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旅游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S技术的综合,可在旅游环境监测与保护、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运用ISO 14000标准对旅游交通、旅游商业活动、餐饮业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行业进行环境管理,对旅游开发建设、保护和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切实贯彻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旅游环境管理也应实行“三同时”制度。
旅游环境的保护与管理_旅游地理学

第三节 旅游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一、旅游环境的保护

旅游环境保护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措施避免或妥善处理人为造成的旅游环境污染和破坏。通过管理来保护旅游环境,其实质是从旅游规划、旅游管理,以及对旅游者的宣传等多重角度来限制人们损害旅游环境的行为和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保护旅游环境,使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应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环境保护观念贯穿于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

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对旅游环境负责,坚持科学开发,提高旅游产品的设计质量和推广力度,保持自然旅游资源的品质。要更好地利用环境,就应当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资源,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采取具体而必要的行动来保护旅游环境。

(一)旅游环境保护的科学手段

1.物理化学手段

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污水,主要来自宾馆、餐厅、游泳池、厕所冲水等,可采用物理手段处理污水,如筛滤节流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气液交换法、高梯度磁分离法等比较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此外,对废水的处理还可采取一些简单实用、经济的化学处理法,如氧化塘处理技术,造价低,节约能源,能够迅速去除种类较多的污染物,效果良好。

针对旅游活动中的大气污染问题,首先要使用清洁燃料,对燃烧锅炉推广使用脱硫节能剂,开发燃油脱硫添加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控制餐饮业的油烟、火烟污染,经集烟罩收集,采用高效净化装置处理后再排放。还应高度重视管理,防止大量集中地开发土地,加强施工现场对沙、石等物资的运输和堆放的管理。

噪声污染主要应从源头根治,此外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如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安装减震降噪设备,发展低噪声风机、电动机等,限制作业时间,发展隔声材料和消声装置等。

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通过焚烧、填埋等传统方法,利用活性污泥发酵、堆肥、植物纤维回收等高效利用技术,可以使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加大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生物工程手段

植物可以吸附粉尘,灭杀细菌,降低噪声,净化空气,还可以防止风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水体中某些特殊的微生物群能吸收、浓缩水中的铅、锌、镉等重金属元素或难以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所以可通过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本身的特有的功能,以达到监测、防止污染和破坏,以及美化净化环境的作用。

工程方法能对旅游资源起到保护作用。如在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野生动物通道;将某些重要的文物古迹采用砖砌筑围墙、建造堤坝、加盖防雨篷等方法防止污染和人为破坏。

3.“3S”技术的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对旅游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可以查清污染位置、范围。利用GPS技术,可以对污染区进行准确定位。而GIS具有信息输入、编辑与处理、显示与输出功能,图形和属性查询功能,空间操作功能,分析、规划和管理功能,三维显示分析功能,坐标几何功能和编辑功能等。3S技术的综合,可在旅游环境监测与保护、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环境保护的行业管理手段

1.实施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与审计

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信息的采集力度和透明度,监督相关部门对旅游开发与管理实行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审计。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但就某一具体的开发项目而言,可以对评估模式进行简化,从定性的角度反映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例如,对丽江古城的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可侧重于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道路交通、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历史遗迹破坏等指标。而对香格里拉、白水台、纳帕海等自然景观和环境就要注重对自然植被、野生动植物等指标的评价,并评价其接待设施等条件对环境的影响。对一些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为主要特征的区域,评价环境影响时则不可忽略对其民族文化的宗教文化容许度的评价。而环境管理体系审计是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符合要求的保证,是推动组织持续改进环境管理绩效的保证,因此,对组织有效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审计是非常重要的。

2.实施旅游环境影响与保护的认证制度

国际化标准组织推出一套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 14000,对高山峡谷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管理可起到较好的参考应用。ISO 14000标准的组成主要有:ISO 140090——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10—ISO 14019——环境审核;ISO 14020—ISO 14029——环境标志;ISO 14030—ISO 14039——环境行为评价;ISO 14040—ISO 14049——环境周期评估;ISO 14050—ISO 14059——术语与定义;ISO 14060——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引导旅游景区实施ISO 14000认证,有助于树立优秀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污染预防,强化环境保护,避免因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实施节能降耗,减少环境破坏的风险。运用ISO 14000标准对旅游交通、旅游商业活动、餐饮业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行业进行环境管理,对旅游开发建设、保护和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业进行绿色酒店建设就是应用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例。

