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信息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甘肃省信息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国家和省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甘肃信息产业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甘肃信息产业发展重要力量。通信业是推进甘肃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骨干力量,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成为甘肃工业经济的重要产业。总体看,甘肃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国家和省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甘肃信息产业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甘肃信息产业发展重要力量。通信业是推进甘肃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骨干力量,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成为甘肃工业经济的重要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是甘肃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力量。作为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促进甘肃国民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和增强综合省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2011年发展状况及分析

截至2011年6月,全省信息产业实现主营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制造业主营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26%;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100%。软件业务主营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26.8%,实现利润0.8亿,同比增长57.2%。项目建设、园区建设、信息化应用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呈现出稳步向好的发展势头。总体看,甘肃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甘肃行业内统计电子信息产业企业81户,其中,电子制造企业11户,软件服务企业71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华天电子集团公司、长风信息集团等10家大型企业。此外,天水铁路电缆厂、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瑞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中型企业均有发展。总体看,主营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26%,发展符合预期,但增幅不是很大,发展瓶颈没有明显突破。

1.增速持续保持高位,项目投资不断增加

2011年以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下,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从当月完成情况看,4月份以后的投资力度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图1)。

图 1 2011年1-9月甘肃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完成与累计完成情况

2011年1-9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较大,累计完成12.1亿元,是去年同期2.9亿元的4.17倍,同比增长310.9%,为下一步的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1年1-9月新增固定资产累计完成1.5亿元,去年同期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15.4%(表1)。

表1 2010-2011年1-9月甘肃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比

2.软件规模持续扩大,利润增长较快

2011年1—9月,甘肃软件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月均增速达28%左右。信息技术服务增势突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明显。《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软件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 [2010]99号)政策效应得到体现,产业发展特点如下:

(1)软件产业保持快速增长。1—9月共有软件企业71户,比2010年同期增加5户;软件业务收入11.75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5.4%,其中6月份、9月份增长较快,分别收入2亿元和2.32亿元;软件产品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61.7%。软件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月均增速保持在28%左右,从当月完成情况看,每个月收入基本保持在1亿多元,收入稳中有升(图2)。

图2 2011年1—9月甘肃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当月完成与累计完成情况

全省71家软件企业中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定的有46家,其中通过一级资质认定的企业有2家,通过二级资质认定的企业有3家,通过三级资质认定的企业有35家,通过四级资质认定的企业有6家;通过CMMI评估认定的企业有1家;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临时资质的企业有6家。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有近千家企业从事与软件开发及软件服务等相关业务。

(2)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收入仍独占鳌头,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12.3%,占软件业务收入的52.85%;嵌入式信息技术服务高速增长,实现收入0.028亿元,同比增长26.90%;软件产品收入快速提高,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61.7%;信息技术咨询管理服务稳步发展,收入0.68亿元,同比增长27%;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0.68亿元,同比增长3.7%,嵌入式系统软件IC设计开发收入0.15亿元,同比减少13.6%,增速有所放缓(表2)。

表2 2010年—2011年1—-9月甘肃软件产业增速同期对比

(3)行业增速出现分化,系统集成业仍是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从软件收入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所占比重较高,发展速度快,1—9月主营业务收入6.21亿元,占软件业务收入的52.85%;软件产品收入4亿元,占34.04%,这两项收入占软件总收入比重的86.94%,对甘肃软件业的发展贡献较大(图3)。

图3 2011年1—9月甘肃软件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省取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有46户,其中一级资质企业2户,二级3户,三级35户,四级6户;有监理资质5户;项目经理409人,高级项目经理110人。系统集成资质企业数多于周边青海、宁夏、新疆三省区总和,也是四省区唯一有一级资质企业的省份。93%以上的企业通过了GB∕T19000-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2户企业通过了CMMI3级认证评估。

(二)通信信息服务业

2011年上半年,通信业主营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13%。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21.7万户,电话用户达到1902.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0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99.3万户。

通信业的主要发展特点:

