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抢救性保护

抢救性保护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抢救性保护,应收集有关资料与实物,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进行永久性收藏,供学术机构、保护机构进行研究。对民间文学类的抢救性保护,需做好记录,整理出版。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赖以存续的文化生活环境和物质空间已经不存在而与现代生活脱节,针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进行抢救性保护。高淳高腔已无传承人,应当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抢救性保护_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

该种保护方式主要针对濒临灭绝的,或是传承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难以依靠自身的能力进行再利用保护,或是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衔接困难的项目所进行的保护方式。抢救性保护,应收集有关资料与实物,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进行永久性收藏,供学术机构、保护机构进行研究。对代表性传承人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和人员上的调配,同时录制影音资料存档或进行宣传,以尽快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依靠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极易失传。高淳的民间文学项目众多,区级及区级以上的名录有36项,占总名录的34%。高淳民间音乐极富特色,是“吴音”的重要分支,全区共有89项,其中区级及区级以上的有17项,占总名录的16%。高淳民间音乐多为耕种或劳作时演唱,由于现代农耕方式和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其表演和流传的文化生态环境已消失。对于这两类项目,应当进行抢救性保护。

对民间文学类的抢救性保护,需做好记录,整理出版。目前,已有《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高淳县资料本》《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高淳县资料汇编》《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等书收录了高淳民间文学,其中《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高淳县资料汇编》对高淳民间文学的收集较为全面。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性保护,可选择一些等级较高的项目(如卞和献玉、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伍子胥和浣纱女的故事、脱尾龙的传说)和有历史价值的项目(如大官塘和腾龙山的传说、齐泰削藩的传说、魏泽救孤的传说、清水塘与浊水塘的传说、孔子与游子山的传说、马步桥的传说等),拍摄短片加以收藏。

图8-1 保护方式图
图片来源:自绘

高淳民间音乐分为高淳民歌和器乐演奏两大类。高淳民歌最早可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华山畿》,载入《吴歌》;明代高淳音乐家李茂英编写了《木铎余音》《南湖五种曲》,对高淳民歌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整理;富有浓郁水乡气息的《五月栽秧》《采菱角》等歌更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广为人知。1957年,高淳曾铅印《高淳民歌》64首;1963年,高淳区文化部门和省音乐家协会合编成《高淳民歌》300余首;《五月栽秧》原歌曾被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作为教材,列为历次江苏声乐比赛民族唱法必唱歌曲;《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高淳县资料汇编》中所涉及的高淳民间音乐项目最多也最全;近年来,高淳区文化局采撷了300多首民歌,汇编成《高淳民歌集成》。对高淳民歌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已有很好的基础,接下来的工作则是对其进行影音录像整理,对民歌手进行录音、录像,建立影音资料库和艺术档案。同时举办高淳民歌歌手培训班,培养传承人。对《五月栽秧》《采菱角》《华山畿》《石臼渔歌》《风吹杨柳绿沉沉》《一粒种子一棵秧》等富有特色的民歌,推荐传承人到各地表演。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赖以存续的文化生活环境和物质空间已经不存在而与现代生活脱节,针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进行抢救性保护。高淳的传统戏曲活动仍然十分普及,但阳腔目连戏已濒临失传,亟待抢救,其独特的风格是戏曲专家研究我国剧种起源的重要材料。高淳高腔已无传承人,应当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