3.实施绿色旅游与清洁生产的有关制度

旅游企业应明确在保护旅游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清洁生产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改变单纯从生产终端考虑污染控制的传统观念,开发替代有害环境的产品,大力发展绿色旅游,对旅游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估和环境标志认证。切实贯彻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旅游环境管理也应实行“三同时”制度。在进行旅游项目建设中对环保工程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某些特殊的旅游项目和管理中用到的产品还可实行押金返还制度,即对可能污染环境的产品收取押金,当这些产品回收到指定地点或处理厂时押金返还。这样做有助于防止大量的旅游接待对旅游环境的严重污染,适合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旅游区推广和提倡。

(三)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伦理教育

旅游环境教育旨在增强公众的环境伦理意识,调动公众参加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与热情。作为一种新的伦理思想,环境伦理教育必须围绕培养与加强公众的自然价值观、自然权利观和自然道德观进行。自然界除了有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价值外,还有其自身价值。权利并非只是人类的权利,凡是生命都有权利,要学会承认并尊重其他生命形态的权利;人类在正确使用自己权利的同时要防止权利的滥用。

一般而言,居民抵制外来文化侵蚀的能力越高,其文化受到的负面效应就会越少,居民的环境意识越强,他们会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对环境的破坏就越弱,并且对旅游者的不良行为具有各种约束作用,促使积极的环境效应增长,抵制消极的环境效应。

开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如下三种。

1.开展系列讲座

在环境脆弱的旅游目的地开展环境伦理的教育。当旅游者到达目的地时,由酒店的经理或旅行社的导游为旅游者进行简短的“环境伦理教育”,指出环境是最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任何游客都必须遵守有关规定,保护生态环境,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让游客认识到人类并没有权利对环境进行破坏,必须遵守自然界的规则,尊重其他生命形态的权利,学会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真正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2.加强互动

建立一种互动关系,让旅游者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提高旅游者参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如在景点入口处,设立环境保护的说明和详细的环境保护法规,设立奖励机制,鼓励那些爱好环境的旅游者。如向旅游者分发可回收的纸袋或布袋,让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收集自己的垃圾或是拾捡垃圾,之后交到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回馈给完成任务的游客餐券、酒店打折卡或其他小礼物,一方面教育了旅游者,同时又提供了服务,也给旅游者留下一次难忘的经历。

3.营造良好氛围

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自身环保意识,如让当地居民掌握保护水源、环境的具体方法,提高其环境伦理的意识。让旅游者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无形中也增强了游客的环保意识。当然在旅游区还有必要建立环境监控机制,时刻对旅游景点的环境加以控制和引导,随时向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提供旅游环境状况的信息。让每位游客都感觉到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时提醒游客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二、旅游环境的管理

环境管理是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环境管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宏观环境管理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旅游环境管理以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经济、法律以及教育和行政的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旅游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各部门、社会集团、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所涉及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旅游业的发展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旅游环境管理的目标

具体来说,从旅游环境影响分析出发,旅游环境管理涉及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景观环境及旅游社会环境等三方面的管理。

1.旅游生态环境管理

旅游生态环境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运行的连续性。

(1)地域的连续性

世界上已建立很多自然保护区,但物种多样性仍然在减少,其原因是由于自然保护区多是一些岛屿状的生活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分布地域的连续性是生态系统存在和长久维持的重要条件。

(2)物种的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也是使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重要因素。

(3)生物组成的协调性

动植物之间长期形成的组成协调性,是生态系统结构整体性和维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破坏了这种协调关系,就可能使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4)环境条件的匹配性

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也包括无生命的环境因子在内。水、土壤、植被这三项是构成生态系统的支柱,它们之间的匹配性对生态盛衰具有决定性意义。

(5)保持旅游生态环境的再生能力

生态系统的再生与功能恢复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生物的生殖潜力;二是环境的制约能力。前者一般较大,后者一般包括无机环境的制约力(如水分缺乏、本息地狭小等)和生物天敌的制约力(如天敌种类、种群数量等)。

2.旅游景观环境管理

旅游景观环境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景观多样性保护

保护景观多样性是实现区域景观整体功能的要求,应注意水体、湿地、农田等景观类型多样性及其功能的保护和利用,不能随意侵占和破坏。此外,还应着重保护景观中的环境敏感区。

