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研究报告

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研究报告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研究报告杭州市金融办主任 奚素勤[1]金融国际化是各国在金融领域的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和相互依存,其基本内涵包括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监管国际化、货币国际化和金融规则国际化等。但杭州在金融机构国际化相对指数上,仅低于天津,而高于南京和广州。截至2011年底,杭州市共注册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

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研究报告

杭州市金融办主任 奚素勤[1]

金融国际化是各国在金融领域的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和相互依存,其基本内涵包括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监管国际化、货币国际化和金融规则国际化等。在已有的金融国际化研究文献中,一般进行的是国别研究,而本文试图进行金融国际化的国内城市比较研究,因此只选择金融机构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业务国际化和跨境资金流动四个维度来探究,同时只选择东部沿海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城市作比较,旨在分析杭州金融国际化水平和优劣条件,并提出今后杭州市金融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及相关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一、杭州金融国际化程度的度量和分析

本文从四个维度建立15个二级指标,通过编制专项指标、综合指标和相对综合指标[2]来定量分析杭州、广州、天津和南京的金融国际化发展程度。

(一)金融国际化测度结果

金融机构国际化方面(见图1),杭州的国际化指数低于天津和广州,高于南京。天津的优势主要是PE和外资银行比较多;广州的优势主要是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比较多。但杭州在金融机构国际化相对指数上,仅低于天津,而高于南京和广州。

图1 金融机构国际化指标数据和指数值比较

注:由于数据统计上的困难,外资参股本地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信托公司等数据未纳入指数编制。

金融业务国际化方面(见图2),杭州的国际化指数低于天津和广州,略高于南京;金融业务国际化相对指数远低于广州,略低于天津和南京。造成杭州得分较低的原因是该项指标体系的主体是银行业指标,而没有将杭州的优势业务,如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量等数据纳入进来。在该项指数中,广州和天津的外资银行业优势得以凸显。

金融市场国际化方面(见图3),杭州的国际化指数略低于广州和天津,远高于南京;金融市场国际化相对指数高于天津,远高于南京和广州,居于首位。杭州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境外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上。

跨境资金流动指标方面(见图4),杭州的国际化指数低于广州,高于天津和南京;资金跨境流动相对指数杭州高于其他三个城市,居于首位。杭州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量上。

图2 金融业务国际化指标数据和指数值比较

注:由于数据统计上的困难,未将保险业、证券业和金融服务外包相关业务数据纳入指数编制。

图3 金融市场国际化指标数据和指数值比较

综合指数方面(见图5),杭州在综合指数上,低于广州和天津,高于南京;但是在剔除经济规模参数影响后的相对综合指数上,杭州高于其他三个城市,居于首位。

图4 跨境资金流动指标数据和指数值比较

注:跨境资金流动量,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具体包括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量以及跨境投融资人民币结算量。

图5 综合指数和相对综合指数比较

注:指数值仅可用于比较四个城市国际化相对程度,无经济含义。

(二)金融国际化测度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和指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经济规模是影响金融国际化指数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图6可知,四个城市的经济外向度大体一致,但是经济规模相差较大。2011年,广州经济规模是南京的2倍,杭州的1.75倍;天津的经济规模是南京的1.8倍,杭州的1.6倍。一般情形下,在经济外向度大致相同的情形下,经济规模越大,外资金融机构也就越多,对外金融业务量和资金的跨境流动量也就越大。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杭州、南京与天津和广州在反映绝对水平的指标和综合指数上不具可比性。为了更客观地比较和反映城市金融国际化程度,本文同时建立和测度了专项和综合相对指数。

图6 地区生产总值和经济外向度比较

注:经济外向度定义为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地区GDP的比重。

2.政策是影响金融国际化指数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二

一方面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是不一致的,部分城市走在前列;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业改革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形式,改革试点城市享受着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上,杭州具有明显的政策劣势,在人民币业务上,天津在加入WTO时即向国外开放,广州和南京在加入WTO后一年开放,而杭州是最后一批,即加入WTO五年后随全国一起开放;在保险业的地域开放上,广州属于第一批开放,天津属于第二批,杭州和南京属于最后一批开放。在改革政策上,天津的优势比较大,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天津滨海新区列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在产业发展、金融改革等方面给予许多政策倾斜。

