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投资的影响及其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投资的影响及其启示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其影响已经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保险公司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巨大的投资损失,一方面保险公司所持有的次级债券产品大幅度贬值;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所持有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票不断下跌。如果考虑其他金融机构股价下跌或破产带来的损失,保险业因金融危机遭受的投资损失将会更大。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投资的影响及其启示

漆 威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其影响已经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在此次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下,继美国的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之后,各大金融机构纷纷陷入危机,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也未能幸免:美国国际集团(AIG)被政府接管;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2008年营业利润暴降48%;日本大和生命人寿保险宣告倒闭,成为这场金融风暴第一家破产的日本金融机构;英国最大保险和抵押贷款银行HBOS被英国莱斯银行收购;法国保险巨头安盛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锐减三成。(1)世界保险业尤其是美国保险业除了受到风险转移者导致的巨额赔偿损失外,更多的损失则是作为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次级债券过程中所遭受的。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力如“海啸”般席卷全球保险业,中国保险业也无法避免地深陷其中。

一、美国保险投资遭受金融危机重创

在这次危机的形成机制和利益关系链条中,保险公司演变为了次级债券的重要投资者,不仅成为次贷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构成金融危机形成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保险公司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巨大的投资损失,一方面保险公司所持有的次级债券产品大幅度贬值;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所持有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票不断下跌。

近年来,投资收益保险市场利润结构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投资活动对保险行业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以及交易活动的日益创新,保险公司涉足于各种衍生金融工具投资也越为频繁。加之一部分保险公司由于采取了相对激进的投资策略,在次贷支持类债券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从而蒙受了巨额亏损。美国国际集团(AIG)在住宅抵押市场的投资额占公司全部投资资产的11%,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次级房贷违约率上升的情况下,形成了巨额的投资亏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美国次贷占美国整个房地产贷款的14.1%,大约在1.1万亿到1.2万亿美元,而据高盛的测算,其坏账就高达4000亿美元。到2006年,60%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实施了证券化,总量为6万亿美元,其中次贷为8400亿美元,约占14%。而保险公司持有的相关次级债券产品约占19%。在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股票和债券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如果考虑其他金融机构股价下跌或破产带来的损失,保险业因金融危机遭受的投资损失将会更大。(2)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投资的影响程度及潜在风险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不仅给国外保险业带来了冲击和危害,同时也使我国保险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第一,危机之下资本市场动荡,造成保险公司股权投资收益下滑。

在我国三家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中,保监会仅批准了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QDII额度,分别为相应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2%和15%。据了解,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都未投资雷曼兄弟、AIG、美林的相关债券(3)。虽然我国保险业投资海外金融衍生品尚未放开,没有受到大的直接影响,但是全球经济形势不利,A股市场节节下挫,对于将股权投资作为主要盈利手段之一的国内保险公司,其损失也十分巨大。

中国平安2008年三季报净利润为负66亿元,而全年净利润为负46亿元,因此成为了国内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保险类上市公司。太平洋保险也损失相当大,在2008年二季度末所持有的前10大市值股票中,海通证券市值、工商银行市值、深发展市值、攀钢钢矾股权投资价值、中国神华A股、H股市值均大幅缩水,而其购买的50ETF股权投资损失也高达1亿元,由于A股市场的剧烈下跌,其浮亏接近13.8亿元。中国人寿投资损失相对最小,2008年实现净利润100.68亿元,同比下降64.19%。根据2008年年报显示,A股三大保险巨头净利润较2007年出现大幅缩水,平均减幅高达73%。(4)对于利润的大幅下降,原因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资本市场的深度下调,使得2008年投资收益出现了大幅下滑。

第二,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下滑,引起投连险投资账户缩水。

与此同时,受境内外资本市场所累,令保险界闻风色变的投连险退保风潮在天津、山东等地卷土重来,北京地区也开始进入高度警觉状态。生命人寿、海康保险等多家保险商2008年10月接连遭遇集中投诉、退保等恶性事件,个别保险商的投连险退保率甚至超过了50%。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08年9月1日至10月25日,一半以上的投连险账户跌幅均超过10%,最高跌幅达21.13%。(5)

