、广告、市场调研、团队建设等基本功一个都不能少。长期以来,科幻世界杂志社重视创新,也重视积累。综观《科幻世界》发展史,几次跃升都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在积累中创新,在创新中积累,以获得持续的竞争力。持续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的队伍建设,而其中重中之重,是杂志社自身的团队建设。

(1)培育和不断提升作者队伍。我刊于1985年举办首届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征文,更名为《科幻世界》之后,更是年年举办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征文,同时举办校园科幻大奖赛。此举为《科幻世界》培养和团结不少作者。目前,杂志社已形成深受读者喜爱的较成熟的作者群。刊发我刊作者原创作品的“每期一星”“科幻小说银河奖征文”“校园科幻”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品牌栏目。

《科幻世界》对刊物特定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把握准确,并通过种种方式将读者意见反馈给作者,编者和作者共同策划选题,共同创办品牌栏目,共同打造品牌期刊。

(2)尊重读者,注重读者参与性。《科幻世界》历来重视读者参与,注重编者和读者的互动。

我刊常年组织编辑到学校举办讲座、开读者座谈会。若干年来,编辑们在成都多所中学讲课,还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成都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科幻活动,组织参与其中的科幻迷协会,利用各种形式培育读者市场,不断扩大《科幻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读者队伍。

依靠读者而生存的《科幻世界》拥有众多SF FAN(科幻迷)。早在1994年,我刊就在刊物版面上开辟SF FAN CLUB专栏,并于次年成立SF FAN CLUB。俱乐部最高时拥有会员近万名,科幻迷是我刊读者中忠诚度最高的核心。

我刊对读者工作常抓不懈。读者调查、市场调查是我刊编辑和市场营销人员的必修课。刊物设有“每期一评”栏目,每期统计读者投票,因而对读者喜好心中有数。每隔二三年,社里要进行大型读者调查活动。其中一项活动是“假如我当主编”,这大大调动了读者的参与性。杂志社根据大多数读者的意见不断改进栏目版面,提高作品质量。

多年来,我刊编辑、作者和读者形成良性的互动共生发展关系。如果说“品牌的任务就是创造和维系顾客”,我刊的读者定位内容定位是在“创造顾客”;而我们所采取的把握读者需求办刊,不断提高刊物质量水平,策划各种宣传活动、讲座,举办科幻迷俱乐部,“假如我当主编”,办读者服务部,进行期刊品牌的延伸经营等等,都是在有效吸引和扩大读者群,都是在不断地“维系顾客”“创造”潜在顾客。

(3)建立营销队伍。杂志社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立发行部,除邮发外,社里自办发行。自办发行的主要方式是和“二渠道”合作。经过10多年的经营,除邮发系统外,杂志社依靠“二渠道”在全国建立200多个批发销售点。批销点如同血管和毛细血管,每月把《科幻世界》系列刊物分布到全国各地,同时把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快速反馈到杂志社。各地销售商和我社不只是买卖关系,他们是我们产品的第一鉴定者,是市场最敏感的风向标,也是我刊市场调研的重要对象。

杂志社还设有读者服务部,直接向读者提供有效的、个性化的服务。

《科幻世界》的广告额相对于其发行量始终是个不相匹配的弱项。还有待于继续研究和有效解决。

(4)不断强化编辑队伍。科幻世界的编辑队伍是经过长期培育建立起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我们尚未走出困境时,我们曾大量聘请社外编辑帮助工作。后来在聘请编辑中优中选优,不断强化自己的编辑队伍。杂志社重视编辑自身的学习。除社里举办编辑相互讲课外,还多次聘请社外专家、编辑给编辑们讲授,不断提高编辑的业务素养。

我刊的编辑大都敬业勤奋,业务能力强,倾听读者心声,和作者交朋友。

改刊10多年来,杂志社致力于团队建设。一个优秀的专业团队是智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科幻世界的团队以三道取胜:天道酬勤,道法自然,得道多助。团队敬业勤奋,员工在挑战中得到锻炼成长;认真寻找并老老实实地遵循办刊规律办刊,努力探索经营性文化产业之路;上下内外,和谐共事,构筑和谐的人文生态小环境。

4.小结

也许,我们对中国期刊界的贡献是创办一个独具特色、富于时代感的、面向未来的科学幻想的品牌期刊,并成功地取得数十万名读者以货币的方式投票认同。据多次读者调查,一本《科幻世界》的平均传阅量是四人,即每期有百万读者在关注我们,认同我们传递的科幻文化理念。也许,我们的独特魅力是推荐了一份价值,引领读者前瞻的审美目光,在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中进行跨文化交流,同时领略想象力之美,科学之美和文学之美。

应该说,期刊出版行业目前还得到了国家政策的保护和优惠,目前不过才是期刊产业竞争白热化之前的热身赛。在经营性文化产业之路上,在动态的严酷的竞争中,《科幻世界》只有不断地强化主业,切实做好自己的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