(2)景观均衡布局

景观布局,尤其是自然景观的过度非均一化将影响景观在区域的整体功能。在重视景观性异质性的同时,应注意景观在空间上的均衡布局。

(3)区域景观廊道系统建设

区域景观廊道系统是连接旅游区内外之间能量、物质、信息流等的通道,包括水系、道路交通、绿化带等。建立合理的景观廊道,是维持旅游地生态平衡、景观稳定的有力措施。

3.旅游社会环境管理

旅游社会环境影响涉及的面很广泛,甚至会成为影响人们旅游出行选择的决定因素,故应加强旅游社会环境管理,提高旅游地形象。此外,旅游管理机构及本地各社会团体,可采取官方与非官方的行为,强化外来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对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减缓负面影响。

(二)旅游环境管理的内容

旅游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旅游环境计划管理

制定旅游环境规划,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规划指导环境保护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检查和进行必要调整。

(2)旅游环境质量管理

旅游环境质量管理是为了保持适宜开展旅游活动所必需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对于旅游生态环境来说,具体包括旅游生态环境调查、监测、研究、信息交流、检查和评价等内容;对于旅游景观环境,则包括旅游景观环境适宜性管理、旅游景观环境的稳定性管理和旅游景观环境的相融性管理;针对社会环境,则包括旅游地社区环境管理、旅游安全环境管理、旅游服务环境管理。

(3)旅游环境技术管理

旅游环境技术管理主要包括确定旅游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保护政策与合理的游览路线,确定旅游环境科学发展的方向,利用旅游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情报,组织国内和国际旅游环境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

(三)旅游环境管理的手段

旅游环境管理的对象是包含有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系统。所以旅游环境管理的手段是多元化的,应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规划手段及宣传与教育手段等。

(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包括:旅游部门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研究制订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组织制定和检查旅游环境保护计划;运用行政权力把某些区域划为自然保护区、重点旅游环境保护区等;要求某些对旅游环境危害严重的工业和交通企业限期整改,勒令停产或搬迁;采取行政制约手段,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的建设项目采取审批许可制度等。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旅游环境保护管理的强制性措施。虽然目前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旅游环境法,但旅游部门可依据相关法规对污染和破坏旅游环境的个人和单位给予批评、警告、罚款或责令赔偿等。

(3)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旅游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要措施。在旅游发展的现阶段,以经济形式对旅游环境保护中的优劣行为进行奖惩,具有积极作用。对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征税制度给予优惠等。

(4)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旅游环境保护管理中最有功效的措施。技术手段种类繁多,如采用无污染工艺和少污染工艺;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治理和区域治理技术;组织推广卓有成效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经验和旅游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成果等。

(5)规划手段

规划手段是经济发展和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中有关旅游资源保护内容,此外,还有专门的旅游区环境规划,它对旅游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宣传与教育手段

宣传与教育手段是旅游环境保护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其主要方法是利用多种媒介向游客传播旅游环境科学知识,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国家有关旅游环境保护、治理污染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对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

(四)旅游环境管理的实施途径

1.完善旅游环境立法管理

目前,我国对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此外,还有一些单项法规对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作出了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我国尚未颁布旅游环境保护法。健全旅游环境立法和保护法规,是旅游环境管理的实质,是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得以保护的强有力保证。制定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就是强化旅游环境管理。必须从旅游环境立法入手,全面制定与旅游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明确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行为及活动的准则,使旅游环境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健全和完善旅游环境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遗产地的各省、市、县成立了各级“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除此以外,其他旅游资源及环境的管理机构均依托于有关的政府机构如城建部门、园林绿化部门、文物保护部门等。因此,健全和完善旅游环境管理体制,是抓好旅游环境管理的当务之急。应该由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对旅游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实行分级管理、职责落实到位。

3.开展旅游环境规划管理

旅游环境规划是在旅游环境质量评估和旅游开发的效应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规划内容包括结合土地功能分区划定的保护区规划、以环境质量为目标的污染控制规划、以生态系统为基底的生态建设规划,以及从环境生态保护的角度提出的旅游流路线规划等。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等问题的有效调控进行宏观管理,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视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旅游开发前进行旅游环境规划可以避免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影响,所以制定旅游环境规划是实施旅游环境管理的重要途径。