3.地理区位是影响金融国际化指数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三

天津毗邻北京、杭州和南京毗邻上海、广州毗邻香港,在金融国际化地理优势上,广州应为最佳。因为香港的金融辐射效应远大于吸纳效应,香港金融资源和优势更多地向广州等周边地区辐射,广州的港资金融机构较多,去香港上市的企业也较多。目前,上海和北京的吸纳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境内外金融资源更多地向上海和北京集中,杭州、南京和天津的金融影响力受到制约。就这三个城市而言,天津因具有国家级滨海新区优势地位,其受制约程度相对较少。当然,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于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的某些方面来讲,也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4.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亮点频呈

杭州由于经济规模的差异和政策上的劣势在绝对指数上,落后于广州和天津。剔除经济规模的影响之后,杭州在相对指数上居于首位,略高于广州,远高于天津和南京。这说明杭州虽然在政策和地理区位上不占优势,但是杭州金融国际化水平依然较高,某些方面的国际化程度已经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程度。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境外上市公司数量较多、融资规模较大。这些境外上市公司均为民营企业,这反映出杭州民营企业质量较好,竞争力较强,也间接反映出杭州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截至目前,杭州共有99家上市公司,上市企业“杭州板块”雏形初步形成。其中,21家于境外或我国香港地区资本市场上市,占全市上市总数的21.2%,上市地点涵盖了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二是杭州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较快,多家国际知名VC、PE落足杭州。截至2011年底,杭州市共注册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403家,其中具有外资背景的基金14家,股权投资管理机构注册资本总量8.05亿元人民币,基金计划募集规模总量达114.32亿元人民币。这反映出杭州金融投资环境较好,对PE和VC的吸引力较大,同时也反映出杭州众多民营企业对股权融资需求较大,为PE和VC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三是在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量上,杭州仅低于广州,远高于天津和南京。这是因为杭州在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上比较有力;众多民营企业是对外贸易的主体,因此对人民币的需求量比较大。此外,杭州在服务贸易领域,人民币结算量远大于天津和南京,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杭州服务贸易国际化发展水平较高。四是外资保险机构近年呈现追赶态势。随着杭州开放度的不断提升以及金融环境的优化,外资保险公司看好杭州市场,以美国利宝保险、爱和谊财产保险(日资)等为代表的世界500强大型保险公司纷纷抢滩杭州,杭州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和业务量近年来都有了较大增长。目前,杭州外资寿险公司13家,2011年保费收入10.9亿元,占比为2.6%;外资产险公司共有3家,其中独资2家,2011年保费收入6908万元,占比0.2%。

二、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的优劣势

金融国际化是杭州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杭州在推动金融国际化发展上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劣势,如何扬长补短,更好更快地推动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成为当前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的优势

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的优势[3]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金融生态环境好,国际化起点较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共发布了四次中国城市/地区金融生态评价报告。这些报告的评估结果显示,杭州乃至浙江的金融生态环境一直名列前茅,其中2008—2009年的评估结果显示杭州排名第一,2009—2010年杭州排名第二,浙江省在省级排名中也名列第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10—2011)》中对中国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其中杭州在30个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五,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这充分说明杭州乃至浙江在政府治理、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和制度与诚信文化等金融环境上是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在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上,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等;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在社会信用体系、金融统计监测、支付清算等方面营造了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来一家,赚一家”的杭州金融现象正是在这种金融生态环境下产生的。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的进驻,还可以为辖区内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拓展国际业务提供支持。在金融国际化发展起点上,诚如前面的分析,杭州已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

2.民营经济活力足,市场化程度较高

杭州乃至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市场经济体制先发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杭州是创业者的天堂,众多企业在这里成长发展。杭州市工商局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内资企业203427万家(包括法人机构179892家,分支机构23535家),其中民营企业18万多家,占89%以上。这些民营企业加上2700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万多户个体工商户是杭州民营经济庞大的市场主体,是杭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杭州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也导致民间资金比较充裕,民间投融资和理财需求比较大。杭州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意愿和竞争力很强,境内外上市的动力也很大,目前,杭州市级(只含杭州主城区)上市培育企业库里,拟上市企业就达99家。此外,杭州乃至浙江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推动金融国际化发展的障碍较少。

