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素的分析,传播理论可以给予一些启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地位相当于“把关人”。在搜集、整理、选择、处理与传播思想政治信息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把关”质量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质量。他们的把关行为,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组织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和经济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重大。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多说”方法,但要讲究策略。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分析

关注教育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落脚点。而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传播效果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素的分析,传播理论可以给予一些启示。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教育效果。传播主体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一是主体作为“把关人”对效果的影响;二是传播主体自身因素对效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地位相当于“把关人”。在搜集、整理、选择、处理与传播思想政治信息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把关”质量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质量。他们的把关行为,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组织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和经济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重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思想政治教育要首先符合现行的政治要求、法律规范以及党和国家的政策,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教育者的把关行为必然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和经济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社会地位、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因素也会对教育效果产生影响。传播学者霍夫兰曾对传播者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过实证考察。结果证实,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这说明,传播者树立良好的形象取得受众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传播者的可信性至少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传播者的信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二是权威性,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真心诚意,信而有征,千万不可欺骗撒谎、捏造事实、传播虚假信息;同时还要具备刚强不屈、激浊扬清、不回避矛盾等品格。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不符合条件甚至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教育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即便是同一个传播者,运用同一种方法传达同一内容,在不同的对象那里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传播对象自身的属性对传播效果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存在于受教育者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对教育效果有一定影响。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被称为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未必是大人物,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很有说服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受教育者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的作用影响教育效果。此外,受教育者的个性与教育效果有关。受教育者的个体千差万别,这会对信息内容的选择认知产生影响。在传播效果研究中,这种“容易”或“难以”接受他人劝说的个性倾向,称为个人的“可说服性”。日本传播学者饱户弘提出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说服性。那些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处境抱有较强不安感情的人,做事委曲求全、尽可能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的人,以及情绪基调以忧伤、压抑为主的人,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可说服性。相反,那些社会不安感、委曲求全性以及感情抑郁程度较低的人,其可说服性普遍较低。在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即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了解和利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并从尊重受教育者的角度进行教育活动。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育效果。通过对信源可信性效果研究可以发现,由传播主体的可信性带来的说服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传播实验中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信源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起作用,从长期效果来说,对传播效果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传播内容本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起作用的关键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的正确性和科学价值,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既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为客观依据,又要以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实际需要为现实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丰富多样的系统,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现实国情、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讲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循序渐进性,使教育内容真正符合“四有”新人的培养标准,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技巧与教育效果。为了有效地达到传播目的,传播者往往会采用一定的传播策略和方法。在信息传递方面,坚持“多说法”可以增强教育效果。如果教育者反复多次、不厌其烦地向接受者传播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使其没有机会和时间来选择其他信息作为参考,接受者有可能改变态度,采取教育者所期望的那种行动。传播学者赛弗林和坦卡德认为,“只要大众传播媒介能根据传播理论的原则审慎而巧妙地编排节目或筹划宣传,就可能使传播发挥强大影响。”[34]在大众传播中,累积性、普遍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结合比各自为政的传播效果要强有力得多。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多说”方法,但要讲究策略。一般来说,在说服过程中,明示结论可使观点鲜明,读者易于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但同时也容易使说教显得比较生硬而引起接受者的反感。如果文中不作明确结论,仅仅提供引导性的判断材料、将观点寓于材料之中的做法,给读者一种“结论得之于自己”的感觉,可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据内容、场合、对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说服方式。在说理过程中,通常还有另外两种做法:一是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另一种是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有些问题要靠“诉诸理性”来解决,有些问题采取“诉诸感情”的方法可能更有效。总之,要讲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