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陈鹤琴:活教育目的论的三个层次

陈鹤琴:活教育目的论的三个层次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以金童幼儿园《学前儿童传统美德教育课程研究》为例,展现实验基地幼儿园如何通过对“活教育”目的论的再思考,重构幼儿园的培养目标,从而将中华民族文化要素纳入到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体系中。《学前儿童传统美德课程》的构建基于对陈鹤琴“活教育”目的论的理解、对“现代中国人”的重新演绎以及在学前教育视角下对传统美德内涵的重新诠释。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二、树人为本 科研先行——对“活教育”目的论的再思考

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受过传统文化做人教育并将其中的优秀成分转化为自身人格组成部分的陈鹤琴,在选择教育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之后,一如既往地将“做人”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植入到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但又赋予时代特色,他指出“活教育”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008年,在一片“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呼声中,上海陈研会组织有关学者探讨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敏锐分析出当前中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困境,提出“活教育”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要回归到“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目的论上,深入思考“现代中国人”的内涵,通过对幼儿园培养目标的重构,将民族文化要素纳入幼儿教育实践体系。为此,上海市陈研会确立了进一步要研究的课题《成为现代中国人——基于“活教育目的论”的行动研究》,并组织各基地幼儿园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各基地幼儿园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条件确立各项子课题。“活教育”团队各实验基地幼儿园确立的研究课题见表2。

表2 实验基地幼儿园“活教育”目的论行动研究子课题汇总表

img35

(续表)

下面以金童幼儿园《学前儿童传统美德教育课程研究》为例,展现实验基地幼儿园如何通过对“活教育”目的论的再思考,重构幼儿园的培养目标,从而将中华民族文化要素纳入到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体系中。

用传统美德塑造现代中国儿童

《学前儿童传统美德课程》的构建基于对陈鹤琴“活教育”目的论的理解、对“现代中国人”的重新演绎以及在学前教育视角下对传统美德内涵的重新诠释。

一、对活教育目的论的理解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要理解这一目的论需从三个层次着手。最基本的层次是做人,这里是指做一般意义上的人。即人作为一个自然和社会存在,所应具备的做人的一般修养、普遍的人类情感和认识理性。即作为一般的人,他必须具有爱心、同情、公正、助人的品质,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能运用思想,具有社会技能等。陈鹤琴还强调必须帮助儿童塑造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是“建筑健全人格的基础”。由此可见,“做人”体现了“活教育”目的论的基本要求,是“做现代中国人”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做中国人”。除了做一般的人以外,由于我们是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环境之中,做一个中国人就与做一个别的国家的人不同。做一个中国人必须有明确的国家和民族观念,我们生长在同一块国土上,命运息息相关,我们必须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国家5000年的光荣历史,爱我们国家的明天,爱我们国家的人民。我们应该团结起来,担负起我们的历史任务,使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进步繁荣,“尽力提高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由此可见,“做中国人”体现了“活教育”目的论的民族性特征,是“做现代中国人”的前提。第三个层次即是“做现代中国人”。针对当时所处的中国社会时代背景,陈鹤琴指出,中国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苦,有如水深火热。但亦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人都负荷了一个历史任务,那便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争取民族独立;对内肃清封建残余,建树科学民主,这便是中国人当前的生活内容与意向,而“活教育”就在要求做这样的现代中国人。结合陈鹤琴之后提出的“做世界人”的目标,做这样的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有健全的身体

身体的好坏,对于一个人一生的生活事业及其抱负都有极大的影响,一般说来,一个健康的人,他有理想,乐观、积极,有毅力,能担当起大事,而一个不健康的人,往往消沉,遇事灰心,即或他有理想,想负荷重任,而他的身体精神吃不消,所以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和世界人,责任实在大极了,应该锻炼我们的身体,使它健康,唯其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担负起现代中国与世界给予我们的任务。

(二)有创造的能力

中国人的创造能力本来很强,但由于思想受到束缚以致缺乏创造。所以要提倡培养创造能力,并且从儿童时期培养起。儿童本来就有一种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为诱导启发,可以事半功倍。

