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民主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我国民主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时间:2022-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民主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顾艳青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轨迹来看,民主是个必然趋势,它是历史的选择。来自各方的对于民主的呼声以及对民主问题的讨论始终激烈地展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确认人民主权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了中国民主道路上的典范,但与此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在不断呈现出它的问题,这也成为今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上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我国民主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顾艳青

现代社会发展的轨迹来看,民主是个必然趋势,它是历史的选择。“民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德谟克拉西),其词根demos,意为人民,kratein意为治理,合起来即为人民治理,即人民当家做主,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也可译为“人民的权力”、“少数服从多数的治理”。(1)民主作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来自各方的对于民主的呼声以及对民主问题的讨论始终激烈地展开。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实行民主制度的行列,我国也不例外。

民主发展至今,其含义也越来越广泛。民主的运用已经不仅局限于政治方面,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民主”一词都可以适用,并且大家都倾向于以民主来衡量公平、正义与否。民主已渐渐成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民主理念正被越来越多人重视、推崇并且运用。

民主从西方传播到东方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民主从传入我国至今,也已经从萌芽状态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并且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民主制度有好有坏,也有适合与不适合。在我国民主的实行过程中,我们正在经历着一系列挑战与困难,如何克服这些问题,使民主更加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我国的民主制度,从而最终形成适合我国的民主制度。

一、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

恩格斯认为,一切历史都应从起源研究起。研究中国民主的现状也应当从我国民主的起源开始研究。民主起源于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民主在中国萌芽与发展的时间却非常短暂,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上,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政治的第一次选择,开通了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出任临时总统。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确认人民主权的宪法。至此之后,我国开始了对民主制度建设的探索与追求。1931年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权的雏形;从1950年到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公民参政意识空前高涨,形成了人民民主建政的高潮;1953年,我国开展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普选工作,参加投票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3)凡此种种,中国一步一步地走向民主,虽然缓慢,却脚踏实地,即使走弯路,也不停止前进的步伐,因为民主是必经之路。

我国民主的形成起初是建立在西方民主思想的基础之上的。但是随着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吸收与改良,本土学者在研究民主时也逐渐摸索和形成了我国的民主特色,渐渐与西方民主有了本质的区别。有学者通过对中西民主进程的比较后认为:中西民主制度历程的差异实质是由地理环境造成的团体本位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的不同,义务本位思想与权利本位思想的不同,专制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差异。(4)把中西民主的差异建立在地理环境不同的基础之上,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认为,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产生的条件与背景不同。西方民主是国内政治斗争的产物,而中国的民主制度则产生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之中。西方民主的核心是解决“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问题,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是西方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中国民主政治的出发点则是救亡图存。

第二,民主思想沉淀不同。西方民主思想的起源远远早于中国,故西方在民主思想研究上的成就也高出我国许多,如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卢梭的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我国从近代才开始讨论民主,虽然之后也不乏许多学者对民主的高深理解,但是对于民主思想的积淀却是远落后于西方。民主思想研究上的距离也导致了中西方民主在形成与发展上的不同。

第三,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的任务不同。由于起源于西方,故西方对于民主制度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西方对于民主的追求与探索已经不再只停留在民主模式或者民主形式的研究层面,而是更加深层次地去探索民主的实质内容是什么,因此西方的民主更注重个人权利,着重于权力分配与权利制约等更为实质的内容。而对于中国而言,民主制度的建立只是刚刚开始,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首先要建立的是民主的模式,主要侧重点应该在于对民主制度初步形成时其形式的研究。只有牢固基础,才能走好每一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民主制度也会逐渐成熟,也会有更深层次的对民主的探索。

二、我国现有主要的民主制度简介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体人民行使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代表自己的意愿和利益的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1954年9月15日在北京怀仁堂,第一届全国人大举行第一次会议,1 226名代表首次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大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确定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的新阶段。从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至今,已经56年。人民代表大会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了中国民主道路上的典范,但与此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在不断呈现出它的问题,这也成为今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上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参政党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团结合作关系。这一制度不仅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国家事务的过程当中与其他民主党派进行充分的政治协商,也有利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广泛听取民意,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也使得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受到了更广泛的监督,对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保持和发展民族特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保证人民享有宗教自由;在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自主安排、管理和发展本地方的经济建设事业;自主管理地方财政;自主发展本地的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中国各族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这样使各民族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更具有坚实的基础。(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这也使得民族自治区与其他区域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减弱了因文化、地域等差异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区域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能共同进步。我国目前民族自治区域的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比建国初期有了明显的改善,交通设施、教育设施、法律制度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现象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四)基层民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是指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色之一。基础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基层民主也是最能将民主落实到人民实处的民主形式。现有的基层民主形式有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等。随着对民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基层民主形式也会不断丰富。

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国在实行民主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客观的、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甚至是阻碍了我国的民主制度建设。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条件

经济决定政治。经济条件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民族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我国民主的实行和最终的实现。虽然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东西部发展正逐步趋向平衡,但是要最终解决这个问题,仍需要长期的努力。