4.加强环境教育,改变传统观念

对相关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旅游环境教育是必须的。第一层次是对政府旅游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有关旅游资源、环境管理方面的培训;第二层次是对旅游地及经营机构管理层人员进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方面的培训;第三层次是对旅游业最基本从业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第四层次是对旅游者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对于旅游地社会环境而言,可以通过广泛、长期的居民旅游意识的宣传与培训,改善目的地居民的形象,提高旅游社会环境质量。对于景观环境而言,当代兴起的生态观念对景观美的评价产生了影响,更注重自然美,要求人工构筑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故对景观的评价也要树立新观念。

【案例1】

太湖大面积暴发蓝藻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曲吴侬软语的《太湖美》曾经传遍大江南北,比邻太湖的无锡、苏州等地都是著名的旅游地,恐怕今天在游客们听来却另有一番滋味。作为平均水深仅1.8m的碟型浅水湖泊,太湖长期沉积的富营养底泥与人类活动排放入湖的营养物相叠加,导致湖泊营养化日益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几乎年年都暴发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有耕地2 266万亩,人口3 400万,城市化水平达49%,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1 000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流域内乡镇工业相当发达,以不到全国0.4%的国土面积创造着约占全国1/8的国民生产总值。

2007年5月,太湖蓝藻提前暴发,素有“太湖明珠”美誉的江苏无锡市城区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伴有难闻气味,无法正常饮用,致使该市旅游行业也遭受殃及,退团退房现象屡有发生,情况不容乐观。

尽管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调水、引流、增雨、关闸,迅速降解太湖蓝藻浓度,水源地水质有所改善,几天后部分地区已达到饮用水标准。但山清水秀的太湖已在海内外游客心中打上了不良的烙印,许多港澳游客“谈藻色变”,原定出游无锡的计划基本取消,取道他方休假。

据无锡中国国际旅行社董事长蒋越庆介绍,蓝藻事件暴发后两天内就有二十多家香港自助团取消了来无锡旅游的计划,伴随的是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遭受退房退餐的连锁反应,六月份该旅行社预计损失起码在十万元以上。他表示,由于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地域概念不清,太湖水质问题直接导致他们对环太湖环境产生负面印象,因此,海外旅行社也将不再可能组团来无锡及周边地区,未来的损失无法估算。因为,接下来七月和八月将是旅游高峰期,盛夏的来临又将使蓝藻“肆虐”,太湖“扫蓝”事件带来的不仅是当前旅游业的影响,环太湖旅游及华东线在今后一段时间将遭受“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局面,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位于太湖畔的无锡太湖山水游艇俱乐部作为该市首个游艇俱乐部,原计划于6月30日正式开门迎客。但由于5月起蓝藻大面积暴发,赖以太湖为生的该游艇俱乐部自然也被“蓝藻”牵连,开业日期顺延至9月。

只有“水”的问题得到缓解,该市花十多年打造的“太湖明珠”品牌才可能使无锡旅游“花团锦簇”,旅游业的“阳光”才会在“扫蓝”后再现绚烂。旅游企业寄希望政府彻底控制太湖蓝藻暴发,加大宣传力度,让无锡再次成为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

【案例2】

庐山合理旅游容量的计算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中国第一大江——长江、第一大湖——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交汇,雄奇、险峻、秀丽,刚柔相济。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风景名胜区长约25km,宽约20km,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 474m,牯岭街海拔1 167m,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km2,外围保护地带500km2。庐山是一座天然的植物林又是独特的地质公园,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庐山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白鹿洞书院、庐山植物园、庐山博物院等。庐山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国际别墅群落,现有英、美、德、法等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别墅600余栋。美庐别墅、原威廉斯别墅等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第一个文化景观。

