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顺应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趋势推进国际合作办学

顺应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趋势推进国际合作办学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顺应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趋势推进国际合作办学 ——上海交大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办学的体会叶取源[1]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迎来了入世的今天,中国市场将前所未有地向全球开放,同时也将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密歇根大学合作办学无疑有助于立足国内培养适合跨国企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顺应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趋势推进国际合作办学
——上海交大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办学的体会

叶取源[1]

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迎来了入世的今天,中国市场将前所未有地向全球开放,同时也将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然而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是高层次人才素质的竞争。入世后,一方面要考虑国内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要估计到在一段时间内人才外流的趋势将有所增加。人才本土化的战略,将会使我国面临更加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这对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世界贸易组织的经济运作形式对我国教育将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的教育必须面向世界参与国际化办学的竞争,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传统的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必须吸收国际上最新的内容,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将不再局限于国内范围,国际通行的一些先进教学模式和教材将会进入国内高校,中外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将更为频繁和密切,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将难以自成独立的体系,它一定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高等教育发展和管理的规律进行改革,将被融入国际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之中。

一、在海外办学的成功经验为国际合作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具有104年历史的上海交通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若干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最早走出国门办学的国内高校之一。从1992年起,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我校开始在新加坡招收华语教学的MBA研究生,目前已招收了220名海外MBA研究生,其中已有124名学生获得中国的MBA学位。通过近10年的海外办学,不仅扩大了国内高校在海外的影响,提高了国内高校的知名度,树立了国内高校办学的良好形象,为中国与新加坡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也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合作办学的经验。

以往在国内进行的合作办学,大多以提高现有学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如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内众多高校与国外大学开展的工商管理硕士的联合培养项目等。国内现有大多数的合作办学也多集中于经济、管理方面,在国内培养研究生历史最长、培养力量相对较强、培养规模最大的理工科高层次人才方面,实质性的合作办学数量很少,尤其是与高水平的国外大学全面合作几乎为空白。

上海交通大学从2000年起,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工学院开始全面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在中外合作培养理工科高层次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一种国际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二、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办学有助于加快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密歇根大学是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已有180多年的历史,该校属于综合性大学,设有理学、工学、医学、法学、管理、人文等诸多学科。其中密歇根大学工学院目前在全美排名第三,具有很强的实力。工学院每年约有900名学士和700名硕士、博士毕业,现有在读本科生4 000多名、研究生2 000多名,教师和研究人员约400名。20世纪70年代,密歇根大学工学院吴贤明教授开创了数理统计学在汽车制造质量控制领域的大规模工业应用,建立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他所指导的博士生、现任中心主任倪军教授曾获美国总统奖。工程研究中心及工学院在全球的汽车制造业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每年工学院的学生都要到福特通用(包括上海通用)等跨国企业实习,毕业生受到企业的好评和欢迎。

选择密歇根大学作为合作办学的伙伴,开展与国际一流大学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交流和合作,不仅从一个较高的起点推动了我校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深入开展,更主要的是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走向国际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的入世,来华发展的国外企业及其投资将进一步增多,因此适应国外企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人才的属地化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国外企业来华投资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密歇根大学合作办学无疑有助于立足国内培养适合跨国企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与密歇根大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全面合作,同时也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国内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科上水平,通过引进国外著名大学的最新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先进经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与国际著名大学相似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国内机械工程领域形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若干研究方向和学术带头人。

三、国际合作办学的主要内容

我校与密歇根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4+2+3”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参照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建立我校机械工程学科新的教学和课程体系,同时引进相应的原版教材,开设相应的教学实验。实施合作办学过程中,我校每年派出8~10名青年骨干教师去密歇根大学进修半年,并派出教授代表团去密歇根大学进修半年,并详细了解其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方面的经验,最终建立起一个更完整、更有指导意义的课程体系。

1.本科生教育

在本科生教育中,合作办学把我校长期以来在教育中的优良传统,尤其是经实践证明是很好的教育经验与密歇根大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以及优秀的课程组合有机地结合起来,合作办学不仅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师交流等方面,而且是从创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以及教材等全方位的合作。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我校机械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与培养目标相匹配,与中国国情相匹配,与进校学生基础相匹配,与社会科技的发展相匹配,并使之具有一定导向性”的办学原则。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选取了15门课程由密歇根大学教授直接到我校担任教学,并全部采用原版教材,选取10门课程由我校教师用英语授课,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教材。

2.研究生教育

从2001年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每年招收100名左右的硕士生,其中30名为本科生的推荐免试生,其余为统考生。按照新的教学计划进行培养,硕士生课程中,有10门课程采用密歇根大学的教学大纲,其中5门课程由密歇根大学教授授课,研究生可获得密歇根大学认可的15学分。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学习结束后,选拔20人赴密歇根大学学习9个月,并开展部分论文研究工作。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可在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的同时,也将被授予密歇根大学的硕士学位。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每年招收75名博士生,其中20~30名为硕博连读生。博士生课程中的5门课程采用密歇根大学的教学大纲,并由密歇根大学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采用英文进行授课。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每年选拔15名至20名博士生进行联合培养,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教授联合指导,赴密歇根大学进行学习和课题研究。如果联合培养的博士生通过密歇根大学的博士资格考试,且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同时满足上海交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博士资格考试,且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同时满足上海交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即可获得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

