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马凯同志的信

给马凯同志的信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我一直认为我写的诗,“诗味”少,满意者充其量不过一二十首而已。我之所以对我国诗的发展谈了4点意见,因为我感到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诗在形式上往往完全脱离了中国的传统,没有民族诗味,难于广泛传诵;而这些年来,传统诗的蓬勃兴起,佳作不少,古为今用,但在形式上往往只拘于古风唐诗宋词元曲,缺乏重大的突破。“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元旦写这封信,聊达心情于万一。

给马凯同志的信

马凯同志:

您好!

感谢您的友谊与信任!感谢您2005年11月9日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饭店的来信!

信,太客气了!我在很多有关场合一再讲过,我对中华诗词(传统诗)而言,严格讲,还只能算是个门外汉,只因感于形势需要,才斧弄班门。此非客套,而是实话。我小时虽读了些古文与诗词,但真正学写诗,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遭受“下放劳动”之时。“文革”后又忙于业务,无暇钻研。所以,我一直认为我写的诗,“诗味”少,满意者充其量不过一二十首而已。至于评诗论诗,也是勉为其难。这也是实话。看了您的诗,也是一次好的学习。

看到您的诗集《马凯诗词存稿》,我最大的喜悦是,处在我国上层领导岗位上,能有如马凯同志一样这么一批干部,既富有中华民族传统,又通晓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深深扎根于我国的历史与现实,又能够放眼世界与未来,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敢于继承,敢于改革,敢于创新。国家幸甚!民族幸甚!一个民族,没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个民族实际上不复存在;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心的民族文化,这个国家也很难讲是具有真正实体的国家。

我之所以对我国诗的发展谈了4点意见,因为我感到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诗在形式上往往完全脱离了中国的传统,没有民族诗味,难于广泛传诵;而这些年来,传统诗的蓬勃兴起,佳作不少,古为今用,但在形式上往往只拘于古风唐诗宋词元曲,缺乏重大的突破。当然,要发展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传统、伟大变革、伟大时代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伟大诗篇,确非易事。同时,发展出这类伟大诗篇,决不是说不要新诗,不要传统诗;相反,都要!有了“词”,并未否定“诗”;有了“曲”,也未否定“诗”、“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有繁荣。新诗应该存在,必须存在,能够存在,但同时也可改进,也可发展,更可充分吸收民族形式与风格;传统诗应该存在,必须存在,更能够存在,但同时也可求得创新,充分吸取时代的多方面的营养。正因如此,比如您诗集中最后一篇《青玉案·春夏秋冬》,我就特别喜爱。“俏了杏花,忙了布谷”,“吮了甘露,绿了千树”,等等,多美,多朗朗上口!

国家发改委工作极为关键,任务也极为繁重,您是第一把手,担子够重。您能“民为本,国为重,公为先”,“循天道,顺民意,归自然”;您一定能与同志们一起做好这关键而繁重的工作。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凡事的开局十分重要。不多耽搁您的时间,挤出新年假期的一些时间,回了您这封信。书不尽意。“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元旦写这封信,聊达心情于万一。

珍重!深谢!

代向钱晓鸣同志问候!致

2005年元旦

(马凯同志当时是国家发改委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