我们通过对庐山的资源容量、生态容量、心理容量、社会容量,以及经济发展容量的计算,并取最小值得出景区的合理容量。

1.资源容量的计算

资源容量包括景区各景点的容量和景区内道路的容量。因为庐山的景点太多,不便调查和计算,我们把庐山景区看成一个面状旅游区。庐山风景区的面积为302km2,庐山作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参照旅游活动的基本空间标准,把游人基本空间标准定为4 000m2,据统计,景区开放时间为每天8:00—18:00,即为10小时,假定游客平均游览本景区的时间为1天,则

img97

2.生态容量的测量

旅游生态容量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和人工处理能力。对绝大多数旅游地而言,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其自净能力将不可能满足污染物处理量的需要。此时,往往要依托人工处理的方式来加大旅游地的污染物处理能力,加上人工处理的旅游地生态容量称为扩展性旅游生态容量。简单地说旅游生态容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概括为

img98

因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很难精确测定,因此,旅游生态容量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也只能粗略地计算出庐山的旅游生态容量。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旅游者每人每天产生主要污染物量如下:粪便400g,悬浮固体60g,垃圾500g,住宿游人产生污水最少约250L即250kg。而庐山景区的每日自然净化吸收粪便3t,垃圾3t,其他污染物2t,人工污水处理厂(如琴湖和剪刀峡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5 500t,据景区环卫人员介绍,庐山景区每天人工处理固体废弃物300t(主要是运往山下进行处理),人工处理粪便800t。则该区的生态容量

img99

3.心理容量(感知容量)的量测

作者曾于2009年8月24日在庐山景区大门口选取10:00—10:30和14:30—15:00两个时间段通过拦截式提问的方式,对旅游者的心理感受进行了调查。我们统计到从景区出来的人数分别为672人和210人。

(1)结果统计

img100

④行动上

img101

(2)确定指数权重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因素对旅游者最终感觉影响的权重为:

在视觉上对人数的感觉             45%

在听觉上对人数的感觉(对噪声的反应)     15%

在触觉上对人数的感觉(对相互间摩擦的反应)  10%

在行动上对人数的感觉(相互间阻挡)      30%

视觉、听觉、触觉和行动四个指标的权重集

A=(0.45,0.15,0.1,0.3)

(3)结果计算

游客对景区游人数量多少的感觉通过一个元素集U来表示:

U=(人数少,人数一般,人数较多,人数拥挤不堪)

下面对第一个时间段(10:00—10:30)的数据进行分析,令测试所得的数据构成一个矩阵R:

img102

所以

B1=A×R=(45%15%10%30%)×R=(42.695%47.36%9.945%0)

对照元素集U=(人数少,人数一般,人数较多,人数拥挤不堪),得出认为此时段人数一般的人占47.36%,认为人数较多的占9.945%,还没有人感觉到拥挤。

对第二个时间段数据分析后,结果是:B2=(78.26% 21.74% 0 0),说明游客对第二个时间段的人数还是相当满意。

在第一个时间段,进入景区的人数为672人,略有不满的人占9.945%,大部分人认为人数没有对他们的旅游造成不愉快,当问及还能否增加人数时,大部分认为还可以增加。也就是说,此时的游人数要小于游人的心理容量。假设每半个小时进入672人是游人的心理临界值,那么景区每天开放时间为10小时,则一天的心理容量为

img103

4.社会环境容量

社会环境容量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庐山所处的社会环境,即九江的社会环境。九江市是江西省的北大门,是江西省的经济中心,也是连接中国南北方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可进入性强。同时,九江也是开放度很高的城市,对外来文化接受性强,城市居民心理素质非常稳定。在此情况下,同接待量和瓶颈容量相比,可以认为其容量无穷大,也就是说社会环境容量在很长时期内不会成为旅游容量的限制因素。

5.经济发展容量

牯岭镇是庐山的标志,也是庐山的接待中心,牯岭镇的接待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庐山景区的接待能力。牯岭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 167m,方圆46.6km2,是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牯岭是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接待的中心,也是通往各景区的交通枢纽。在牯岭各种接待设施中,宾馆的床位数是主要限制因素。据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牯岭镇约有10 000个床位,如今已有22 000个床位。尽管目前床位还很充裕,但牯岭镇的建筑已近饱和,因而床位成为庐山接待能力的限制因素。

我们可以根据床位数粗略地计算出牯岭镇的最大接待量。据统计,目前庐山的床位数为22 000个,景区旺季的住房出租率为70%。据调查,游人平均滞留时间为1.5个晚上,那么庐山牯岭镇的日最大接待量为

img104

6.庐山合理容量的确定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庐山的资源容量为75 500人;庐山的生态容量为26 330人;游客的心理容量为13 440人;经济容量为10 266人;社会发展容量是暂不构成影响。根据最小因子率,取其中的最小值确定庐山的合理容量为10 266人/日,庐山全年都可以游览观光,则年最大容量约为375万人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