西方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这几十年中也充分看到了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所产生的正负效应,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个重大问题。市场经济既有促进人民权利意识增长的作用,同时它也带有消解社会经济平等和腐蚀权利的作用。西方国家碍于市场经济的缺陷被迫提高制度化水平,完善权利制衡,客观上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起到了作用。如今,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与民主制度建设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充分认识西方先进经验之后,我们也需要不断提高我国的制度化水平和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减少其给政治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自然环境条件

全面实行一个制度或推行一种理念,可能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自然环境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实行民主制度而言,民主不应当是口号,而应当落到实处。但是在广袤的疆土上实行民主制度,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民主的传播与发展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媒介,在现代社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各种媒体。但由于现代化进程的程度的不同,在民主理念的传播上,在不同区域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对部分地区的人民来说也同样难于享受到民主带来的成果。在偏远山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电力供应仍未跟上,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不收看电视、不阅读报纸、不收听广播的人不在少数,这致使国家在传播和推行民主理念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人们在接受民主理念上也受到了阻碍。如何克服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限制,将民主意识普及到全中国各个角落,还需要在如何加快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建设上多加努力。

(三)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的淡薄也是我国进行民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这直接影响到实行民主制度的效果。笔者认为,民主意识的养成可以分为两种:外部灌输和习得养成。所谓外部灌输,就是国家需要对公民进行民主意识的教育和引导,这是对公民民主意识觉醒的冲击,这种方法比较直接。通过灌输,公民可以将民主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民主思想,从而养成民主意识。所谓习得养成,是指公民在自己一定的知识积累以及文化涵养下,通过自己的学习,培养民主意识。笔者认为,这两种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今社会公民的民主意识淡薄的问题。

(四)权力问题

权力分配问题是有民主以来一直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正视权力问题。目前在我国,权力问题主要在于权力过分集中。当前,我国的腐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权力过分集中导致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腐败问题亟待解决。腐败问题不解决,民主就难以有立足之地,即使有也是形式上的民主,并没有做到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如何有效地解决腐败问题,在于如何真正地做到权力制约。

四、实行民主制度和推行民主理念的具体措施

由于在我国进行民主建设的过程中有这些实际的问题存在,因此,对于我们进行民主建设的要求和难度都变得更高,在建设民主制度和实行民主制度问题上的任务也变得更加艰巨。如何走好、走稳,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民主道路,需要我们多加思考。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

1.对西方民主所采取少照搬、多借鉴的态度

西方民主的产生和发展同我国的民主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西方的民主,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借鉴西方民主适合我国民主发展的优良的部分,摒弃西方民主中不利于中国民主发展的部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民主,而应以借鉴的态度对待西方的民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外,西方的民主一直都处在不断的进步之中,我们要看到西方民主的变化过程,也要细心地挖掘西方民主在变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更加优越的一面。我们不能只看到西方民主的形式,而是应当去研究它的实质,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在我国民主的基础之上建设更加完善的民主制度。

2.走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

民主是历史定义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民主都是不同的,是一种潮流趋势。在建设我国的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也不能盲目地追求潮流,而是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实情来确定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自然环境对我国的民主进行了什么样的限制,我国现阶段民主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我们的民主存在些什么问题,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政府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行民主制度的过程中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我们要结合实际,不能脱离实际,我们要充分研究我国的国情,在充分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走民主建设道路。

(二)重视民主制度与民主理念相结合

相信民主比民主本身重要,可见民主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光有理念和信心仍然不足以推进民主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重视民主制度与民主理念的结合。只有民主制度而没有民主理念与只有民主理念而没有民主制度都不利于民主的实现。真正合理有效的民主是民主的形式与民主的精神的结合。这也是我国现阶段需要解决的民主实行的重要问题之一。民主制度与民主观念要同时存在,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不能形成完整的民主。

此外,公民也要了解和充分知道自己的权力和权利。这一点其实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得到了认同,但是它的实行却有现实困难。国家机关、国家领导人的权力过分集中,形同虚设的民主制度等都会导致公民的权力无法行使,公民的正当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对公民民主意识的加强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6)

(三)限制权力,保障权利

1.权力制约

西方在研究权力制约思想时首先是对分权思想的研究,随后才是对权力制约的研究。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是西方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国也同样适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曾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7)说的其实就是权力的制约,使权力不过分集中,分权制约才能使民主更加顺利地进行。同时也指出,我们一定要完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保证民主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说,对权力进行制约也是我国民主的出路之一。

2.言论自由

米切尔斯在其《政党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寡头铁律,他认为,每一种组织中都存在着一批保守的统治寡头,他们居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所有正式组织(包括各种政治组织)的管理原则都是有悖于民主的多数统治原则的,任何组织都是由寡头统治的。政党组织在取得国家权力之后,便变成更加保守的力量,专注于维持秩序和稳定,以保证其对社会的统治。总之有组织存在,就有寡头统治的趋势。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言论自由是针对政府而言的,保守的政府虽然对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能让社会进步。政府听取各方意见的过程其实就是政府执政能力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各方的意见,那么这个政府也就等于一个寡头政府,只顾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根本不顾民众的想法和感受,这样一个政府可能是无威胁的,但是它同样是可怕的。