第三,受此次危机影响,与保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国际投资环境的好坏、汇率的高低、国内资金量的大小等因素的不确定程度都进一步扩大,增大了我国稳健运用保险资金的难度。

第四,投资渠道拓宽带来的潜在风险分析。

2009年10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保险法》给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新增加了“投资不动产”,主要指房产、土地和基础设施。然而新的投资渠道不仅能带来利润收入同时也能带来相关的风险因素。近年来,我国房价虚高,房地产泡沫不断膨大,利率不断调高,这与美国金融危机的诱因有些相似。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中曾发出警告,在房价攀升和房地产信贷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宏观经济波动、房地产价格下跌和房地产信贷下降以及银行信贷损失等潜在金融风险值得关注。房价不可能一直上涨,当民众不堪房价之高,对房价走势预期转变之时可能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之日,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保险投资的严重损失,危害我国保险业的稳定发展,从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对此,我们不仅要反思这种保险投资领域的潜在风险,而且在今后的保险投资中应谨慎操作,以免重蹈美国的覆辙。

三、对我国保险投资的启示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现代金融风险跨国境、跨行业传递的特征,认识海外投资蕴藏的风险,从宏观政府管理和调控层面以及微观行业层面强化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确保保险投资和保险经营的稳健性。

(一)宏观政府管理和调控层面

第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我国虽然已有《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草案)》等相关法规制度对于规范保险投资,保证资金安全,保护保户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保险投资的法律出台,即将实施的新《保险法》虽说对投资渠道有所拓宽,实现了与国际完全接轨,但是对如何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性仍未有明确的措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也需进一步加强。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2009年4月保监会发布了五个通知,包括“加强资产管理能力建设”、“规范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业务”、“增加保险机构债券投资品种”、“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及相关指引。这无疑对现阶段我国进一步规范保险资金的运用起到了相对规范的作用。

第二,培育全面有效的信用评级机构,不断提高信用评级质量。

在整个金融体系里,评级机构扮演着金融市场“看门人”的角色,通过“评分”来反映相关资产投资的风险度。然而在疯狂投资、漠视风险的十余年间,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不仅没有中立、客观地评定债券的信用度,反而在收取了高额评级费后,为“有毒债券”贴上“优质”的标签,直到2008年春季,各评级机构才开始将新发行次级债的评级调低,之后又大范围调低几乎全部次级债的评级。而评级机构的降低评级直接导致了全球投资者的恐慌抛售,从而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当然评级机构的如此作为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①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活动需要大量资料,而作为独立评估人往往不能从债券发行商那里得到足够的信息。事实上,债券发行商会有意隐瞒一些影响评级结果的不利信息,使得评级机构无法准确得出评级结果。②评级费用是由发行商支付的,那么评级机构就很难完全代表投资者的利益。③投资者的盲目信任使得评级结果被过分地看重。

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证券化产品的逐步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将日益显著。基于以上美国评级机构的不良行为及相关制度规则分析,我们应该积极汲取教训,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完善信用评级机构的工作流程,促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来说:①增加评级活动的透明度,有必要公开评级的统计计量方法,历史调级和违约状况;②加强尽职调查,对相关资料的收集要听取多方面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③评级企业也应该建立内部的审核制度,对评级方法进行必要的审查,并及时地进行假设的调整和方法的改进;④评级机构必须坚持严格的信用评级流程,不断提高评级人员的素质、经验和责任心;⑤费用支付形式有待改善,可考虑采用一种联动托付的形式,规避评级机构的利益倾向,保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⑥对评级机构设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引入评级企业动态管理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保证评级企业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第三,扫除监管盲区,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加强混业监管背景下的风险控制,促进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金融危机清楚地揭示了:美国监管机构崇尚的“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存在着过于放任自流的弊端,使得金融机构有机会利用衍生金融产品的信息不对称来欺诈和误导客户,最终酿成金融风暴。借鉴美国金融监管的教训,我国应该实行“前台全面而灵活,后台强化而严厉”的金融监管模式。一方面,金融监管应该保持对前台业务的全面覆盖,不留空白,及时出台对新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监管措施,尤其是对风险高、波动大的金融衍生产品;另一方面,对后台业务的监管应该强化,并且对前台业务实现适度放松,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事实证明,只有结合本国发展经验和具体国情,因地制宜的创新监管模式,才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但是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的条件下,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尤为必要。随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拓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限制的放宽以及证券、银行和保险三者之间的交叉业务、资金流动越来越多,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已经超越某一监管部门的职责。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从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对保险资金的安全营运、运作规则、违规处罚及保护机制构建等进行协调,避免资金运用的决策事务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逐步实现对保险资金入市的有序发展。保险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同银行、证券监管机构和其它经济管理部门之间形成良性的协调与合作机制,保证监管制度与政策的全面合理性,更好地发挥监管的合力作用,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有效防范风险。

