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贸易保护主义上升

贸易保护主义上升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来,全球的贸易争端日趋频繁,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反映了贸易保护主义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并严重制约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精神相违背,但却成为自由贸易的副产品,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便更为凸显。新贸易保护主义也成为世界经济衰退和制约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隐患之一。

贸易保护主义由来已久,其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美欧等国都是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较多的国家。1930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签署旨在保护美国贸易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以及此后的其他贸易保护措施引发了世界市场的一致反对。1947年,参加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国际贸易组织筹委会的国家订立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同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了多次减税谈判,使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工业发达国家有所收敛。但是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近几年来,全球的贸易争端日趋频繁,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反映了贸易保护主义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并严重制约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1.要自由贸易还是要保护主义?

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通过对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和补贴以增强该国产品的竞争力,其实施方式包括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采取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等非关税措施等。1791年12月,美国金融学家、政治家汉密尔顿向国会提出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明确提出实行高关税政策进行贸易保护的主张。1841年,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进一步发展了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学说,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贸易保护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其理论基础主要为布兰德和斯潘赛提出的“战略性出口”政策和克鲁格曼提出的“保护性出口促进”战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更为多样化,包括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非关税壁垒措施。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国际竞争激烈,资源的短缺,区域贸易的排他性、跨国公司的壮大等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促动因素。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精神相违背,但却成为自由贸易的副产品,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便更为凸显。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扩大之势,贸易争端不断增多,贸易摩擦从产品延伸到产业,从贸易政策发展到经济政策。总体看来,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手段多样化,在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中,除原有的反倾销反补贴这一传统手段外,也增添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如加强进口许可管理,国家安全审查、放任本币贬值、逼迫顺差国汇率升值等等,此外,劳工标准、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灰色区域、限制性援助或边境税调整等措施都带有很浓烈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二是范围扩大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另一方面则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所有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

三是摩擦激烈化,一些发达国家还进一步通过贸易救济措施,强化对绿色、新能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保护,致使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四是影响深远化,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全球经济治理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各国对全球经济的关注重点转至气候变化、环境、环境产品、信息化与贸易等更宽泛的议题,多边贸易体系出现扁平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甚至非政府机构参与到各类规则的制定过程中。

尽管G20首次经贸部长会议已就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达成共识,但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2009年的20国集团峰会已明确提出反对贸易保护,但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第九次报告显示,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就实施了194项保护主义措施,其中,20国集团国家实施的措施有155项,约占80%。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仅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20国集团(G20)国家颁布的贸易限制措施就多达124项。

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了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在2011年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表示,全球范围的高度贸易保护主义将给世界经济造成大约8000亿美元的损失。新贸易保护主义也成为世界经济衰退和制约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隐患之一。

2.中国成为“无谓战争”的重灾区

2007年8月,在一封即将送至美国国会的请愿信中,多达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合签名,强烈要求美国国会议员遵循自由贸易精神,抵制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经济学家们写道:“作为经济学家,我们理解自由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关键和有益的角色。我们也认为,对自由贸易设置壁垒,从长期来看会破坏繁荣并损害所有人的利益。正是基于这些基本经济原则,我们在这封信上签名。”他们警告说,对中国实施惩罚性关税等于“对我们自己实行征税惩罚”,而且这可能会引发双边贸易战,美国消费者和商界将为这种“无谓的战争”付出沉重的代价。[12]

贸易摩擦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主要表现形式。随着全球贸易摩擦数量的激增,中国成了贸易摩擦的“重灾区”,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WTO统计,2001—2010年,中国共遭受574起反倾销调查,占世界反倾销总数的27%,其中,美国对中国发起101起反倾销,欧盟96起,而印度则以137起列为对中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阿根廷为82起。受到贸易救济调查共692起,涉及总额约400亿美元。2011年中国出口产品遭遇了近100项贸易保护措施,涉案金额约60亿美元。2013年,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92起,涉案金额37亿美元。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贸易预警”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

产业竞争力变化是导致中国遭受贸易摩擦增多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生产配套能力较强,规模经济优势明显,中国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带动出口持续增加,这就使得中国一方面要承担起“世界制造中心”的重任,一方面又要遭受产业冲突增多而导致的贸易摩擦。迅速发展的出口竞争优势,必然带来主要经济强国和贸易大国对中国出口的不满和限制,因此,在众多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中都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色彩。

2010年6月,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砖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涉案金额超过3.2亿美元,几乎所有国内知名陶瓷企业均有涉案,其中八成以上为佛山陶企,被称为“史上最大”的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案。2012年9月6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欧盟对中国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宗贸易诉讼案,年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7成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生存的压力