3.转型升级力度大,特色产业前景好

近年,杭州市提出了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十大产业,并以此为依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十大产业中国际化发展程度较高,信息软件、电子商务和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推动金融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一是杭州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杭州市共有道富浙江、浙大网新、恒生电子、灵川软件、信雅达和志鸿六维等14家从事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IT企业,离岸金融服务外包营业额达2.6亿美元,目标为建成“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国内领先的软件外包开发中心”和“中小企业托管应用管理中心”。二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杭州继2009年荣获全国唯一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后,2011年11月又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等八部委列为全国首批21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一。2011年杭州市电子商务服务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68.5%。三是杭州旅游国际化发展持续向好。2010年,杭州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75.71万人次,同比增长19.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2011年,杭州将旅游业确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明确旅游业发展目标为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二)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的劣势

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区域竞争压力较大

杭州虽然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但是也面临着诸如苏州、南京、宁波和无锡等城市的竞争压力。这些城市与杭州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发展战略类似,地域上也比较接近,这种同质化竞争导致国内外金融资源难以在一个城市形成集中,如果不能实现各地区的差异化和协同发展,可能导致区域间的恶性竞争。在金融中心建设上,杭州、南京和宁波等城市都提出相应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因此杭州在金融国际化发展中的区域竞争压力比较大。

2.政策优势较少

目前,国家金融政策主要向金融改革试验区倾斜,如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前海新区和广东金融改革试验区,这些改革试验区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乃至国家的财税扶持。远离杭州的温州和丽水两项金融改革一个面向县域,一个面向农村,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及民间融资阳光化问题,对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的直接推动作用不太明显。

3.商务成本较高

商务成本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杭州的商务成本接近上海,明显偏高,这主要体现在房价高、学校少、医疗缺和交通拥堵以及缺乏针对高层次人才的住房、税收等优惠政策。商务成本过高不利于金融机构及高管人员的引进,甚至会引起企业外迁和人才外流,从而导致金融国际化发展所需的人才条件处于劣势。

4.外资企业占比较小

外资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的设立与外资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密切相关。一般情形下,外资企业越多,跟进的外资金融机构也就越多。杭州的外资企业相较于广州和天津来说见少,外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较小。如图7所示,杭州外资银行数量和注册资本总额远低于广州和天津,略高于南京。据杭州市工商局年度报告,截至2011年底,杭州市共有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211202家,而外资企业及分支机构为7775户,仅占3.68%。因此,外资企业占比较小成为杭州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劣势。

图7 四个城市外资企业数量和外资注册资本规模的比较

注:数据截至2011年底。

此外,杭州毗邻上海,既是优势,也是劣势。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如果能将杭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后援基地,成功实现与上海的错位发展,那么对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是有利的。然而,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也导致国内外金融资源更多地向上海集中,如外资银行总部集聚上海,但因可就近延伸业务,所以一般也不急于在杭州开设分行,这对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三、杭州金融国际化发展思路

(一)目标定位(2013—2020)

以杭州城市国际化进程为依托,以巩固、完备、提升杭州金融国际化适配于经济国际化、旅游国际化为目标,按照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错位、与我国整体金融开放步伐相一致的原则,加快外资金融机构多元集聚,保障金融开放秩序井然,促进国际金融业务创新,拓宽境外融资渠道,建立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努力建成具有鲜明国际元素的区域金融服务中心。

(二)八大重点发展方向

1.促进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发展

培育壮大现有外资银行机构,释放外资银行机构在跨境理财、私人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等领域的竞争优势,使之成为支持杭州企业“走出去”和杭州打造资产(财富)管理中心的重要力量。加大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在政策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着重引进外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期货公司的省级总部或专营机构,加强外资金融机构的集聚程度,推进在杭金融机构与境外著名金融机构在资本、业务、技术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2.完善金融专业服务和中介服务体系

吸引各类为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关服务的中介机构,如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级机构、投资咨询机构、金融资讯机构等在杭设立分支机构,引入国际先进的金融专业服务和中介服务,形成较为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

3.大力发展财富与资产管理业务

继续引进国际知名的投资管理机构来杭设立人民币基金,包括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母基金、并购基金、信托公司等。积极向上争取特殊的外汇政策,探索在杭州直接设立外币股权投资基金。

