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是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即教育者所掌握的社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现状的矛盾所导致的。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但毕竟是教育的接受者。

心理矛盾,顾名思义是指人在与自然、社会、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心冲突与矛盾。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和重新教育阶段的整个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个要素之间,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身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和教育环境之间,都存在一系列的矛盾。这些矛盾中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具有心理活动的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大方面。

1.教育者方面的心理矛盾

教育者方面的心理矛盾又包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自身内部的心理矛盾和教育者与该过程中除自身以外的其他要素之间的心理矛盾。

(1)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矛盾

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要求与自身主体性之间的心理矛盾。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受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受教育者的。这就意味着,教育者与社会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关系中,教育者应当是社会的代表者,应当作为社会的化身、国家意志的代言人出现在受教育者面前,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所言所行必须同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相吻合,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服务。而教育者自身则是与社会相对的个体,个体虽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却时时表现出自己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自然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个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要求之间的心理矛盾,其表现为:自身认知与认知的矛盾,如认知上是否完全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意向与意向的矛盾,如情感上是否对促使教育对象转化充满热情;认知与意向的矛盾,如能否完全从心理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社会角色;认知与行为的矛盾,如能否将认知自觉地外化为自己的教育言行等。

(2)教育者与教育过程中其他要素的心理矛盾

教育者与教育过程中其他要素的心理矛盾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者与教育环境的心理矛盾。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是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即教育者所掌握的社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现状的矛盾所导致的。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但毕竟是教育的接受者。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心理素质水平千差万别,自然会与教育者发生认知冲突、情感冲突、意志冲突、行为冲突等心理矛盾。教育者正是在不断面对这些矛盾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推动着教育的进行。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教育者是否认同教育内容并如何选择教育方法等。

教育者与教育环境的心理矛盾则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中的积极影响会促进教育者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更接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社会角色,而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则会加剧教育者主体性与社会角色定位的心理冲突,或加重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心理压力等。

2.受教育者方面的心理矛盾

受教育者方面的心理矛盾也包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自身内部的心理矛盾和受教育者与该过程中除自身以外的其他要素之间的心理矛盾。

(1)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矛盾

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实施的社会对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主体性之间的心理矛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受教育者生活在千差万别的社会存在中,其思想品德状况也会与社会要求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而每个个体都会有其主体性的自我意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实施的社会要求教育必然会引起受教育者内心的矛盾,它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自身认知与认知的矛盾,如受教育者是否在心理上接受教育者所实施的社会对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要求;认知与意向的矛盾,如对这种社会要求受教育者是否有心理需要;意向与意向的矛盾,如对这种要求受教育者将在价值判断和情感上作怎样的心理选择;认知与行为的矛盾,如受教育者是否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价值判断并外化为行为等。

(2)受教育者与教育过程中其他要素的心理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过程中其他要素的心理矛盾包括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和方法、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的心理矛盾。

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道德状况并具备了自己的心理水平,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然对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及教育环境产生心理矛盾,即产生接受与不接受的心理。心理矛盾协调发展时产生接受心理,反之产生不接受心理。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心理矛盾表现为受教育者在认知和情感上是否认同和喜欢教育者的形象、知识结构、经验水平、素质和人格,是否接受教育者施教的内容、方法和创设的环境等。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心理矛盾表现在受教育者是否在心理上认同并选择这些教育内容,并在情感和意志的协同努力下,自觉地完成教育内容的内化过程,再外化为自己的行为等。

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的心理矛盾则表现为与教育内容和方法相符合的社会环境和网络教育环境有助于受教育者产生接受心理,而与教育内容和方法不相符合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则使受教育者产生困惑、怀疑甚至抵制、逆反等不接受心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