(三)有服务的精神

我们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便要为国家服务,为全世界的人类服务,为真理服务。如果我们只有知识技能而不服务,只知自私自利,就失去了教育的目的。我们必须培养儿童一种服务的精神。我们要指导儿童去帮助别人,去了解大我的意义,肯服务,这才配做一个现代中国人、现代世界人。

(四)有合作的态度

我们的团结力还不够巩固,也不够持久,为什么缘故呢?因为我们的合作精神还不够彻底。只要人一多,就不知怎样来合作分工,互相容让,互相商量。固然中国社会落后的方面还很多,而缺乏合作精神确是一个严重的缺陷,所以谈做人,做现代中国人,从儿童时代就应培养这种合作的态度。

(五)有世界的眼光

所谓世界的眼光,就是对世界的看法,我们要有对世界的正确的看法,必须要了解世界的事事物物,明白大自然是怎样在运动着,大社会是怎样在发展着。怎样去认识世界呢?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与大自然,大社会去接触,追究大自然、大社会的运动和发展。“活教育”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以宇宙为学校,这样才能有世界的眼光,才能做一个世界人。世界的眼光还在于要了解国际科技、经济、社会前沿的发展,要吸纳世界宝贵文化遗产的精华,从小就要有宽阔的视野与开放的胸怀。

img37

陈研会专家在金童幼儿园指导《学前儿童传统美德教育课程研究》的实施

尽管陈鹤琴提出的“做现代中国人”针对的是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但这仍然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即我们培养的人不仅满足基本做人的要求,满足做一个中国人的要求,更要符合时代对人的要求、符合世界对人的要求。而陈鹤琴所提出的做现代中国人的五个条件仍然适用于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只是需要我们基于对当代中国社会以及世界进行分析,从中演绎出新的涵义,从而丰富与拓展“现代中国人”的内容。

二、演绎“现代中国人”的新内容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等使社会的文化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处于这样一个知识不断发生着巨变、大量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多元文化不断发生着联系与冲撞的中国现代社会,现代中国人必须具有理解与适应未来不确定性的综合素质;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信念、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的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现代中国对人的需求也导致了幼儿教育目标的变化。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第五条又对体、智、德、美的目标作了具体说明。2001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将《规程》中的这一终极目标凸显出来,并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目标的方式给予具体化,在《规程》与教育实践层面之间搭建起过渡的桥梁,鲜明地体现出富于时代精神的终身教育理念和以儿童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教育追求

这一目标是从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和人的个体发展两个维度上提出的。从社会对培养人的规格要求来看,个体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合格社会成员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从人的发展需要来看,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健全人格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指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后者指知识技能的获得、生活经验的丰富、智力才能的开发、思想品质的培养,以及情感、兴趣、爱好、志向和性格发展等。可以看到,这一幼儿教育目标,在内容上既包含了陈鹤琴关于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勇敢、进取、合作、肯服务于社会,用手用脑的创造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思想,同时增加了培养儿童认识事物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等内容。

结合对陈鹤琴“活教育”目的论的理解以及对现代中国幼儿教育目标的分析,我们演绎出“现代中国人”新的涵义,即要有健康的身体——会运动;要肯服务于社会——会关爱;要有认识的能力——会学习;要能解决问题、适应变化——会创造;要有团队精神、善于交流——会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金童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进行了补充以及修订,即为培养会运动、会关爱、会学习、会创造和会合作的现代中国儿童,这五个目标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会运动

1.积极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2.增强体质,促进幼儿肌体的均衡协调发展。

(二)会学习

1.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2.关注、收集、交流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尝试探索,积极体验。

3.能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流,并促进思维和学习。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三)会关爱

1.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2.具有遵守集体生活规则的意识,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四)会创造

1.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器具以及多种语言及非语言的形式进行想象、表达与创造。