4.积极开拓海外融资渠道

鼓励支持杭州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境外发债等途径实现跨境直接融资,在丰富融资手段的同时,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的外向化程度。

5.提升金融服务外包优势

立足杭州软件业优势,重点发展金融软件外包、金融专业技术型外包和高端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打造金融支撑体系的研发基地和高端金融流程的服务基地,成为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交付中心。

6.逐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

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优化进出口贸易相关支付结算业务流程,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探索建立财政贴息等激励机制和担保基金等信用增级机制,为外贸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政策支持。

7.不断改善外币支付环境

探索发展“一卡通”产品,推动外币卡布点扩面及小额外币兑换店试点工作,进一步改善外卡受理环境,方便境外游客旅游消费,促进杭州对外旅游业发展。支持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壮大,更好地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支持企业借助网络平台“走出去”。

8.争取成为高端金融峰会举办地

发挥杭州旅游会展业优势,引进国际知名金融论坛、峰会品牌,承办各类国际化金融业会议、活动,营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良好环境。

四、杭州金融国际化的四年行动计划(2013—2016)

(一)行动目标

杭州“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按照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估计,到2016年,杭州的生产总值水平达1.1万亿元,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目标分解为:

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继续提高。争取新增外资性银行、保险等金融省级总部机构13家左右,争取新设海外背景的投资基金等资产管理机构8家左右,相关专业服务和中介服务机构陆续进驻,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到2016年,金融机构跨境金融业务服务种类和方式得到较大丰富,如外资企业数量有较大增长,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力争超过260亿元和280亿元;国际化金融服务网络逐步覆盖杭州主要投资贸易地区,民间资本向全球投融资市场迈出步伐;金融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杭州“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交付中心”的品牌影响力渐增。

金融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在国家逐步放松境外融资政策限制的前提下,到2016年,杭州企业境外上市数量争取达到30家左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实际利用外资额稳步增长,力争达到60亿美元,境外发债融资额有新的提高。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和合作加强,共享安全、高效、便捷的跨境支付结算体系。到2016年,杭州银行卡渗透率力争超过65%,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扩面增量,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取得较大突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占跨境贸易结算总额的比例力争达到10%以上。

(二)五大行动计划

1.实施金融招商计划,搭建集聚辐射平台

分步骤赴北京、上海等国内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城市以及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已与杭州有一定联系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开展系列性金融招商推介活动,依托“一城两带三圈三园”集聚平台,使在杭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同时,重视依托产业母基金和创投引导基金的平台作用,积极建设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和推动高新区列入国家“新三板”扩容,增强对海外背景投资基金的吸引力。

2.实施外包推进计划,搭建外包联盟平台

一是打响金融服务外包品牌。与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加强合作,力争将杭州市服务外包产业纳入中国服务外包白皮书中,使杭州市服务外包产业得到国家商务部认可。二是成立金融服务外包联盟,实行资源共享,建立联合接包、统一对外市场开拓机制,建立公共技术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扩大金融服务外包规模。三是资助服务外包高端论坛。继续资助美国道富集团在杭州市举办“国际金融服务论坛”,使之成为宣传杭州市金融服务外包的重要载体

3.实施境外融资计划,搭建培育辅导平台

继续发挥创业创新企业上市(杭州)培育基地作用,开展境外上市、境外发债相关理论和实务培训,扩大培育基地辐射影响力。增强与境外交易所、国际投资银行机构的联系和对接,积极向人行、银监会、证监会、商务部等部门争取试点政策,进一步拓展杭州企业境外直接融资渠道。

4.实施接轨上海计划,搭建互动对接平台

借鉴上海金融发展经验,主动承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辐射和带动,借助市政府驻沪办的牵线作用,积极引进上海金融机构、金融人才,承接上海金融机构服务外包。争取共享跨境人民币业务、金融管理体制、局部资本项目开放等试点政策,进一步融入区域金融发展体系,实现借势发展。

5.实施环境优化计划,搭建商务支撑平台

邀请国际金融集团参与本土金融论坛活动,引进国际知名金融论坛峰会品牌,营造金融会展业商务环境。完善外币支付、兑换环境,方便外币信用卡刷卡、外币小额兑换等业务,进一步优化境外人员来杭旅游、商务活动支付环境。