(四)完善现有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成立至今,其制度建设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完善,也有待完善,应当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能够真正地作为国家的主人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目前阶段,有些人大代表虽然名为人民选举出来,但是一定程度上并不代表民意,如何充分落实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应当知道,通往民主没有快捷方式,我们只能靠自己的脚步来检验我们手中所拥有的权利。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和坚持。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行民主制度和推行民主理念的重要一步。首先,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其次,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作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问题,则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进行处理。这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最后,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能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应我国的国情。

2.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主要有:第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第二,中共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召开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重要情况,就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候选人名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名单,同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三,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在各级人大中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第四,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和县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第五,推举符合条件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8)

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也是完善我国民主形式的重要表现。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广开言路,听取多方意见。通过各党派的合作以及各种形式的政治协商也有利于作出更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

3.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基层民主其实是人们最经常接触也是最容易接触到的民主形式,如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农村的村民委会等等。而且,随着对基层民众及领导人的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基层民主的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小区业主为保障自身权利而组建的业主委员会,村民自治形式之一的村民监督委员会等等。基层民主的形式其实也不一定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去落实,在基层组织内部也可以研究产生适应基层组织的基层民主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市县或者村镇在其管辖范围内实行它们的基层民主形式,如重庆市荣昌县就在部分镇街推行“一委两会”、“一评两免”试点工作,提高农村基层党员民主意识,激发其参与基层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完善基层民主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实现,也是公民形式民主权利的基本渠道。同时,完善基层民主也能使领导层及时了解民众的想法,有利于从基层出发,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五)丰富民主形式及拓宽民主渠道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备建立新中国,是运用协商民主形式的最初尝试、成功实践和充分体现。(10)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即协商式民主)规范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之一。[1]

笔者认为,协商民主其实是建立在一个沟通的平台上进行的。沟通是基础,是不同声音抒发的渠道。在现今发展迅速和竞争激烈的社会条件下,沟通是解决矛盾、缓解矛盾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有助于听取各方的不同声音,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协商民主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加强民主监督,确保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民主监督也是实行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监督是实行民主制度的配套措施,监督能保障民主的实施。加强民主监督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民主制度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监督的权力不能仅限于部门与部门之间,而是要将更广泛的监督权力扩大到人民的手中,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是民主的最终受惠者,因此,人民也有义务对国家的民主制度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因此,民主监督意识的培养和加强,不亚于对民主意识的培养。双管齐下,我国的民主前景将变得更好。

除了民主监督外,笔者认为,加强其他形式的监督,如法律监督、组织监督、媒体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也是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辅助,有助于我国民主制度从多方位去完善。

五、结语

社会主义的民主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民主,我国的民主也与西方的民主有着天壤之别,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我们要认清我们走的道路,西方民主对我们有借鉴的作用,在吸取西方民主经验的基础上,开拓我们的视野,努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民主有新的认识和把握,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我们的民主制度建设活动。通往民主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理清思路,正确对待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思考和研究通往民主的条件,努力解决当下阻碍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问题,为我国实行民主制度和推行民主理念创造一个优良的社会大环境。当一切条件均已成熟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民主的真正落实也就指日可待了。

【注释】

(1)叶皓:《西方国家权力制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页。

(2)房宁:《民主政治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7页。

(3)尚海燕:《试论我国的民主意识沿革》,《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4)尚磊:《中西民主制度发展历程考辨》,《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12期。

(5)房宁:《民主政治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4页。

(6)赵厚钊在《中国民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民主运行结构的调整》一文中也提到,调整民主运行的结构,一定要提高中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形成强大的公民民主力量,在民主制度下,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得到自己应有的政治权利,否认个人对公共权力的垄断和对他人权利的剥夺,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最容易为群众接受。同时,调整民主运行的结构,还必须强化公民在民主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公民在民主中的决定作用,为民主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赵厚钊还认为,调整民主运行的结构,还要实现国家权力配置的科学合理以及要特别重视民主监督力量的制度安排。

(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8)百度百科:政治协商制度,http://baike.baidu.com/view/1030986.htm1-3。

(9)“一委两会”:指在镇党委的领导下,设立镇党的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参加党委和党支部(总支)决策听证会,召开对班子成员日常工作及重点工作的质询会;“一评两免”:指对镇党委班子成员或党支部班子成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对不符合条件的班子成员提出罢免动议。http://www.zgxc.org.cn/html/xiangcunguanli/dangwugongzuo/20091124/516682.html。

(10)程浩:《中国协商式民主实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6月第11卷第3期。

******

[1]程浩:《中国协商式民主实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6月第11卷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