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度建设情况

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度建设情况

时间:2022-10-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座落于衡阳市南岳区。此外,还有众多的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此外,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合执法监察大队,有效控制和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不法行为,严格规范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为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窗口示范作用,普及全民生态知识,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利用多个宣教平台,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素有“五岳独秀”之称,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珍稀动植物的丰富性和极高保护价值的特征,主要分布于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的广济寺、方广寺、藏经殿、上封寺、龙池等核心地带。为了保护拯救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和管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打击非法经,营、乱捕、滥猎野生动植物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生态平衡,为此,我们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管理,使其能力建设稳步提高,实现保护区科学管理和跨越式发展。

(一)资源概况

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座落于衡阳市南岳区。1984年5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991.6hm2,其中核心区面积3967.5hm2,缓冲区面积2390.3hm2,实验区面积5633.8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30hm2。森林覆盖率92.5%,活立木总蓄积98.3万立方米。

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是以南岳衡山森林生态为主体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以云豹、林麝、黄腹角雉、大鲵、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以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绒毛皂荚等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群落,以及我国亚热带少数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森林植被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植被保存比较完好的少数地呕之一,其植物区系成份复杂、多样,具有典型的华东—华中过渡色彩。通过科学考察,已查明保护区内分布着高等植物266科、973属、2149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藓植物共计48科、101属、152种,蕨类植物35科、71属、221种。种子植物183科、801属、1776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9科、35属、69种;被子植物174科、767属、1707种。野生动物种类2119种,其中鱼类4目11科27属30种,两栖动物2目8科23种,爬行动物3目9科44种,鸟类13目38科98属148种,哺乳动物有7目18科39种,昆虫17目186科1835种。大型真菌173种,分别隶属于15目、37科、83属。国家一级保护兽类有云豹、林麝等2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有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等4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腹角雉1种和二级保护鸟类黑耳鸢、苍鹰等27种,国家二级保护两栖类有大鲵和虎纹蛙2种。此外,还有众多的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南岳衡山有昆虫模式标本46个,南岳衡山特有昆虫种17个;中国新记录昆虫种14个。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种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3种,二级重点保护种有香果树、闽楠、金钱松、篦子三尖杉等13种,南岳有中国特有植物科1科,中国特有植物属20属,463个中国特有植物种,其中华东特有种35种,湖南特有种4种,南岳特有种4种(绒毛皂荚、窄花柳叶箬、毛柄金腰、南岳蹄盖蕨),模式标本植物有衡山荚莲、南岳金丝桃、南岳凤丫蕨、南岳箬竹等1 3种,古树名木46科83属124种4816株。其中树龄100年以下的名木有44株,100—299年的古树有4595株、300—499年的古树有153株,500年以上的古树有24株,树龄最长的古树为福严寺内外的4株银杏,以石碑记载,迄今树龄长达1440年。此外,已记录大型真菌173种,分别隶属于15目、37科、83属。与同纬度的梵净山,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相比,这里虽为孤山,但生物多样性毫不逊色。

(二)工作开展情况

强化组织建设,责任落实到位。2010年4月,成立了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行南岳区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风景资源管理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为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隶属南岳区人民政府,业务管理归口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建设和管理,于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了龙凤、水口、龙须凹、拜殿等四个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衡编[2010]1号文件),制定了健全的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基本形成了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协作的工作格局。此外,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合执法监察大队,有效控制和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不法行为,严格规范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知识。为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窗口示范作用,普及全民生态知识,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利用多个宣教平台,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将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编印成册并发放到保护区内务乡镇村组,制作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举办资源保护讲座和法律培训,开展科普教育,增强群众保护意识。二是开展“环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宣传教育,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高公众自然保护意识。三是以基地为平台普及全民生态知识。2014年8月,云南省林业厅、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联合授予了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殊荣,同时,保护区内的南岳树木园被云南省科技厅、林业厅等部门授予“云南省科普基地”、“云南省林业科普基地”、“省级农村科普基地”和“云南省青少年绿色家园”等称号,保护区充分利用这些平台,通过古树名木和珍稀植物挂牌、科普宣传、报告、图片和电视宣传、学生实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等形式,向社会传播环境保护、植物学动物学、树木栽培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此外,南岳区建立了“南岳衡山博物馆”,展示了南岳衡山丰富的地质、生物和文化资源,为有效地保护南岳衡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健全管理体系,加强资源保护。按照国家绿化委员会制定的《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的要求,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了科学调查、登记、建档和挂牌工作,建立了南岳区古树名木数据库,并对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和属地签约保护。对因自然灾害受损的古树名木,通过采取科学的伤口处理、树枝修剪、建支撑架、建护坡和对树干输液、施肥等有效措施,使2008年因冰冻雪灾受损的100多株古树名木恢复了生机。2009年保护区上报了“绒毛皂荚等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国家林业局已立项,对绒毛皂荚等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为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南岳区人民政府对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的村居民发放了自然风景资源保护补偿费,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严打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2014年以来,组织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和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大队、森林公安分局等执法人员,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进行了一次长周期、大规模的集中整治行动。特别对本地雕刻市场非法采集樟树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对各宾馆、饭店、集贸市场等场所进行了不定期的稽查,全年共查获收缴二级野生动物猴面鹰6只,虎纹蛙36公斤,三级野生动物华南兔7只,蛇类35公斤,蛙类460公斤,对查获的鹰、兔、蛇、蛙等活体野生动物全部放归大自然。

科学利用林业资源,助推经济发展。保护区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且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国家、省、市、区对发展南岳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高度重视,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实施了优材更替项目、楠竹低产林改造项目,依托退耕还林、长防林等国债项目实施了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逐渐改造残次林、人工纯林及保护区内荒山、房屋拆迁后空地。促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等到了明显加快,建立了“林果型”、“林茶型”、“竹笋型”绿色产业,现已形成了楠竹、竹木工艺品、茶叶、花卉苗木、食用笋、森林蔬菜等多项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又一亮点,提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稳定。

(三)下一步建设重点

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方面,尽管做了不少工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与参与。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充分利用四月份的“爱鸟周”和十月份的“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采取群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对保护区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

二是进一步加大保护管理力度。继续推行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对破坏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从重、从快、从严给予打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确保自然保护区资源安全。其次制定和完善野外巡护监测制度,加强巡护与监测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快基础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恢复工程、科研与监测工程、宣传教育工程、管理站建设工程和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建设工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继续抓好区、乡二级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通过公开招聘吸纳人才、选派在职职工到相关高等院校进行学历和能力培训、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保护站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更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