1.主营收入稳步增长

2011年1—6月通信业主营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13%。通信业的发展速度明显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甘肃增长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并日渐成为带动省内经济增长的后起之秀。

2.电话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2011年第三季度甘肃通信水平进一步提高,电话普及率达76.1部∕百人,比去年同期的66.6部∕百人,提高9.5部。其中:固定电话15.5部∕百人,比去年同期的16.1部∕百人,减少0.6部;移动电话60.6部∕百人,比去年同期的50.5部∕百人,提高10.1部。

3.电话用户稳中有升

2011年1—9月甘肃电话用户净增159.9万户,总数达到1961.9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1.94%,电话用户数量呈现小幅攀升局面(图4)。但电话用户结构有所变化,在电话用户数量中,固定电话占20.38%,移动电话用户占79.62%。

图4 2011年1—9月甘肃电话用户累计增长情况

1—9月,固定电话用户399.8万户,占电话用户总数的20.38%,比去年同期减少23.6万户,同比减少5.57%。其中:城市用户268.1万户,占67.06%,同比减少0.67%。农村用户131.7万户,占32.94%,同比减少14.26%;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继续扩大,用户达1562.1万户,占电话总数的79.62%,比去年同期净增232.8万户,同比增长17.51%(表3)。

表32010—2011年1—9月甘肃电话用户增速同期对比

总的看,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电话用户数量就一直在持续快速增长,直到2007年出现拐点,增幅开始放缓。虽然固定电话用户数从2007年就开始持续回落,但电话用户总数却一直在不断地增长,其贡献来自移动电话用户的稳步增长。移动电话由于功能较多,使用方便,逐步主导了电话发展趋势,同时对于电信提供商来说也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4.互联网快速发展

2011年9月,甘肃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36万户。中国电信全省宽带端口近200万个,其中兰州市有100万个,骨干宽带突破800G,省际出口宽带达480G,新建小区和商业楼宇全部通达了光纤,县级以上城区接入宽带实现4M全覆盖,100M光纤入户覆盖22万个家庭。农村行政村普遍具有8M以上接入能力;天翼3G覆盖95%以上的农村乡镇;城区新增WiFi热点3万个。

中国电信积极构筑宽带建设,打造光网城市,20M、12M、8M、100M光速宽带已经上市。“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80亿元建设资金,其中,兰州不少于40亿元,使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宽带网络全部光纤化。大力普及宽带应用,通过引入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从卫星到无线、3G、WiFi、有线光纤的综合解决方案,打造天地一体的高速无缝隙宽带网络。预计到2011年底,全省宽带端口将超过200万个,而省会兰州市将突破100万个。而今后的3年~5年,甘肃省县级以上城市宽带网络将全部实现光纤化,农村行政村将普遍具备8M以上的接入能力,天翼3G将覆盖95%以上的农村乡镇。

(三)信息产业基本建设

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和省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2011年甘肃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在项目建设、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注重自主创新,突出政策扶持;以园区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呈现出稳步向好的发展势头(表4)。

表4 2011年1—9月甘肃信息产业基本建设情况汇总

(四)信息化应用与建设

1.政府政策助推信息化健康发展

从2009年至今,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甘肃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软件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数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甘肃省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以及已经起草了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物联网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对于甘肃信息产业实现省上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两化融合”稳步推进

省工信委和甘肃电信制定了《甘肃省千家数字企业建设工作方案》(甘信发〔2011〕456号),计划从2011年—2013年,在全省建设5000家“数字企业”,以提升甘肃省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全省两化深入融合。在省政府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企业普遍建立了信息化组织机构和队伍,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在装备制造等离散工业,重点推进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AM)、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柔性制造系统(FMS)等的应用;在冶金有色、能源、化工、建材等流程工业,重点推进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和集散控制系统(DCS)应用,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在经营管理方面重点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办公自动化管理(OA),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部分企业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研发设计、生产装备、生产过程、企业管理等环节初步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数字城市”建设提速

