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要素分析

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要素分析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要素分析朱莎,何振雄[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开放、竞争的全球化时代,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的重要支撑,是迈向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对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要素分析

朱莎,何振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开放、竞争的全球化时代,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的重要支撑,是迈向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要达到此目标,我国工程教育亟须建设国际化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国际化的培养模式,营造高等学校国际化的教育环境,积极开展与国外工科大学合作与交流项目。抓住时机,大胆改革,使我国工程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关键词]工程教育;国际化要素;实践能力

当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与高素质人才培养使命的高等学校也必将大大加快国际化的步伐,与世界接轨。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对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是迈向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

工程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与繁荣,在全球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掌握专业知识理论、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工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目标。虽然我国的工程教育近年来蓬勃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距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与发达国家培养的工程人才相比,我国工科研究生较为欠缺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我国高校的工程教育亟须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与国际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相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同时,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环节,更要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从而提高工程教育的培养质量,提升育人水平和办学水平。

一、我国工科高校国际化教育的基本现状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国际化建设方面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各个学校均开展了多项工作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生层面的国际化建设主要以尝试合作办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项目、推进双语教学几个方面。

通过对国内南方几所工科高校的具体调研,了解到这些学校都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例如,上海一所大学近年来就一直在致力开展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和双学位项目,至今已经累计有数百名学生参加,其中到世界前100名大学进行深造学习的研究生占项目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为鼓励博士生出国交流学习,一些学校对进行国外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博士生也会给予资助,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很多高校还在积极地组织研究生参与暑期学校、海外实习、交换生等国际交流短期项目。为发展留学生教育,某些学校还设立了留学生奖励基金,吸引更多海外学生来校学习。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全英文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在基础较好的学科体系中,对学科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再逐步按学科形成全英文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全英文授课。

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的工科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各个项目,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建设,但是还主要停留在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学生交换项目,短期交流、互访计划的层面,而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这些实质性的培养环节上鲜有真正国际化的举措。我国的工程教育想要跟得上世界的步伐,就必须着力打造新型的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尽快与国际接轨,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工程人才。

二、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起步较早,逐渐形成了有着各自鲜明特色的高级工程人才成熟的培养体系。通过分析与比较,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着一些共性:首先,他们都强调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性,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十分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课程设置的目的也十分明确,一是使学生们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同时也发展跨学科课程和人文类课程;二是关注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强调培养模式的创新。

1.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特点

(1)重视基础学科课程

对世界一流大学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后发现,国外的工科院校普遍非常重视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在工科研究生的课程中就开设了一系列数学、物理课程,如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场论、拓扑学、基本粒子理论、波动论、狭义相对论等。

反观我国高校的研究生课程,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数量、质量都与世界一流大学有着较大差距,却仍旧在不断追求加大专业类课程的比重。这种做法在短期内的效益是明显的,维持了高就业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较高质量的生源,但从长远来看,基础学科薄弱将会极大地限制学生在科研方面、创新发明和实践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美国的工科大学一直强调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认为大学教育并不专门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而应该为学生的一生和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美国一流大学的工学院普遍设置有大跨度课程,在理工科研究生的课程中设置了文科课程,如:哲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语言、心理学、高雅艺术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思考人生,通晓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些通识类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工科研究生的发展更加全面。同时,人文学科的发展,也使得理工学科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开设交叉学科课程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高度综合,许多工程问题都不再仅仅涉及单一学科,通常需要结合几个甚至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跨学科的交叉式、渗透式培养,才是符合当代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的。

国外许多大学为研究生设置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课程,例如,美国MIT就设有64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实验室,从事交叉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一方面使学生们具备了一些专业之外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提升工科学生实践能力

国外高校的工程教育十分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激发的发现、探究、进行实践解决问题的精神,从而提高工科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项目学习制

国外一些工科大学的工程类课程实行项目学习制,通过项目带动课程的整体学习,使学生融入真正的工程项目实施中来。例如,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实践类课程“软件项目设计”,就使学生们受到了真正的软件设计训练,在为期10周的课程中,学生们3至4人分为一组,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个有实用价值的软件项目,要求实现从设计立项、任务描述、编程直到测试软件开发全过程。通过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亲自解决,最终完成,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研讨式课程

国外比较常见的研讨式课程,就是围绕一些学术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有的是教师主讲,然后学生阅读文献、做实验,每周进行一次讨论交流;有的是直接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轮流做报告并讨论,教师只是加以引导性的发言和提问。学生们通过探索、讨论、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比读书得到的知识更细化,理解更深刻。这就是为什么一般说来,国外的研究生比较能独立思考,摸索前沿,具备实践精神,以及能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以需求为导向,与企业进行紧密联系

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注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既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重视学生到企业的实习,使其掌握专业技能。因此,国外工科大学的部分课程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论文指导教师,都有来自企业的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学生的研究课题也是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同时,国外工科学校也十分重视研究生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通过加强实验、实践环节,锻炼工科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的高级工程人才。

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要素

在与世界工程教育强国的比较之下,我国的工程教育还存在差距。课程体系设置上还是显得过于专业化、轻实践,工程实践类课程较少,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地利用企业资源等等。我国的工程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在加大力度引进国外优质工程教育资源的同时,还应该将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与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实质性的紧密联系。

1.加强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国际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价值的体现,是高水平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范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大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出既能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是势在必行的战略性选择。

2.创造国际化的教育环境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积极开拓各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一方面,大力推动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建立紧密联系。积极开展联合培养、海外实习、暑期学校、交换生等各类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同时,深入推进与国外知名工科大学的联合办学,成立联合学院,互聘教师,联合招生,共享工程教育资源,联合培养国际化标准的工程人才;积极开展国际认证,使我国工程教育上水平、符合国际标准,真正做到与国际水平接轨。另一方面,推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相关改革。例如,以学科为单位,逐步建立起研究生全英文课程体系;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海外留学生来我国攻读工科研究生,带动我国研究生工程教育逐步迈向真正的国际化。

3.建设工程教育国际化的教学体系

我国研究生工程教育要积极吸引和借鉴世界一流工科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等,建立起成熟、系统的工程教育教学体系。

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向国外工科大学学习,提高数学、物理等基础性课程的课程质量。同时,能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工程人才,一定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以及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的知识,因此要借鉴国外工程教育的做法,开设交叉类课程,实行跨学科式培养。我国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中,还应适当增设一些写作、人文类的课程,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多方面的素质和潜能,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在教学方法方面,积极采取能够培养工科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教学方式,借鉴国外研讨式、项目制学习的培养模式,通过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升工科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另外,工科高校应建立综合实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科研探索、实践创新的平台,鼓励研究生进行开放性、自主性实验,拓展科研空间,培养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要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索建设一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积极聘请海外教师来校参与教学、科研工作,从形式到内涵加大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力度。

四、结束语

面对当今世界开放、竞争的大环境,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培养质量的同时,已经进入到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全面接轨的阶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适应国际化建设的工作机制体制亟待完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亟待合理规划并完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学生的全球视野亟待拓展,教师国际交往能力亟待提升;多元文化交流的校园文化环境亟待丰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拥有着丰富的工程教育资源和良好的生源,继续深化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真正做到与国际工程教育体系接轨,必将迎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一次飞跃,为世界工程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翟亚军,王占军.理念与模式——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解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

[2]李秀民,刘立.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比较分析和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3]査建中.论工程教育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

[作者简介]

朱莎,天津大学研究生院科员,研究实习员,硕士,天津:300072

何振雄,天津大学研究生院科长,副研究员,天津:3000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