2.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五)会合作

1.发展对成人与同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培养协商精神。

2.喜欢参加小组以及班级活动,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3.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三、学前教育视角下的传统美德内涵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强调要从《论语》、《孝经》等书中吸收“忠孝、诚信与礼仪”的教育,要从小教育幼儿对待长者有礼貌。只有这样,我们的幼儿从小既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与熏陶,同时,又能在谋求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生活幸福的历程中成为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的现代中国人。为此,我们对传统美德的八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进行了筛选与重组,形成“忠孝”、“诚信”以及“礼仪”三德,并从学前教育的视角对其内涵进行了重新诠释:我们将“忠孝”定位于爱的教育,体现“会关爱”的教育目标,将“诚信”定义为“诚实、讲信用、有责任感”,将“礼仪”定义为“懂文明、讲礼貌、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并将“诚信”与“礼仪”的教育作为“会合作”教育目标的扩充。

感受传统美德——舞蹈“人之初”

所谓“忠”,本质是一种责任。古代的“忠”,被统治者解释为“忠”于皇帝及其家族。而我们现代人深知“民不可一日无国”,我们要忠于这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族群、一个地区生存和发展的最高的基本组织,失去国家保护的民族只好任人宰割。因而,“爱国主义”就是今天对“忠”的新诠释。“孝”是曾子所说爱心的表现,“孝道”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所谓“忠孝”即在国尽忠,在家尽孝。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何谈爱祖国、爱人民?没有“爱”的人,何谈道德?

因而,从学前教育的视角来看,我们将“忠孝”的内涵定位于爱的教育,即让幼儿从学会爱自己、爱身边的人到爱家庭、爱幼儿园、爱祖国,这也恰恰体现了金童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会关爱”的内容。

在《礼记·中庸》里,“诚”是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儒家往往把诚与信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信,诚也”。孔子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传统美德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而,从学前教育的视角来看,我们将“诚信”的内涵定义为诚实、守信用、有责任感,这些美德对于幼儿的同伴交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诚信”即是教育幼儿在与人交往及合作时懂得遵守“诚信”这一原则,对幼儿的“诚信”教育丰富了“会合作”这一教育目标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而现代社会认为:“礼”,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从个人修养角度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角度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角度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学前教育的视角来看,我们将“礼仪”的内涵定义为“懂文明、讲礼貌、具有良好行为习惯”。这一美德与“诚信”一样,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甚至对幼儿与成人的交往产生着重要影响。培养幼儿的“礼仪”即是教育幼儿以尊重他人的方式与人交往与合作,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同样丰富了“会合作”这一教育目标的内容。

四、学前儿童美德教育课程目标

通过在学前教育视角下对传统美德的重新诠释,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当前的时代背景,本课程将学前儿童传统美德教育的重点确定为忠孝、诚信和礼仪三个方面。

(一)忠孝

1.对周围的人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体验与家人、老师以及同伴相互关爱的快乐。

2.初步了解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各民族风俗习惯,产生民族意识。

3.初步接触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萌发民族自豪感。

(二)诚信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

2.能认真地完成他人交给的任务,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具有初步的责任感。

3.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与感受,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中华民族传统品德。

(三)礼仪

1.有规律地作息,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适应集体生活。

2.了解中华传统礼仪习俗,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的行为举止。

3.发现与感受生活中的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具有初步的审美情趣。

(案例提供:上海市金童幼儿园)

基于对幼儿道德现状以及幼儿德育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金童幼儿园确立了以《成为现代中国人——基于“活教育”目的论的行动研究》的子课题《学前儿童传统美德教育课程研究》为研究课题。从这一研究中可以看到,该园首先通过对“活教育”目的论的深入学习与理解,结合现代中国对人才的需求、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及幼儿园本身的乒乓课程特色,对幼儿园的培养目标进行了修订,从运动、学习、关爱、创造与合作五个方面重新演绎了“做现代中国人”的内涵。其次,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美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对其进行了筛选与重组,形成“忠孝”、“诚信”以及“礼仪”三德,从幼儿教育的视角对其内涵进行了重新诠释,并纳入到幼儿园的培养目标之中:将“忠孝”定位于爱的教育,体现“会关爱”的教育目标;将“诚信”定义为“诚实、讲信用、有责任感”,将“礼仪”定义为“懂文明、讲礼貌、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并将“诚信”与“礼仪”的教育作为“会合作”教育目标的扩充。在这一过程中,金童幼儿园去粗存精,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一致的传统美德要素融入到现代中国儿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当中,从方向上保证了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