省政府2011年3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数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以新一代通讯网络建设、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建设为契机的全省数字城市建设,到2015年,基本完成城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省信息资源共享。按照《意见》,甘肃省的数字城市建设,将先行在嘉峪关、天水和白银3市开展试点,然后逐步推广。截至2011年10月,已建成兰州、嘉峪关、天水、白银、金昌、定西6个“无线城市群”,实现了无线城市从孤岛式向集群式的跨越。

4.通信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甘肃通信已建成了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通信网络,覆盖了全省十四个市、州及所有县市、乡镇、重点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沿线和大部分农村、林场、牧区,全省乡镇、行政村覆盖率达100%,自然村覆盖率达94.06%。

(1)以电信、移动和联通为主的电信运营商网络质量进一步提升,用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用户满意度指数持续提升;全业务运营能力显著提升,TD网络百分之百覆盖县级以上城市;为数千家集团客户单位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手机视频、手机电视、手机阅读等在内的近百种新业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有力助推为甘肃社会信息发展。

(2)新建“村村通”基站720个、新增光缆4300公里,行政村覆盖率达98.22%。开通了“农信能”、“惠农能”和“务工易”等特色信息服务业,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农产品供销和就业等200多项涉农信息服务。还陆续在临夏、武威、定西等地建设智能化农业大棚,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3)2009年—2011年,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共落实投资50.82亿元,在推进3G(TD-SCDMA)的建设和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农村信息惠民工程、甘肃社会信息化进程、电子政务畅通工程、信息产业提升工程等六大领域先后与兰州、天水、庆阳、敦煌等7个市(州)签署合作协议。在“十二五”期间,甘肃移动公司将持续投入6亿元资金,扩大天水市基础信息网络及全省的电子政务、数字城市、平安城市、数字企业、数字校园、交通物流、旅游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10大类、50个信息化项目建设和应用规模。到2015年,建成全省“东翼”的中心信息枢纽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西端的重要区域性信息枢纽,服务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助推甘肃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生产成本抬高,企业运行进入敏感期

2011年以来,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令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恶化,许多关联问题逐渐凸显。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甘肃信息产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一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小型软件企业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带给企业巨大生产压力。二是企业生产要素普遍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销售压力加大,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下一步,形势中不确定因素很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迫切,仍需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企业生产资金短缺,担保融资机制欠缺

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后,宏观金融政策收紧,连续12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率,2011年又3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致使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财务费用上涨,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工业还面临着政策的步步收紧,由于货币紧缩基调未变,银行全年信贷规模仍在严控之中,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大量中小企业被迫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燃眉之急,借款成本已高达50%至100%。省级再担保机制尚未建立,担保风险财政补偿机制有待完善,银担企合作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担保能力仍然较弱,担保机构监管亟待加强。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各级主管部门为企业融资服务的手段、措施和机制较为欠缺,“银政投”、园区投融资服务平台、股权融资等融资服务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

(三)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产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2011年东部地区工业生产增势趋缓、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盈利水平下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经济运行正处于敏感期。甘肃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对外依存度不大,对内外需变化反映不太敏感,但经济运行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是肯定的。由于整体外需回落,同时调控政策较紧,受大环境的影响,预计甘肃信息产业增速可能会在2012年上半年放缓,如果国际经济低迷,回落态势会比较明显。从整体情况来看,2011年全年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整体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取得阶段性稳定发展的同时,应随时注意研究和跟踪最新动向,努力保持信息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2012年发展形势预测

(一)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将进一步拉动信息产业发展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包括了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七大产业。物联网和三网融合、云计算这三个行业产业尚在发育布局期,国内还未形成典型的商业模式。新兴产业计划用20年时间形成体系,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看,信息技术正在纵深发展并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峻,促使我们从高能耗经济转向低碳绿色经济,可见新一代信息技术必然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核心技术之一。

