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持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持续统一,促进人的永续发展

保持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持续统一,促进人的永续发展

时间:2022-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思想,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纳入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中,对保障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发展、人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了对外开放的战略,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五、保持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持续统一,促进人的永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国际环境。人的可持续全面发展,也与世界的和谐相关。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了打破了各国自我发展、自我设计的格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同样,这个国家也同时受其他国家经济社会状况的影响,关起门来独立发展的时代,已是一种历史。如果把世界看成是一个由不同国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系统,那么各个国家就是这个系统下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要进行能量交换,不可能离开对方而孤立发展。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锦涛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论断。他在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呼吁世界各国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他认为,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安宁和发展。因此要坚持多边主义,各国之间要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就没有真正的世界历史。“经济全球化应该是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而不应该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联合国要切实采取措施,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为此,世界“应该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环境和稳定高效的金融体制,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重组、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环境;应该积极促进和保障人权,努力普及全民教育,实现男女平等,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使人人享有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应该树立一种包容精神,“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各个国家都要尊重他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世界多样性,使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是和平的世界,是共同发展的世界,是各个国家追求发展的国际环境条件。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角度考虑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论断,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8]。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思想,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纳入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中,对保障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发展、人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了对外开放的战略,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的十六大以后,为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6.9亿美元,外贸顺差达到1774.6亿美元,外汇储备1.0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截止2006年末,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59.4万户,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全球500强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2003—2006年,我国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575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439亿美元,已连续14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3—2006年,我国直接对外投资累计金额达到367.4亿美元,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世界排名已升到第十三位[9]

当然,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一些企业缺乏应变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常常受制于人;营销体系不健全,对外恶性竞争,也有的地方为了吸引外资乱占耕地,有的地方制定优惠政策严重违规违法。另外,随着国际形势发展,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加,反倾销、非市场经济地位,以及技术贸易壁垒等,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很大。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思想,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方针和策略。

第一,从全局高度正确处理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立足点。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把扩大内需作为实现经济平衡增长的重要手段。可内需不足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谓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或资源的需求和欲望;也指人们对市场以外的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的需求,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展等。在这方面,政府是指导者,也是消费主体,所以我国消费需求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构成部分。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相比较,消费需求的增长相对稳定,不易发生急剧的变动,而投资需求则上下摆动的幅度很大,其摆动幅度对总需求的影响也比较大,因而刺激总需求,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加大投资需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对投资需求的有力拉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的国家,所以在国内投资需求上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同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使经济发展具有后劲,保持持续和稳定的增长,内需是关键性因素。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外交流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增加,但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增大了经济风险。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增强的情况下,一旦有的国家经济发生问题,各国经济都难免遭受大的损失。所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把发展的重心放在扩大内需上,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把经济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促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

扩大内需并非否定外需,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内需和外需都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有利于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少,就业矛盾突出,资本形成能力差,技术专利资源处于劣势,人力资源素质不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不仅要发挥国内资源的优势,而且要充分借助国际资源的力量;不仅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而且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国际国内资源的相互流动中实现优势互补,丰富发展的资源条件。这种资源条件,不单是自然资源、资本资源条件,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条件。在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中,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培养管理人才,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对外交流也是促使自身进步的动力。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一种比较优势,但缺乏高附加值新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提高人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劳动者素质。所以,扩大与世界的普遍性交往,有利于在国内外优势互补中发展自己的能力素质,拓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空间。

第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双赢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成为贸易大国,但却不是贸易强国。我国的出口采取的仍然是低成本、数量扩张的策略。出口的商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比重低。而我国的资源缺乏,这样的贸易增长,是国内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必然受制于国际市场,这就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可以说,我们已到了非解决贸易增长方式不可的地步。因此,必须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改善传统的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发展新兴技术的加工贸易,控制高能耗产品的生产。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资源价格波动较大,而我国的资源紧张状况却逐渐严重,对进口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尤其在石油、天然气上的缺口更大,这是我们在经济发展和贸易发展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所以,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加快制定境外资源利用战略,按照互利双赢原则发展跨国经营,提高境外资源利用能力;并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资源供应基地,特别要打通石油、天然气进口渠道,以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发展。

第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扩大技术上的交流。我国劳动力资源雄厚,但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要发挥我国在人力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就要加强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以便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获胜条件。要根据重点需要有选择性地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为新一轮高科技产业转移提供人才支撑。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形成内资外资平等竞争的局面,提高内资和外资利用的能力。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无论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全面发展,都是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国内发展、扩大内需,直接有利于民生的改善,因为扩大需求意味着社会成员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扩大投资性需求,会给社会建设如基础性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建设带来明显的改观,使民生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变。而对外开放的发展,有利于资源互补、技术互补,有利于现代化人才能力的培养、人们交往关系的扩大。我国是人口大国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一项长久性、永续性的方针。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持续性发展,必然推动人的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坚持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工作,就一定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前进,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

【注释】

[1]呈忠民:《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页。

[2]谢旭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出自《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278页。

[4]周济:《坚持教育有限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出自《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0~242页。

[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

[6]参见李君茹主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

[7]陈志尚主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3页。

[8]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9]马凯:《促进科学发展,谱写历史新篇》,出自《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