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做出初裁,认定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存在接受政府补贴行为,补贴幅度为2.9%~4.73%。2012年11月7日,在奥巴马宣布赢得连任之后几小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实质性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美国将对此类产品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和14.78%~15.97%的反补贴关税。随着中国光伏产业凭借“产业链完整、配套产业齐全、综合技术水平世界领先”逐渐占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美国的市场份额由20世纪90年代47%萎缩至7%,在既难以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又不能在成本上与中国企业竞争的情况下,就挥起了贸易保护之剑。

中国古代就有“树大招风”一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急剧上升,欧美等发达国家抑制和限制中国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从2009—2012年,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调查已经有50多项,比2006—2009年的“双反”调查总和几乎多出一倍。欧美等国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已由传统的关税、配额、许可限制转向知识产权保护、汇率制度、外资企业投资环境等制度层面。

在发达国家的带动效应下,新兴市场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也日益加剧。中国与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皆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制造业的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近年来,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上升。2013年,中国共遭遇了19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大部分为新兴市场国家。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印度近年来对中国反倾销调查立案数量已经超过欧美,占同期所有WTO成员对中国国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20%。

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中国企业对这些国家出口的重要制约。在世界经济的下行周期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还可能进一步增多。中国已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出口由量能扩张模式向质量效益型模式转型,但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是否能减少却还是个未知数。

3.为何贸易保护主义屡禁不止?

美国是全球实施贸易保护最多的国家之一,其著名的337条款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简称,经过美国历次的贸易立法不断对337条款的修整和发展,这个条款现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该计划所支持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这使外国企业被限制在大量政府采购项目门外,引发了全世界对美国贸易保护的谴责。同年9月,奥巴马又签署通过了针对中国进口轮胎的特保案,该案涉及金额22亿美元,波及中国10万轮胎工人,被认为是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第一案,美国《华尔街日报》在一篇社论中将奥巴马称为“保护主义总统”。[13]

加拿大、英国、德国及其他欧盟首脑都充分表达了对美国刺激经济计划中买国货条款的不满。欧盟驻美国大使约翰·布鲁顿致信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多名国会议员,要求美国兑现促进贸易的承诺,不要因为买国货条款令“全球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性循环”。加拿大驻美国大使迈克尔·威尔森致信美国国会议员称,一旦此条款通过,美国今后在要求他国不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时将毫无道德权威。代表美国商界利益的美国商会主席汤姆·多诺霍也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一条款,他说:“世界上95%的消费者生活在美国以外,假如我们拒绝购买外国产品,我们的贸易伙伴也会拒绝购买我们的产品。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商之一,谁受到的伤害会最大?”美国制造业巨头卡特彼勒、通用电气等公司都表达了强烈反对声,认为这种保护主义做法将给美国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但贸易保护却屡禁不止,而且手段更为隐形化、多样化?其原因之一就是,作为世界经济霸主的美国一方面在反对其他国家贸易保护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又大肆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根据美国贸易法案中的“301”条款,美国可以对来自国外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的贸易活动采取单边贸易制裁。近年来,为维护本国的贸易利益,美国多次启动或威胁启动该条款处理贸易纠纷,公开向WTO的有关规则挑战,完全违背了WTO的自由贸易精神。

此外,新兴市场的群体性崛起也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重要原因。随着新兴市场的群体性崛起及以中国、墨西哥、马来西亚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以及出口竞争力的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正逐步侵蚀原来由发达国家占据的市场份额,并已悄然改变着国际经济格局。同时,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的产品大量进入欧美市场,对其国内相关产业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为缓解由此形成的贸易逆差和各种国内矛盾,发达国家利用其政治经济强权,加强了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制裁。同时,由于发展中大国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相近,彼此之间的贸易纠纷也日益增多。

1930年5月4日,也曾有1028名经济学家在《纽约时报》上刊登请愿信,要求美国国会和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拒绝一项贸易保护主义法案,但国会和总统没有接受经济学家的意见,结果引发股市暴跌,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美国经济的大萧条。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就认为,保护主义短期可能给发起的国家带来一定好处,但是长期来看会拖累经济的繁荣,加剧地区的贫困化。其实,贸易保护的始作俑者依然是政府,各国政府不仅在国际竞争中保护自身的产业与贸易利益,而且直接介入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在世界经济低迷和衰退期,除非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能率先抵制并放弃贸易保护,形成和谐、包容的全球经济发展新理念,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才可能真正杜绝,世界经济才可能实现真正自由、公平、活力的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