甘肃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大有可为,目前的风力发电已经走在全国的前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集成电路也占有一席之地。下一步的互联网会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互联网技术和服务在加快转变甘肃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甘肃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产业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融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的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数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基本完成城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建设,宽带骨干网县级以上覆盖100%,宽带入户率30%,互联网用户超过300万户;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二)软件产业正逐步成为甘肃信息产业的发展高地

软件产业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和基础,具有很高的关联度、感应度,能够通过应用于其他产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软件业已成为甘肃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后起之秀,虽然软件产品竞争极为激烈,但甘肃软件产品以其本地化和较低的价格赢得了用户青睐,随着“两化”步伐的加快,软件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甘肃产业结构的“软化”和升级。

总体来看,目前甘肃软件产业进入发展轨道,有加速发展态势:一是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基于整机制造业的嵌入式软件发展空间亟待新的拓展;二是软件外包能力在增强,特别是大型软件企业入驻甘肃,为甘肃软件业承接国内跨国公司以及传统行业的服务外包带来机遇,刺激了产业规模的扩张。三是软件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发展。与制造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制造业的发展要借助于物流产业,同时对自身的设备、技术要求很高。软件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它的发展以网络和信息基础设置为基础,无物流产业。四是软件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无缝”对接,其发展的过程是没有国界概念,在该行业迅速实现全球一体化,当然一部分是借助跨国公司的作用实现的。甘肃软件产业的发展已经置于全球竞争的环境当中,所以甘肃软件业制定国际化战略目标,已经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三)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逐步向深度发展

甘肃作为我国西部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特色,其中石化通用装备、电工电器产品、数控机床、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封装及电子专用设备等领域在国内有较大影响。逐步形成了以兰州、白银为主的石化通用设备和电机制造基地,以天水为主的电工电器、机床制造基地,以酒泉为主的河西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通过信息化改造以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品种和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利用现代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推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关键所在。《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信委关于推进甘肃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10]176号)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

“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将不断放大:一是围绕工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将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物流等环节的覆盖渗透、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二是中心城市崛起与“两化融合”联系越来越紧密。兰州(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天水、白银等城市在完善发展信息产业软硬件设施,营造招商引资的“洼地”

方面作用明显,如培养“两化”融合百强企业,构建产业联盟,增强产业集聚效应;积极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战略投资者;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扶持一批信息化重点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为信息产业培育创造条件,2011年兰州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将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四、对策建议

(一)坚持政策引导,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做强做大

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营造良好环境、创造市场机会,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计划,推动省属国有大企业对战略性新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和引导甘肃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集团参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上市、股权融资、引进创投基金等方式推动具有技术优势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规模化发展。

(二)科学合理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向园区集聚

创建一批产业基地。结合甘肃省信息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发展带建设的战略部署,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引导新兴信息技术产业要素资源重点向产业园区集聚,把各类开发区(园区)建成产业集群示范区,加强产业配套,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通过园区的辐射,形成一大批具有较高行业发展水平的产业基地拓展区和示范基地。

(三)完善融资体制,着力推进多元化投入

信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完善的投融资体制对信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是转变投融资机制,从依赖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转向主要依靠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为主,降低企业负债风险。鼓励民间资本、社会法人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信息产业领域投资。二是积极采用上市、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参股以及风险投资等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并积极利用外资。三是鼓励政策性银行支持核心基础产业的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并争取给予相对宽松的投融资、税收政策。四是制定鼓励核心基础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抵扣力度。五是利用各种基金与民间资本的创业资本发展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四)强化保障体制,注重人才培养与开发

信息人才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信息产业发展地区无一例外都把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一是提倡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专门人才,强化员工在职培训制度。二是调整企业人才结构,吸纳培养各类高级技术、管理人才,重点引进技术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并举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对信息企业领导人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和股权、期权等分配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四是通过高等学校、民办或私营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力度,加强工程实用人才的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五是加强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人员专业化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新的发展形势为了甘肃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已成为关系到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重点。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应进一步把握好甘肃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实现信息产业强省的战略目标。

执笔人:张晋平 魏学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