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保护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保护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省建立、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2个。三是以保护湿地和内陆湖泊及相关动植物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1983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2004年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猕猴,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前身为大海陀国营林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问题及对策_2015~2016年河北省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王凤丽 侯建华 李 茂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也是如此。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之一。河北省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各级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推广,是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省修复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

(一)主要类型及保护对象

河北省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河北省境内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省建立、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2个。按保护对象及保护目的的不同,这些保护区主要分为四种保护类型:一是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如茅荆坝、滦河上游、雾灵山、驼梁、大海陀、塞罕坝、青崖寨和围场红松洼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火山遗迹、自然景观及特殊的地貌景观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如柳江盆地、泥河湾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是以保护湿地和内陆湖泊及相关动植物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如衡水湖湿地国家级保护区。四是以保护沿海自然资源、海滩及近海生态系统海洋海岸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如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十二个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1.柳江盆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柳江盆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抚宁县,保护区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在较小的范围内,荟萃了我国北方二十多亿年以来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24个组级地层单位、六大地壳不整合面和多种典型地质构造与地貌。区内三套地层及三大岩类分布广泛,均为自然露头,地层完整,界限清楚,岩类齐全,化石丰富,包含了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面积小而内容丰富,为国内罕见,被公认为“天然地质博物馆”,是进行地质研究、教学实践、科普展示的最佳场所。

2.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昌黎县沿海,总面积3万公顷,分陆域和海域两部分,其中陆域部分面积9150公顷,海域部分面积20850公顷。是我国1990年第一批建立的5个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为沙丘、沙堤、潟湖、林带和海洋生物等构成的沙质海岸自然景观及所在海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研究海洋动力过程和海陆变化的典型岸段,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3.茅荆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茅荆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隆化县境内,东北与内蒙古赤峰市接壤,东部与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北与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南接位于承德县的河北北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西接隆化县郭家屯天然林区。保护区总面积40038公顷,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自然生态环境和滦河上游水源地,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天然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云杉林、核桃楸林都具有国家级保护价值,是一个重要动植物种质基因库,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多学科科学研究价值。

4.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总面积七千余公顷。北邻内蒙古自治区,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红松洼面积110万亩,草原面积20万亩。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独具特色,是北方较大的草原风景区。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水草丰美,是一处新兴的旅游胜地。尤其是浩瀚的林海与大面积天然草原浑然一体,优美壮观。满、蒙、汉等各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文化相互交融,民族风情浓厚。

5.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为主,是滦河、辽河水源地,是塞罕坝区域天然植被的集中分布区,区内天然植被群落保护完好,森林草甸植被和湿地沼泽基本处于原生状态,集中了塞罕坝地区特殊、稀有的野生生物物种,是塞罕坝地区的一个丰富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6.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昔日清代皇家猎苑的核心区域,清朝几代皇帝在此举行过多次秋狝大典,创造了辉煌的“木兰秋狝”文化。保护区地貌构成复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较多,生物多样性,属于丰富的生物资源基因库。

7.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兴隆县北部,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中间,保护区总面积14246.9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794.6公顷,缓冲区面积2404.4公顷,实验区面积8047.9公顷,有林面积10522公顷,森林覆盖率80.3%。1983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猕猴,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8.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赤城县境内西南部海陀山的西北麓,南邻北京市延庆区(原延庆县),并以海陀山脊线为界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西邻我省怀来县。总面积12634公顷。该保护区是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植被垂直地带性和生物地理区系等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保护区前身为大海陀国营林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连成片,使濒危动物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极有利于豹、斑羚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较为完好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冀北山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示范,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与保护价值。

9.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阳原县与蔚县以及山西省的雁北地区,总面积为1015公顷,分为下沙沟、郝家台、红崖和东窑子头四个分区。1997年建立省级地质遗址保护区;2001年3月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初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晚新生代典型地层剖面、晚新生代地层中的哺乳动物化石及其主要发掘遗址、地层中的人类文化遗迹和古人类活动遗址等。

10.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山县,是太行山中段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区域。保护区千山披翠,万瀑齐飞,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连绵不断的瀑布,是国家大型水库——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和滹沱河的主要水源涵养地;作为太行山中段最典型的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3.3%,13.2万亩天然次生林和6.6万亩人工林,是阻挡来自西部高原风沙、寒流侵袭省会石家庄的重要生态屏障。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豹、黑鹳、金雕、白鹤大鸨等5种,二级保护动物斑羚、大天鹅等34种,有我国特有的无蹼壁虎、双斑锦蛇、山鹛、黄腹山雀等9种。

11.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衡水市桃城区,总面积16365公顷。面积与蓄水规模仅次于白洋淀,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衡水湖保护区自然景观十分独特,具有湖泊湿地、淡水沼泽湿地、盐沼、沼泽化草甸等多种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北温带动植物聚集地。尤其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多达310种。

