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杭州市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报告

年杭州市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报告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杭州市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报告杭州市金融办2012年,在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环境下,杭州市中心镇金融服务业仍然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涌金仓储积极向中心镇开展金融仓储业务,目前已在全市8个中心镇与14家企业发生业务,累计授信3.17亿元。

2012年杭州市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报告

杭州市金融办

2012年,在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环境下,杭州市中心镇金融服务业仍然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金融机构和组织运行总体良好,融资总量继续增加,金融创新深入推进,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为支持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2012年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融资总量

间接融资方面,根据各中心镇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末,全市21个中心镇银行机构存款余额约592.03亿元,贷款余额约427.23亿元。据省农信联社杭州办事处数据,农信系统在中心镇各项存款余额280亿元,比年初增长12.49%;贷款余额约185.03亿元,比年初增长10.4%。直接融资方面,2012年萧山区瓜沥镇航民股份发行3亿元企业债,富阳市与中新力合担保公司、国开行浙江省分行合作为18家企业发行了第二期“富春桃园”中小企业集合债权基金,金额5050万元。2012年全市中心镇新增3家企业为市级上市培育对象。

(二)金融服务网络

根据各中心镇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末,全市中心镇共有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288个,其中年内新增21个(见表1、表2)。

表1 中心镇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分布现状

表2 中心镇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新增情况

(三)金融创新

截至2012年末,全市农信系统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40亿元,比年初增长18.9%;农房改造建设贷款余额33.9亿元,比年初增长4.18%;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2.8亿元,比年初增长88.2%;农户联保贷款余额7.02亿元,比年初增长20.21%;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余额3.13亿元,比年初增长24.21%。桐庐县分水镇、横村镇两个中心镇实现了林权抵押贷款“零突破”,使林权抵押贷款覆盖所有中心镇。建德市在杭州地区率先出台《建德市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办法(试行)》,已办理农房抵押贷款300万元;积极探索开展专利权抵押贷款,被省科技厅列为专利权抵押融资试点县。淳安县农信联社在汾口镇探索开展商标专用权抵押贷款,开辟中小企业无形资产融资的新思路。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等保险机构在临安昌化等地区开展山核桃意外伤害保险这一新险种,降低农业采收给农户带来的风险。涌金仓储积极向中心镇开展金融仓储业务,目前已在全市8个中心镇与14家企业发生业务,累计授信3.17亿元。

(四)信用体系建设

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县级以上信用乡镇70个,年内新增10个;县级以上信用村1620个,年内新增125个。2012年新增3个中心镇被评为市级以上信用乡镇。全年对12.8万户信用户发放贷款256.32亿元。建德市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工作,与公安、工商、税务、法院、质检、环保、房管、劳动保障等部门基本形成非银信息采集共享机制;运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辅助系统,实现了信贷数据与非银信息数据的联网共享;建成“建德金融网”,为中小企业搭建网络融资平台;组织49个银行网点参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档案7.7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1.2%。

(五)金融便民服务

杭州市在中心镇全面实施“便农支付工程”,截至2012年末,全市已布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1705个,实现了该服务在全市符合条件且确有需求行政村的全覆盖。农信系统全面进驻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共设立金融服务点2538个,覆盖面达100%;在中心镇布放ATM机125台,年内新增31台,布放POS机1611台,年内新增445台。继续推进中心镇“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升级创建“刷卡无障碍示范镇”。截至2012年末,已在全市26个中心镇创建25个“刷卡无障碍示范区”,1个“刷卡无障碍示范镇”。

二、2012年的主要工作

在杭州市中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金融办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在杭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深入调查研究,以制订实施2012年度中心镇金融服务业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强协调推进,开展指导服务,推动全市中心镇金融服务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制订2012年度发展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工作计划

2012年年初,市金融办组织在杭金融管理部门和部分金融机构赴萧山、余杭和五县(市),就发展中心镇金融服务业进行专题调研,了解中心镇的金融服务需求,分析制约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因素,研究工作举措,提出2012年度杭州市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行动项目,市政府联合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浙江证监局、浙江保监局共同下发了《关于下达2012年度杭州市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项目的通知》(杭政函〔2012〕73号)。