3.探索以学院为办学实体的新型组织管理形式

成立两校高层领导组成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批准新的办学计划和年度财务预算,评估年度工作,检查执行情况。院务委员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教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机械工程学院正副院长及密歇根大学工学院正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等10人组成,其中上海交通大学7人,密歇根大学3人。

成立院务执行委员会,负责进行教授评估和考核,帮助进行重大决策。委员会由14人组成,其中上海交通大学8人,密歇根大学6人。

密歇根大学选派1~2名教授到上海交通大学任高级顾问,帮助学院制订和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创造密歇根大学式的教学环境及氛围,建立教授评估和考核机制,并参与教师职称评审、科研管理、重大预算和财务管理。

四、国际合作办学已初见成效

1.进一步提高了对国际合作办学的认识

上海交通大学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具有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为人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其中众多的杰出校友为全球所熟知,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教师出国进修或在国外获得学位后归国任教,在个别课程上也引进了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学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但仍无法系统地对整个学科,尤其是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产生重大影响,仍难以按照国际上的通用模式培养满足跨国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使教师和管理人员认识到传统办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局限,使国际合作办学得到各方面全面支持。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按照合作办学内容,上海交通大学除引进密歇根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外,每年还派部分优秀的研究生赴密歇根大学学习,这些研究生将同时获得两校的硕士学位。在学习期间能到国际一流大学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并获得其学位,对许多研究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研究生相互之间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竞争,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高涨,全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外籍教授的授课是一种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过程,课堂上引导学生的参与和讨论,课后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些课程的考试形式除了笔试外,还要求学生实际制作样品,并提交相关的设计报告。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所学知识产生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授课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学习、训练的场所和机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迅速得到提高,外籍教授的授课同时也为国内教师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教学示范过程。

3.建立现代研究生培养体系

国内现有研究生的培养基于二级学科范围进行,在推行按照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抱有一些怀疑的态度。我国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专业针对性非常强,课程往往从导师科研需求的角度进行设置,课程内容比较专深,但知识面却不够宽广,课程教学中知识灌输的现象较多。国外有些课程,如果只从课程简介和教材上分析,往往会产生专业不专、从事专业研究能力不强等现象。然而正是一些我们认为非常传统、并且不愿放弃的做法,实际上却阻碍了我们在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前进步伐。

通过合作办学,系统引进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对我校原先的机械工程下属四个二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了修订,提出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宽口径培养硕士生,以力学、控制、先进制造、计算机应用等作为学科的基础平台,使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的所有学位课和大部分非学位课都基本一致,课程体系中还对原有的数学基础课进行了改革,加强其工程应用性和先进性,新的课程体系同时也增加工业工程方面的知识,使研究生毕业后具有从事工程管理方面的能力和一定的工程经济知识。

按照新的培养方案,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两年半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年半的时间主要为课程学习阶段,所有研究生均不设个人指导教师,而是由学院面向所有研究生设课程咨询教授,负责学生提出的有关课程方面的问题,指导研究生进行选课;后一年为学位论文研究阶段,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后再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国际上较为通行,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独立于导师的科研方向,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研究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强调发挥研究生的个人专长,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培养模式的推出也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改革,让教授从更高的角度考虑研究生所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我校从2001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中,根据个人报名、学院考核的情况,组织了一个试点班,按照新的一级学科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合作办学的过程,我校除引进密歇根大学的课程、教材外,密歇根大学的一些骨干教授同时也到学校进行授课,外籍教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使本校教师亲自体会到国外启发式、研讨型的教学过程,并且从中吸取很多好的做法和形式,许多教师都将外籍教授的授课看成是一次不出国的进修学习机会。合作办学过程中,我校每年都派出8~10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密歇根大学进修,其目的一是通过听课学习以及与密歇根大学教授的长期交流将其课程带回国内讲授;二是在密歇根大学从事相关的合作研究,利用其先进的设备仪器和完备的文献资料条件,进行学科前沿性课题研究,使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5.促进学科建设

伴随着合作办学过程的进行,两校之间的合作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推动和促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上水平,特别是在倪军教授的帮助下,国内外十几家著名跨国公司在我校机械工程学院设立工业创新中心(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其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还在我校建立了车身制造卫星实验室,通过PACE项目为我校提供了60台计算机工作站和600套大型计算机造型分析软件、总价值达人民币1400万元的资助,使我校车身制造质量控制研究能力和手段迅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密歇根大学的帮助下,我校车身制造的科研水平迅速步入国内领先行列,大大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科研服务范围也从上海辐射至全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

与密歇根大学合作办学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吸收国外一流大学成功的办学经验。目前我校将进一步提高合作办学水平,并将合作办学领域拓展至其他学院和学科,如在MBA人才培养方面,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国内招生,UBC教授授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海外办学)和香港城市大学(9门课程由上海交大教授授课,10门课程由城大教授授课)进行合作办学;在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授课)合作;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方面,以“3+1+2”模式与英国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QM)进行人才培养和科研上的合作;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与纽约理工大学进行合作。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合作办学,我们进一步体会到:高层次人才的合作培养是中外高校进行实质性合作的基础,也是最好的切入点;在合作办学过程中,要树立重质量、重信誉的思想,充分利用对等原则,提高办学合作者的档次,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创立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品牌。同时,还需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总之,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办学,将是国内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刊于2001年第3期)

【注释】

[1]叶取源,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