12.青崖寨自然保护区

青崖寨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属太行山脉南段范围,西与山西省接壤,南与河南省毗邻,保护区总面积21600公顷,是南北植物分布的交会区和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2012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武安国家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之一,内有小摩天岭、十八盘山脉两条主要山脉,均呈西北东南走向,西高东低,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山势陡峭险峻,古为兵家屯兵之地。植被茂密,生态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样,资源条件优越,人为影响较小,保持着较高的自然性,为较为完整的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三)京津绿色屏障和重要水源地

十二个保护区不仅在我省具有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价值,对于调节京津冀区域气候、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还直接影响着京津两市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塞罕坝、滦河上游、茅荆坝和大海陀等这几个保护区保存着大面积的华北北部的典型森林,构成了京津冀区域的生态主体,为北京阻挡和减少了沙源,为天津涵养和增加了水源,是京津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和重要水源地,对保持这一地区的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是“三北”防护林环北京、天津区段的主要组成部分;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几乎拦蓄了全部的天然降水,起到了“无坝水库”的作用。水养林、林涵水,山水相依,净化了环境,改善了气候,防止了土壤侵蚀,保护了动植物资源;茅荆坝自然保护区与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成片,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对维护华北区域生态平衡意义重大,尤其是有效地为京津阻挡和减少沙源,减少沙尘暴和雾霾天气成效显著;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成一体,该保护区还对改善潮白河流域上游的水源涵养功能、保障北京水源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由于该保护区山脉呈东西走向,与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北京市防风、阻挡沙尘暴的天然屏障,是京津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瑕不掩瑜,相对全国已建立的四百多个国家级保护区,我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少、规模小,由于成立时间普遍较短,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统一

从立法和制度层面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立法体系尚在完善中,目前还没有建立起适应于我国特点的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和理论体系,我省的保护区也处于初创和发展阶段。从管理模式看,各地的保护区设有管理局或管理委员会,日常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笼统的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指令完成。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不统一,有的保护区受国务院职能部门垂直管理,有的受垂直职能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管理,也有的受科研单位如中国科学院等管理。以我省的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别归口林业、海洋、国土、环保等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权限之间界限不清,易出现政出多头的保护要求,而管理部门的职责设定、岗位设置、人员编制、经费等,也难以在省一级层面形成职责明晰、标准统一、目标明确、步骤明晰的保护管理制度,多数保护区存在自然资源粗放经营,消耗开发过度的现象。

(二)科研和科普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拓深

近年来,我省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有些保护区还开展了科学研究。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分析其所含遗传种质、保护濒危动植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研究,积累了一些珍贵的数据、资料、案例,还在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省保护区不论在数量、质量方面,既与我省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亟待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形势不相称,也跟兄弟省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相比较为落后。

(三)生态保护职责与经营开发有待进一步协调和规范

世界上许多物种由于环境的变化或人为的干扰,过去曾经一度繁茂分布,现在濒临灭绝。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合理的管理,将有助于这些生物的保护及其繁衍。但保护区往往和“旅游”密切关联,把保护区圈围起来,以保护的名义使之成为一座天然的收费公园。以衡水湖湿地保护区为例,衡水湖处于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飞路线的中心部位,大量珍稀鸟类在此繁殖、迁徙、停歇。这里是华北平原鸟类保护的重要基地,是开展鸟类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科研和监测的理想场所,也是影响全国鸟类种群数量的重要地区之一。但近年来,衡水湖成为当地开展旅游业的“资源”,大大小小的电动交通工具载着游客在湖面横冲直撞,湖畔大力发展商贸、游乐场等,游人如织,噪音喧闹,对湿地和鸟类保护非常不利。如果保护不足、开发过度的局面得不到有效改善,将会威胁到设立保护区的初衷。

(四)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协调

京津冀一带生态日益恶化,水资源严重短缺,空气污染引发全世界关注,仅有几个保护区远远不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的保护区甚至自身也面临着生态安全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其他保护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以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为例,该保护区的草原地处我省最北部、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属于不同自然地理区域的过渡地带,草原植被具有不同自然气候地带的典型代表性。由于该保护区位于西辽河和滦河的发源地,处于农牧交错地带,原本水草丰茂,但近年来成为京北最活跃的休闲旅游区,过度开发使得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敏感,稳定度降低,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有效改善,极易引起该地沙化退化。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我省保护区的特殊区位优势,争取省际协调保护

由于历史及经济发展差距等原因,京津冀三地生态建设存在较大差距。我省秦皇岛、承德和张家口市等几个环京津的保护区,和北京的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山自然保护区、百花自然保护区)、天津的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保护区、八仙山自然保护区),有的保护性质相同,有的在空间上连成一片。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契机,推动北京市和天津市将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纳入规划,实现三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发挥三地各自在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二)进一步发挥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的作用,推动保护科学化