五、保障建议

(一)实施高层互动,提高战略重视层级

金融国际化对杭州实现城市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引进全球金融资源,增强金融对经济国际化、旅游国际化、商贸国际化的支持力度,助推杭州经济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然而,金融国际化受到国家政策制约,需要高层会商,以试点方式,先行破解政策劣势,这就需要由省、市领导带队上京走访“一行三会”或邀其来杭,建议一年不少于两次,形成与国家部委联动推进杭州金融国际化的会商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和试点项目,一是争取外资银行在杭设分支机构的指标倾斜和审批速度加快;二是争取特殊的外汇政策,试点海外投资机构直接设立外币投资基金;三是争取外资金融消费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进驻;四是争取杭州企业境外上市、发债审批的特殊通道等,进而形成上下联动呼应的良好格局。

(二)强化组织领导,专项推进招商引资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推动建立由杭州市金融办、经合办、外经贸局、一行三局监管部门等参与的杭州金融国际化推进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组织召开金融招商引资例会,并专设“对外金融交流处”,专职处理境内外重大金融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海外推介、立项审批、兑现政策、举办峰会论坛等“一站式”服务,落实杭州金融国际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

(三)完善政策配套,贯彻落实鼓励措施

一方面,要及时足额兑现已有各项财税政策。落实对新设金融机构总部的一次性补助、对境外金融机构新建办公用房的房产税收减免、对境外金融机构办公租金的补贴等。继续外币卡受理环境改善的财政支持,对开通外币卡受理功能的商户、重点旅游景区、主要商业街区内新开通银行卡受理功能的中小商户以及农贸市场、公交、地铁等便民行业新受理金融IC卡的商户给予财政补助。

另一方面,要修订完善现有金融招商政策。拓宽招商政策涵盖范围,研究出台促进境外金融机构进驻、海外资金流入、国际金融业务创新、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国际金融峰会举办、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广、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等支持政策。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快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

贯彻落实《浙江省2010—2020年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推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创新意识的国际性金融人才。与浙江省金融研究院合作开发高端金融人才培训项目,共同搭建一个与国际前沿接轨、具有较高培训能级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培训基地。完善金融人才服务政策,落实税收、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保障性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特殊政策,解决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营造有利于金融人才集聚的良好工作、生活和文化环境。完善高端金融人才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收入与业绩合理挂钩、科学体现人才价值和贡献的薪酬分配体系。

附录一 指数体系的建立步骤

为了剔除量纲的影响,第i个城市第j项指标的指数值定义为:

综合指数定义各城市所有二级指标值的算术平均数,即:

专项指数和综合指数的数值范围均为[0,100],数值越大,表明国际化程度越高。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总量相差较大,绝对量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因此建立相对指数体系,即将各城市的原始数据都除以本城市的GDP进行处理之后,按照以上相同的方式计算出相对专项指数和相对综合指数。

附录二 指标数据和指数值

表1 杭州、天津、南京和广州金融国际化指标及数据

注:①外资银行本外币存贷款额和对境外贷款数据是2012年7月底余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以及跨境资金流动的三个指标均为2011年全年统计数;其他均为截至目前。②有海外背景的投资管理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数量以及注册资金规模,海外上市公司数量及融资规模来自清科研究中心;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来自WIND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人民银行。③外汇资金流动为结汇收入和售汇支出之和。④有外资背景的股权投资机构注册资金规模指标中,广州的数据是缺失的,这里以杭州为标准,用杭州的机构数除以广州的机构数再乘以杭州的资金规模得到。⑤外资银行统计口径为外资银行法人机构和分行数量,不包括分支机构和代表处等。

表2 杭州、天津、南京和广州金融国际化绝对指数值

表3 杭州、天津、南京和广州金融国际化相对指数值

【注释】

[1] 课题参与人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王去非、贺聪、王紫薇和邓舒仁;杭州市金融办王建祥、赵斌。

[2] 指标体系及数据、指数编制及指数值请参见附录。相对指数是为了剔除经济规模对分析金融国际化的影响,对所有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得到单位经济规模下的数据,再进行相应的国际化水平测算。本文没有加“相对”二字的指数均为绝对指数。

[3]浙江省金融国际化的优劣势也是杭州市金融国际化的优劣势,因此,在优劣势分析中,不特别区分浙江和杭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