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耿珣 王鸣摘要:开放性和国际性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根据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我们主要从国际学生、外语学习、出国学习、国际课程等方面展开分析。最近几年美国国际学生的入学率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耿珣 王鸣

(天津商业大学 300134)

摘要:开放性和国际性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本文从国际学生、外语学习、出国学习、国际课程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美国现状,以便了解美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状况和变化。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竞争力,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积极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努力。当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领导地位尽管受到来自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挑战,但美国以其完善的政策支持、丰富的资源配置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保持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领先优势。根据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我们主要从国际学生、外语学习、出国学习、国际课程等方面展开分析。

1 国际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对国际学生做出了正式认定,国际学生是指非所在国公民,也没有获得所在国永久居留权,并且还没有完成所在国学习的学生。美国是国际学生的首选目的地,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美国国际学生的入学率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1999年以后国际学生的入学率开始趋向平稳,但总体上还有一些增加。2002年,美国的国际学生本科入学率在经过了连续30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了下降。造成这次下降的因素很多,包括较低的签证申请通过率、高昂的高等教育学费、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的反美情绪、其他国家教育机构的竞争,以及传统国际化生源输出国高等教育实力的不断增强(如中国和印度)。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学生市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过去选择前往美国学习的国际学生部分开始选择走向其他国家。这期间从其他国家国际学生入学率的变化也能看出所发生的此消彼长。1999年到2005年美国的国际学生入学率增长了17%,而同期英国是29%,德国是46%,法国是81%,澳大利亚是42%,日本更是达到108%。不过,随着签证申请的处理时间缩短和通过率的提高,2006年美国的国际学生入学率出现了一轮小的反弹。美洲国际教育者年会和其他一些机构都对美国不断下降的高等教育地位倍感关注,认为需要进行国家政策和战略的挑战以应对目前这种情势。最近几年美国国际学生的入学率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据国际教育学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9年发布的有关国际教育交流事务的报告,美国新入学国际学生的人数从2004年至2009年增长了51.9%,2008至2009学年在美国高等院校就读的外国学生人数增加了8%,达到671 616人,创历史最高水平,充分说明美国高等教育对于外国学生的吸引力又有所提高。

2 外语学习

外语学习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指出,学习外语将“扩大年轻人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体现我们对其他文化的尊重”。然而,调查表明,实际上有近40%的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外语学习的价值,他们并没有把外语学习作为获得国际经验的途径之一。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的调查结果反映了类似的情况[1,数据显示尽管参加外语学习人数的绝对值基本保持缓慢增长,但学习比例自从20世纪60年代达到16%左右的最高值以后,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至20世纪末基本维持在7%~8%之间。调查还显示,参加外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专业,且只有少数学生达到本科生基本能力水平。同时,外语学习的种类也是高度集中,其中西班牙语占55%,法语占17%,德语占8%,而亚洲语系只占6%,中东语系低于2%,非洲语系更是少于0.15%。美国持续下降的高等教育外语学习比例与其他发达国家不断增长的外语学习比例和种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原因是多方面,但其中肯定与英语语系的国际地位和美国公民的大国意识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美国开始制定强化青年学生学习外语的计划和措施。前布什总统于2005年1月宣布国家安全语言计划,要求联邦政府有关机构鼓励更多的美国人学习俄语、双语、日语、朝鲜语和阿拉伯语等语种,并要求2007财政年度为这项工作拨款1.14亿美元。2007年美国国务院把富布赖特(Fulbright)新的语言项目的学生人数扩大三倍以上,使学生在参加事先确定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之前先在国外进行6个月的语言学习。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于2007年在5个州为400名学生和400名教师建立语言“夏令营”。外语学习方面,值得关注的一个变化是,9·11之后美国非常重视外语语言教育的立法,通过立法的形式真正提高外语学习的地位,保障和促进外语教育的实施和发展。2007年7月底,美国国会通过了2007年大学机会法%,在加强国际教育方面规定:扩大联邦学术竞争补助款计划之补助对象,包括学习关键外语第三、四、五年者;加强外语与区域研究奖助计划,经费须用于赴海外研修外国语言及文化课程。外语教育的立法彰显了美国利用“语言战略”传播美国的意识形态、渗透美国文化的全球化目的。

