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分析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要解决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不能匹配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1]2.客体我们讲的客体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被主导地位的要素,具体来说也就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被教育手段干预的对象,他们是被教育的主体。整个教育的过程就是施教者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干预的过程。

上文中我们一直在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那么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他们是否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嬗变,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下面我们将来一一解答。

(一)传统思想教育过程要素分析

按照传统的研究观念,可以把思想教育过程要素分为四部分,即主体、客体、介体、环体。

1.主体

我们讲的主体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主动性的要素,具体来说也就是施教者。施教者根据所处社会的要求为标准,对受教育者开展具有针对性、计划性、目的性干预的个体或者群体。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施干预的主体,在整个过程开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计划者,又是整个过程的实践者和管控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表现为施教者主导整个过程,其他要素配合主体行动,进而实现协调统一的活动进程。施教者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1)主动性。施教者代表社会要求,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计划者,又是整个过程的实践者和管控者。他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教育的策略、计划、内容等方案的制定都具有决定权。(2)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项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工作。这种教育不是随心所欲的,教育内容必须与社会的要求高度一致,最终是要培育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施教者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教育策略和计划,还要把控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并主导整个教育过程。(3)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项漫长复杂的活动,必须要关注各要素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教育策略、教育计划、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发挥创新精神,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4)超越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要解决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不能匹配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施教者不仅要按照既有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干预活动,还要对社会要求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使得教育活动跟得上社会要求发展的形势。[1]

2.客体

我们讲的客体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被主导地位的要素,具体来说也就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被教育手段干预的对象,他们是被教育的主体。整个教育的过程就是施教者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干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客体主要体现以下几点特性:(1)被主导性。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接受对象,它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动地位。(2)可塑性。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施教者的干预,在思想上、行为上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影响,都会或多或少地形成了社会要求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3)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前面我们说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受教育主体,它也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施教者的干预活动进行判断和比较,做出接受和抗拒的行为回应。同时,受教育者还会对施教者产生反作用,使施教者在后续的干预中做出改变。

3.介体

这里所讲的介体就是施教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干预活动时所采取的教育内容、方法及载体等。(1)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区别于其他教育过程的本质因素。其主要包括施教者借助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干预的社会要求(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等)。如果教育失去内容,教育过程就没有实践依据,效果就无从谈起。(2)教育方法。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操作手段和运行模式等。通俗来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主体通过其对客体进行干预的行为模式。(3)教育载体。具体就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教育的主体即施教者所采用的用来承载和传播教育内容的活动或者介质。[2]

4.环体

我们讲的环体通俗来讲就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时所处的客观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很大程度来讲就是个体或者群体的社会政治化的过程。这就使得这一过程不能脱离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社会环境如何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展。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会在社会环境中受到影响,进而做出改变,而过程的介体则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日渐丰富。不可避免的是,现有的社会要求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做出改变。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项系统的活动,各种要素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它们在运行的过程中既是相对独立的要素存在,有着各自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同时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各自按照整个过程中既定的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独立又统一,共同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断发展。

(二)新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嬗变

客观条件不断的变化,原有的社会要求也随之改变。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也开始嬗变,逐渐呈现出与传统要素不同的特点。

1.单教育主体向多教育主体转变

传统的教育主体是单一的,也就是施教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掌控着整个教育过程的走向。其他要素无论是被教育者还是介体等,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被主导的从属地位。然而在近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单主体现象向多主体现象改变。不再是施教者这一单主体引导教育过程的发展,教育客体、介体和环体的主体性因素逐渐显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展步骤与走向不再是施教者一家独大,其他要素对其影响逐渐增大。施教者在制定教育策略和教育计划时必须高度重视其他客体的情况,制定符合各要素实际的教育实施方案。甚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非传统主体要素在一定的时间和背景下超越传统主体(即施教者)及其他要素主体性来主导教育过程的走向。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一现象可能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成为新常态。单教育主体向多教育主体的转变,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体系的成熟。它将结束传统的单主体一拖多的被动局面,形成多主体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力局面,对激发各要素的能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迈进了新阶段。

