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语译名的现状

华语译名的现状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华语译名的现状华语译名是指将外语的人名、地名及各种专有名词转换成汉语,包括汉字和规范的普通话发音。华语广播的外国人名、地名的译名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国华语广播。华语的译名分歧,体现在两个方面。当存在译名分歧时,其他地区的华语媒体多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取一种译法。尽管各个传媒机构本身会保持译名的统一,但对于接受不同华语媒体的受众,译名是不统一和混乱的。

一、华语译名的现状

华语译名是指将外语的人名、地名及各种专有名词转换成汉语,包括汉字和规范的普通话发音。对于不使用语音的平面媒体,主要是文字译名,对于使用声音的广播电视,主要是声音译名。由于电视使用字幕,也同时涉及文字译名。由于文字译名与发音直接相关,因此,文字译名与语音有着密切关系。在各种译名中,人名和地名的译名使用最多,对人们的影响最大。

华语译名的现状是混乱的。且不说在世界范围的华语圈子,译名不统一。在包括港澳台的大华语圈子内,译名也不统一。甚至在内地各种媒体间,译名有时也不统一。一人多名,一地多名的现象比比皆是。

译名混乱在以声音为主的广播电视中产生的问题比使用文字的平面媒体更为严重。文字出版可以有斟酌确定的时间,而广播电视中越来越多的现场实况,要求播音员或主持人随时使用译名,在没有规则可循的情况下,译名随意、一名多译的情况更常见。这种情况在新闻事件转播和体育节目转播中出现的频率已经越来越多。

华语广播的外国人名、地名的译名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国华语广播。同一个人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译法,形成一人多名。一些常见的旧有人名和地名,人们了解各地译法的不同,知道两个名字是指同一人或同一地,还不至于造成误解。但一些在媒体节目中刚刚出现的新人名和地名,译法不同,造成一名多译,严重时会使人产生误解,影响传播的效果。

华语的译名分歧,体现在两个方面。从世界范围,使用华语的各地区传媒机构,对译名没有统一原则,基本上是各行其是。其中大陆、台湾和香港是3个具有示范作用的地区,其他地区的华语媒体,多是参考三地的译法。当存在译名分歧时,其他地区的华语媒体多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取一种译法。尽管各个传媒机构本身会保持译名的统一,但对于接受不同华语媒体的受众,译名是不统一和混乱的。

另一方面,在国内大陆地区,对译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译法。在信息快速传递的今天,过去的一些习惯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因此也出现了译名混乱。

译名混乱对使用文字媒介的报纸、杂志有影响,对日益发展的广播电视影响更大。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快速的特点,使得各种现场直播的数量大大增加,我国改革开放的局面使得国内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广播电视所涉及的国外地名和人名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记者和节目主持人都要在看到和听到对方的名字后,立刻翻译成中文,如何准确地翻译,应当遵循什么原则,使用什么方法,目前都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译名混乱对于华语广播电视的交流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两地广播同步联播或对话交流时,涉及外国地名人名时,使用哪种译法,不仅涉及能否听懂,而且关乎是否尊重对方的习惯。

对于混乱的译名问题,很多学者和广播从业人员都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在2004年初举办的“世界华语播音学术研讨会”上,香港电台普通话台总监杨吉玺先生和日本NHK国际放送局华语组主任中村治先生都对统一译名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得到解决。杨吉玺先生说:“假如有一天香港普通话台跟内地同业转播皇家马德里和中国足球赛事,请问这位人物怎么称呼他?内地叫贝克汉姆,香港叫碧咸,我们主持人到底喊碧咸还是贝克汉姆?要不要统一,用什么标准统一”(杨吉玺,2004,p.89)。中村治先生对日语名字中的平假名如何翻译感到困惑,他们在广播中对日语姓名中的汉字按汉字发音,但名字中的平假名部分没有汉字对应,只好采用日语发音。造成一个名字,混合了两种译法(中村治,2004,p.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