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有效性探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有效性探索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全球发展趋势,也是推动中国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有效性探索

于 洪1 申建军2

(1.海南省琼州学院,海南三亚,572022,E-mail:yuhong1972@qzu.edu.cn;

2.重庆大学,重庆,400044)

摘 要:新时代的教育应用了新技术、新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冲击和挑战。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师生角色 有效教学

The Investigate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Course Integration Teaching Usefulness

Hong Yu1 Shen JianJun2

(1.QiongZhou University,HaiNan,572200,E-mail:yuhong1972@qzu.edu.cn;2.QiongQing University,400044)

Summary:The new ear’s education applies the new technique、new method,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course integration to bring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pound at with challenge.Want minimal time of realizing to use a problem to make the student acquire biggest advance and development,foundation education the course reformation to must face is to how to mak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erformance maximize,validity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th.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ique;course integration;role of teacher and student;usefulness of teaching

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全球发展趋势,也是推动中国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开展多年,但在新的课程环境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方式和方法,简单地将信息技术粗糙地与课程整合,组织教学、开展考核,这种粗线条式的引进与整合,只是注重了其形式和流程,而轻视了教学成效,这种舍本求末的手段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我们要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

术与现代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新手段、新方法、新模式带来的高水平、高成效教学效果,这是目前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提高师生角色关系的有效性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上,传统模式与观念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和学生,都务必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首先,教师教育观念必须创新。在现代教育的改革中,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现代教育应主张以人为本,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都应该是学生本人。所以,处理师生关系,应立足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准则,改变“一言堂”、“一刀切”的“大一统”教育理论。教育过程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平等互爱的关系,同时教育的环境、内容、方法等应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求同存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是学生学习观的改变。现代教育中,学习应从传统的阶段学习观向终身学习观转变,从以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狭窄的知识学习观向广义的全面学习观转变,从被动学习观向自主学习观转变,从维持性学习观向创新性学习观转变。要强调开放学习与学习自由,以市场为导向,强调个性化的学习。学生要学会学习,要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必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水平,对自身认知状况和水平有正确的评价,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所以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空间中表露。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含义:(1)学生是与我们教师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2)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基于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二、提高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性

新时代的教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通过搜集、选取一些典型性的项目,合理安排任务,有效果、有创造性地组织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分组,每个小组指定组长,同时其他组员各自担任一定的角色。教师是选择、管理、组织和加工知识的引导者与帮助者,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氛围,把自己的一切教育行为定位于支持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解决问题基础之上,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完成知识的建构。另外,教师也应由教育者转变为学习者与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天下的观念。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时代的多元化,知识的无疆界,决定了现代教育必须打破传统“一人包干”的观念,强调学科的交义、课程的整合。具体到教学上,表现为知识型教师重在构建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而实验型教师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灵活应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中,一个教师很难完全满足一门课程的教学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乃至于与企业、公司和社会人员建立广泛的联系。要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并具备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教学的能力。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常常取决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课堂结构愈合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愈协调,课堂教学就会进入最优境界。因此,优化教学结构要求:(1)优化智能结构,即具体、明晰、可测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认知的容量、思想教育的要点和技能训练的重点)。(2)优化时间结构,即在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3)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4)优化信息结构,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信息传递迅速,反馈及时,师生活动积极,配合默契。(5)优化训练结构,即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提高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合作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

强调学习方式转变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同时强调要通过教的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的方式的转变。在现行条件下,课堂既需要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需要启发式学习,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以开展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此,要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发现和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当然,我们反对那种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的所谓“合作学习”。

四、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要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过程,要展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经验中感悟,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创新。因为开放的教学可使学生从多向的解题策略,多维的问题答案,多元的条件设置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生发生新的学习内容,使每个生命体得到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对象,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要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的实质是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与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学生要想提高学习成效,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提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是合作者角色,与教师、与同学相互合作的合作者。现代教育的组织形式更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形式,在传统教育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现场教学、虚拟教学以及现在比较流行的特朗普制教学(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些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方式,需要多方合作才可以共同完成。学习者之问要愿意合作,还要善于合作,这既可以提高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力。

五、提高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特别是动画技术,可使过程直观明了。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六、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育评价标准是教育评价者进行价值判断所依据的衡量尺度,评价的目的与教育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因此,现代教育中的评价标准必须具有创新的成分,如采取“学期项目”+“小组考核”的形式。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学期中在各小组自己讨论的基础上,让其选定各自的项目和任务;其次,各小组民主选定一名组长,组长和其他组员在项目开展中担任的一定角色并完成一定的任务;最后是小组考核,分为作品展示与阐述、提问与解答、自评与互评等环节,简单说就是各学生的成绩不仅由自己个人完成的任务决定,还应和其所在小组的综合表现相互挂钩。这种创新的考核方式和标准,不仅能客观地、公平地考核学生,还能培养学生在知识掌握、技巧应用以外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新时代的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给传统教育的模式、手段和方法带来了不小冲击,同时也触发了不少革命。这其中,师生角色定位与关系构建就必须与时俱进。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于建立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教育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从而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高质量、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娟,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介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6,(l0)

[2] 范红霞.论“同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J].教育研究,2003,(4)

[3] 奇志.论新型师生关系的角色定位及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4] 张萌,张勇.信息社会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及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 杜萍,土莉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介中教师与学生的作为[J],科技教育,2009,(4).

[6] 李德显.师生权力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

作者简介

于洪,男,1972年生,河北省深县人,工学硕士。现为琼州学院教育技术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及流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