2.教育客体的主体性逐渐增大

在单教育主体向多教育主体转变的过程中,教育客体即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增大的情况最为明显。我们上文就已经讲到,教育客体具有主体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受教育者群体的个性变化,教育客体的主体性不断增大。目前的大学教育客体即大学生的群体思想和个性已经与以往的教育客体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他们更加注重个性的张扬,崇尚自由和自我。他们对施教者的干预不像以往的受教育者那样大部分都愿意或者能够接受,而他们对其所受到的思想上、行为上的干预做出的反应更加激烈。他们会对受到的干预运用自己的好恶进行判断和评价,对符合其观念的干预予以接受,对与自己思想观念不矛盾的会酌情考虑,对不符合自己观念或者与自己观念相冲突的干预会不予理睬甚至做出强烈的抗拒。所以在施教者进行教育计划的时候就必须要把受教育者的情况充分地考虑进去,这其实就是传统教育主体主导型减弱,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增强的表现。另外,在开展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施教者在与被教育者接触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被受教育者群体那种鲜明的个性所影响,改变比以往更加明显,被教育者也通过影响施教者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影响主导教育过程,体现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3.主体的介体新特征

在以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主体都是要依靠教育介体这一载体对教育客体进行干预。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客体、介体的特性明显,功能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合作。教育主体即施教者主要是开展教育的主导者和过程的把控者,教育介体主要是作为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方法承担着思想的承载和过渡的作用。但是新情况下,这样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教育主体的作用被其他教育过程要素所分担,教育主体的介体新特征却日益明显。综合一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主体的介体功能开始显现。在实践中,施教者针对大学生这一教育客体的特点,教育介体逐步调整。教育内容更接地气,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实际,教育载体更加考虑受众。在工作中教育者们采取了一系列被受教育者喜闻乐见、潜移默化的教育介体,那么施教者本身的思想言行的接受率是最高的。他们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行为举止率先垂范,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影响和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就这样施教者们在这一过程既及充当教育主体又是教育介体,他们把自己作为社会要求承载的媒介,传承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的载体,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对大学生们的思想、行为进行干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达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目的。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要素作用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要注重教育过程的要素作用,要注意激发每一个要素的个体能量,让它们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有好的体现,让它们在不同的时间段发挥他们的作用,做好各要素间的统筹协调,优化各要素的作用配置,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1.注重每一个要素在过程中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过程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个要素必须都要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才能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每一个要素都是这个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缺少哪个要素,整个过程就不能顺畅运行,只要缺少了其中一个要素,那么整个过程就不能称其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我们必须要注重每一个要素的作用的发挥,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不能因为它不是教育主体,不占主导地位就可以对其忽略,不重视其重要性,认为其可有可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这些要素组成,每一个要素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作用,都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每一个要素的能量,就是促进整个教育过程的能量。如果每一个要素都能够在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能量那么整个教育过程就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反之则不能。

2.在不同的过程阶段不同要素要各司其职

每一个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职责和功能。每一个要素也必须要在这一过程中恪守自己的职责和功能,如果他们能够恪守自己的职责和功能,整个教育过程就能够平稳有序地运行,反之则会陷入混乱,就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教育过程运行阶段,每一个要素的职责和功能也不尽相同,每一个时期各要素的地位不一样,作用自然不尽相同。如若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他们发挥的主体性自然就大一些;如果处于从属地位,他们的主体性就会小一些。无论出于什么位置,主体性发挥的大小与否,我们都必须要注重确保在不同的阶段,各个要素都工作在其应该发挥作用的位置上。我们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必须要注重区分。各要素的职责和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在前一个时期这个要素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在下一个时期就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时要有充分地预判,并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做出合理的解决预案,依据不同的情况,发挥不同要素的作用,决不能无原则地胡乱发挥各要素的功能,该发挥的时候发挥不出来,不该发挥的地方又偏偏强行激发其主体性作用,这样就会打乱原有的计划部署,阻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发展,给整个教育过程、各个要素带来不可收拾的影响。

3.各要素统一协调形成合力

我们说要激发每一个过程要素的能量,要每一个要素在不同的过程阶段都能够发挥他们自身的功能。就是要所有的过程要素都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的统一协调下,相互助力共同发展,形成合力,最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良性发展。相对于每一个过程要素个体而言,他们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谁隶属于谁的问题,但是从整个教育过程来看,所有的过程要素又高度统一于过程本身。要协调统一形成合力,就是要在激发每一个过程要素的基础上催化各过程要素间的作用,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调动施教者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接受和反馈作用,运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施教者善于驾驭的、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的内容、方法和载体,以及有利的社会环境,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会十分显著,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也会十分顺利。如果施教者怠于行动,受教育者过于抵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载体不适应发展需要,社会环境不利于过程的开展,整个教育过程就不可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如果只是出现其中一项或者几项,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会大大折扣。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的好坏,也关系到大学生社会政治化的顺利与否,因此必须要注重每一个过程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