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城整体保护理论

老城整体保护理论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保护古都整体格局来看,更重要的是保持城市的历史环境。二是对老城格局保护的研究。特别当前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老城,需要在保护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并赋予老城以新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得城市文化得以源远流长、脉承不断。
老城整体保护理论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一、老城整体保护理论

整体保护(Holistic Conservation)是以保护老城整体风貌为目标,通过规划设计、维护与建设,保护和延续老城格局和城市文脉,保持老城特有的风格。从中西方老城保护实践来看,对老城保护认识是逐渐提高的:由保护单体的文物古迹发展到保护成片的历史街区,到一个完整的历史老城;保护内容越来越广泛,内涵越来越丰富(赵士绮、王景慧,1998;王俊,2004)。Karen Lang Kummer(2001)在研究美国历史保护时认为,不从整体上保护好美国的历史遗迹,就不能算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进入了保护和延续古都风貌阶段,保护范围已扩大到整个历史老城,所要保存的特性包括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以及表明这种特征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组成部分。保护也逐渐演变为从建筑本身到周围的历史文化环境,从一个单体到一组群体,从只限于材料的保护扩大到“文化资源”的概念(张广汉,2002)。在我国老城整体保护出现于改革开放以后,吴良镛(1983)、俞绳方(1982)、李梦白(1996)将老城整体保护的理论运用于老城的实际保护更新规划中。

一是对历史环境保护的研究。从保护古都整体格局来看,更重要的是保持城市的历史环境。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地段是构成老城整体风貌的代表,是构成城市特色风貌的基础(王景慧,2002)。Dona J Stewart(2001)研究指出,在不发达国家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为保护历史遗迹,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处理好传统景观环境在古迹保护中的作用。Zax,Leonard A(1992)认为古迹环境同自然环境一样重要,在体现城市总体特征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阮仪三在研究中指出,从整体保护的角度来看,独立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并不能充分反映老城的风貌特色,只有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与其周边见证历史文化的环境相融合(刘小石,1989;阮仪三,1996;李梦白,1996;王俊,2004),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成为老城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才能从整体上展现老城历史信息。

二是对老城格局保护的研究。老城格局是老城物质空间构成的总的宏观体现,是城市风貌特色在宏观整体上的反映(阳建强、吴明伟,1999)。城市格局的保护与继承发展对城市固有特色的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老城面积大、范围广,保护的难度很大。因此,老城整体格局和整体风貌的保护并不是一切维持原状(王景慧,2002),不是全面的修旧如旧,学者们一般都是通过对老城的平面形式、功能布局、路网结构、空间轴线、空间尺度、建筑风格等的控制,将文物古迹、历史风貌地区和城市环境等有机地融合起来,对老城的格局进行展现。

三是对延续城市文脉的研究。高毅存(1999)认为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的产生是对城市发展“现代理性主义”造成城市千城一色的反思,它强调建筑的“语言”和“场所”,城市不再被看成毫无血脉的“机器”,而是人文历史的延续与表达。老城文脉是城市的内涵和灵魂,老城是文脉最重要载体,是老城文脉生存与延续的土壤,文脉必须依托一定的老城这个载体来表现。程大林、张京祥(2004)认为,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和建筑流派,文脉主义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代表人物为文丘里和罗伯特·斯特恩等。在实践上,特别从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国家在老城更新改造的过程,对城市更新与文脉的保护也十分重视(West Chester,2005)。城市是兼有物质与精神要素的人类文明的成果,物质表现其形态,精神展示其神韵,形神兼备才能展现城市整体风貌。从广义上讲,老城发展文脉理论与老城整体保护是一致的,因为老城文脉是老城的表现——物质和老城的内涵——精神的有机结合。文脉主义的主要理论要点:

(1)对老城保护动态性研究。文脉主义最主要理论要点是强调老城保护的动态性。牛龙菲(1994)认为“文脉的精髓在于变,不变则废,变则通”。郑向敏等(2004)认为每一代人的文化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对每一代人文化的适当保护才能保证文脉的传承与延续。文脉本身意味着不断发展的脉络,停止发展无异于切断文脉。因此,阮仪三(1996)、陈力(1999)、郑向敏(2004)等均反对老城保护走向新的极端,即一味仿古。文脉主义认为如果一味地仿古,时代特征就要丢失,把新的搞成假古董,真的古建筑就会被淹没,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在历史文脉的延续上也就出现断层。

(2)对老城保护有机性研究。文脉主义首先强调老城的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相处,强调各部分空间之间的互动(高毅存,1999;任文喜、王志军,1999),只有当由局部构成的传统的城市形态能在新的城市形态中延续下来时,才能明确向人们传播传统文化的内涵(陈力,1997)。其次文脉主义强调新旧和谐相处,体现时间上的历时性,如同生命体一样延续着,不断生长和完善(王佐,1997)。

(3)对老城保护内涵创新研究。文脉主义认为对传统文脉的继承应该更多地反映其内涵精神而非外部形式的摹仿(阮仪三,1996;陈力,1997;赵立强,2004),文脉延续不全在形式上,更多是在内涵神韵上,缺乏创新,没有新的衔接,老城的内涵神韵就会褪色,文脉就可能中断,这样城市就不能延续(郑向敏、林美珍,2004)。特别当前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老城,需要在保护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并赋予老城以新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得城市文化得以源远流长、脉承不断(任文喜、王志军,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