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全过程,牢牢把握其发展导向,深入开展优良校风学风

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杨泽军 李健怡

摘 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首先要提高认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是指导与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其次要从制度和环境着手来构建和谐校园,充分发挥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统领 高校 和谐校园 建设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当前,高校正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构建和谐校园。因此科学发展观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指导方针。

一、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学发展与和谐校园同样是内在统一的,没有高校的科学发展就没有高校的和谐校园,而没有高校的和谐校园也就难以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高校和谐校园是在高校科学发展基础之上正确处理各种内部矛盾的过程与结果。因此要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之下,通过高校发展来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校园建设是一种指导与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坚持以人为本,抓住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

首先,学校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依靠力量,是高校办学的根本。要把教职工利益放在首位,尊重教师的劳动与价值,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才能,尊重教师的学术自由。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建立重点人才的领导联系制度和为高层次人才服务的快速反应制度,通过政策引人、事业成人、感情留人,稳定教师队伍,凝聚发展力量;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妥善协调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理顺教职员工的思想情绪,及时解决教职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其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发展环境。努力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专心工作并和谐相处的局面。

其次,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办学的根本目的,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新体系;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培育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要树立“学生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建立与学生沟通的长效机制,完善助学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成长情况,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再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校园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基础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师生员工可承受的程度很好的结合起来。公平化解各种矛盾,平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让师生员工真正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得到利益、得到实惠。高校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质量作为生命线,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相互协调,在把握规模发展适度的基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人才的需求,保证毕业生“出口”顺畅。通过精品课建设,强化实践环节,狠抓质量评估,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确保学校事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校园规章制度

实行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校园制度,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氛围,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认真实行依法治校。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依法治校已成为高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的管理者要树立法制观念,弘扬法制精神,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在法制轨道上开展学校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采取与当地人民法院联合共建德育基地,“请进来”到学校开庭审案、作法制报告和“走出去”到法院旁听审案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师生员工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夯实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依法治校的力度。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创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妥善协调好学校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保障广大师生的权益,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疏通社情民意、充分表达和民主诉求的渠道,促进校务公开,加强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学术委员会等制度建设,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搞好校领导接待日制度的建立,畅通民意渠道,依法处理信访问题。要坚持和完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人事制度和教学科研奖励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导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与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结合,鼓励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长效机制,为和谐校园建设创造条件。

四、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对于和谐校园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优美的学校环境,对师生员工具有重要的陶冶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全过程,牢牢把握其发展导向,深入开展优良校风学风建设活动。

其次,要发展文明高雅的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独特的风格、风气、风范的标志性符号。高校要以生动活泼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为形式,以校园网络等为载体,丰富师生员工的校园文化生活,重视发展大学生寝室文化、社团文化,通过举办大学生文化节,12.9文娱晚会等途径,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用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当代大学生。

再次,要建设优美的高校校园环境。校园物质环境是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载体。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校风学风,往往都要通过校园环境来传递。优美的校园对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具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同时对于提升学校文明具有特殊的功效。为此,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行统筹规划,优化校园环境,坚持人文性与自然性的有机结合,使用功能与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将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作为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和谐校园创建良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