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建设的总体情况

“工程”建设的总体情况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85工程”二期中央专项资金为189亿元。教育部、财政部成立“985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协商决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和总体规划。有关高等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负责本校“985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教育部、财政部负责对“985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检查、审
“工程”建设的总体情况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1)建设目标与指导思想

建设目标。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通过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机制;造就和引进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促进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的形成。

指导思想。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坚持跨越式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基本原则。坚持以国家目标为导向,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解决国家建设的重大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坚持改革和创新,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985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坚持重点建设与整体统筹相结合。遵循科学发展观,统筹和协调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平台构筑等关系,综合集成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

(2)建设任务与资金安排

机制创新。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要求,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竞争、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吸引和稳定拔尖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氛围。

突破以传统学科界限为基础的科研管理与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运行机制,以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综合化趋势。

建立以投资效益为核心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

队伍建设。提供优越的研究条件和配套保障条件,面向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优秀学术骨干和大学高级管理人才,重视有潜力的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和深造,通过提高水平、营造氛围、严格培养等多种途径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形成一支以博士生和博士后为生力军的创新力量,加快建设一支具有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

平台建设。以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规划为指导,围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计划,整合、建设一批高水平的“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有机衔接。在平台建设中,要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力度,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促进学科交叉,推进资源共享,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建立开放、共享、竞争、高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改善平台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通过平台建设,大力提高所建高校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增强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竞争实力,促进学科优化和交叉,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世界一流学科,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围绕国家、区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设一批跨学科、具有创新性、交叉性、开放性的“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的交叉、互渗与融合,孕育和催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形成一批能够解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中心。

条件支撑。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与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配置合理、设施完备的教学科研用房。加强教学科研信息化、数字化环境建设,构建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教学科研环境。使所建高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库和自动化程度在整体上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继续改善所建高校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

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的环境,聘请世界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或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建立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及研究基地,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召开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加大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的力度,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资金安排。“985工程”建设资金由多方共同筹集,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地方和企业筹集资金共建有关“985工程”学校。其中中央专项资金重点用于“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队伍建设等,其他资金根据学校“985工程”建设规划进行安排。

“985工程”一期(1999—2003年)中央专项资金为140亿元。“985工程”二期(2004—2007年)中央专项资金为189亿元。“985工程”二期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平台基地建设和队伍建设,其中,用于平台基地建设的资金为129亿元,用于队伍建设的资金为37亿元。

(3)组织实施与管理模式

组织实施。教育部、财政部成立“985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协商决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和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985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有关高等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负责本校“985工程”的规划和实施。

管理模式。“985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根据“985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从学科水平与覆盖面、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进入“985工程”建设学校的基本条件,即学校在优势领域的数量和水平等方面应居于全国前列。

有关高等学校按照统一部署,根据“985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编制学校“985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论证报告;“985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办公室按照统一规划和布局,组织有关战略和学科专家对学校申报的“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进行审核,通过公平竞争,确定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对学校“985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专家论证;学校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可行性研究报告,完善后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立项后安排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对“985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估,并根据检查、审计、评估的结果,对有关高等学校的项目和资金进行调整。建设项目完成后,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重点建设学校。截至2008年年底,“985工程”建设学校为39所,分布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见表1-1)。

表1-1 “985工程”学校分布表

(4)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985工程”自1999年起开始实施,经过10年建设,已经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建设任务,为今后的继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制创新。10年来,“985工程”学校在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各校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共建,基本建立了多样化和多渠道的经费投入机制;在教育部的领导和指导下,在依法自主办学改革中先行先试,逐步形成了政府宏观管理和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相结合的管理模式;“985工程”学校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局面;在学科组织模式和科研管理模式方面,“985工程”学校以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为契机,突破传统学科界限,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创新型学科和科研管理体制。

队伍建设。在队伍建设方面,“985工程”学校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引进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学术大师和国际水准的学科带头人和管理人才,催生有国际学术竞争力的创新团队,支持培养大批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中青年学者。经过10年的改革探索,“985工程”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品牌和软实力,逐渐完善了有利于人才公平竞争、有利于人才稳定和成长、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为今后的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台与基地建设。“985工程”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共建设了涵盖多个领域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372个(见表1-2),其中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的Ⅰ类科技创新平台86个;面向科技发展方向、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的需求的Ⅱ类科技创新平台172个;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问题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Ⅰ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6个;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导向的Ⅱ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38个。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有效地整合了各校强势学科和院系的实力,显著提高了“985工程”学校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近年来,这些创新平台和基地作出了一批代表国际学术前沿的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产出了一批有着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技术创新成果,承担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任务,为一批国家重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条件支持。经过10年建设,“985工程”学校历史上教学、科研用房紧张的状况显著改善,公共资源与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功能逐步显现,符合现代教育和科研要求的数字化、网络化条件建设不断推进。大部分“985工程”学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库和信息获取的便利程度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际交流与合作。10年建设期间,“985工程”学校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众多海外知名学者、专家来华讲学,聘请海外著名专家通过担任讲座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等多种形式来华工作,举办各种类型的中外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举办(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研究等已经成为常态。“985工程”实施以来,各校主办(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数,来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外籍参会者人次,教师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人次、担任国际会议主席人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的人次、出国(境)进修学习或合作研究人次、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在学期间出国(境)访学人次、来华留学生特别是来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数等均成倍增加。“985工程”学校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渠道,学术交流的水平和层次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表1-2 “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统计表

数据来源:教育部

(5)验收结论

2010年3月16—17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召开“985工程”二期建设验收工作会议。通过校长答辩、专家提问和评议等环节,全面检查各校“985工程”二期建设任务完成情况,验收结果表明“985工程”二期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科建设加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学术影响力进入世界百强的学科;学校实力显著增强,出现了若干所高水平论文数达到世界名校水平的大学;队伍建设跃上新台阶,汇聚了一批国际水准的学术大师和中青年学者;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承担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完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政府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人才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一批高质量、高层次的优秀人才;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效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