(二)加强对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2012年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心镇建设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如对支农比例高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只执行13%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同类金融机构低1个百分点、比最高水平低7个百分点;对涉农投放比例高、资金相对不足的金融机构给予再贷款支持,2012年共发放支农再贷款5亿元;对涉农票据、县域企业及中小金融机构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2012年共为“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票据办理再贴现1493万元。为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向中心镇发展,市金融办专门出台文件,要求萧山、余杭区和5县(市)新增小额贷款公司指标必须落户在中心镇,鼓励已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向中心镇延伸网点。2012年全市新增3家小额贷款公司落户在中心镇,2家小贷公司在中心镇新设服务网点,另有7家注册在中心镇的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筹建。

(三)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

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两区五县(市)和中心镇政府主动加强政银合作,组织开展银企合作。淳安县4个中心镇以新农村开发建设公司为平台,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积极开展融资工作,先后与农发行、建行、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融资合作意向,2012年共获得授信总额6亿元,到位资金4.6亿元。富阳市新登镇积极向农发行争取,2012年获新农村建设贷款17亿元。桐庐县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心镇实体经济的支持,2012年末银行机构对中心镇实体经济贷款余额31.09亿元,同比增长36%。萧山区瓜沥镇努力促成银企合作,2012年共促成10家银行面向14家企业授信共计8.7亿元。

(四)举办中心镇建设发展投融资专题研讨

2012年市金融办组织举办了一期中心镇建设发展投融资专题研讨班,全市25个中心镇负责人和所在区县(市)分管部门负责人参加研讨学习。研讨班邀请了金融管理部门的领导、行业专家学者和部分金融机构负责人授课,内容涵盖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战略、国内外农村投融资体系、县域保险、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中心镇信用体系建设以及金融仓储、融资租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解决方案等。此外,市金融办还先后组织部分中心镇及金融办负责人赴丽水市学习考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赴建德调研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中心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学习借鉴两地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三、对中心镇金融服务需求的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心镇对金融服务的需求,2012年下半年市金融办专门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在调查中,中心镇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

(1)希望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心镇网点扩大审批权限,增加贷款额度。

(2)引进更多的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已有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要多到中心镇布局,向村一级延伸服务。

(3)各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普遍较大,希望建立或完善融资平台,引进大企业、大银行参与中心镇建设。

(4)继续加强金融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如ATM机向中心镇的医院、学校、社区、大型超市和行政村延伸。

(5)引进担保等金融辅助机构入驻,或成立政府背景的担保平台。

(6)加强对中心镇企业直接融资的指导,如企业上市、发债等。

四、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市金融办将根据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杭州市人民政府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浙江证监局浙江保监局关于加快杭州市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1〕100号),在组织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全市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并会同“一行三局”金融管理部门及两区五县(市)和中心镇政府扎实推动各项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工作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完善中心镇金融服务机构网点布局

重点引导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到中心镇设立服务网点,引导在杭银行机构向县域及中心镇分支机构增加信贷规模,下放审批权限。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落户中心镇,引导村镇银行到中心镇设立分支机构。指导中心镇政府推动设立其他金融服务机构。

(二)引导拓宽融资途径

一是推动市级融资平台服务中心镇建设,引导中心镇政府搭建符合要求的融资平台开展融资工作;二是完善银行机构评价激励办法,引导在杭银行机构支持中心镇建设;三是引导中心镇政府采用融资租赁、信托、发债、BT等工具和模式拓展融资渠道;四是推动金融创新,大力发展林权抵押、农房抵押、商标权抵押及金融仓储等创新产品,服务中心镇经济发展;五是引导股权投资企业关注中心镇企业,积极推动中心镇企业通过上市融资。

(三)引导优化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是引导各地出台促进中心镇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深入推进中心镇信用体系建设;三是进一步优化中心镇金融支付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