自然保护区里保持有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就为进行各种有关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成为设立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实验室。可根据这些自然保护区的特点,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广泛合作,建立各类实验室、培育基地、科研基地等,进行一些连续的、系统的观测和研究,准确地掌握天然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变化,了解生物物种分布及其活动规律,对自然环境长期演变的监测、珍稀物种的繁殖及驯化、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严格限制开发,加大对脆弱保护区的保护

以围场红松洼保护区为例,作为具有特殊的生态系统或具有国家意义的动植物种类的保护区,可选择未受人类干扰和外界自然因素影响的地区建立核心保护区或绝对保护区,更好地保持天然生态系统及其所含的遗传资源,并供科研和监测之用。保护面积取决于保持生态系统和科研的要求,这些地区一般不允许游人通行和开展旅游事业。尽管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迅速增长,但仍然有大面积没有人口定居的地方(如高山、高原、荒漠等地区)。这类土地在生态平衡方面具有很大的脆弱性,需要加以保护,以避免发生无计划的、单一的、短期的经济利用。这样的利用方式可能使资源受到破坏,并失去长期经济效益。

(四)严格控制开发,加大对基础较薄弱保护区的保护

以驼梁、滦河上游、塞罕坝、雾灵山等保护区为代表,这些保护区因其地貌特征、立地条件、动植物品种和生态系统,而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观赏意义。这种保护区通常包括面积较大的土地或水域,也包括1个以上未受人类开发和其他影响的生态系统。这种自然保护区应在人工的管理和控制下保持其自然和半自然状态。保护区外利用公众媒体、互联网社交平台等传播生态环保知识,保护区内设立展牌、引导标识、电子资讯等多种形式,使到这里来参观的游客事先接受基本的环保知识教育,再允许进入保护区或国家公园。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或其他商业活动,都必须加以严格控制,不允许因旅游事业或商业活动而破坏被保护的对象。

(五)适度实施开发,加强基础较好保护区保护

对泥河湾、柳江、昌黎黄金海岸等自然保护区,由于区内包括一些特殊的地质资源、岩洞、沙丘或独特的动植物,它们在风景、科学、教育和宣传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需要加以保护。这种保护区通常不像国家公园那样有很大的面积,也不需要维系多样性或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它经常是包括一个或几个具有自然特色的地质剖面,独特的生境或动植物品种,或者半封闭式的博物馆。这些地方宜于公众休闲、公共教育和景观欣赏,适度开发,开展旅游文化或科普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注释】

[1]张蕾:《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城市体系演化机制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祁红、唐淑荣主编:《首都西南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3]顾朝林、庞海峰:《中国城市集聚区的演化过程》,城市问题,2007年第9期,第2~6页。

[4]安介生:《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规律——略论中外“移民法则”研究及其警示意义》,《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16期,第70~85页。

[5]樊小钢:《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关联分析》,《财经论丛》,2004年第5期。

[6]夏纪军:《人口流动性、公共收入与支出——户籍制度变迁动因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7]李永进、张士运:《北京现代化报告:2010~2011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体制机制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版。

[8]《京津冀协同发展哪些产业先行?》,《滨海时报》,2015年5月2日。

[9]新华网:《京津冀协同发展:让改革呼应蓝图》,2015年5月1日。引用日期:2015年5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5—05/01/c_1115151274.htm.

[10]潘文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分析》,《世界经济》,2015年第7期。

[11]吴蒙:《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收敛性测算与影响》,《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7期。

[12]李天健、侯景新:《中国人力资本的空间集聚与分布差异》,《世界经济文汇》,2015年第3期。

[13]转引自祝尔娟:《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5页。

[14]河北省环境保护厅:《2013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http://ne06-05ws.bjx.com.cn/html/20140605/516192.shtml,2014-06-05.

[15]彭璇、祝辉、祝尔娟:《京津冀能源承载力评价与分析——基于2007~2011年数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第15~22页。

[16]孙楠、秦沛等:《Soft GIS在京津冀地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资源与产业》,2015年第4期,第25~33页。

[17]宋琪、汤玉刚:《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供给“过量”了吗?——基于资本化视角的实证检验》,《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第7期,第38~44页。

[18]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40222)与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课题(2015B004)的资助项目。

[19]长城网,《近50年来河北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气象灾害频发》,http://report.hebei.com.cn/system/2012/03/21/011780643_01.shtml。

[20]《2014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5月。

[21]何力:《拉响华北平原水环境安全警报》,《中国国土资源报》,2015年8月4日。

[22]刘哲:《农业生态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石发布时间》,《中国科学报》,2015年8月12日。

[23]本文为2015年度北京市科委“科普专项资助”项目[编号:137]“国家生态保护图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卷”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