3 出国学习

国际教育协会会长兼执行长艾伦·古德曼认为,到国外受教育可以有助于年轻人培养做世界公民所必需的素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更是敦促2009年的毕业生成为“通过自身的生活和事业缔造全球伙伴关系的公民使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6月开罗的演说中指出,必须扩大交流项目,增加奖学金,教育交流对将世界人民团聚到一起具有关键作用。[2尽管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不断增长,但是美国高校出国留学的人数比例在20世纪末还是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本科生的出国学习比例为3%,而总出国学习比例还没有超过1%,留学国家也基本上限制在几个传统国家内,留学专业则压倒性地限制在人文和社会学科专业,只有少量学生开始选择种族研究和经济类专业。不过到了21世纪初,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美国高校出国留学的人数发生了爆炸性的增长,据2009年门户开放报告的调查统计,到国外学习的美国学生人数在2007至2008学年增长了8. 5%,在2009年过去的10年间增长了150%,达到了创纪录的262 416人。留学目的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由25个传统目的地(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等)向一些新兴国家转移,在2007至2008学年,印度以103 260人高居榜首(增加了9%),中国以98 235人名列第二(增加了21%),韩国以75 065人列第三(增加了8.6%)。就出国学习的类型来看,大约40%的学生选择中等长度的出国学习项目,而56%的学生选择短期的出国学习项目(包括暑期、一学期以及正常学年中的2~8周等),只有略高于4%的学生在国外完成整个学年的学术学习。正如美国国家公共外交与事务部副部长朱迪思·麦克黑尔所说,与以前相比,出国学习更加能够帮助美国的学生了解这个相互联系的世界,有效地参与到全球经济的浪潮中去,国务院大力支持通过各种政府资助项目鼓励学生赴国外留学,力争在两年内使靠资助赴国外留学的美国本科生的人数翻一番。

4 国际课程

国际课程是指融合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念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构建有效的学术环境来为满足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的学习需要提供支持。奈特(Jane Knight)把国际课程描述为“国际化进程的中枢”,并认为国际化课程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经验,为他们融入日益全球化的社会做好准备。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仅体现在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美就读或鼓励美国学生去海外留学,设置联合学位课程和开放课程资源也成为国际化的热门领域。对于美国许多高等院校,开设双学位或联合学位课程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根据双学位课程的安排,学生可在合作的高校上课,获得学位、文凭或证书。例如,通过纽约州立大学和土耳其高等教育理事会共同设立的一项计划,土耳其学生能获得两个本科文凭,即一个土耳其文凭和一个纽约州立大学文凭,在四年学习时间内,可分别在一所土耳其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的合作校区就读。研究生院委员会最近进行的调查表明,29%接受调查的美国研究生院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设立了联合学位课程、双学位课程等合作课程。研究生理事会的调查报告还发现,24%的美国研究生院计划在今后两年时间内设立新的联合学位课程。麻省理工学院(MIT)一直是美国开放课程领域的先锋,截止到2008年已向全世界所有人公开免费提供1 800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料,他们希望开放课程网站能够带动其他教育机构共同构成一个“造福于全人类的世界知识网”。美国其他一些大学也加入了开放课程潮流,耶鲁大学宣布将在互联网上提供7门本科人文课程的授课录像以及翻译成几种语言的文字记录;塔夫茨大学已经公开了一系列课程,包括医学、牙科学、兽医学、营养学和人文课程。近几年以来,从全世界的热烈反响来看,由麻省理工学院倡议的开放课程领域引领了一场影响全球教育的潮流,目前已发展成一个国际联合项目,有12所美国教育机构以及非洲、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的50多所机构参与。美国教育委员会负责国际事务的副会长马德琳·格林表示,她希望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会有更多的美国学生去海外留学,同时希望更多的外国学生来美就读,获得宾至如归的感受。

5 结语

除此以外,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青年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跨国合作学习研究活动的定期开展、青年学生短期旅行文化交流活动的资助,高校师资国际化培养计划的实施以及院校之间文化与学术交流项目的常态化运作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尽管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时常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相关事件的干扰,出现过短暂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