总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各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体系,找到适合我国发展的路径,汲取其他国家的教训,建立适合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体系。

(二)微观行业层面

第一,要坚定正确的保险投资理念。保险投资要始终将稳健、安全放在首位。

保险业作为“谨慎性金融”行业,生存与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稳定经营基本业务、有效控制未来风险的基础上,才能追求金融的创新和收益的最大化。保险经营与消费要回归理性,保障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其他任何金融工具都无法代替的,这也是保险行业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第二,保险投资要以专注保险主业为根基,要基于本国国情,适度稳健进行保险投资。

此次美国国际集团因非传统保险业务陷入破产边缘,国内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更要深刻意识到:现阶段还需专注保险主业。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高调步入金融市场完全自由化之列,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发展趋势也愈演愈烈,然而,中国的保险业发展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应坚持自己的发展步调和特色,以传统的保险主业为根本的“生命线”。

第三,要加强保险行业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在政策所指导的投资渠道放开的情况下,要特别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辨识,设立对资金运用的监测、分析和评价体系,具有科学的风险控制系统和有效的预警系统;投资项目的评估要包括风险和效益两方面,评估应内外结合,一方面要考虑信用评级机构所做出的评级结果,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也必须对投资进行评估,在看到即得收益的同时,也要考虑本公司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同时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思想,包括总量匹配,即资金来源总额匹配资金应用总额、期限匹配,即资金运用期限和收益要与负债来源期限和成本匹配、速度匹配,即保险资金运用周期要根据负债来源的流通速度来确定、最后还有资产性质匹配,以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要建立完善的保险资金运用内控制度,包括投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信息技术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业绩评估考核制度等;借鉴其他金融机构及国际上先进的风险控制方法;注意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投资管理人才,尤其是有先进风险管理和防范理念的专业人员。

四、结语

从当代国际保险市场看,保险投资和保险业的发展已融为一体,承保和投资是保险业发展的“两个车轮”,两者相辅相成。随着承保能力日趋过剩、竞争日益加剧,保险投资不仅是推动保险业前进的车轮,也是弥补承保业务亏损、维持保险业继续经营的生命线。当然,保险投资的失败也可能影响到保险公司自身的生存安危,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否。

这次金融危机不仅给发达国家的保险投资领域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也给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使我国保险投资深受其害的同时,也为我们尚年轻的中国保险业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教育和思想的洗礼。所以,我们要从这次金融危机中深刻反思,总结经验,在政府和整个社会对风险重新认识和审视之下,抓住当前有利的政策机遇和历史机遇,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我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融风暴冲击世界保险业[EB/OL].中国金融网http://news.zgjrw.com/zhuanti/ 09101602/

[2]况杰.决胜金融危机[M].北京:工人出版社,2009.

[3]李娅,张倩.AIG被接管对我国保险业的警示[J].保险研究,2008(11).

[4]理查德·比特纳.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5]孟昭亿.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报社,2005.

[6]孙祁祥,郑伟,肖志光.保险业与美国金融危机:角色及反思[J].保险研究,2008(11).

[7]王渤元.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我国的借鉴[J].新疆金融,2009(5).

[8]吴念鲁,郧会梅,高远达.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警示与思考[J].金融研究,2007(12).

[9]周沅帆.美国次贷危机对债券保险公司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J].保险研究,2008(10).

【注释】

(1)中国金融网:金融风暴冲击世界保险业。

(2)况杰.决胜金融危机[M].北京:工人出版社,2009.

(3)中国金融网。

(4)中国金融网。

(5)中国金融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