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过程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过程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就是这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调控者。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主体常常是与存在受教育者矛盾关系对立的特定教育者,他们也是某些思想理论上具有权威作用的代言人,其个人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其他人员的政治思想理论灌输。网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与功能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有弱化效果,这完全来自于网络信息环境与网络化自体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的过程,都由很多的要素组成,有其内在特定的和规律的客观矛盾,并按其外在的规律辩证思维式的发展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教育者根据一定思想理论、政治水平、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等方面要求网络用户形成符合健康的思想品德规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此因深入地研究和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实施原则、指导思想、工作机制、实施途径、工作对策,对于当从事教育的人有利于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本质,避免给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带来一定的盲目性,为构建当代中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提供科学性、可靠性的理论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网络实践活动的道德规范。技术操作上利用了计算机构建的传播网络,系统地、有计划、有周期地组织学生网民开展思想教育组织的活动,形成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道德品德和良好心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内在本质就是把成形的正确思想观念、伦理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心理素质转化为本人特有思想品德和心理的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来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要素来组成的,又可以称为“三体一要素”,其“三体”指的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一要素”指的就是“媒介”这一介体,这些构成环节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复杂的运动过程。大体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形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各学校党委及行政部门的职责,由一个基本而稳定的队伍组建,针对思想教育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能够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人的选拔和使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制约着其环境的发展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就是这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调控者。思想教育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物质层面上的环境,另一种是精神层面的环境,作为思想教育环境优化的客体,直接反映出优化的效果和成绩作。为网络教育的主体,有时教育就没有特定的限制,甚至有时也常常不被称为“教育者”,具有非主体性特点,在不进行“说服、说教”的情况下,而对某些人或是某些事进行一种“选择”或“引导”。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主体常常是与存在受教育者矛盾关系对立的特定教育者,他们也是某些思想理论上具有权威作用的代言人,其个人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其他人员的政治思想理论灌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使用者和受用者都具有高新的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个人处事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时使用者或受用者不一定是某些思想权威在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物”,一方面兼具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另一方面通常有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的权力。这个环境中,相关人物之间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关系,因此,他们相互之间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也更有凝聚力,这也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自身的魅力。这样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工作环境的真实性与虚拟性相统一;教育目标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共存;参与者的稳定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信息交流的单向性与双向性相统一;工作技能的教育性与技术性相统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当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也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网络中具体表现出创造交流空间、传播文化信息、监控网络交流、引导教育内容的正当传输、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变化的开化、获取相关结果出现后所产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以实时地调控更多的组织、教育行为等。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和科技学术水平,具有广阔的知识研究面、有良好的政治风尚、具有熟练的网络操控的技能、要有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一定的说理艺术水平、体查社会环境和风土民情、深入人心的处事哲学,并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

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是在学校教育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所期望的教育结果,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开设多种活动,使学生增强网络道德认识,教育内容就是教育者为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培养网络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网络文明行为规范,形成健康人格的教育活动。也是教育者制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总和。教育内容具有这样一些的特点: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平面走向空间,状态从“静”变为“动”,从现实趋向过时空;在多媒体环境下,能供给的教育内容更加的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和选择性;多媒体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用于交流的教育内容的思想政治隐含在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信息融会之间,网络也具有超信息量和信息的固有本质。因而,也常常包括了社会主义主旋律、爱国主义的主题、集体主义思想等等的这些政治性内容,这样也抽象的事物为具体事物,枯燥交流为有情趣交流,化不解的信息变为理解信息;计算机对网络的控制的同进,有时不可避免会有过滤不了的这样或那样的教育的负面效应。

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就是互联网环境下,合理的选择和利用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优势环境,通过整合创新,去除不适合思政教育的不良因素,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统称,形为主体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的而采用的有一定特色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的总和。这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用来影响受教者的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规范等以及把这些思想品德规范等传授给教育客体的各种方式、手段及其活动等,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手段等活动。网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与功能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有弱化效果,这完全来自于网络信息环境与网络化自体的基本特征。网络使用资源的“交流空间性”、“对外开放性”与“信息共享性”,对教育的“主体性权威”的产生了很强冲击。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获取机会是相当平等性,从而也导致授教者失去了对原始信息控制的“先导权”和“支配权”,接受新鲜事物的时机也可能是落后于受教育者。教育者的主体权威受到相当大挑战,使得得有些信息输出过程变得很特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很难对教育对象施加“单一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有些的教育者也受年龄、精力与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对网络的认识也有不足的地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完全不确定化和虚拟化。网络信息的交互,带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的交互性,是教育主体与外部设置存在了多维度、多层次的“超文本式”信息互动,主控者与受控客体的网络地位随之也发生了快速的转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输出过程中的主体未必始终处于信息提供者的主导地位上,其主导性地位有着大大淡化趋势。网络环境也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创新知识,集聚知识的重要来源和渠道,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获取、行为选择的方便性,也将大大冲击授教者的主体地位,但另一方面来讲,假如教育者的教育信息如果无法被网络人所使用或吸纳,即便这种传播形式行为设计多么精巧、信息多么充实完善、形式多么丰富多彩,也将失去原来固有的教育意义,其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也将变成无法实现。网络这种生存方式现在也在成为个人的一种主体性的扩展,给予了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一定的自主权与主导权,表现为教育参与和不参与的自由权、信息使用选择和不选择的自决权、应用价值认同或是不认同的自主权、回复相关信息反馈与不反馈的主动权等。避免受教育者被虚假、错误甚至反动的信息所干扰。网络使用者可以接受一种教育信息,也可以接受其他不同的教育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用者对教育活动本身具有自导性,在多彩丰富、开放无限的网络信息中,甚至可以选择其他的不同思想内涵的信息。只有得到网络使用者的选择并认同和接受了这些教育者所提供的信息,才可以对所拥有根据自己的评价结果加以判断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和应用的最终定夺,这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原有目的才能真正达到,受教人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使用人才能得到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